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2周试题.doc_第1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2周试题.doc_第2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2周试题.doc_第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12周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15级2016-2017学年上期第12周试题第I卷(选择题)1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kg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3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个营养级的呼吸量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4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十分丰富,自1925年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等家畜,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后来从亚洲引进专以牛粪为食的蜣螂,又使澳洲草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据测定若牛吃100kg牧草,就能使体重增加10kg,若按这种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从牛体内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牛的同化量转变为蜣螂的同化量分别为A0,1kg B10%,1kgC10%,2kg D0,0kg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主要来自于A植物 B太阳能 C人 D动物6下列有关下图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7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8三趾树懒是一种移动缓慢、代谢率极低的植食性动物,这种动物不直接从树冠“空投”粪便,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爬下树排便。研究发现,这种树懒到地面排便时,躲在皮毛里的树懒蛾就伺机在大便中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专食树懒大便,而羽化后的树懒蛾又会寻找树懒钻进其皮毛中。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氮促进树懒皮毛中绿藻的生长,绿藻能帮助树懒躲避天敌,也可供树懒食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只有捕食关系B三趾树懒爬下树排便耗能较多且易被天敌捕食C树懒蛾幼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来自三趾树懒的同化能D三趾树懒、树懒蛾和绿藻构成的生物群落相对稳定9老鼠是常见的动物,下列对老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老鼠在啃食农作物时,消耗的能量可由葡萄糖直接提供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场老鼠的种群密度C某农场老鼠主要分布在谷仓附近,这反映出群落的水平结构D防止鼠害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10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的量为A50千克 B125千克 C625千克 D1000千克11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A B C D12(2016海南卷.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13下面两幅示意图(未完全按比例绘制),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乙图是将甲图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乙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图P中的c表示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乙图P中的b和d分别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每年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a、b、c、d、eD若这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则C220%C114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右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单位:102KJ/m2/aGPNPR15.912.6813.23871.273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B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C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D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15(2015郑州二模)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D鹰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kJ的太阳能来支持第II卷(非选择题)16(8分)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用字母回答).(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 J(cm2y),则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J(cm2y)。(4)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高产量的原因是_。(5)当生物B因使用农药数量减少时,生物C的种群数量短时间的变化为_。(6)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是_,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将降低。写出该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用图中字母表示)。17下图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下表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和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18(7分)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是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 、 。(2)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 。(3)若图2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 kg。(4)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同化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19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草原生态系统中获取能量,但草原存在超载放牧的现象,导致牧草的减少,后来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该草原生态系统慢慢恢复原貌,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2)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用图中字母表示)。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运动,在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应采取何种调查方法?_。(3)有人认为人吃牲畜、牲畜吃人的剩饭菜实现了人和猪之间的能量循环,该观点错误的原因是_。 参考答案选择题:1-5 CCBDB 6-10CABBB 11-15 DBCCD非选择题:16.(1)E (2)88(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