浙江理工大学 织造学PPT课件_第1页
浙江理工大学 织造学PPT课件_第2页
浙江理工大学 织造学PPT课件_第3页
浙江理工大学 织造学PPT课件_第4页
浙江理工大学 织造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织造综合讨论29织机各机构工作运动的时间配合的二种表示方法 工作圆图和工作图表30上机工艺参数是指哪些 其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 上机参数一般指织机速度 梭口高度 经位置线 开口时间 经丝上机张力 引纬时间等 织机的织造速度和织物的质量 31 引纬率 产量的计算及意义 理论上 织机的生产率可用引纬率表示 引纬率G nR式中 G 引纬率 m min n 速度 r min R 穿经筘幅 m n aV 6R G Nr aV 6式中 a 纬丝通过梭口的时间角 度 V 引纬器速度 m s 32 无梭织机中的织边形式 典型织机中的应用 织边形式 绞边装置 折入边 加捻边 废边典型应用 片梭引纬和剑杆引纬使用 喷水引纬使用 喷气引纬使用 某凸轮开口机构 如果其开口运动规律为1 3 斜纹组织 则至少应由4只开口凸轮 凸轮轴的转速时织机主轴的1 4 2 综平时间 及其对开口和经丝张力的影响 对打纬的影响 P206Def 前后两纬梭口的交替时刻 综平时间的提前 会增加开口的高度 经丝张力增大 易打紧纬纱 3 M8300型多相喷气织机的工作原理 经向多梭口织机 沿经丝方向形成梭口 称为 连续开口 类型 连续开口和波形开口 阶梯形开口和分段开口 7 不等张力梭口对打纬和织物外观有何关系 容易打紧纬纱 不等张力梭口为上梭口张力大于下梭口张力纬纱向内侧压紧 消除筘痕 张力小的经纱打纬后易侧向移动 而使织物表面均匀化 消除筘路或筘痕 1 9 多臂机的发展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P215机械式多臂机 新型拉刀拉钩式多臂机 旋转式电子多臂机组成 电子程控装置 电信号与机械量的转换机构 提综机构工作原理 以极其有效的转换机构 极短的路径 将匀速回转运动转换成有停顿的转动 再经偏心盘 连杆机构 带动综框作上下运动 10 提花机的发展 Staubli Bonas Grosse电子提花机的工作原理 P227机械单动式提花机 机械复动式提花机 旋转式电子提花机Bonas工作原理 阶段1 左片钩下降 右片钩上升 在滑轮中上升与下降抵消 综丝不开口 阶段2 右片钩下降 左片钩上升 综丝仍不开口 阶段3 左片钩上升至最高点 电磁阀通电 将左片钩吸合挂住 右片钩上升时 综丝被提起 阶段4 左片钩留在最高点 右片钩上升到最高处时 产生最大开口 11 主要电子多臂机生产厂家及其国家 Staubli 法国 Bonas 英国 Grosse12 主要电子电子提花机的生产厂家及其国家Staubli 法国 Bonas 英国 Grosse 德国 13 看图说明限制多臂机速度提高的因素分析当拉刀冲向拉钩时 拉钩被撞 上升一定距离后拉钩受重力作用下降 拉刀继续向右运动X后返回 唯有当拉钩下降地比拉刀返回时间快时 拉刀才能与拉钩契合 拉动拉钩运动 而拉钩的自由落体由重力加速决定 重力加速的值是一定的 所以拉钩的速度受到限制 即多臂机的速度不能提高 第二章引纬 喷水引纬 1 喷水织机引纬原理是什么 喷射水速度 纬纱飞行速度主要与水泵的什么参数有关 喷水引纬系统如下图 装于副轴上的泵凸轮 pumpcam 1 通过泵凸轮转子2 泵凸轮连杆3带动泵活塞 plunger 4 水箱5中的水经进水管6 进水阀进入泵体7 在泵体内产生的压力水经出水阀 出水管9进入喷嘴 nozzle 