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带转轮除湿的空调系统设计学 生:陈召强学 号:指导教师:杨颖专 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二O一二年六月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Design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Wheel DehumidificationUndergraduate:Chen zhaoqiangSupervisor: YangyingMajor: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llege of Power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June 2012摘 要本文对一幢住宅设计了一套带转轮除湿的空调系统。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可以实现温度和湿度的独立调节,故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计算,该住宅的夏季总热负荷为20892 W,单位面积的热负荷为95 W,总送风量为6330 m3/h,新风量1452 m3/h。本文提出了四种转轮除湿方案,第一种:再生空气和除湿空气都是新风;第二种:再生空气是新风,除湿空气是新风和一部分回风的混合;第三种:再生空气是新风和部分排风的混合,除湿空气是新风;第四种:再生空气是新风和部分排风的混合,除湿空气是新风和一部分回风的混合。在新风量相同(总除湿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的冷冻除湿比较了系统所需制冷量和总能耗量。通过计算,四种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所需制冷量分别减少了38.3 %、35.8 %、44.3 %、42.8 %,总能耗分别减少了24.6 %、20.0 %、29.9 %、26.2 %。研究还发现,转轮除湿的再生空气的加热量和系统所需制冷量都随除湿空气量的增加而增加。故选用了第三种作为空调系统的除湿方案,并选出了相关的空气处理设备。与常规蒸汽压缩空调系统相比,第三种带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的COP提高了19 %,热力完善度提高了7 %。最后,完成了相应的气流组织形式的计算和风管的设计布置。关键字:转轮除湿,制冷量,总能耗,空调系统V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s a set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wheel dehumidification for a residence.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an be adjusted independently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t can achieve energy saving. Through calculating, the total of heat load of this residence is 20892 W for summer, and the heat load of unit area is 95 W, the total of send air capacity is 6330 m3/h and the fresh air capacity is 1452 m3/h. This paper came up with four wheel dehumidification schemes, the first one: both of the regeneration air and the dehumidification air are fresh air; the second one: the regeneration air is fresh air and the dehumidification air is a blend of fresh air and part of the return air; the third one: the regeneration air is a blend of fresh air and part of exhaust air and the dehumidification air is fresh air; the fourth one: the regeneration air is a blend of fresh air and part of exhaust air and the dehumidification air is a blend of fresh air and part of the return air.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efrigerated dehumidification about their refrigerating capacity needed by the system and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quantity in the condition of that the fresh air capacity is the same (total dehumidification quantity same). Through calculating, 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needed by the fou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with wheel dehumidification reduced by 38.3 %, 35.8 %, 44.3 %, 42.8 % and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quantity reduced by 24.6 %, 20.0 %, 29.9 %, 26.2 %, respectively.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heat add in regeneration air and 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needed by the system of the wheel dehumidification increas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humidification air capacity. So the third one is chosed as the wheel dehumidification schemes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the related air treatment equipment have been selec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team compress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COP of the refrigeration circulation of the thir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wheel dehumidification increased by 19 %, the thermodynamic perfect degree increased by 7 %.At last, the