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套蛋种鸡场设计.doc_第1页
1万套蛋种鸡场设计.doc_第2页
1万套蛋种鸡场设计.doc_第3页
1万套蛋种鸡场设计.doc_第4页
1万套蛋种鸡场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畜牧养殖及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一、总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2、承办单位概况3、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二)项目概况1、拟建地点2、建设规模与目标全场以饲养蛋鸡为主,现已形成种鸡、孵化、育雏、育成、蛋鸡、卫生防疫一条龙养鸡生产线,是全国大型机械化养鸡场之一。现有种鸡舍4栋,总面积为1992m2 ,可饲养父母代种鸡15000套,孵化厅一栋,总面积为508m , 有12台孵化器, 3台出雏器与之配套,常年可孵化鉴别母雏近百万只。有雏舍4栋,总面积为2560m ,年可育雏鸡6O万只,育成舍9栋,总面积为5490m ,年可育140日龄成鸡3O万只,蛋鸡舍26栋, 总面积为9757m,可饲养商品代蛋鸡206万只,年可产商品鲜蛋260万kg。总产值为1400万元,年可为国家创利润150多万元。吉林市养鸡场是吉林地区最大的鲜蛋和蛋鸡副食品供应基地,也是吉林地区“两户”养鸡良种鸡雏的主要策源地。3、主要建设条件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问题与建议二、市场预测(一)产品市场供应预测1、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2、国内外市场供应预测(二)产品市场需求预测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2、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四)价格现状与预测1、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2、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五)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2、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劣势3、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分析(六)市场风险分析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建设规模1、建设规模方案(1)种畜、种禽。种畜、种禽年生产能力(2)畜、禽养殖。商品畜、禽年生产能力、蛋奶年生产能力(3)饲料、颗粒、粉状饲料年生产能力(4)屠宰加工。年屠宰能力,年加工能力(5)深加工制品。肉、奶制品年加工能力 ,其他深加工制品年生产能力2、产业化关联度分析3、比选推荐建设规模方案(二)产品方案1、种畜、种禽。产品品种、质量、年产量2、畜、禽养殖。产品品种、质量、年产量3、饲料。产品品种、质量、年产量4、屠宰加工。产品品种、质量、年产量5、深加工制品。产品品种、质量、年产量四、场址条件(一)场址地点与地理位置(二)场址占地面积(三)土地利用现状(四)场址建设条件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气候条件3、土壤条件4、水质条件5、交通运输条件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汽、生活福利)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8、环境保护条件9、征地、拆迁条件10、法律支持条件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五章 养殖基地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及工程方案5.1方案设计原则与标准5.1.1基本原则本项目建设标准化种鸡场的工艺与设备水平依据建设地区的技术经济条件,建设规模和管理水平等确定的,适度实现了自动化,遵循优质、高产、节能、节水、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5.1.2建设标准建设标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种鸡场建设标准(NYJ/T02-2005),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NY5027-2001)等。