10 引纬时 夹丝器11释放纬丝12 泵凸轮1从大半径转至小半径 泵活塞4在泵内压缩弹簧8的恢复力作用下快速向右移动 泵内水被加压后压入喷嘴10 进行喷射引纬 引纬结束后 夹丝器11夹持纬丝12 泵凸轮1从小半径转至大半径 泵活塞4向左移动 水箱5中的水进入泵体7 为下一次引纬做好准备 参数 喷射时间 喷射压力和喷射水量 2 2 喷水织机引纬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P245系统组成 水泵凸轮 水 供水管 水池贮水 水泵 高压水 喷嘴 喷纬纬丝 供纬筒子 测长贮纬 夹纬器 看图 工作 供水管将外界的水输入到贮水池 通过水泵凸轮的一系列的传动使水泵的活塞退或进 从而把水池中的水吸上来 挤入喷嘴 纬纱相应在此时测长储纬 当水流被挤至喷嘴 形成高压水流时 夹纬器放开 使纬纱能被水流冲出 具有一定初速度 并跟随水流引到另一头的布边 完成喷纬的过程 3 水泵的工作原理 其压力 喷水量 喷射时间如何调整 压力 K值 喷射时间 85 喷射水量 12 10mm 水泵的工作原理 当凸轮从小半径转向大半径时 连轴节杆在泵凸轮杆的带动下向左运动 水泵弹簧受到压缩 在水泵内部形成负压 进口单向阀打开 出口单向阀关闭 水从浮筒箱被吸入水泵 当凸轮从最大半径突然降至最小半径 由于水泵弹簧的作用使水泵柱塞迅速向右移动 并将压力直接作用于吸入水泵中的水柱上 此时进口单向阀关闭 出口单向阀打开 水从水泵被压出 再经出水管喷嘴喷出 水压 活塞直径 弹簧型号和弹簧初始压缩量 喷水量 改变水泵的缺套直径 泵凸轮大小半径之差角形泵连杆的长短臂长度之比及通过限位螺栓调节活塞动程 喷射时间 调节泵凸轮在副轴上的位置4 喷水引纬工艺中何为先行角 在什么范围 从喷射开始角到飞行开始角曲柄转过的角度5 喷水引纬工艺中如下时间的意义和设定范围 喷射开始 喷射终了 纬纱飞行开始 纬纱飞行结束 喷射角 纬纱飞行角 自由飞行 开度 拘束飞行 时间 如30 40度 运动速度 P248见图喷射开始 泵凹轮的工作点从打半径转入小半径瞬间 喷射终了 是指夹丝器开始制停纬丝时纬纱飞行开始 夹丝器开始释放纬丝 纬纱飞行结束 从夹器释放纬丝至夹丝器制停纬丝喷射角 喷射开始角 jetstartangle 是指泵凸轮的工作点从大半径转入小半径瞬间的曲柄角度的全部角度纬纱飞行角 从夹丝器释放纬丝至夹丝器制停纬丝曲柄转过的角度 称为飞行角自由飞行 从飞行开始角至拘束开始角曲柄转过的角度 称为自由飞行角 喷射开始 85 90终了265飞行开始角 110纬纱飞行结束 270喷射角 20纬纱飞行角 150 155自由飞行 120 125拘束飞行 30 40开度 导纬管在喷嘴体了和衬套中的螺旋程度称为喷嘴开头拘束飞行 3 6 喷咀的主要结构 整流器的作用 结构 导纬管 喷嘴体 喷嘴座 衬套整流器 对涡旋的水流进行切割 提高射流集束性 喷气引纬7 在喷气织机中 控制气流的方法或技术是如何逐渐发展至今的 1 没有限制措施2 管道片3 组合式管道片4 辅助喷嘴5异性筘8 何为SC SingleClosednozzle 方式和MO MultipleOpennozzle 方式 及各自系统的组成 SC为单喷嘴引纬系统 MO为多喷嘴引纬系统 由主喷嘴 辅助喷嘴 异形筘 管道片 吸纬喷嘴和供气系统 9 喷气织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和典型机型 意大利Promatech Mythos 比利时Picanol Omniplus日本丰田 JAT610和JAT710 日本津田驹 ZAX ZAX e ZAX N 德国Dornier A TypeAir jetLoom10 自由射流的特性 