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B卷.doc_第1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B卷.doc_第2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B卷.doc_第3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B卷.doc_第4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10题;共187分)1. (20分)阅读巩高峰的等待那只手一文,回答后面问题。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地打量我。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二十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票,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是偶尔听到他的声音。”我轻轻打了个冷颤。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猾这个词。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跟父亲照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我的预感没错,夜里车厢的人大都睡了,他却没有。其实即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神智清醒的功夫。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这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的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做的,只有保持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硬座车厢的空调像是从里往外倒抽热气似的。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蹭着毛衣,身上痒痒的。时间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因为我太紧张。他一直看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份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份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他动手了。他用右手理了理头发,那烟灰色的头发其实不乱。我观察过他那只右手,中指和食指几乎一般长,白皙瘦削,皱纹少得和他的年龄一点儿也不相符。他的骨节小得很,中指第一个关节处还有淡黄的烟熏色,看起来很是精致。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游移着探了过来,越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我却没看出预想中的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着,在脑海里虚构着人赃俱获的画面。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那儿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得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在我头顶上方发出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生怕我眼里也有他那样的泪光。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选自读者201412)(1)阅读全文,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请说出你对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苗头”和“对峙”的理解。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文章以“等待那只手”为标题有哪些作用?(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链接】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泰格特窗)请你说说本文中的第段与链接材料中“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说出两位作者这样设计各有什么作用。2. (25分)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中新网北京2013年1月18日电(记者 孙自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嫦娥二号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至2011年4月1日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全面实现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随后于2011年4月下旬至5月底,开展补拍月球南北两极漏拍点、再次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进行高清晰成像等两项拓展试验。同年6月上旬起开展第三项拓展试验受控从月球轨道出发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嫦娥”二号环绕L2点进行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后,拓展试验圆满成功。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受控成功变轨,脱离L2点环绕轨道,飞往图塔蒂斯小行星,开展再拓展试验。12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以1073千米/秒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当天16时30分,“嫦娥”二号与小行星最近相对距离达到32千米交会时,“嫦娥”二号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光学成像,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近距离探测。至此,“嫦娥”二号再拓展试验圆满成功,“嫦娥”二号工程完美收官。“嫦娥”二号再拓展试验的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它突破并验证卫星对小天体探测的轨道设计与飞行控制技术,实现中国航天飞行从40万千米到700万千米远的跨越,并开创中国航天一次发射开展月球、L2点、小行星等多目标多任务探测的先河。短短两年间,从距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到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再到700万千米外的小行星“嫦娥”二号卫星不断创造并刷新着“中国高度”。(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开篇划线部分在新闻中叫什么?有什么作用?(3)“嫦娥”二号卫星除了完成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外,还进行了哪些拓展试验?(4)请结合第段中“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千米远的深空,以1073千米/秒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一句,说说运用数字的好处是什么。(5)文章最后一段是新闻结构中的哪一部分?其作用是什么?3. (16分)(2015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家徽余华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不知过了多久, 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选自余华作品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文章有删改)(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2)阅读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贼人的心理变化的。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3)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4)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4. (17分)阅读散步,完成小题。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至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这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随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我的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全文的内容。 (2)文章第节属于哪种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我说:“走大路。”(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4)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拥你入睡肖复兴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莫非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概括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本文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从文中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_-_-( 温馨而矛盾 )(3)第段中“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样理解? (4)针对下列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段中共有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链接一】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影)【链接二】“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6. (17分)阅读善待家园(节选),回答问题。50年前,16岁的周全喜随逃难的人群从山东来到了乌兰察布盟德仁村。这里原本是一处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草有一人多高,风一吹能看到黄羊。草原四周小溪流淌,滋润着草原。这一切在周全喜看来并不美丽。草原能长庄稼吗?草原能糊口吗?这位山东汉子没有犹豫,定居下来后便挥起锄头开始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垦草种粮。随着锄头的起落,一块块绿地成了黄色。当裸露的土地暴露在他面前时,他年轻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自信:这回吃饭没问题了。随着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周全喜幸福生活的欲望愈加强烈。继周全喜之后,这里又相继来了许多逃难者。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们同样满怀信心地挥起头,希冀开出一片幸福美好的田地。人越聚越多,开垦的范围越来越大。肥美的草原就这样被人糟践着。周全喜告诉我,50年中,他开垦的草地由10亩增加到70亩,但粮食单产却由每亩250斤下降到不足50斤。50年的辛劳,他没有走出贫困,没有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继他之后来到这里的人也同样没有摆脱贫困!50年中,这里的人口由几十增加到几千,为解决吃饭问题,人们陷入了开垦减产再开垦再减产的恶性循环之中。他们天真地认为长草就能长粮,过惯苦日子的他们怀着善良美好的愿望希望拥有自己的良田沃土。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辛勤劳作的结果却是草地没了,小溪断流干涸了,开垦出的草地只长一年粮。裸露的土地没了草的呵护,先是干旱,继而沙化,继而变成茫茫沙海。绿地变成了沙地,沙地带来了贫困。大自然对无知的人就是这样无情。航空遥感资料显示,全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沙化面积已占全区面积的65。解放后,内蒙古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造成100多万公顷草地沙漠化。当地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两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沙漠并未因人的痛心而止步,沙漠化面积仍在继续扩大。造成沙漠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度放牧。联合国沙漠化会议规定,干旱草原每头家畜应占有5亩草地作为临界放牧面积。目前内蒙古草原每头家畜所占草场面积不足联合国沙漠化会议规定临界放牧面积的三分之一。过多的牧畜集中在有限的草地内,会使草场资源因负荷量过重而衰竭,先是产草量下降,继而草场开始退化,接着草原植被日趋稀疏低矮;草盖不住地后,裸露的地表再经常受大量畜蹄的践踏,促使表生植被死亡,地皮硬结破碎,形成众多风蚀破口,在风力作用下导致草场沙漠化。牧民们普遍反映,羊多了,草少了,风沙大了。这一多一少一大的变化,暴露了当地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造成沙漠化的原因。(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大自然对无知的人就是这样无情”一句中,划线的“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4)读了选文,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7.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超重肖复兴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第一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划线的句子。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4)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8. (18分)阅读孙君飞的满,回答后面小题。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这一天,原来是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 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1)阅读选文至段,补全下面的表格。段落-主要情节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_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_我的心理_有些难过_满足激动(2)品味语言。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划线的句子。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满”的含义。 (4)比较本文第自然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说说这两段文字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自的作用是什么。【链接材料】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9. (17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那些卑微的母亲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