5.2建设规模种鸡场建设规模,以种母鸡数(套)和年入孵种蛋量(枚)表示,本肉种鸡场建设规模为1万套。表51 父母代种鸡场建设规模类别规模(万套)孵化厅(枚)说明肉种鸡场115000001.“套”按产蛋母鸡数计算2.“枚”按全年入孵蛋量计算5.3技术方案5.3.1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七、主要生产工艺采用有窗半开放式鸡舍,实行全程笼养工艺,乳头式饮水,采用链式喂料系统喂料,自然通风与机械通相结合,自然光照与人工补光相结合,及时进行人工清粪、人工集蛋。表53 不同鸡舍类型的鸡舍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种鸡舍采用自身保温,整舍控温保暖的方式,利用节能灯照明,周末除粪。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利用自然优势。育雏舍舍内为四层立体育雏笼养,采取电热取暖方式, 在育雏笼底侧部挂电热捧,每l5天清粪一次。育成舍每批清粪一次,用鸡自身体温维持舍温。蛋鸡舍高床笼养全阶梯笼养(三层),靠鸡自身温度维持舍温。人工集蛋, 白炽灯光照明,周末除粪一次,产蛋一年舌淘汰。采用半开放式有窗鸡舍是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的实际生产特点而设计使用的。使用这种工艺,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与人工控制小气候,为鸡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足够的新鲜空气和合理的光照,以满足鸡群健康高产的需要。鸡舍虽然有窗,但在冬季本项目区比较寒冷,温度较低,但利用塑料布将窗户钉上,可以加强保温,再利佣舍内鸡自身的散热来维持舍温,可以节约饲料和能源,还可大大减少疫病的传染机会,减少外界干扰,保证鸡群安全,实现全年稳定均衡生产,可稳定地供应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流程本肉种鸡场拟采用全进全出二阶段全程笼养工艺,生产的环节包括育雏、育成、产蛋和孵化,将育雏期(16周龄)放在育雏舍内饲养,育雏结束后转入成鸡舍(710周龄)。以下为具体生产流程: 种鸡:由外购祖代种蛋,入孵孵化出父母代雏鸡经育雏、育成,在26周龄时采用种蛋,每天将种蛋分四次收集送往孵化厅的选蛋室。孵化:将选出的合格种蛋当天进行熏蒸消毒,然后移入储蛋室,再按批次上蛋入孵;21天出雏(第19天早上移入出雏器)。出雏后进行鉴别,然后准备付给育雏员。将小雏、毛蛋、头照蛋、小公鸡等副产品全部出售。育雏:由孵化厅接收的1日龄母雏放入育雏舍,饲养到6周龄。育成:从育雏舍接收6周龄雏鸡,饲养期为715周龄。 产蛋:从16周龄饲养到72周龄后全部被同时淘汰,作肉鸡上市。对空鸡舍进行清粪、冲洗、消毒、维修设备、空闲两周后,再接收下一批将要开产的育成鸡,整个鸡场按全进全出制成批周转的要求进行设计的。表54 蛋鸡饲养阶段周龄和每阶段的饲养时间饲养阶段周龄/周转群、消毒维护天数/d饲养一批总月数/月每栋鸡舍年饲养批数/批育雏鸡06102026育成舍715102034成鸡舍16721020131育雏舍育成舍成鸡舍种蛋室孵化室图5-1 生产流程图5.3.1孵化工艺流程孵化工艺流程包括种蛋检验、种蛋消毒、种蛋库、孵化间、出雏间、雌雄鉴别间和存雏间。 其工艺过程大致如下:进入孵化厅的种蛋必须经消毒后再进入蛋库保存,入孵前进行选蛋、码蛋和预温,孵化期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生物学检查和孵化记录,出雏后处理好蛋壳,认真对出雏器进行清洗消毒,并清除绒毛,雏鸡处理包括强弱分级、雌雄鉴别、免疫注射、装箱暂存和待运,对雏鸡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等熏蒸消毒。