射流对纬纱的作用力 摩擦力 由于射流与其周围的静止空气之间有一定的速度差异 所以 靠近边界处的射流脉动微团与相邻的静止空气发生掺杂 结果是 射流将自己的一部分动量传递给空气 使一部分原来静止的空气 被射流带着向前运动 这就是射流的卷吸作用 同时使一部分原来静止的空气 获得较低的速度并垂直于射流轴线缓慢运动 这就是射流的扩散作用 射流一边卷吸周围的空气 一边又作扩散运动 结果使射流的动量迅速消失 速度也迅速衰减 射流截面迅速增大 自由射流成锥形流畅 自由射流有密集段和散射段组成 密集段核心区的气流分布均匀 数值相等 此时纬纱的初速度为0 射流对纬纱的摩擦力最大 随着射流的向前发展 周围静止空气与射流不断交换动量 核心区逐渐减小 很合区逐渐扩大 速度也随之下降 此时对纬纱的摩擦力也逐渐下降 到达散射段 射流不在对纬丝产生牵引力 即无摩擦 11 在SC和MO方式下气流与纬纱的速度变化 SC的方式下 气流速度随着距离的增加随之减少 纬纱由一开始的0m s 随着气流速度逐渐增加 但增速的幅度逐渐减小 直至气流速度等于纬纱速度 纬纱依靠自身惯性继续向前飞行 但速度下降很快 MO方式下 纬纱的初始阶段与SC相仿 但由于辅助喷嘴的存在 射流速度得到补充 纬纱的增速幅度变化不大 直至辅助喷嘴喷气结束 纬纱不再受到气流的牵引 纬纱的靠惯性飞行 速度很快下降 4 12 喷气引纬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多喷嘴组成 由主喷嘴 辅助喷嘴 异形筘 管道片 吸纬喷嘴和供气系统 工作过程 在对喷嘴引纬系统中 除主喷嘴外 沿喷气引纬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辅助喷嘴 定长储纬器释放的纬丝 随着压缩空气由主喷嘴喷射的射流引入在梭口中由异形筘形成额喷气引纬通道 另一股压缩空气由辅助喷嘴喷射形成射流 根据喷气引纬要求先向后向主气流补充引纬射流 为了增加对纬丝的控制 一些喷气引纬系统在引纬出梭口处 增设了吸纬喷嘴 使纬丝在引纬终了时保持一定的张力和伸展 防止缩纬 13 主喷与辅喷等的开 闭时间配合及其原因 主喷嘴开启时间与纬丝释放时间相同 纬丝由主喷嘴射流牵引而开始飞行 第一组辅助喷嘴同时开启 即提前供气 各组辅助喷嘴相继开启 又先后关闭 以接力方式进行引纬 先于纬丝到达开启 晚于纬丝到达下一组辅助喷嘴关闭 既满足纬丝稳定牵引要求 又控制压缩空气的消耗量 引纬后期 主射流衰减 射流场中纬丝质量增大 为了保持射流对纬丝的牵引 应缩短辅助喷嘴组与组开启的间隔时间 吸纬喷嘴的开启时间为主喷嘴的关闭时间 约为综平时间 14 主喷的主要结构 整流器的作用 喷针 喷嘴壳体 导纬管 作用 根据引纬要求 将储气室的压缩空气加速到射流速度 且整流室中的环状表面栅形缝隙能对大尺度的涡流进行切割 使得射流的集束性更好 射程更远 15 辅喷的主要种类 扁平状辅助喷嘴 圆形辅助喷嘴16 织机供气压力的配置 储气筒 电磁阀 调压阀 电脑控制剑杆引纬1 剑杆织机的类型 剑杆形式 夹持形式 及特点 单剑杆和双剑杆 刚性剑杆和挠性剑杆 叉入式和夹持式特点 积极的引纬方式 减少了织物纬缩等疵点及在引纬过程中纬丝退捻现象 能应用于强捻丝的引纬 剑杆头通用性很强 适应各种的纱线 纬丝选色功能强 适合多色纬织造 低纬丝断头率 高效生产 产品质量较高 门幅较宽 2 剑杆织机的形式 剑带在梭口内 外的引导方式 单侧导带钩 双侧导带钩 封闭式导带和无导带钩3 挠性双剑杆的引纬过程 P262挠性剑带上有齿孔 能与剑带轮啮合 当剑带轮往复摆动回转时 带动剑带作进剑与推剑运动 剑带需以导带钩为导轨 保证其直线运动 5 4 主要织机及厂家 剑杆织机 意大利Promatech