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中压蒸汽凝液罐.doc_第1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压蒸汽凝液罐.doc_第2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压蒸汽凝液罐.doc_第3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压蒸汽凝液罐.doc_第4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压蒸汽凝液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辽 宁 石 油 化 工 大 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中压蒸汽凝液罐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 级:装备1205班 姓 名:李神炜 学 号:1202010505 2015 年 12 月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目录设计任务书1符号说明2设计计算61参数选取61.1设计压力与计算压力的确定61.2设计温度的确定61.3厚度附加量6 1.3.1厚度负偏差6 1.3.2腐蚀裕量61.4焊接接头系数62筒体72.1筒体材料72.2筒体许用应力72.3筒体厚度7 2.3.1筒体计算厚度7 2.3.2筒体设计厚度7 2.3.3筒体名义厚度7 2.3.4筒体有效厚度72.4筒体厚度水压试验校核7 2.4.1耐压试验压力7 2.4.2筒体薄膜应力8 2.4.3耐压试验时容器强度校核83封头83.1封头选型83.2封头厚度83.3封头厚度水压试验校核8 3.3.1封头设计厚度9 3.3.2封头名义厚度9 3.3.3筒体有效厚度93.4封头厚度水压试验校核9 3.4.1耐压试验压力9 3.4.2封头薄膜应力9 3.4.3耐压试验时封头强度校核94附件选择104.1支座104.2法兰104.3垫片104.4加强圈104.5补强圈10 4.5.1补强判别10 4.5.2补强计算方法判别10 4.5.3开孔所需补强面积11 4.5.3.1封头计算厚度11 4.5.3.2开孔所需补强面积11 4.5.4有效补强范围11 4.5.4.1有效宽度B11 4.5.4.2有效高度11 4.5.5有效补强面积12 4.5.5.1封头多余金属面积12 4.5.5.2接管多余金属面积12 4.5.5.3接管区焊缝面积12 4.5.5.4有效补强面积12 4.5.6所需另行补强面积12 4.5.7补强圈设计135储罐支座反力计算135.1储罐质量13 5.1.1筒体质量13 5.1.2封头质量13 5.1.3附件质量14 5.1.4充气、液质量14 5.1.5保温层质量14 5.1.6总质量14 5.1.6.1操作时质量14 5.1.6.2压力实验时质量145.2支座反力14 5.2.1操作时反力14 5.2.2压力实验时反力15 5.2.3支座反力选取155.3弯矩15 5.3.1圆筒中间横截面15 5.3.2鞍座平面166圆筒应力计算与校核166.1圆筒轴向应力16 6.1.1内压未加压16 6.1.2内压加压17 6.1.3外压加压17 6.1.4外压未加压17 6.1.5未加压18 6.1.6加压18 6.1.7轴向应力校核186.2圆筒和封头切应力19 6.2.1圆筒切应力19 6.2.2封头切应力19 6.2.3封头切应力校核196.3圆筒周向应力19 6.3.1圆筒截面周向压应力20 6.3.2圆筒鞍座边角周向应力20 6.3.3鞍座垫板边缘处周向应力20 6.3.3周向应力校核206.4腹板水平拉应力20 6.4.1支座腹板水平分力20 6.4.2腹板有效截面内水平拉应力21 6.4.3应力校核216.5鞍座压缩应力21 6.5.1地震载荷引起压应力21 6.5.1.1水平地震力21 6.5.1.2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积21 6.5.1.3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系数21 6.5.1.4地震载荷引起压应力22 6.5.1.5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应力22 6.5.1.6应力校核236.6地震引起地脚螺栓应力23 6.6.1倾覆力矩23 6.6.2地脚螺栓拉应力23 6.6.3应力校核23结论24参考文献25设计任务书1、 设计时间安排从第17周(2015年12月14日)至第18周(2015年12月18日)。2、 设计内容安排1. 熟知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定等相关资料;2. 