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1页
《茶文化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2页
《茶文化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3页
《茶文化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4页
《茶文化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文化知识讲座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天门市陆羽研究会副会长鲁鸣皋QQ 51077772844207220E mail 580815 从五个方面介绍茶的基本知识 茶的源流 茶的起源历史方法传播陆羽及茶经茶的认识 茶的六大种类五大功效喝杯好茶 茶的鉴赏冲泡程式方法和礼仪茶道简介 茶性茶品与茶德喝茶品茶茶艺茶道茶道精神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的概念茶文化的作用 一 茶的源流 一 茶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原产地在我国的云贵川一带的密林之中作为饮料的茶叶 是采摘茶树的芽叶制成的 云南勐海古茶树王图片 古茶树 二 茶业发展简史 我国的茶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巴蜀成为茶业中心 公元前210年以前 第二阶段 茶叶东移阶段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589年 第三阶段 茶业兴盛阶段 公元589到1368年 第四阶段 茶业低迷阶段 1368到1949年以前 第五阶段 中华茶文化崛起 茶业再现辉煌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三 饮茶方法的演变 1 煮茶法 唐代饮茶的基本方法2 点茶法 此法为宋代斗茶所用3 花茶法 此法为明代朱权所创4 毛茶法 少数民族常用的方法5 泡茶法 从明清到现在 为民间广泛应用 四 茶的外传 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和30亿人在喝茶 有50多个国家种茶 我国是茶的故乡 其他国家的茶树 茶叶及其制作技术和品饮方式等 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 最早是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传入朝鲜 高丽国 茶传入日本可能始于汉代 有文字记载还是唐代茶传入欧洲是在16世纪17世纪初 茶传入俄罗斯1780年印度首次引进中国茶籽20世纪60年代传入非洲 五 茶圣陆羽与 茶经 陆羽的名字陆羽 733 804 唐复州竟陵 今湖北天门市 人 字鸿渐 一名疾 字季疵 号竟陵子 桑苎翁 东冈子 陆羽的事业他一生嗜茶 精于茶道 工于诗词 善于书法 因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 而闻名于世 流芳千古 陆羽的身世 陆羽的身世坎坷凄凉 极富传奇色彩 据 天门县志 上饶县志 以及陆羽 自传 记载 陆羽大约出生于唐玄宗时的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 幼时被弃于天门竟陵的一座小石桥下 陆羽的当时竟陵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路过小桥时 听到群雁哀鸣和婴儿的啼哭声 禅师寻下桥去看 发现一个婴儿冻得瑟瑟发抖 啼哭不止 一群大雁惟恐婴儿受冻 都张开翅膀为婴儿遮挡寒风 于是禅师抱回婴儿到寺中抚养 陆羽的姓名 因为婴儿无姓无名也无法访得父母是谁 智积禅师便用 易经 卜卦 为婴儿取名 占得 渐 卦 卦辞是 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于是禅师按照卦辞为婴儿定姓为 陆 取名为 羽 字 鸿渐 此事在 唐国史补 和 新唐书陆羽传 中均有记载 陆羽在西塔寺的经历 陆羽长大后 智积禅师教他学文识字 习诵佛经 还教他煮茶 陆羽虽然生长在寺庙之中 与古佛青灯黄卷为伴 但他执意不愿削发为僧 智积禅师见陆羽桀骜不驯 罚他 扫寺院 洁僧厕 牧牛一百二十蹄 陆羽没有屈服 于十二岁那年逃离寺院做了伶人 陆羽的求学经过 唐天宝五年 公元746年 