Somet Vamatex 和Panter 瑞士Sulzer SMIT 比利时Picanol 德国Dornier 西班牙Sapa等厂商 喷气织机 主要来自日本津田驹和丰田 比利时的Picanol 意大利Promatech 瑞士Sulzer及德国Dornier等 片梭织机 瑞Sulzer 喷水织机 日本的日产和津田驹 中国台湾引春 迎春 以及韩国的几家厂商 5 双剑杆的交接方式及条件 叉入式 夹持式条件 接纬剑和送纬剑必须有一定的交接冲程 同时应具有交接跟踪角 最理想的交接条件 纬丝交接过程始终位于送纬剑的进剑阶段和接纬剑的退剑阶段 任意时刻两剑运动方向相同 6 挠性剑杆织机剑带主要传动机构 典型织机的应用 1 凸轮传动引纬机构 Themasuperexcel SM92 93 2 连杆引纬机构 PICANOLGAMMA SUMOMotorDirectDrive 3 螺杆传动引纬机构 PanterE4X VAMATEX 片梭引纬1 片梭结构 三部分组成 与飞行梭道 片梭在飞行过程中筘座运动状态 片梭结构 梭壳梭夹铆钉片梭引纬时 钢筘需要绝对静止 2 片梭织机的主要形式及应用情况 P268单向多片梭和双向单片梭前者技术成熟 应用广泛 后者使用极少 3 片梭引纬有哪些过程 有何特殊 片梭的回退过程 P268特殊 制停后的片梭被推回布边一段距离 张力补偿杆上升 张紧因片梭回退而松弛的纬丝 精确地控制纬丝的张力 4 片梭投梭机构及其工作过程 P271单向片梭投梭机构 扭轴投梭机构 双向 双汽缸空气压缩机的气动式投梭 工作过程 织机动力经传动 投梭凸轮作顺时针匀速回转运动 当凸轮由小半径转向大半径时 通过转子推动角形杆顺时针回转 经连杆推动套筒做逆时针回转 扭轴发生变形 储存击梭能力 当角形杆的回转支点与小连杆的两个铰接点位于一条直线时 机构发生自锁 此时投梭棒处于击梭位置 投梭凸轮继续回转 解锁转子与角形杆的铁鞋相碰 机构自锁状态被解除 扭转变形能急速释放 投梭棒将力传给片梭 片梭飞入梭口 5 梭速度与扭轴直径 初始扭角的关系 与织机车速有无关系 与车速无关 扭轴直径与片梭速度成反比 而初始扭转角与片梭速度成正比 6 片梭引纬与打纬的时间配合 片梭引纬时 钢筘需要绝对静止 6 7 片梭的制梭过程 在片梭进入制梭机构之前 制梭脚下降与制梭板制成制梭通道 片梭飞入制梭通道后受到制梭脚和制梭板较大的摩擦阻力 速度很快下降 片梭在规定的时间被正确地制停在位置上 然后 制梭脚上升 接触对片梭的制动 回退杆讲片梭推回布边侧 接着被推出制梭机构 置于片梭输送链上 储纬与布边1 无梭织机采用储纬器的主要目的 从固定筒子上稳定退解并储存纬丝 引纬时退解下来的纬纱张力分布均匀 喷射织机采用测长储纬器的主要目的或原因 储存纬丝改善引纬条件 精确测量引入梭口一纬长度的纬丝 2 储纬器的主要组成与主要类型 主要组成 储纬滚筒 电子马达 绕丝盘 磁铁 主要类型 两类 1积极式片梭引纬与剑杆引纬用储纬器2消极式喷气引纬和喷水引纬用测长储纬器 第三章打纬1 打纬的作用 打纬机构的类型与在织机上应用 2 连杆打纬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打纬的作用 将引入梭口的纬丝推向织口 与经丝交织形成织物 打纬机构分为 四连杆 应用在有梭织机和部分剑杆织机 喷气织机和喷水织机 六连杆 主要应用于喷气织机 和共轭凸轮 片梭织机和大多数剑杆织机 3 连杆打纬机构的牵手长短与机构运动特性之间的关系 速度变化 相对静止时间 加速度值 负加速度区 根据四连杆打纬机构的曲柄半径与长度的比值 可分为长牵 中牵和短牵 长牵手打纬机构的加速度值最小 相对静止时间最短 速度变化最慢 负加速度区最小 短牵手则恰好相反 中牵手介于两者之间 4 