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养流行病学方法 前言 营养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还相对年轻 但也很迅速 200多年前已开始将基本的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多种必需营养素研究中 Lind根据新鲜水果和蔬菜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 坏血病 的发现 设计了最早的临床对照试验 1753年 结果发现柠檬和橘子对这种病具有 神速和良好的疗效 最终证实维生素C缺乏是坏血病的主要原因 1973年研究证实脚气病主要是因硫胺素缺乏所致 1964年利用流行病学方法确定糙皮病也是一种营养素缺乏性疾病 与美国南方人以玉米为主要膳食有关 1987年我国科学家利用流行病学方法证实 硒缺乏是中国中部克山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一 营养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营养流行病 nutritionepidemiology 是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膳食和营养因素与某些疾病关系的方法学 关键 测量和评价膳食摄入 暴露变量 膳食摄入 一系列与膳食有关的复杂变量 包括各类或各种食物 各种营养素或非营养成分的食物组分 烹调加工储存中产生的化学物质的消耗量等 营养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 研究膳食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寻找可疑的膳食危险因素 发现膳食保护因素 从而在病因学基础上制定预防疾病发生的卫生政策 营养流行病学的特点在于其暴露因素涵盖了膳食的各个方面 为一系列及其复杂的变量 二 研究方法 研究分类 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三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调查 又称现况研究 主要调查特定时间 特定人群 特定地区食物消耗 营养状况以及健康和疾病的现状 所收集的资料和信息不是过去或将来的暴露史 例如 我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定期进行的全国营养调查 生态学比较膳食消耗和健康 疾病状态的资料通常可以进行生态学研究 例如从地理位置不同进行生态学比较 相关性研究 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比较 摄入量常以人均值表示 生态学研究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占有相当比例 这种研究是将人群的疾病率和人群某种特殊膳食因子的人均消耗量进行比较 生态学比较研究的一些其他用途 生态学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移民居住国和迁入国的膳食摄入模式及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 说明环境因素 包括膳食可能与这些疾病的发生有关 生态学比较研究还可以提供特殊膳食暴露人群与疾病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的缺点 除膳食因素外尚有许多疾病的其他潜在因素在不同发病率地区有所不同 混杂因素包括 遗传素质 总摄入能量的利用率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等 大多数生态性研究受到食物消费数据的限制 因为它只与摄入量间接有关 而且很可能多变 不能独立地进行重复研究 而重复性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 营养监测 营养监测 指对人群营养进行监测 以便做出改善居民营养的决定 营养监测的特点在于注意分析社会因素和探讨可能采取的措施 除了收集有关营养状况的直接信息 通常还需要收集与营养有关的社会经济 农业和环境状况方面的资料 营养监测观察指标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原则 1 指标的灵敏性2 指标的针对性3 指标的使用性 四 分析性研究 1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患有或未患有某种疾病或者有无某种健康状况的变量来确定研究对象 对照组与病例组之间膳食暴露差别的意义受一定限制 因为在调查期间 病例的膳食模式可能已经改变了 为克服这种局限性 在此类研究中采用食物频率表法或膳食史法来了解过去的膳食情况 病例对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回忆性偏倚 采用了回忆的方法测定过去的膳食摄入 采用巢式克服 选择偏倚 对照人群选择较为困难 难以确定所研究膳食与所患疾病无任何关系的人群 用一般人群的一个样本作为对照组避免 2 队列研究 群组研究 将一定范围内未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膳食因素或暴露程度进行分组 在预定的时期内对受试者追踪观察以判定发病情况 此类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困难的多 队列研究避免了大多数与病例 对照相关的方法学偏倚 其主要局限性主要受限于其可行性 且队列研究费用昂贵 随访时间长 实施难度大 五 实验性研究 随机化对照试验将试验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暴露组可分为不同水平的暴露 又称实验组及对照组 安慰剂组 采用双盲可使外部混杂因素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降至最低 