河南尹李齐物被贬为竟陵太守 李齐物到任之后移风易俗 励精图治 且慧眼识英才 他十分赏识陆羽的才华和抱负 并且非常同情陆羽的身世 李齐物不仅赠送诗书给陆羽 而且介绍陆羽去火门山 今天门市佛子山 邹夫子处读书 陆羽在读书之余 常在龙尾山 今天门市李场镇与石河镇交界处 采野生茶 为邹夫子煮茗 邹看他爱茶成癖 便请人在火门山南坡凿了一眼井 后人称为 陆子泉 此井清澈如镜 甘冽醇厚 四季常盈 现在佛子山镇的村民们仍用此泉饮用 灌溉 火门山求学 使陆羽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 这对陆羽后来成长为唐代著名文人 被尊为 茶圣 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陆羽在天门与崔国辅的交往 唐天宝十年 公元751年 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 在这一年 陆羽也揖别了邹夫子离开了火门山 崔国辅比陆羽足足长四十六岁 但这一老一少 一官一民却结为 忘年之交 他们交游三年 常在一起品茶鉴水 谈诗论文 谑笑永日 友谊至深 唐天宝十三年 公元754年 陆羽为考察茶事 出游巴山峡川 行前崔国辅以白驴 乌牛及文槐书函相赠 崔国辅与陆羽的雅意高谊被载入了 唐才子传 崔国辅传 传为千古美谈 陆羽离开天门出游的经过 唐天宝十四年 公元755年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24岁的陆羽随着陕西涌向南方的难民渡过了长江 沿着长江对今湖北 江西 江苏 浙江等地的江河山川 风物特产 尤其是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 至德二年春 公元757 陆羽流落到太湖之滨的无锡 到无锡后 陆羽结识了无锡尉皇甫冉 后来陆羽来到吴兴 结识了唐代有名的诗僧皎然 并同居妙喜寺三年 陆羽与皎然心灵相通 相见恨晚 陆羽与皎然的佛俗情缘达到了生死超然的境界 他们的情谊亦被载入了 唐才子传 为后人所仰慕 陆羽著 茶经 上元元年 公元760年 陆羽结庐于苕溪之滨 开始了他 闭门著书 不杂非类 名僧高士 谭宴永日 陆文学自传 以及 细写 茶经 煮香茗 为留清香驻人间 的隐居生活 在他隐居期间 一方面继续游历名山大川访泉问茶 广泛搜集资料 一方面同名僧高士保持交往 寻求知音 共研茶道 在结庐苕溪的第二年 即上元二年 761年 秋 陆羽撰写了 陆文学自传 由于陆羽的诚信人品以及对佛学 诗词 书法的造诣 特别是渊博的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 为他在浙江湖州士官僧俗各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 特别是永泰元年 陆羽的 茶经 初稿完成后 社会名流们争相传抄 广受好评 使得陆羽的声誉日隆 茶经 的修订 完稿 付梓时间 陆羽划时代的科学巨著 茶经 写作过程前后经历了近三十年时间 据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 考证 陆羽著 茶经 经过学茶启蒙阶段 鉴泉品茶阶段 江南考察和闭门著书阶段 以及修改充实成书阶段 直到建中元年 公元780年 左右才完成 茶经 成稿于765年 修订于775年 付梓在780年 陆羽33岁写起 43岁修改 48岁出书 历时15年 成名后的陆羽 陆羽以他的人品和丰富的茶学知识名震朝野 朝廷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 太子文学 和 太常寺太祝 陆羽都婉辞圣命 陆羽在成名后的晚年 依然是四处品泉问茶 先后到过绍兴 余杭 苏州 无锡 宜兴 丹阳 南京 上饶 抚州等地 最终又返回湖州 于贞元未年 公元804年 陆羽走完了他皓首穷茶之路 悄然逝去 葬于浙江湖州市郊区东南约三十公里处的杼山 陆羽对茶学的贡献 1 著述 茶经 创立了中国茶道2 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3 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4 为后代茶人树立精行俭德的榜样 陆羽煮茶图 陆羽 茶经 的主要内容卷上 一之源 开篇说 茶者 南方之嘉木也 概括茶的产地和特性 包括茶的植物性状 茶字的构造及同义字 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方法 鲜叶的品质及鉴别方法以及茶的效用 二之具 采制茶饼的工具 包括采茶 蒸茶 捣茶 拍茶 焙茶 穿茶 和封存茶的一系列工具 共有19种 三之造 介绍茶的采摘和制作方法茶 