op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airflow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calculation of the tuyere and the design and decoration of blast pipe are completed.Key words: wheel dehumidification, refrigerating capacity,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ir conditioning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目 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2 转轮除湿机的工作原理21.3 户式中央空调简介31.4 国内外转轮除湿的研究现状4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51.5.1 课题任务51.5.2 课题重点研究内容62 室内热湿负荷及送风量的确定72.1 室内外空气设计参数72.1.1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72.1.2 室外空气设计参数82.2 设计条件92.2.1 工程概况92.2.2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92.2.3 室内人员、设备、照明92.3 热湿负荷计算的数学描述102.3.1 夏季冷负荷的计算102.3.2 湿负荷的计算112.4 热湿负荷的计算结果122.4.1 夏季冷负荷计算结果122.4.2 湿负荷计算结果162.5 送风量的确定162.6 新风量的确定172.7 本章结论183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193.1 空调系统的分类和选择193.2 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203.2.1 空气处理方案203.2.2 系统的数学描述233.2.2 计算结果253.2.3 空气处理方案分析293.3 空气处理设备的选型313.3.1 转轮除湿机的选择313.3.2 表面冷却器的选择323.3.3 空气过滤器的选择333.4 本章结论344 制冷系统设计364.1 制冷循环设计计算364.1.1 常规空调系统364.1.2 空调降温+转轮除湿384.2 带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制冷设备选型404.3 本章结论425 室内气流组织及风口设计435.1 气流组织形式435.2 送、回风口的型式435.2.1 送风口435.2.2 回风口445.3 风口设计计算445.3.1 送风口455.3.2 回风口465.4 本章结论466 风管系统476.1 风管的材料与形状476.2 风管的布置476.3 风管的水力计算476.3.1 压力损失计算公式486.3.2 送风管压力损失计算486.3.3 回风管压力损失计算566.4 送风机的选型586.5 本章结论58结 论59致 谢61参考文献62附图163附图264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1 绪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用于控制和调节室内温湿度的空调及其系统的研究也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兴趣,相应地,从事这一技术的科研、生产、教学、工程等的技术人员也日益增多。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这两大问题也日渐凸显并越来越严峻。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主要从节约能源、环境友好、满足舒适性或工艺性的要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带转轮除湿的空调系统设计,设计的对象为一幢二层住宅。从节约能源方面考虑,文中提出多种空气调节方案,通过计算比较得出最佳方案用于空调系统设计;采用转轮除湿则体现了此空调系统的环境友好型,因为转轮除湿避免了在除湿过程中氟氯烃制冷剂的使用而对臭氧层的破坏;根据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和建筑的热负荷来设计则可达到舒适性的要求。本文详细展示了带转轮除湿的空调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以及所需要计算的参数和方法,最后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制冷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舒适性或工艺性的要求,需要对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节。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日益紧张的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及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于空调系统的设计主要从节约能源型、环境友好型、满足舒适性或工艺性的要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目前广泛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压缩式空调系统。对于压缩式空调系统,首先是让空气进入冷却器,降低空气温度并达到过冷状态,从而实现了降低温度和除湿的目的;但是空气温度过低不能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所以要对空气进行再热处理以达到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系统中的再热过程无疑是增加了能源的浪费,增加了整个压缩制冷装置的负荷,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同时,在系统中使用的氟氯烃制冷剂对大气层的作用也导致了环境的恶化。除此之外,在冷却除湿时有凝结水出现,容易造成细菌滋生而影响室内空气品质1。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空气品质等方面考虑,固体除湿空调系统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和研究意义的空气调节方式。固体干燥剂主要是以转轮为载体,使待除湿的空气经过转轮被干燥剂吸湿,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主要有一下优点: 该系统主要是利用固体干燥剂(氯化锂、硅胶等2)与水蒸气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来减少水蒸气的量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3。与传统压缩式空调系统相比,节省了将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进行除湿这个阶段多消耗的制冷量; 在该系统的除湿过程中没有使用氟氯烃制冷剂,只用到了空气、水蒸气和固体干燥剂,从而消除了除湿过程中氟氯烃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 该系统可以实现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单独控制,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扩大了系统的使用场合,提高了系统的重要性; 该系统对再生能源品位的要求不高,因此加热再生气体所消耗的能源可以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等)、工业余热等低品位热源4,从而减少了大量能源的消耗,有效减少了把低品位热能排入大气造成的热污染,保护了环境; 该系统的温度和湿度分开调节,与常规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相比,其蒸发温度可以高出许多,故可以提高制冷循环的COP和热力完善度。