设备的设计计算及强度、稳定性校核;3.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4.绘制1号装配图一张。3、 设计条件详见附表一。4、 设计要求1. 学生要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完成容器的设备设计;2. 计算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3. 计算过程及说明应清楚;4. 所有标准件均要写明标记或代号;5. 设计说明书目录要有序号、内容、页码;6.设计说明书与装配图中的数据一致。如果装配图中有修改,在说明书中要注明变更;7.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层次分明;8.设计说明书要有封面和封底,横向装订成册。符号说明-鞍座中心线至封头切线的距离,;-一个支座的所有加强圈与圆筒起加强作用有效段的组合截面 积之和,;-设计温度下,按GB150.3确定的外压应力系数,;-常温下,按GB150.3确定的外压应力系数,;-圆筒内直径,;-圆筒外直径,;-每个支座的反力,;-一个支座的所有加强圈与圆筒起加强作用的有效段的组合截 面对该截面形心轴的惯性矩之和,;-载荷组合系数;-系数;-封头切线间距离,;-圆筒中间处的轴向弯矩,;-支座处圆筒的轴向弯矩,;-圆筒的平均直径,;-碟形封头球面部分内直径,;-圆筒内直径,;容器容积,取17.95;-支座的轴向宽度,;-加强圈的宽度,;-圆筒的有效宽度,;-计算圆筒与加强圈形成组合截面时,圆筒的有效宽度,;-支座垫板宽度,;-重力加速度;-封头曲面深度,;-系数。-容器质量,;-容器空质量,;-设计压力,;-计算压力,;介质密度,;-单位长度载荷,;-碟形封头过渡段转角内半径,;-圆筒有效厚度,;-封头有效厚度,;-圆筒名义厚度,;-封头名义厚度,;-鞍座垫板有效厚度,;-鞍座垫板名义厚度,;-鞍座包角,;-设计温度下容器壳体材料的许用应力,;-设计温度下容器圆筒材料的轴向许用压缩应力,;-常温下容器圆筒材料的轴向许用压缩应力,;-设计温度下加强圈材料的许用应力,;-鞍座材料的许用应力,;-地脚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圆筒中间处横截面内最高、最低点处的轴向应力,;-支座处圆筒横截面内最高、最低点处的轴向应力,;-支座处圆筒横截面最低处的周向应力,;-无加强圈时鞍座边缘处的圆筒周向应力,;-无加强圈时鞍座垫板边缘处的圆筒周向应力,;-加强圈与圆筒组合截面处上圆筒表面的最大周向应力,;-加强圈与圆筒组合截面上加强圈边缘处的最大周向应力, ;-鞍座腹板水平方向上的平均拉应力,;-由水平地震力引起的支座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的压应力,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支座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的压应力,;-圆筒切向剪应力,;-加强圈靠近鞍座平面时,和的方位角,;-圆筒未被加强时,的方位角,;-圆筒剪应力的方位角,。设计计算1参数选取1.1设计压力与计算压力的确定已知设计压力p为1.0Mpa,元件承受液柱静压力小于5%设计压力,所以取计算压力为1.0Mpa。1.2设计温度的确定已知设计温度为200,取操作温度为200。1.3厚度附加量(1-1) 1.3.1厚度负偏差 取厚度负偏差为0.3mm。 1.3.2腐蚀裕量 取腐蚀裕量为2mm。1.4焊接接头系数选择双面焊对接接头和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熔透对接接头,无损检测比例为局部,所以取为0.85。2筒体2.1筒体材料介质无特有会影响储罐的性质,所以选择Q345R作为储罐筒体和封头的材料。2.2筒体许用应力按Q345R,200时计算。2.3筒体厚度 2.3.1筒体计算厚度(2-2) 2.3.2筒体设计厚度(2-3) 2.3.3筒体名义厚度(2-4) ,没有变化,所以取名义厚度12mm合适。 2.3.4筒体有效厚度(2-5)2.4筒体厚度水压试验校核 2.4.1耐压试验压力 按Q345R,查 (2-6) 2.4.2筒体薄膜应力(2-7) 2.4.3耐压试验时容器强度校核(2-8) 所以厚度合适。3封头3.1封头选型由于压力和温度都不高,所以选择椭圆形封头,为方便计算,选择标准椭圆形封头,所以K=1。3.2封头厚度(3-1)3.3封头厚度水压试验校核 3.3.1封头设计厚度(3-2) 3.3.2封头名义厚度(3-3) ,没有变化,所以取名义厚度12mm合适。 3.3.3封头有效厚度(3-4)3.4封头厚度水压试验校核 3.4.1耐压试验压力 按Q345R,查(3-5) 3.4.2封头薄膜应力(3-6) 3.4.3耐压试验时封头强度校核(3-7) 所以厚度合适。