免疫鉴别出雏孵化消毒更衣存雏蛋库熏蒸检蛋种蛋注: 表示人流, 表示货流图5-2 孵化工艺流程图5.3.2鸡群结构(1)生产性能参数的选择根据项目区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对蛋鸡生产线实行工厂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平均每套父母代蛋种鸡年生产83只商品雏鸡。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选择见表52。表5-2 生产性能参数 单位:,头,kg任 务指标配种受胎率90%配种分娩率85%母猪年产窝数2每窝平均产仔数(头)10每窝平均断奶数(头)9.0断奶仔猪成活率90%保育期成活率95%育肥期成活率98%(2) 猪群结构的计算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猪保育群和生长育肥群。其中繁殖母猪群又分为后备母猪群、空怀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哺乳母猪群。每户猪群结构计算结果见表53。表53 每户猪群结构猪群名称头数(头)备注猪群总存栏数130基础母猪存栏数12其中:空怀母猪3头,妊娠母猪6头,哺乳母猪3头。哺乳仔猪存栏数23保育仔猪存栏数21育肥仔猪存栏数69公猪存栏数2后备母猪存栏数3年总出栏数2005.3.3饲养方式 本项目拟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冬季枯草期和春季牧草萌芽期以舍饲为主,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量,少喂勤添,防治饲料污染腐败,禁止使用泔水喂猪。夏季牧草旺盛期(69月),饲养主要以在规定的草场放牧为主。饲料主要为蕨麻、贝母等野生植物。在农闲地及划分一定区域的牧草生长良好的草场实行分区轮牧。选种技术2.1种鸡来源 配套鸡种应来自获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上一代种鸡场,即父母代鸡应从祖代鸡场引进,祖代鸡应从曾祖代鸡场(原种场)引种。2.2 种鸡的选择 选择时间,可分雏鸡(出壳24小时内)、中鸡(重型鸡6-8周龄,轻型鸡8-10周龄)、成鸡(重型鸡20-22周龄,轻型鸡18-20周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出壳鸡应活泼健壮,卵黄吸收良好,肤色和绒色符合品种要求;中鸡应羽毛丰满,健康活泼,体型、羽色、胫大小颜色等应符合品种要求,产蛋前两次鸡白痢检查应为阴性;成年鸡应躯体匀称,冠脸红润,眼有神,健康无病,体型、羽色、胫大小颜色等应符合品种要求。 称重,每次选种时先抽样称重,然后在外貌选拔基础上选留体重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个体作种用。2.3 种鸡编号 编号内容:应包括年度、品种、品系或家系的代号和号数。 出壳鸡的翅号应于绒羽干后,带在右侧尺骨与桡骨前侧膜上。成年种鸡的脚号,带在左胫上,肩号带在右肩上。 繁殖技术3.1 配种方法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每隔45天输精一次,每次输精量为0.020.03毫升原精/只,输精时间为下午3:005:00,从采精到输精的过程在半小时内完成。公母比例为1;2040。3.2 种鸡利用产蛋年限 祖代鸡1-2年,父母代为1年。3.3 种蛋选择、保管及消毒3.3.1 种蛋选择 种蛋应来源于生产性能好,无蛋源性传染病的健康种鸡群。开产后3-4周可选留入孵种蛋,要求蛋重,壳色符合品种要求,蛋形正常,壳厚薄适中,表面清洁。3.3.2 种蛋保存 种蛋保存的最适温度一周以内使用的为15-16,一周以上至2周内使用的为12;相对湿度为70-80%;保存期间保持大头向上,每天至少翻蛋1次。3.3.3 种蛋消毒:分别于收集种蛋时和入孵前进行种蛋消毒。对刚收集的种蛋采用熏蒸法,将种蛋放入密闭室(或箱)内,用1x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半小时;对入孵前的种蛋可采用喷雾法或浸泡法,用0.02%的新洁尔灭水溶液喷洒蛋表面或浸泡0.51分钟。 3.4 机器孵化3.4.1 入孵前的准备 入孵前应把孵化机的每个系统逐一检查,校正各机件的性能,并试机1-2天,一切正常方可入孵;同时对所有设备和用具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方法同3.3.3。