以上这些优点使得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都致力于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1.2 转轮除湿机的工作原理图1.1 转轮除湿机模型转轮除湿机作为固体干燥剂的载体是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也是空气除湿的有效工具,它利用硅胶、氯化锂等除湿剂的良好亲水性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以达到除湿和满足湿度要求的目的。转轮除湿机由除湿转轮、传动装置、风机、过滤器、再生电加热器等组成(如图1.1)。其主体结构除湿转轮是一个不断缓慢转动的干燥转轮,采用载有固体除湿剂的特殊复合耐热材料制成。转轮内用隔板分隔为270和90的两扇形区5。270扇形区用于干燥处理湿空气,90扇形区用于除湿剂的再生。在常温下,湿空气进入270扇形区时,由于除湿剂中的水蒸气分压力低于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所以空气中的水分子被转轮内的除湿剂吸收,干燥后的干空气通过风机送出进行降温处理达到合适温度时送入空调房间。经除湿处理的湿空气可以全为室外新风,也可以是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混合。吸收了水分的转轮扇区转入90再生扇区,向再生扇区通入高温的再生空气,此时除湿剂中的水蒸气分压力高于再生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所以除湿剂中的水分子进入再生空气中并被带走,恢复了除湿剂的吸湿能力。再生空气可以使室外新风,也可以是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的混合,或者全为室内排风。在转轮除湿机中,除湿过程和再生过程中的空气和除湿剂之间发生了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在转轮除湿机的固体除湿材料的参数和除湿转轮的结构参数确定之后,除湿机的性能仍然受到除湿空气的进口状态参数、再生空气的进口状态参数、除湿空气的流量再生空气的流量和转轮转速等许多因素的影响2。本文并没有具体研究某个除湿转轮的性能,而是把转轮除湿技术融入到对具体建筑物的空调系统设计当中,设计多种空气处理方案并计算比较得出其中的最佳方案用于空调系统设计中。1.3 户式中央空调简介户式中央空调(又称家用中央空调)是一个小型化的独立空调系统,它具有四季运行、舒适感好、卫生要求好、外形美观、高效节能、运行无噪音、灵活方便、耐用等特点。同时,它结合了中央空调的便利、舒适、高档次以及传统家用空调机的多方面优势,适用面积多在90800m2之间,可实现与房间装潢布置的和谐统一。在制冷方式与基本构造上类似于大型中央空调。主要是由一台主机通过风管或冷热水管连接多个末端送风口,将(冷)暖气送到不同房间区域,来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的目的。它结合了大型中央空调的便利、舒适、高档次以及传统小型分体机的简单灵活等多方面优势,是适用于别墅、公寓、家庭住宅和各种工业、商业场所的暗藏式空调。中央空调是由一台主机通过风道或冷热水管接多个末端的方式来控制不同的房间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目的的空调。采用风管送风方式,用一台主机即可控制多个房间并且可引入新风,有效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预防空调病的发生。家用中央空调的最突出特点是产生舒适的居住环境,其次从审美观点和最佳空间利用上考虑,使用家用中央空调使室内装饰更灵活,更容易实现各种装饰效果。户式中央空调(又称家用中央空调)是指由一个室外机产生冷(热)源进而向各个房间供冷(热)的空调,它是属于(小型)商用空调的一种。家用中央空调分为风系统和水系统两种。风系统由室外机、室内主机、送风管道以及各个房间的风口和调节阀等组成;水系统由室外机、水管道、循环水泵及各个室内的末端(风机盘管、明装等)组成。1.4 国内外转轮除湿的研究现状转轮式空调系统因其除湿性能好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夹层玻璃等湿度要求严格的生产厂房和仓库以及锂电池生产、聚酯切片、防湿、防腐、防潮等对空气有低温要求的场合。近年来,国外已把氯化锂等固体除湿空调技术广泛应用于军工、钢铁、感光、化工、印刷、食品、制药、电气、火药、文物保存等各行各业。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科研机构、学校以及公司都有从事转轮除湿的工作人员。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建立除湿转轮数学模型:除湿转轮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从理论上对除湿转轮进行分析,并为实验结果提供相应依据。文献6中建立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是在除湿转轮中微元体的气体区和固体区中的水分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于描述转轮中吸收和再生过程的微分方程,并加上相应的边界条件和补充方程才得到的。文献中还对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具体转轮除湿机进行试验测试和用数学模型来计算,得出的结果是试验测试值和计算值之间很相近,故证明此数学模型是很合适的。文献7中提到了一种对除湿转轮模型的简化方法(即类比法)。文中还对这个简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其试验结果和通过厂家提供的性能软件计算出的结果很相近,因此这个简化方法是可行的。 转轮效率的研究:转轮效率是评价转轮除湿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转轮效率的定义,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除湿转轮的效率变化情况,并与其他关于转轮效率的研究结果比较吻合。 转轮干燥剂的研究:干燥剂填充在转轮中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干燥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转轮的性能。故对干燥剂的研究也成了一个很热门的课题。文献8中把一种新型复合干燥剂和硅胶一起进行了平衡吸附性能测试。文献中还设计了一台转轮除湿机,测试了转速和再生温度对采用新型复合干燥剂的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证明,新型复合干燥剂转轮的除湿量高于硅胶转轮的除湿量,其对应的除湿冷却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也是远高于采用硅胶转轮的空调系统。 转轮动态除湿特性:转轮的动态特性研究的是转轮在达到稳定状态之前的动态除湿性能。文献9中比较了两种常见的转轮(硅胶转轮和氯化锂转轮)在相同工况下的动态除湿特性,主要采用的评价指标有除湿量和除湿性能系数。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氯化锂转轮在非稳态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比硅胶转轮长,但除湿量和除湿性能系数都比硅胶转轮高。