特别适用于评价膳食中含量较少的成分如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社区干预实验在病因学和预防措施方面是常用的方法 研究目的 了解人群中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解决的措施 由于干预试验设计存在医学伦理问题 因此可以不设对照组 而进行自身对照 如果设立对照组 也可不进行随机分组 而采用自然人群 且干预试验的长期性导致了对象依从性降低 膳食和疾病关系的实验性研究的制约因素 1 膳食摄入水平变化和疾病发病率预期变化之间的时间难以确定 2 如需延长试验时间 则实验对象的膳食处理的依从性易于降低 3 在随机化实验中 对照组人群如果认为膳食干预对健康有益时 他们可能不自觉地采用试验膳食 从而掩盖膳食干预措施的真实作用 4 在干预试验中 要求试验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饮食习惯 并坚持相当长时间是困难的 而对照组人群对膳食与疾病的关系的认识而改变饮食习惯往往使两组膳食没有明显差异 膳食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 约80 90 癌症由环境因素引起 其中约35 与膳食有关 常见营养失衡所致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恶性肿瘤 膳食测量 膳食测量的范围 通常测量的膳食因素P249 膳食测量的时间膳食测量方法1 24小时回忆法2 膳食记录法3 食物频率表调查法4 与膳食摄入有关的生化和人体测量指标 1 24小时回忆法 24小时膳食回忆法是由接受过培训的膳食调查员通过访谈形式收集膳食信息的方法 膳食调查员询问受试者在当天午夜至前一天午夜 或是在过去24小时内所吃过的和喝过的每一样食物的详细信息 2 膳食记录法 也称食物日记法 要求研究对象详细记录特定期间内 一般为3 7天 包括一个周末 所消费的全部食物种类和数量 3 食物频率表调查法该方法要求调查对象在食物频率表中标出过去一年中或过去的一定数年中平均每种食物消费频率或每种食物的份量 4 与膳食摄入有关的生化和人体测量指标 生化指标 血液 血细胞 皮下脂肪组织 毛发或指甲常作为检测组织 人体测量指标 如身高 体重 体质指数 BMI 或相对体重 膳食调查结果的整理与计算 膳食调查结果的整理 1 个人或平均每日食物摄入的种类和数量 2 个人或平均每日膳食营养素或食物非营养组分摄入量 3 个人食物摄入频率分布 4 热量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分布 膳食营养素和成分的计算1 确定个人或平均每个人每日食物摄入的种类 数量必要时折算成食物的原料重和生重 2 查食物分表 计算每种食物中营养素的量 3 有些非营养成分的食物组分在 食物营养成分表 中无法查到 则需要依据其他测量资料或临时将相同和相似的食物进行实验室测量 其结果作为计算依据 4 借助计算机和软件计算 膳食的危险性测量指标及因果推断 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因果推断标准 较大的联系强度 较好的联系重复性 联系的时间顺序 暴露在前 发病在后 联系的分布一致性 联系的剂量 反应关系 联系的合理性等 膳食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内容 食物多样 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 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 豆类及其制品 常吃适量鱼 禽 蛋 瘦肉 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 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 不变质食物 中国膳食平衡膳食宝塔 奶及其制品200g蔬菜 水果400 500g粮食类 豆类300 500g 油脂25g 肉 鱼 蛋125 200g 研究方法的展望 营养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膳食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但我国目前尚未有一项综合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课件课教学课件
- 民法学课件教学课件
- 初中广东会考试卷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工业设备
- 新质生产力中考材料分析
- 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家精神
- 施工临时用水施工方案
- 科技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 海事领域新质生产力感悟
- 新质生产力动图设计与制作技巧
-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犟龟》作业
-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及答案
-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原始记录
- 固体料仓 (2.26)设计计算
- JJG 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
- GB/T 33009.2-2016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集散控制系统(DCS)第2部分:管理要求
- GB/T 14534-1993电磁吸盘
- GA/T 718-2007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
- 装备制造业研究报告
- 【课件】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进场人员、机械、材料报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