3.4.2 孵化条件孵化条件见表51表51 孵化条件表项目天数项目天数1-18天19-21天1-13天14-21天温度37.837.3-37.5湿度5560%6570% 通风:可通过调节通气孔大小来调节通风量,前期要求通风量较小,第5天以后逐渐增加通风量。 翻蛋:1-13天每2小时翻蛋1次,转蛋角度为45o,14天以后停止翻蛋。3.4.3 照蛋 第一次在第5天进行,第二次在第18天进行,每次将无精蛋,死胎蛋剔除。3.4.4 落盘 第18天照蛋后进行。3.4.5 拣雏 每隔3-4小时拣一次。 第四章 饲养管理技术4.1 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0-6周龄)4.1.1 育雏前的准备 房舍及设施的准备:根据育雏数量准备相应的育雏舍、保温、供水供料设备、垫料等,并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 清洁和消毒:接雏前1-2周育雏舍及所有设备用具彻底冲洗干净后,用2%烧碱(或其他消毒药)喷雾或浸泡消毒,然后将所有用具和设备、垫料放入育雏舍内,用3x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密闭熏蒸24小时。 4.1.2 育雏的基本条件 温度和湿度:育雏第一周的育雏温度为3234,以后每周下降12;相对湿度以5570%为宜。 饲养密度、水位和料位:第1周的饲养密度为:重型品种4050只/平方米,中型品种5060只/平方米;轻型品种60-70只/平方米。以后每周减少510只/平方米;水位和料位以每次加料添水时,90%以上的鸡均有采食和饮水位置为宜。 光照:出壳3天内可采用24小时弱光照(34W/平方米),以后逐步取消人工光照,只用自然光照。 通风:以保证空气清新,无恶臭或有害气体为原则。必须勤清粪,勤换垫料,打开门窗。4.1.4 育雏阶段的管理 育雏温度要相对稳定,避免忽高忽低:每天要根据鸡群活动状态准确判断并作适当调整。鸡群均匀分布、安静、睡眠时伸颈舒腿说明温度适宜;拥挤打堆卷缩则说明温度过低,应通过封好门窗加厚垫料,增加热源等措施提高温度;鸡群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则说明温度过高,应采取对应措施。 饲喂:宜少量多餐,饮水要充足,保证足够位置。 尽量避免应激因素: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避免噪音等惊忧,避免恶劣环境的侵袭等。4.2 育成鸡(7周龄至开产)的饲养管理4.2.1 鸡舍 可平养或笼养,笼养可提高饲养水平和管理定额,是发展方向。4.2.2 饲养密度。4.2.3 光照 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或者完全采用自然光照。 耗料及体重控制:育成鸡饲养过程必须严格限制饲喂,控制体重。每两周抽样1/10称重一次,根据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调整喂量。不同鸡种的周龄体重及耗料量。 4.2.5 整齐度和分群管理 每次称重时应按大中小分群管理,同时淘汰过分弱小和残次鸡,以保证鸡群整齐度,即群体中体重在平均重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的百分比。整齐度69%以下为不合格,70-75%为合格,76-85%为良好,86%以上为优秀。 4.2.6 水质要求 同育雏阶段。 4.2.7 育成阶段的管理 改换饲料:要逐步过渡。 转群前后:尽量缓解应激,并注意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饲养密度、采食和饮水位置的调整:随日龄增大,要及时调整密度,并及时增加采食和饮水位置。 加强运动,保证健壮的体质。 4.3 产蛋阶段的饲养管理(开产至淘汰) 4.3.1 鸡舍 可笼养或平养。笼养有小笼大笼两种。小笼每笼放母鸡1-3只,人工授精。大笼每笼放母鸡22-33只,公鸡2-3只,自然配种。4.3.2 饲养密度 只/平方米 重型种 中型种 轻型种平养 4 6 8 笼养 6 8 1 4.3.3 营养需要。 4.3.4 耗料参数 (克/只、日) 重型品种 中型品种 轻型品种 130-170 110-130 90-110 4.3.5 水质要求 同育雏阶段。 