惯性力打纬与非惯性力打纬 影响因素 有梭织机与无梭织机筘座质量区别 当筘座由于加速度而产生的惯性打纬力大于织物的打纬阻力时 称为惯性打纬 反之 当筘座的惯性打纬力小于织物的打纬阻力时 称为非惯性打纬 因素 1 织物组织及结构2 经纬纱性质3 上机工艺参数 质量区别 无梭织机的车速较高 其筘座重量更轻 筘座脚更短 4钢筘量5速度5 六连杆打纬机构与四连杆打纬机构的运动学 动力学上的差异 四连杆的加速度大 六连杆的能量消耗大 6 共轭凸轮机构及其运动规律 共轭凸轮机构 由主轴 主凸轮 副凸轮 转子 筘座脚 摇轴 筘座和钢筘等组成 7 运动规律 1 筘座由静止开始向前摆动进行打纬时 其加速度应由零逐渐增大 以减少机器振动 2 筘座在最前位置时的负加速度值 应满足惯性力打纬的要求 3 筘座由前向后摆动到静止时 其加速度也应逐渐减小到零 7 打纬过程中 经纱 纬纱 织物张力的变化 经纬纱运动的特性 纬纱被打紧的基本条件第12题 打纬一瞬间 经纱张力瞬间增大至峰值 纬纱张力减小 织物的张力也达到最小值 在钢筘由后向前移动时 经纱张力由大减小到再增大 纬纱张力不断减小 织物张力是缓慢减弱 8 打纬阻力与织物形成区 打纬阻力是指钢筘在打纬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织物形成区是指当筘离开织口 平综时 自最后打入的的一根纬纱到不再做相对移动的那一根纬纱为止的区域 一般以纬纱根数表示11 打纬与纬档之间的关系 P299筘座能产生强大的打纬力 把纬丝打向织口 使织物达到一定的结构相 但在织机停车后再启动时 打纬力常因主轴还未达到正常速度而出现轻打纬 影响织物的正常结构 12 9 打纬区与哪些因素有关 10 打纬工艺条件 为使纬纱被打紧 在确定经纱张力 综平时间和后梁高低位置时应如何考虑 打纬工艺条件主要与经丝上机张力 后梁高低位置 综平时间有关 经丝上机张力大 比较容易形成打纬时所需的经丝张力与织物张力的张力差 易打紧纬丝 反之 如上机张力比较小 必须通过较大的织口移动来达到 综平时间提早 则打纬时梭口的开启高度就大 织口处经丝张力就大 对打紧纬丝有利 后梁高低位置实质上决定着上下层经丝在开口过程中的张力差 一般对丝织机来说 后梁位置越高 上下层经丝张力差异将越大 越易打紧纬纱 第四章卷取8 卷取运动的目的 将已形成的织物引离梭口 卷取到卷绸辊上 9 在织物中纬纱有哪二种排列方式 它们分别在什么卷取机构上形成 分变纬密排列和不变纬密排列 不变纬密在间接卷取机构上形成 变纬密在直接卷取机构上形成 10 机械式卷取机构和电子式卷取机构的工作原理 功能的区别 机械式卷取的工作原理当筘脚座1向前摆动时 通过其上的卷取指2 传动卷取杆3和原动荆爪5 从而推动荆轮Z1 经过标准齿轮Zn和变换齿轮Zm及齿轮Z2 Z3 Z4 Z5 传动卷取辊4回转其一角度 将织成的织物引离织口 卷到卷取辊上 当筘座向机后方向摆动时 原动荆爪5也随之向机后移动 而保持荆爪6则阻止荆轮Z1 8 倒转 从图可知 当筘座在前死心位置时 原动荆爪5撑动荆轮Z1于最前位置 而保持荆爪6与荆轮Z1的齿根有1 2mm的间隙 而保持荆轮6则支撑荆轮Z1电子式积极卷取原理 伺服电机1经齿型皮带轮2 3和蜗杆 蜗轮5 6 传动卷取辊7 卷取辊的转速受控于微处理机及控制系统 实现了卷布和纬密的微机自动控制 为了实现织物无纬档等织疵 电子卷取与电子送经相结合 共同调节经丝和织物张力 建立经向的张力自调自控系统 以提高织物质量第5章送经7 送经机构的二个工艺要求 1 送出的经丝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织物纬密及经缩率的大小2 保持织造过程中的经丝张力的稳定 