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美第2页 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内容摘要】 作为南唐的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位词人,他又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又辉煌的。李煜词有怎样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关键词】 李煜 词人 艺术特色亡国独抒性灵凝练 一:引言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王,世称李后主。史载李煜生有奇表,风神洒脱。自幼生在宫廷之内的李煜,生活视野狭窄,生性仁厚,感情细腻。他从小便涵咏于艺术世界之中,又深受父亲及其文臣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诗词,琴棋书画,无不通晓。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金陵,自此开始了偏安江南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其间曾遭受了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肉袒出降。次年被押送至开封,宋太祖辱封他为“违命侯”,并幽囚于汴京寓所。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闻知其词作满含亡国哀怨,遂派人将其毒死,年仅四十二岁。李煜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就像在人间做了一个繁华而凄凉的梦。他凭借自己率真的性情,卓越的才情,自如的运用诸多艺术手法及自然而凝重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不少独抒性灵、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三十余首,以归降宋朝为分水岭,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均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过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一扫前期花间词人的浮靡,不加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 二、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的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现流传于世的李煜词仅三十余首,它们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首首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 以下四个方面: (一)真情告白,直抒性灵 后主作词,向来不因袭,不做作。他以小词抒情,不夸张,不掩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直言坦率的表达出来。读他的词,你能感受得到一个活生生的多情的李煜立在你的面前,你可以深入他的内心,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我们先且看看他亡国前的几首小词,虽然表现的都是帝王生活,男女恋情等内容,思想上并无深刻之处,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李煜词的那种情自内心而发的特色。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相传此首词菩萨蛮是后主和小周后情事的纪实。在封建社会,受礼教的约束,男女幽会偷情此等秘事一般人都是百般遮掩还不及,更何况是一国之君!但后主却用词如此坦率自然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李煜的个性,这就是后主的本色!此词末两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女子的爱情表露是何等大胆,何等热烈!怎能不令男子销魂无限!唯有后主的才情和他的笔,才能把本人的风流韵事写的如此淋漓尽致。再看这首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柳。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据词意推断,此词当年为悼亡之作。后主与娥皇成婚十年,感情甚笃。娥皇病逝,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这首词睹物思人,触处皆有物是人非之痛。词中风物,感官所及皆成伤心之色、断肠之香。结束三字“懒思量”,从反面着笔,更见其无时不思量,道出了后主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真挚爱情。 更能表现后主词真情告白坦率流露这一特色的,当属他亡国后的词作。这些词字字血泪,感人至深。先看一首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此词是李煜入宋后抒发亡国哀思的名篇。上下两片各有一“梦”字,上片说的是今日一梦成真,真情难忍;下片说的是此生真如一梦。悲痛难抑。读这首词几乎使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这不是一首词作,而是一个囚徒在向你倾诉内心的痛楚。话自肺腑而出,一首词化为一缕真情,波动读者的心弦。令人不禁随词人一起潸然泪下。 李煜另两首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是此类直抒胸臆词作的代表。先说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西清诗话云:“南唐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婉,未几下世。”据此看来,此词乃是后主绝笔。上片用倒叙,先写梦回再写梦中,梦醒后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令人觉得残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句,语言实在而语意惨然,不忍卒读。词的下片脱口而出,感情迸发,一泻千里。只因无限江山尽已他属,是故不敢独自凭栏,只有长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种低沉悲怆之调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下面再看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上片起首连连发问,深叹人生之短暂无常。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这完全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口吻。后主那种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都在此中流露。下片一问一答,真乃千古绝唱。