品质鉴别方法 从采摘到封藏 有采 蒸 捣 拍 焙 穿 封七道工序 茶经原本 陆羽 茶经 的主要内容卷中 四之器 茶的烹饮用具 分生火 煮茶 碾茶 量茶 盛水 滤水 取水 盛盐 取盐 饮茶 盛具 摆设 清洁等八类共28种用具 陆羽 茶经 的主要内容卷下 五之煮 茶的调制步骤 先用火烤 再捣成细末 然后烹煮 包括煮茶的水及如何煮茶等 六之饮 记述了饮茶的意义 沿革和方式方法 提出了饮茶有九难 七之事 古代有关茶的历史资料共48条 涉及到医药 史料 诗词歌赋 神异 注释 地理和其他共7类 八之出 记述了茶叶的产地 唐代的山南 江南 浙东 浙西 淮南 剑南 岭南 黔中8个道的43个州郡44个县 九之略 二之具中所列的19种制茶工具和四之器中所列的287种器具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省略 不必一律照搬照套 十之图 将茶经全文用白绢写录下来 掛在室内 便于观看阅读 指导茶叶的产制 二 茶的认识 一 茶的种类茶的的种类繁多 有的是根据地名和树名来命名的 如西湖龙井 君山银针等 有的是根据茶的形状命名的 如珠茶 毛尖等 有的是根据想象命名的 如云雾 玉露等 有的是根据传说和典故命名的 如大红袍 碧螺春等 绿茶 品质特点 清汤绿叶 回味甘甜 含丰富的茶多酚代表品种 龙井 碧螺春 信阳毛尖 庐山云雾等工艺流程 杀青 揉捻 干燥 杀青 烘青 等主要产地 安徽 浙江 福建 湖北 河南等地 茶园 绿茶 白茶 品质特点 白色多毛 甘冽可口 性凉 退热降火代表品种 水仙白 白牡丹 银针工艺流程 萎凋 干燥 晒干 烘干 主要产地 主要在福建 白茶的代表品种 水仙白 白牡丹 黄茶 品质特点 黄叶黄汤 香气清锐 滋味醇厚性凉 含丰富的维生素 代表品种 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 鹿苑毛尖 霍山黄芽工艺流程 杀青 揉捻 萎凋 堆闷 干燥主要产地 湖南 安徽 四川 广东 黄茶 蒙顶黄芽 青茶 乌龙茶 品质特点 汤色金黄 天然花香 滋味醇厚 降脂减肥代表品种 安溪铁观音 武夷岩茶 凤凰单枞 大红袍工艺流程 晒青萎凋 摇青发酵 揉捻干燥主要产地 福建 广东 台湾 青茶 铁观音 黑茶 品质特点 叶色油黑 陈年旧香 汤色橙黄 降脂降压 抗癌代表品种 沱茶 饼茶 边茶 黑茶 普洱茶 砖茶工艺流程 杀青揉捻 渥堆发酵 干燥主要产地 云南 四川 湖南 湖北 黑茶 普洱茶 红茶 品质特点 红叶红汤 香甜味醇 滋味鲜美代表品种 祁红 滇红 宁红 闽红工艺流程 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主要产地 安徽 云南 江西 福建等地 红茶 再加工茶花茶 品质特点 汤色清亮 滋味醇厚 香气扑鼻 代表品种 茉莉花茶 白兰花茶 桂花茶 工艺流程 茶胚复火 兰花打底 窨制合并 通花散热 提花复火 匀堆 主要产地 产地广泛 二 茶的功效五大功能 1 解毒 神农本草 说 神农尝百草 是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 华佗 食论 说 苦茶常服 可以益思 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说 止渴除疫 贵哉茶也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记载 茶苦而寒 阴中之阴 最能降火 火为百病 火降则上清矣 许多古籍记载 茶是可以解毒的 传说中的神农氏 古代医学家 华佗李时珍 茶的五大功能 2 保健 茶叶的营养成份有三类维生素 茶叶中含丰富的维生素 人体每天中需要60毫克维生素 每天喝上3 5杯茶就可满足了 矿物质 茶叶中含有4 7 的无机物 多半能能溶于水 被人体吸收利用 蛋白质等 茶叶含氨基酸2 4 含碳水化合物30 类脂含2 3 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份 茶的五大功能 3 治疗茶叶中的药效成份主要有 1 茶多酚 含20 30 可抑制血管硬化 防止内出血 高血压 冠心病 抗菌杀菌 治疗痢疾 急性肠胃炎和尿路感染 活血解毒化瘀 防血拴 抗菌素原子幅射等 2 生物碱 含量为2 4 有兴奋中枢神经 消除疲劳 提高思维能力 还有利尿 解痉 强心等功效 3 脂多糖 含量3 有增强免疫力 抗幅射 改善造血系统功能 茶的五大功能 4 养生茶有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两个方面的作用喝茶讲究一个品字 在细品漫饮中 不但能营造一种平静的心理氛围 而且让人们感受大自然 从而少一份浮躁 多一份质朴 这对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有好处的 