8 送经机构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二大类 控制模式 二者的应用趋势 机械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采用无级变速装置 实现送出适量经丝和控制经丝张力 电子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由单独电机驱动织轴传动以送出经丝 电子式在无梭织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机械式相比 电子式机构简单 动作灵敏 故电子式已逐渐取代机械式送经机构 9 送经机构有哪三类 功能上 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从送经机构的作用原理分 消极式送经机构 自动调节式送经机构 积极式送经机构 消极式送经机构依靠经丝张力将经丝从织轴上退绕下来 以完成送经动作 它在现代织机上已经很少应用 积极式送经机构是由专门的机构积极传动织轴 送出固定的经丝 它一般用在起绒织机上 现代织机广泛采用的是自动调节式送经机构 10 自动调节式送经机构有哪二种类型 分机械式和电子式11 Hunt式无级变速送经机构的工作原理 送经量与什么因素有什么关系 织轴直径变化时 如何调节使送经量保持不变 经纱张力变化时是如何自动调节的 P307 织机主轴每一回转送出的经丝的理论长度L为L i1 i2 D D1 D2 i1 从主轴至PIV变速器输入轴n3 伞齿轮4与5 蜗杆蜗轮6 7和齿轮8 9的传动比 i2 PIV变速传动比 D1 D2 Hunt式无级变速器的主动轮 被动轮的传动直径 D 织轴的直径 为了保持送经量L不变 须通过调节D1与D2的比值来达到 通过张力自动调节机构的反馈相应增加或减少送经量 以达到经丝张力稳定的目的 12 Zero Max型无级变速送经机构工作原理 送经量与什么因素有什么关系 织轴直径变化 9 时 如何调节使送经量保持不变 经纱张力变化时是如何自动调节的 Zero Max型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因素 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比和织轴直径 两者乘积一定 则保持送经量不变 织造过程中 织轴直径不断变小 通过织轴直径探测辊 外控制杆将处在不同位置 角 逐渐增大 变速器输出速度将不断提高 保持送经量稳定 经丝对活动后梁作用力发生变化 迫使活动后梁发生一定的角度转动 通过送经弹簧 张力杠杆随之转动 带动无级变速器上的外控制杆转动 使无级变速器内的角 增大或减小 使输出轴的转速加快或减慢 从而送出的经丝量迅速增加或减小 则经丝张力迅速恢复正常 满足织造工艺的要求 13 摩擦联轴器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应用在什么类型的织机上 其工作原理 送经量与什么因素有什么关系 经纱张力变化时是如何自动调节的 应用于 片梭织机P313摩擦联轴器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在PU型 P7100型等片梭织机上和其他无梭织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织机主轴每一回转即每纬织轴送出的经丝量L 当经丝张力因某种原因而增大时 经丝将迫使装有活动后梁的双臂摆杆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被动摩擦盘被转动的时间角增加 