悲愤之情犹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一个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也为这首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语言明朗自然,高度凝练 李煜的词,读来都朗朗上口,明白如话,无须讲解浅显易懂,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试看子夜歌开头两句“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直奔主题,明白如话,有几分民歌之韵味。另外还有追恋故国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词脱口而出,语言浅易。尤其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沿用先人成语,浑然天成,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闹和游人的兴会的氛围。再看另一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描写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抒情极其自然,通篇就像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用语,没有丝毫刻意修饰雕琢的痕迹。 此外,李煜还十分注意吸收民间方言、口语入词,使其词的语言更富表现力。如“酒恶时拈蕊嗅”(浣溪沙),“酒恶”即喝醉之意,为当时金陵方言;“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一斛珠),“些几个”即一些、一点,是当时方言;“世上如侬有几人”(渔父),“侬”即“我”的意思,吴越一代方言;“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直录人物口语。李煜这一做法使他的词更具生活气息。 由此看来,李煜词的语言确实具有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特色。但若因此就认为李煜词的语言是浅俗易学的,那就缪之千里了。我们决不能把其词语言崇尚自然同旁人诗词中的凝练功夫对立起来。不防结合下面例子来体会李煜词语言的其他特色。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语言真切,不假修饰。结束三句,深刻地体现了一个风流小皇帝亡国时的仓皇失措,无谁告语的可怜相。使读者恍如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类人物的真正面貌即是如此,精神即是如此。通过这一情景,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一般亡国的风流小皇帝之类的下场。而不会把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当成个别现象看待。这就是李煜词语言个别概括全体的特性。 此外,李煜词中用词洗练贴切,轻快灵巧,颇见大家手笔。如“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中,“胭脂泪”是杜甫名“林花著雨胭脂湿”化出。但李煜在此匠心独运,将一“泪”字来代“湿”字,使林花人格化了,富有感情。全篇也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再如“轻颦双黛螺”中的“轻”字,颇有分寸,正宜表现女主人公那种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且与全篇清淡的风格十分协调。 后主词语言虽然简洁,但其所描写的形象皆鲜活可感,各具特色。且看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 来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使人仿佛看到了离愁就如一团转动的乱丝,仅仅盘绕纠缠着人,无法摆脱,确实把离愁的特点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 上述所见,李煜词语言既崇尚自然,全无雕饰,又千锤百炼,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三)自如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李煜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将前人作诗的一切艺术手法,在小词中运用自如,写出不少经典词作。在李煜所运用的诸多艺术手法中,最受后人推崇的当属白描。他用白描描绘场面、人物、景象、心态无不入妙。我们来看下面的几首词: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香路稳宜频别,此外不堪行。 这首乌夜啼是李煜的秋叶抒情之作,首句写秋叶风雨,词人仅用“飒飒秋声”便勾勒出风雨大作,声音嘈杂的景象,随后紧接一个“频倚枕”再现了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愁苦之情,简练而又传神。 李煜词中用白描描摹人物也堪称一绝。在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中,先勾画出女子刬袜、提鞋的动作,简练而又传神,饶有情致。下片一句“偎人颤”描摹女子情态。只一个“颤”字,便将女子与情郎相会的激动与幸福,及之前的紧张兴奋表露无遗。结尾两句写透人物心思。全词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行动、情态、语言,全无藻饰,一个大胆追求真挚爱情的女子形象便跃然纸上。 除白描外,李煜词中的比喻也运用得相当出色。 (四) 多样的艺术风格 李煜词在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不同于婉丽柔靡的花间词,很难看见炫人眼目的浓艳之词;其次,李煜词虽崇尚自然,但毕竟是词家大手笔下不着痕迹的佳构。自然也与早期民间曲子词淳朴的原始味有异。就李煜词本身而言,也不为同一种风格所限制,大致说来,以亡国为界限,前期词风清丽俊逸,婉转低回。如这首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虽然写的依旧是宫廷生活,但富丽中饶有情致,逸乐中颇见真情。上片写后宫佳丽明艳照人及歌舞之盛,完全撇去了浓墨重彩,而且选择明净的语言,写得清丽可人。下片写君主的感受、兴致和襟怀。结尾两句将后主幽雅不俗的生活情趣展露无疑,可谓清超之致俊逸神飞。 与前期词风相比,后期词作大多雄奇幽怨,兼有阳刚阴柔之美。前面提及的破阵子,上片极言江南的奢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气象宏大,已开宋词豪放一派之先河。下片骤转被俘之后的凄凉憔悴,结束“最是”三句,激起无限愁苦,哀怨无比。再看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内容悲概博大,上片极写无情风雨对春红摧残。“无奈”一句,婉转回环,极阴柔之美。下片触景生情,结句情感升华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感叹,气度雄浑,极富有阳刚之美。 综上所述,李煜词因其真挚自然的感情,神奇天然的语言,运用自如的艺术手法及多样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三、李煜词艺术特色的成因 形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四:前辈词人的影响,率真自然的天性,坎坷多变的遭遇及个人才情。以下就将此作一些简要的论述。 (一) 前辈词人的影响 世间一切事物有继承才有发展和创新。李煜词也不例外。李煜词艺术上杰出成就的取得与他对前人作词的优秀传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其真情告白,直抒性灵和语言明朗,高度凝练的艺术特色就较明显地受到早期民间词和早期文人词的影响。 