品茶其实就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 茶文化修养达到一定境界 便会用整个心灵去品味 使自己的的思想 情感融入到茶的氛围中 在茶的熏陶下人格得以升华 有了高尚的品格 就有利于心理健康 从而达到心理养生的目的 茶的五大功能 5 修身人是万物之灵 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回归自然 亲和自然的渴望 品茶是人同大自然进行精神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佳方式 按照茶道的要求品茶时 悠悠袅袅的茶烟 淡然无极的茶味 妙不可言的茶香 心旷神怡的茶景 以及茶人自己的清静虚空的心境 可使人的身心高度放松 进入一种忘我的奇妙境界 同时 人在特定的环境中 存在着对人间真诚友情的渴望 茶是交友联谊的媒介 喝茶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喝茶 解毒 治疗 保健 养生 修身 会喝好茶 有好茶喝 是一种清福 三 喝杯好茶 一 茶的鉴赏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三看 一看外观 色泽 质地 齐均 二看茶汤 鲜艳 清澈 明亮 三看底叶 细嫩 均齐 完整 三闻 一闻干茶香 无陈味 霉味 二闻热茶香 有甜香 清香 花香 栗香 果香等香型 三闻冷茶香 有底香 三品 一品火功 足火 老火 生青 二品滋味 浓烈 鲜爽 醇厚 淡薄 苦涩 生涩 三品韵味 香 清 甘 活 三回味 一是舌根回味甘甜 满口生津 二是齿颊回味甘醇 留香尽日 三是喉底回味甘爽 滋润通畅 喝一杯好茶 二 茶的冲泡 泡茶五要素1 泡茶用水2 泡茶水温3 茶水比例4 冲泡时间5 冲泡次数 茶的冲泡 五要素 用水 水温 茶水比例 冲泡时间 冲泡次数 三 泡茶程式 1 备器2 煮水3 备茶4 烫壶 杯 5 置茶7 正泡6 初泡8 分茶 泡茶程式有8个步骤 四 几种泡茶方法介绍 1 润泡与凤凰三点头2 关公巡城 与 韩信点兵 3 高冲与低斟4 茶三酒四 和 恰倒好处 5 游山玩水 与 巡回倒茶法 6 上投法 中投法和下投法7 老茶壶泡 嫩茶杯泡 和 内外夹攻 泡茶要讲究方法 技是艺的根本 美是艺的核心 神是艺的功夫 韵是艺的生命 五 泡茶礼仪 1 品茶环境2 仪容仪表3 形体语言4 茶礼介绍 伸手礼 鞠躬礼 鞠躬礼 讲究文明礼貌和谐人际关系 四 茶道简介 一 茶性 茶品与茶德茶性 是茶之生长 体型 特色 内质的外在表现 是茶品和生性的 复合体 茶性微寒 但味醇而不烈 让人提神醒脑 茶生长在烂石 砾壤而不失坚强本性 南方有嘉木 茶与酒 酒 豪爽 勇猛 讲义气的汉子 生命的野烈 茶 文静 宽厚 重情义的书生 智慧的静穆 酒 生命中增加一种追求和张力 饮前清香诱人 饮后使人意气用事 昏寐 茶 生命中增加一种清纯和智慧 饮前清香诱人 饮后使人清醒清新 纯正 茶品 茶品是指人们从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茶的象征性品貌 这里的品貌不单指品类 还可以指外形和内质 陆羽称茶树为嘉木 指茶乃 精行俭德 之品 茶品的意义是被人们不断地挖掘和重视的 被茶人赋予在普遍意义上的特殊内涵 茶德 陆羽提出了 精行俭德 唐刘贞亮提出 以茶敬闷气 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 以茶利仁礼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雅行 以茶可行道 当代茶圣庄晚芳提出 廉美和敬 的茶德 解释为 廉俭育德 美真康乐 和诚相处 敬爱为人 二 喝茶 品茶 茶艺 茶道 只求解渴 补充水份 对茶水 茶具不讲究 称为喝茶 品尝山水孕育的佳茗 对茶 对水 对茶具 对环境比较讲究的喝茶 就叫品茶 讲究环境 气氛 音乐 冲泡技巧 人际关系等的喝茶 叫茶艺 陶治情操 品味人生 参禅悟道 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这是饮茶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茶道 三 茶道及其精神 茶道 既包含了 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 以身许国 穷通兼达 的儒家思想 也包含了 天人合一 宁静致远 道法自然 守真养真 的道家哲学理念 还包含了 茶佛一味 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