4.3.6 温度要求 13-20为产蛋适温,13-16产蛋率较高,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应激,应设法升温或降温,广西高温季节较长,种鸡管理应注意防暑降温,可采用纵向机械通风、阴棚、湿帘、冷水喷淋等。鸡舍应座北向南,避免西晒。 4.3.7 光照 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但不超过17小时/天。从开产起,每周增加人工光照半小时,直至每天达16-17小时,即保持恒定。强度为3w/平方米。 4.3.8 产蛋过程的管理 保证鸡群环境的安静、稳定,避免惊群。 保持相对稳定的定量、定餐、定时饲喂和光照时间、强度及饲养密度等。 搞好环境卫生,每周带鸡消毒1次。 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做好相应的管理。 4.4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在实行人工授精的情况下,种公鸡是单独饲养的,管理要求与母鸡不完全相同。 4.4.1 鸡笼 采用种公鸡专用鸡笼,有小笼大笼两种,小笼每笼放公鸡12只,大笼每笼34只。 4.4.2 营养需要 种公鸡要求粗蛋白水平为1214%,钙水平为23%,维生素E水平为2025mg/kg。除此以外,其它营养指标可参照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4.4.3 耗料参数 在产蛋鸡基础上提高1020%。 4.4.4 水质、温度、光照、日常管理 和产蛋鸡要求同。 第五章 卫生保健要求 5.1 日常卫生保健 5.1.1 应避免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 5.1.2 凡进入生产区的饲养员、工作人员必须更衣,工作保持清洁,换鞋、水鞋泡到消毒液内,用酒精棉擦手或用0.02%新洁尔灭溶液洗手,进入核心群种鸡舍还应洗澡,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尽量避免日光直射。 5.1.3 每栋鸡舍应做到人员固定,用具固定,严禁串栏。 5.1.4 及时清除鸡粪,更换垫料,保持舍内环境及用具清洁,每周进行1-2次环境消毒和带鸡消毒。 5.1.5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特别注意饲料、饮水、垫料的卫生和质量。给鸡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 5.1.6 每天必须仔细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1.7 死鸡、鸡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死鸡可采用深埋,焚烧等方法处理,鸡粪多采用堆积发酵法。 5.1.8 污水需经无害处理才能排放,不能造成环境污染。 5.1.9 采用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制度。 5.3 设备方案项目进行纯种猪购进和购置生产设备、防疫兽医设备。其中:购进纯种蕨麻猪总1400头(种母猪1200头,种公猪200头);生产设备有鸭嘴式自动饮水器(总2000个,每户20个);防疫兽医设备有兽医常用器械和器皿及药品各3套,分发给3个农户养殖基地,由兽医师兼负责人统一管理,配置专用防疫消毒设备(火焰消毒器100套,每户1套),各设备在全国范围内择优选购。设备购置详见表5-4。表5-4 种猪引进及设备购置汇总表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纯种猪购进14001种母猪头1200蕨麻猪2种公猪头200蕨麻猪(二)生产设备1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铸铜制个2000每户20个(三)防疫兽医设备1061兽医常用器械套33火焰消毒器台1004器皿及药品套35.4工程方案5.4.1每个养殖专业户猪舍建筑面积猪舍面积按照甘肃省地方标准蕨麻猪饲养技术规程第6.3节饲养密度来确定,猪舍面积选择见表55。表55 每户养殖户猪舍建筑面积一览表猪舍名称规格面积(m2)容纳猪头数(头)公猪舍4m4m162配种妊娠舍4m8m3212分娩舍4m6m243保育舍4m4.8m19.224育肥舍4m21m8470备注:项目共3个养殖基地,共100户养殖户。