早期民间词情感率真,风格清新朴素,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易懂。如敦煌曲子词中的抛球乐“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著,淡薄知闻解好么?”写一女子被玩弄、被抛弃的遭遇以及因此带来的内心痛苦与事后的追悔。她懊恨自己的真情付出,悔不该不听从姊妹们当初好意的劝戒。沉挚深切,其感受之真、体味之切。情感率真,语言通俗生动。 早期文人词,主要是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这一时期的词多体制短小之作。这也客观上要求词人必须注意锤炼语言,使得这一时期词的语言较为凝练,李煜作词自然也受此影响。 在文人词中,李煜受韦庄词风影响较显著。韦庄词的主要特征是将文人们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上来,往往直抒胸臆,自然清丽,而且韦庄还是词史上第一位多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分明的叙述。可以说李煜较好地继承并发展了韦庄词的艺术风格。 诸多先辈词人中,其父李璟对他的影响更是明显而又直接的。李璟喜文学,尤擅诗词,经常与文臣作词赋诗。年幼的后主耳熏目染,种下了文学的根基。李璟传世词仅有四首,然而却能充分表明李璟词与李煜词一脉相承的关系。李璟词浣溪沙写悲秋,于萧瑟景物中寄寓身世之感。尽扫花间之浮艳,清雅自然。首句情随景生,情景交融,“还与”一句从怜花到自怜,寄托了千古难平的郁结和悲哀。“不堪看”三字,无限深重沉之致,郁之致。下片“细雨”两句写思妇的感受,含蓄形象,意境优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倚阑干”语至淡而情至浓。就词的语言特色、意境创造及艺术风格而言,李煜词清平乐、谢新恩等抒写离愁别恨的词作无一不受此词的影响。 (二) 率真自然的天性 李煜词真情告白,直抒性灵,除受前辈词人的影响外,也跟他的思想性格有很大关系。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是个天真率性感情丰富的人。他阅世不深,对一切人事都怀有纯真的感情,他将这份纯真之情融入词中,便创作出了一篇篇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他对皇后娥皇的感情是真挚的,所以他在娥皇病逝后所写的谢新恩是这样的相思刻骨。一句“如梦懒思量”更见思念不绝,余恨悠悠;他对兄弟从善的亲情是诚挚的,所以他在从善入宋不归时作出的清平乐是那样境界深婉。其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跟更远还生”情景交融,离恨难绝。 音的表达,使李煜与李清照后期的词具有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作为在中国古代文坛 占有很高地位的两位词人,他们同样表达亡国之音,却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他们两人词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作比较,可以更清晰地聆听李煜与李清照对亡国的叹息,更 准确的了解当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个是把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路山河 拱手送与他人的南唐后主。一个为身单体薄,经历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坚强女子。他们都 同样经历过一段美好的生活时光,也同样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日子。他们都经历过亡国之难, 他们通过词传递出的亡国之音必将更为深刻,更为被人们所关注。比较李煜与李清照的词在 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方面的差异,感受两人的亡国之音哀以思,聆听两位伟大词人的叹息。 一、思想内涵的比较 公元975年,宋军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次年,李煜被 押解到汴梁,从此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李煜这一时期的词,把自己作为抒情主人公和描写 的对象,追忆过去美好的时光,感叹今日的悲愁苦况,发出悲凉的亡国之音。 (一)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音 1.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音,首先主要是通过追怀故国表现出来的。他的词给人一种泪痕盈面,凄清、空廓、深沉的画面。如: 人生愁恨何能免? 故国梦 重回,觉来双泪垂!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堪回首,道尽多少人世无常的悲慨和亡国之痛! 2.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音,许多通过梦来表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入宋后,李煜做的梦 特别多,为了追忆一次次美好的梦境,他陆续写了四首小词,望江梅(二首)、忆江南和 望江南。忆江南描写了梦中车水马龙、花月春风的繁华景象;望江南一连用了三个 泪字,可谓泪水涟涟,是词人内心深处痛苦的表达。李煜通过梦境的描写使得饱含亡国悲情 的词,句句感人肺腑,语语情真意切,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追忆之词虽美,虽悲, 虽血,却会多少让我们感觉少了些什么。同样是亡国之音,李清照却有别一种思想内涵。 (二) 李清照词中的亡国之音 1. 表现形式。 (1) 表现在怀念故土思恋家乡上。 靖康之变后,在30余年的漂泊、流浪的生活中,尝尽了寄人篱下的疾苦,对故乡、往夕的 思念自然是难免的。如其南渡后的早期作品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从上已节前起笔, 以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的词句写词人长夜难眠,思念家乡之苦。抒发作者失望、苦闷的 思乡之情,表现了她对故国家园的殷切怀念。再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词以芭 蕉阴满中庭渲染浓阴的幽暗,衬托出了环境的凄凉。从听觉上点染了雨打芭蕉的寂寞冷清。 词人以北人自称,道出了她怀念故土、不惯旅居的彷徨与悲切。 !-empirenews.page- (2) 表现在悼念亡夫,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上。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的突然病逝使李清 照颠沛流离的生活雪上加霜,与丈夫的生死相别使她这一时期的创作大一部分以悼念亡夫为 内容。如其悼亡词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词情凄绝,似有多少血泪在其中, 令人不忍卒读。感情真挚深厚,动人肺腑。特别是尾句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将鸿 雁传书的典故用出了新意,对亡夫的那种深切思念的情感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表现得荡气回 肠,催人泪下。 