送经量增大 从而促使经丝张力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 如果再织造过程中 经丝张力因某种原因而减小时 则经丝张力的自动调节过程与上述相反 7 摩擦联轴器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在PU型 P7100型等片梭织机上合其他无梭织机是哪个得到了广泛应用 14 电子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中 其织轴传动机构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驱动电机有哪二种类型 为何采用交流伺服电机时需采用测速发电机 p315传动机构主要由传动电机 驱动电路以及送经减速轮系所组成 类型 直流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 原因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性能较软 线性调速范围小 为此在电机上需安装有测速发电机 检测电动机转速 并以此检测信号作为反馈信号 输入到驱动电路 形成闭环控制 保证送经调节的准确性 15 开关式与应变式张力传感器及其经纱张力自动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 16 并列双经轴织造时传动的三种形式 采用差动轮系传动时 可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二只经轴的了机长度差异 三种传动 1机械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 2电子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 3采用专门的差动装置 采取的 10 措施 1两只经轴的经丝刚性系数必须完全相同 刚性系数有差异的经轴不能同机织造2两只经轴的卷绕半径 卷绕硬度等尽可能相同 3在上级和织造中应避免引起两片经丝的张力差 此外在织轴安装和送经机构调整中应尽量使之正常化 23 送经机构中 上机张力可由张力弹簧或张力重锤来产生 采用弹簧或重锤时 送经机构的动态响应特性有何区别 不同类型织机宜采用什么来产生上机张力 弹簧时 送经机构的动态响应快 重锤时则慢些 生产轻薄型织物时用弹簧 厚重型织物则用重锤第6章多色纬织造22 为何需采用多色纬织造 目的 在有梭织机中需采用什么机构实现多色纬度织造 目的 扩大花式品种 提高织物质量 采用机构 多梭箱装置 23 喷水织机中有哪几种多色纬形式 一纬交替变换 二纬交替变换 单色混纬 双色任意变换24 喷气织机最多可达到几色自由选纬 它是如何实现的 八色 主要是靠各住喷嘴及辅助住喷嘴各自的电磁阀 只要控制喷嘴中某色住喷嘴的电磁阀电磁阀及其储纬器进行喷射引纬 就会把某色纬引进梭口 25 剑杆织机的选取纬机构有哪二种 机械式选纬机构 电磁式选纬机构26 片梭织机选取纬机构有哪几种类型 是如何实现的 四色选纬机构的工作原理 1 MW1 1混纬机构 传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的齿数之比为 1 2 被动齿轮上有个偏心轮 带动连杆上下运动 弹簧储力器前后运动 推动选色器上下翻动 从而完成选纬顺序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