5.4.2建设内容新建公猪舍1600m2(每户16 m2)、妊娠舍3200 m2(每户32 m2)、分娩舍2400 m2(每户24 m2)、保育舍1920 m2(每户19.2 m2)、育肥舍8400 m2(每户84 m2);建沼气池750 m3(每个基地250 m3)。配套给水管道3000m(每个基地1000m),配套低压供电线路4500m(每个基地1500m),建机井3眼(每个农户养殖基地1眼);建设防疫室120 m2(每个养殖基地40m2)、消毒室36 m2(每个基地12 m2);建设围栏3.6km(每个基地1.2km)。详见表5-6。表5-6 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结构形式单位规模备注1公猪舍砖混结构m21600每户16m2 2妊娠舍砖混结构m23200每户32m23分娩舍砖混结构m22400每户24m24保育舍砖混结构m21920每户19.2m25育肥舍砖混结构m28400每户84m26沼气池砖混球形结构m3750每个基地250m37防疫室砖混结构m3120每个基地40m28消毒室砖混结构m236每个基地12m29供水管道km3每个基地1.0km10机井眼3每个基地1眼11供电线路km4.5每个基地1.5km12围栏铁丝网km3.6每个基地1.2km5.4.3猪舍设计猪舍设计执行甘肃省地方标准蕨麻猪饲养技术规程第3.3节猪舍设计和建筑要求,并且按每户猪舍来进行设计。拟建猪舍选择单列式日光型塑膜暖棚式猪舍,此类结构冬暖夏凉、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而且适合甘南地区猪的饲养。另外,与其它结构相比,采用暖棚养猪投资少,见效快,方法简便易行, 经济效益显著。(1)公猪舍 新建公猪舍建筑面积为4m4m=6m2,单圈饲养,每头公猪占地面积6 m2,单元规格为6m2(2m3m),总分为2个单元圈。猪舍坐北朝南。设计前檐高1.8m,后墙高2.2m,前后深4m;前墙距暖棚前檐水平距离1.5m,前墙墙体下部距地面处设置0.1m0.1m粪便排放口,每单元设置一个;棚顶设置0.2m0.2m的排气孔,排气孔间距2m;舍内猪圈设在暖棚一侧,采用单元式建设,每单元(每间)3m4m,人行道设在舍内后墙一侧,猪圈隔墙,宽1m,每个单元在猪圈隔墙处设置宽0.6m的出口,安装铁制门,便于出入;食槽设在猪圈隔墙墙体之下方,2/3槽体在隔墙墙体之下,1/3槽体延伸在圈内,采用混凝土结构;猪床用水泥砂浆铺制,向粪便排放口倾斜8;外墙采用50cm土墙,内墙采用120砖墙;舍内后墙和侧墙墙壁1.1m以下用水泥抹平,以上及外墙用白灰抹平;暖棚支架用角铁,铁条间距0.6m,覆盖阳光板。(2)配种妊娠舍新建配种妊娠舍建筑面积为4m8m=32 m2,每圈饲养6头,每头占地面积约2.5 m2,单元规格为12m2(3m4m),总分为2个单元圈,能容纳12头。其余设计与公猪舍相同。(3)分娩舍新建分娩舍建筑面积为4m6m=24m2,单圈饲养,每头占地面积约6m2,单元规格为6m2(3m2m),总分为3个单元圈,能容纳3头分娩母猪。其余设计与公猪舍相同。(4)保育舍新建保育舍建筑面积为4m4.8m=19.2m2,分3个单元,每个单元饲养810头,每头占地面积0.6 m2,单元规格为4.8 m2 (3m1.6m),能容纳24头保育仔猪。其余设计与公猪舍相同。(4)育肥舍新建育肥舍建筑面积为4m21m=84m2,分7个单元,每个单元饲养810头,每头占地面积1m2,单元规格为9m2 (3m3m),能容纳70头育肥猪。其余设计与公猪舍相同。5.4.3公用及辅助工程(1)消毒室每个养殖基地新建消毒室1栋,单栋平面尺寸3m4m。建筑面积12m2。 (2)防疫室 每个养殖基地新建防疫室1栋,单栋建筑面积40m2,平面尺寸4m10m,檐口高度为2.8m。 (3)沼气池每个养殖基地新建5座沼气池。其为砖混球形结构,每个沼气池设计有效容积50m3。内壁用1:3水泥砂浆粉刷5mm。上面覆土厚度1200mm。(4)围栏建设围栏3.6km,每个养殖基地长度为1.2km。采用铁丝网。围栏主要零部件要符合ZBB92001-003环扣式镀锌钢丝围栏。围栏组成包括大立柱、小立柱、编结网、门桩、门、刺丝等。小立柱间距5m,埋深0.5m;立柱应压紧、夯实、竖直。大立柱每50m或转弯拐角处栽埋一根,地下埋深0.7m,地上部分与小立柱取齐。立柱应压紧、夯实、竖直。5.4.4供电、供电及给排水工程方案(1)供暖要求冬季分娩舍、保育舍环境温度应在1620,用火炉供暖即可。(2)配套线路工程:每个养殖基地猪舍内敷设1.5mm2绝缘电线1000m,舍外架空2.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