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_第1页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_第2页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_第3页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孟子 两章两章 中考题集萃中考题集萃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2006 年河南课改区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完成 18 21 题 共 10 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 也 节选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 反国 乃苦身焦思 置胆 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 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 节选自 史记 注 句践 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 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 稽 被俘 释放回国后 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 于公元前 473 年灭掉吴国 焦思 焦虑思考 胆 即胆囊 胆汁极苦 18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注意加点词 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20 孟子认为 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亡 的命运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分 21 勾践灭吴的故事 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现在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人民 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请简要谈谈你的 认识 4 分 二 2006 年四川攀枝花非课改区试题 阅读 孟子 二章 完成 8 11 小 题 15 分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 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 顺 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而死于安乐也 8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区域 地域 B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畔 通 叛 背叛 C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被选拔 被起用 D 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 受苦 9 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 10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文论证了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这 一中心论点 C 遭腐刑而著 史记 的司马迁 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 身残志坚的 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 生于忧患 的道理 D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苦难是对人生 的一种磨练 我们只有战胜苦难 才能取得成功 11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9 分 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