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武汉_第1页
我的家乡武汉_第2页
我的家乡武汉_第3页
我的家乡武汉_第4页
我的家乡武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家乡之前世今生 会审6班侯诗敏制作 古代的武汉 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3500年前的盘龙城 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 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 3500年间因水运发达 物产丰富 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 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 在清末 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武汉经济繁荣 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 有 东方芝加哥 的美誉 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义于 武昌起义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也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20世纪初的武汉街景 20世纪初汉阳铁厂一角 民国时期的武汉 现在的武汉 武汉历来被称为 九省通衢 之地 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它距离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 是中国经济地理的 心脏 具有承东启西 沟通南北 维系四方的作用 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京广 京九 武九 汉丹4条铁路干线 以及京珠 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 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水运已形成 干支一体 通江达海 的客货运网络 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 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 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 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后 它将迈入全国四大枢纽机场的行列 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 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 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 中 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武汉的标志建筑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港 得中独厚 得水独优的 华中地区最大航空港 武汉的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 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 集群发展 重点发展钢铁 汽车及机械装备 电子信息 石油化工 环保 烟草及食品 家电 纺织服装 医药 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 同时运用产业政策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 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 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食品工业聚集区 都市工业聚集区 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 以及一批拥有核心技术 武汉制造 知名品牌正在涌现 武汉市工业分行产值占比图2009年1 11月 武汉的人文底蕴 武汉是国家重要科教基地之一 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 拥有包括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等52所普通高校 70所在校大学生 成人高校在校学生近12万人 各类科研机构106所 国家实验室1个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 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47名 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 武汉 中国光谷 所在地武汉东湖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 对于光通讯 生物工程 激光 微电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领域 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武汉大学 武汉人的骄傲 美丽的武汉大学 江城多山 珞珈独秀 山上有黉 武汉大学 武汉的风景名胜1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 素有 天下江山第一楼 之美誉 冲决巴山群峰 接纳潇湘云水 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 造就了武汉隔两江三镇互峙的伟姿 地处江汉平原东缘 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 龟蛇两山相夹 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武汉的风景名胜2 东湖湖山秀美 岸线曲折 岛渚星罗 磨山 枫多山 吹笛山 共34座山峰紧紧环绕东湖碧水 这里更是鲜花的海洋 奇花异卉比比皆是 一年四季香飘不断 最具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 荷花 桂花等十几种 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 面积800余亩 园内培育种植了301个品种的近万株梅树 是中国第一大梅园 东湖一年四季风情万种 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春来山明水秀 鸟语花香 夏来万人湖滨戏水 南国海滨风光 秋来枫叶满山红遍 桂花十里飘香 冬来万千候鸟 满湖觅食欢唱 武汉的风景名胜3 古琴台 又名俞伯牙台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 月湖东畔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 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 知其志在高山流水 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 几年以后 伯牙又路过龟山 得知子期已经病故 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后人感其情谊深厚 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古琴台东对龟山 北临月湖 湖景相映 景色秀丽 幽静宜人 文化内涵丰富 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 也是湖北省 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其一 武汉的小吃 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 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 过早 过早食品有热干面 面窝 米耙粑 鱼汁糊粉 烧梅 欢喜坨 发糕 锅贴饺等 武汉人将用早点 称为 过早 这最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 汉口竹子枝词 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 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 过年 般 过 的位置 以 小吃 闻名的户部巷 就是武汉最有名的 早点一条巷 我的最爱啊 美食一条街 户部巷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 宽不足4米 长仅150米 因其品种众多 特色鲜明的汉味早点 享誉三镇 至今有400年历史 目前 这里共有30多个特色早点和小吃品种 如 石婆婆热干面 徐嫂鲜鱼糊汤粉 谢家面窝 高胖子粥店 陈记红油牛肉面 万氏米酒 王氏馄饨 何记豆皮 麻婆灌汤蒸饺 李大饼 顾氏肉松卷 吕记油饼 吴记米发糕 好来牛肉面 老乡小吃 李记粉面 陈记烧梅面窝 小文煎包等 为了吸引更多 名牌早点 加入 提升该巷的汉味早点特色 并依托该巷 打造一条文化旅游线路 中华路街为此筹资40余万元改造 使小巷得以 整旧如旧 经过 复古 改造后的户部巷于2003年9月18日火爆开街 改造后的户部巷 古香古色 小巷入口处 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 汉味早点米当先 户部巷里快热鲜 再往前走 是描绘热干面 面窝等7种汉味早点制作的黑色花岗岩文化墙 崭新的一溜万字格顶篷下 从业人员身着青褂小帽 胸口上有热气腾腾的 汤碗 标志 一路可见明清风格的城门 牌楼 祥盛堆栈 是这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证明户部巷很早前就商贸发达 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 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 汉味早点第一巷 户部巷够老 也够味道 油滋麻花的站在城市的背后 它更象一个都市节奏的古旧音符 在晨光里一经弹起 就让醒盹的武汉立体并具体起来 武汉人的最爱 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 两广伊府面 四川担担面 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 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 即吃早餐 小吃 武汉人的最爱 豆皮 豆皮是一种湖北武汉的著名民间小吃 多做为早餐 一般在街头巷尾各早餐摊位供应 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厅或老字号饭店也有提供 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于武汉市中山大道的 老通城 其制作的豆皮在武汉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 武汉人的最爱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 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 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 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 受到顾客的好评 被誉为 汤包大王 他们制馅讲究 选料严格 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 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 包在薄薄的面皮里 上笼蒸熟 肉冻成汤 肉泥鲜嫩 七个一笼 佐以姜丝酱醋 异常鲜美 武汉人的最爱 鸭脖子 武汉精武鸭脖子 最早就起源于这精武路 据说这鸭脖子的卤制方法非常讲究 经过精选料 细处理 控火候的处理 尤其是二十八味卤料加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