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 壁大悟县四姑镇中心初中 张从继文本解读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这一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三国能鼎立,赤壁之战则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起了决定性作用。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众所周知:孙刘联军通过孔明借东风击败了曹军。很明显,诗在这里以地名为题,实为作者怀古咏史之作。杜牧的咏史诗,是唐朝此类诗歌的巅峰。笔力刚劲,哲理深沉,形象生动,让人叹为观止。但作为咏史诗,杜牧的咏史诗也难逃一般咏史诗的樊篱。因此,赤壁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作者对自己主观感情的表露。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也不再是作者关注的对象,历史的兴亡感才是本诗所要表露的情感,只是表露得形象含蓄而已。这种含蓄又成了杜牧咏史诗的另一个特点。诗的前两句叙事,从眼前“沉沙”的“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的兵器。)经六百余年沧桑历史而“未消”的史实,点出赤壁曾有过战争风云,同时也暗寓了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而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手持沉沙多年的折戟,诗人心绪难平,借这江水“磨洗”了的折戟辨认,不曾原想手中之物居然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两句虽同为叙事,但是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为联想,为虚。这种虚实结合,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和联想:三国的赤壁之战又蒙太奇般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脑海。这种历史的“重温”和“回顾”为后文两句的论史抒怀作了铺垫。诗的后两句议论。诗人一反传统看法,在他人眼里铁定的史实面前,援疑质理,引发议论。这两句议论反映出诗人在历史动荡的晚唐中敏感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在作者眼里,他首先不以成败论英雄;其次,诗人认为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类似于“东风”的机遇。如果这种“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铜雀台这种重台密阁将“锁”住了“二乔”的美艳之躯了。“二乔”在这是首诗已经有个新的含义了,指的是东吴的前途命运。如此,作者用一个表假设条件的复句,写出了东吴的败亡,曲折地反映出他壮志未酬,同时这两句议论还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英雄气概。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首先在于叙事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叙事又虚实相生,前两句叙事为后两句议论作铺垫;后两句议论深化前两句叙事,突出主题。其次,在写法上,本诗以小见大。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深刻警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反复诵读,背诵诗歌;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背诵诗歌;2 通过讨论、启发等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难点:体会诗歌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方法本课通过自读、默读、齐读、背诵、讨论、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导语一:在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争,比如说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最终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自赤壁之战诞生那天开始,历史上就有很多人对它作出过评价,在这种评价中也饱含着人们各自复杂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咏史诗赤壁,一起来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导语二: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牧的赤壁,看看作品通过精炼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老师带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 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3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赤壁一诗分别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4 小结。三 精读课文 解读探究1 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赤壁开头作者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 学生合作讨论,探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义?明确:这两句是议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战胜了曹操。而孙刘联军的主帅是周瑜。周瑜战胜曹操有各种历史的原因,而在战术上主要是利用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的弱点用火攻,而火攻的成功又得力于东风之便。这种天时的作用是不可以忽略的,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发表议论的,认为如果不是东风之便,孙刘联盟将会失败,吴国二乔就会成为铜雀台中的俘虏。3 小结。四 品位课文 体味情感1 学生齐背赤壁。2 学生合作讨论: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启发:这两句议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同时作者还表达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雄气概。3 小结。五 回味课文 欣赏特色1 学生自我欣赏文章的特色。2 重点讨论:本诗以小见大的写法。点拨:以小见大是本诗的一大特色。由一个小小的“沉沙”“折戟”,想到了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以及风云人物。想象丰富,含蓄别致。而“铜雀春深锁二乔”尤其精妙。诗人用“二乔”的命运暗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结局。“东风不与周郎便”是败因,“铜雀春深锁二乔”则是败果。3 小结。六 迁移拓展 布置作业(多媒体播放与赤壁之战相关的人物图片)1 周郎只不过是与赤壁相关的一个风云人物,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给出的图片,复述这些人物在赤壁之战中的故事。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三国演义原著、电影赤壁(上、下)以及电视剧新三国,在作业本上复述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的任何一个故事,并分析他的人物性格。板书设计赤 壁杜牧兴感之由(叙事) 以小 非凡的史识赤壁 见大 豪爽的英气借题发挥(议论)总结反思总结:赤壁是一首咏史诗,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是杜牧,他和晚唐的另外一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本诗,作者由古代的断戟想到了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并由此引发议论,抒发感慨。反思:1 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互配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读懂文章的内容。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要想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就必须要让学生们懂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2 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在“迁移拓展,布置作业”这一环节。这样做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就是加强了学生名著阅读,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第三,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本诗是一首晚唐著名的咏史诗。正因如此,对其主题的探究历来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其主题的探究大致有两方面:一是,借周瑜的侥幸取胜,抒发作者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考试口诀及答案
- X光考试卷及答案
- vlog考试内容及答案
- Patamostat-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7-O-Methylluteo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Ethylhexyl-2-3-4-5-Tetrabromobenzoate-d17-生命科学试剂-MCE
- DB61T 589-2013 地质灾害预报技术规程
- DB61T 529-2011 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 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 DB61T 507.6-2011 无公害生猪屠宰与检疫操作技术规程
- 2025年省统考专科题库及答案
- 小学劳动技术课课件
- 电动汽车原理与构造- 课件全套 第1-9章 绪论 -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 医院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 滑雪公益教学课件
- 皮肤炎症修复管理办法
- 车辆检测与维修驾驶员聘用合同
- 加强教师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 2025年安全生产考试题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实操技能试题汇编
- PCR基本知识课件
- 员工烧烤联谊活动方案
- 草原安全管护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