李清照的词表达亡国之音,充满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 就比李煜的词,在思想上更为出色。她的词永遇乐,过今昔盛衰的对比,以极富表现力的 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她后期的词突破狭隘的个人世界,表现出 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这真正体现了博大的中国文化和向上的民族精神,在今天仍具 有社会意义。 12下一页亡国之君李煜追忆, 流泪,悲出了血,而李清照却悲家愁国恨,表现出了对人民,国家的关注,使人肃然起敬! 二、艺术特点的比较 (一) 词的语言风格的比较 1. 李煜词的语言隽永,表现力强。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说: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毛嫱、西 施,天下美妇人也,艳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艳妆也;端己、淡妆 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2. 李清照词语言极具创造性。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自出机杼。在声声慢中,会词一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勾勒出作者悲伤欲绝的愁苦心情。正是由于词人的独具匠心,使词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常见而又觉得新鲜。还是公认的具有音乐美的杰作,前人借白居易形容瑟瑟曲的语言来赞美它: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并非过誉之辞。( 二) 创作手法多样性的比较 从创作手法上来说,李煜后期的词善于运用工细的白描,鲜明的对比,悲欢的映衬来表达亡国之音。亡国后,他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亡国之恨、故 国之思,通过今昔盛衰的对比以及伤春悲秋来倾诉,一景一物,触目柔肠断,字血声悲。 相对而言,李清照后期的词作表现手法就更加绚丽多彩,千姿百态。李清照经常运用铺叙的手法丰富人物形象,又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感情。李清照的词还常用白描手法,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渲染环境,将景与情自然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亡国之音,更能感人肺腑,引起我们的共鸣。 李煜后期的词无论就思想内容说,还是就艺术技巧说,都达到了小词的最高境界意境大,感慨深,力量充沛,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是凄清,而且是悲慨,不仅是沉着,而且是郁结,成为李煜词的最显著特征,成为李煜词的独特风格。李煜倾其一生的心血著词,并醉心、徜徉其间,以至误国、亡国。无怪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也。李煜在艺术风格上的独创,广为后世传诵。这也是他积极影响后来人创作的主要原因。 !-empirenews.page-李清照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才女。她靠着自己敏锐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精湛的艺术造诣,用文学语言揭示出宋代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传递出了悲凉的亡国之音。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炽热爱国情怀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世界。她那正直、刚烈的人格魅力与其独辟蹊径的诗词艺术相得益彰。在那个只有男人吟风弄月的舞台上,是她填补了宋词的一处空白,他的词经受了历史长河的冲刷、久传不衰。 惠州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设 计) 中文题目: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 试论李煜后期词 英文题目: 姓 名 李里程 学 号 04011420专业班级中文04本(4) 指导教师提交日期 xx年4月28日 教务处制 目 录 引文?1 正文?1 一、 李煜词之情感内涵? 2 二、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4 三、李煜深情之表现?8 结语?9 致谢?9 参考文献?9 真我寄愁情,愁情现真我 试论李煜后期词 李里程 广东省惠州学院中文系 516007 指导老师:张君梅讲师 摘要 李煜词在中国词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其后期词善于表达真我,寄托愁情的特点值得细细研究。本文就李煜后期词的这一特色展开论述,藉此展现李煜词高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李煜 后期词 真我 愁情 The real one fills with worries, worries show real one Discussing Li Yu later word LiLicheng Chinese Department, Huizhou Univesity, Huizhou 516007, Guangdong China Instructor: Lecturer Zhang Junmei ABSTRACT Li Yu left a brilliant in the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老年医学护理康复竞赛题库及答案
- 桃花源记课件重点字
- 国企银行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药品监管笔试备考冲刺卷2018
- 2025年协会财务岗位笔试中的法律法规知识预测题
- 2025年跨国公司招聘区域经理面试技巧与模拟题集
- 2025年殡仪专业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公务员选岗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题答案及分析
- 校长述职报告课件
- 国能灵璧浍沟70MW风电项目 XGC15000TM-1000t履带吊-1000及SCC8000A-800t履带吊安拆方案
- 压力性损伤课件
- 班主任班级管理手册
-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一人一档)
-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2.1.2 相反数、绝对值
- 天津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 高一政治开学第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 SMART原则培训课件
- 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解读
- DZ∕T 0448-2023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精细调查规范(正式版)
- 鲁教版(五四学制)中考英语6-9年级词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