4附件选择4.1支座选择双鞍式支座,根据JB/T4712.1选取,由于筒体内径为2000mm,所以选轻型,包角选择120,有垫板,4个筋板。4.2法兰根据JB/T4700-2000,由于筒体内径为2000mm,所以选平焊乙型法兰,PN=0.25Mpa,材料选择20R。4.3垫片由于法兰选择为乙型,所以选非金属软垫片,根据GB/T3985选择石棉橡胶板。4.4加强圈该储罐不设置加强圈。4.5补强圈 4.5.1补强判别 根据表4-15,允许不另行补强的最大接管外径为,此压力容器中接管DN=250mm,故须另行考虑其补强。 4.5.2补强计算方法判别 开孔直径,此蒸汽出口直径d=254.6mm,补强圈在有效补强范围内。 补强圈厚度为(4-12) 考虑钢板负偏差并经圆整,取补强圈名义厚度为6mm,但为便于制造时准备材料,补强圈名义厚度也可取为封头的厚度,即=12mm。5储罐支座反力计算5.1储罐质量 5.1.1筒体质量(5-1) 5.1.2封头质量(5-2) 5.1.3附件质量 由于附件质量相对筒体与封头质量较小,故忽略不计,即。(5-3) 5.1.4充气、液质量(5-4) 5.1.5保温层质量 5.1.6总质量(5-5) 5.1.6.1操作时质量 5.1.6.2压力实验时质量5.2支座反力 5.2.1操作时反力(5-6) 5.2.2压力实验时反力(5-7) 5.2.3支座反力选取(5-8)5.3弯矩 5.3.1圆筒中间横截面(5-9)(5-10)5.3.2鞍座平面(5-11)(5-12)6圆筒应力计算与校核6.1圆筒轴向应力 6.1.1内压未加压(6-1)(6-2) 6.1.2内压加压(6-3)(6-4) 6.1.3外压加压(6-5)(6-6) 6.1.4外压未加压(6-7)(6-8) 6.1.5未加压(6-9)(6-10) 6.1.6加压(6-11)(6-12)(6-13) 6.1.7轴向应力校核 查图,取, 所以, 所以应力合格。6.2圆筒和封头切应力 6.2.1圆筒切应力 由于,所以圆筒被封头加强(6-14) 6.2.2封头切应力(6-15) 6.2.3封头切应力校核(6-16) 所以切向应力合格。6.3圆筒周向应力 6.3.1圆筒截面周向压应力 (6-17) 所以 (6-18) 6.3.2圆筒鞍座边角周向应力(6-19) 6.3.3鞍座垫板边缘处周向应力(6-20) 6.3.3周向应力校核 所以周向应力合格。6.4腹板水平拉应力(6-21) 6.4.1支座腹板水平分力 6.4.2腹板有效截面内水平拉应力(6-22) 6.4.3应力校核 所以合格。6.5鞍座压缩应力 6.5.1地震载荷引起压应力 6.5.1.1水平地震力(6-23)(6-24) 6.5.1.2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积 6.5.1.3腹板与筋板组合截面系数(6-26)(6-27)(6-28)(6-29)(6-30)(6-31) 6.5.1.4地震载荷引起压应力(6-32) 6.5.1.5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应力(6-33) 6.5.1.6应力校核(6-34) 所以合格。6.6地震引起地脚螺栓应力 6.6.1倾覆力矩(6-35) 6.6.2地脚螺栓拉应力(6-36) 6.6.3应力校核 所以应力合格。结论本次课程设计所设计的是卧式压力容器,设计筒体和封头的名义厚度为12mm。根据JB/T4712.1选择双鞍式支座,轻型,包角120,有垫板,4个筋板。根据JB/T4700-2000,选平焊乙型法兰,PN=0.25Mpa,材料选择20R。垫片选非金属软垫片,根据GB/T3985选择石棉橡胶板。不设置加强圈。计算了筒体、封头、附件等质量;计算了支座所受的力及其反力;计算了弯矩;并据此计算了筒体的轴向应力,且应力校核合格;计算了筒体和封头的切应力,且应力校核合格;计算了腹板的水平拉力,且应力校核合格;计算了鞍座压缩应力,且应力校核合格。最终确定所选储罐厚度合适,各部件选择合适,能满足各向应力,达到要求,所以此次设计合格。通过这次的设计学习,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同时,对设计的完成培养了个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使我们对压力容器了解的更加透彻。参考文献1.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JB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NB/T47042-2014.卧式容器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4.JB/T4712-2007.容器支座S.中华人民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