除湿空气的风量和进口含湿量的增加都会延长转轮的非稳态过程时间。 转轮除湿空调系统: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因其能够实现热湿独立控制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献1中对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了分析,文中比较了两种方式下的能耗差异,一种是再生温度一定,一种是系统除湿量一定。最后经过计算证明,再生温度一定时的总能耗高于系统除湿量一定时的总能耗。 太阳能作再生热源: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用作带转轮的复合式空调系统的再生能源,极大的节约了电能的消耗,既保护了环境也充分地利用了低品位能源。文献10中研究了两种复合式空调系统(一种是转轮除湿蒸汽压缩,另一种是转轮除湿蒸汽压缩蒸发冷却),并与常规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证明,与常规蒸汽压缩空调系统相比,复合式空调系统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小、制冷系统COP增大、压缩机能耗减少,其中第二种体现得尤为突出。文中还研究得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复合式空调系统压缩机能耗随室内设计温度提高而减少。 变工况稳态性能:变工况是空调系统中经常遇到的,故对系统变工况稳态性能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 的关注。文献11中建立了一个用于模拟转轮和冷却除湿组合式空调系统(DWCCDS)变工况稳定性能的数学模型。文中得出了在室外空气含湿量、温度、除湿空气量对DWCCDS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了DWCCDS在低温条件下的优越性很高。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5.1 课题任务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是空调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固体除湿空调系统采用温度与湿度两套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分别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避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热湿联合处理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它可以满足不同房间热湿比不断变化的要求,避免了室内相对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以及提高制冷系统COP,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转轮除湿是用吸湿性强的盐溶液或吸湿材料附着于轻质骨料制作的转轮表面。待除湿的空气通过转轮的一部分表面,空气中的部分水分被吸附于表面吸湿材料,实现除湿。吸了水的转轮部分旋转到另一侧与加热的再生空气接触,释放出水分,使表面吸湿材料再生,再进行下一个循环。本课题要求设计一套带独立除湿的空调系统,新风采用转轮除湿设备。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确定出多种除湿方案,然后从处理的空气量、结构复杂程度、经济性、系统能耗等多种方面计算分析确定出其中的最佳方案用于整个空调系统的设计。确定除湿方案后,主要对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冷量和除湿量的进行计算,并确定具体建筑物的送风量、回风量、送风状态等。之后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态进行空调设计计算和风管的设计与布置。最后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完成整个固体除湿空调系统,并进行成本核算。1.5.2 课题重点研究内容根据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风系统除湿方案的选择和计算;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冷量和除湿量的计算; 空调系统设计和风管的设计布置; 制冷系统的选型设计。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是除湿方案的选择和计算分析。18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 室内热湿负荷及送风量的确定2 室内热湿负荷及送风量的确定空气调节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环境(即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为了使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能维持在满足生产工艺或人体舒适度要求的范围内,需要向室内送入经过降温除湿而具有合适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空气来消除室内多余的热负荷和湿负荷。空调房间内的热负荷主要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主要存在温差传热、太阳辐射热、室内设备散热和散湿、人体散热和散湿等几个部分12。由室外因素造成的室内热、湿负荷的变化与室内、外空气的状态参数有很大的关系。当室外空气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时,室外空气的热量就会通过温差传热、辐射、对流等方式从墙壁、屋顶和窗户传入室内,若不采取一些降温的措施,就会导致室内空气温度的升高;相反,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室内的热量也会传向室外,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室内流失的热量,室内温度就会下降。综上,空调就是要维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在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度的要求的合适范围内。2.1 室内外空气设计参数2.1.1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所谓室内空气设计参数,主要是指空调工程设计与运行时作为控制标准的室内环境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流速等13。室内空气设计参数的确定,主要需要从室内环境参数是否满足生产工艺或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室外气象、经济条件、冷源情况和节能政策等多种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根据空调的使用场所和使用目的,主要可以把空调分为两种类型: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14。舒适性空调的作用是通过送入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空气消除(补充)室内热量和湿度以维持室内空气处于合适的状态,尽量使室内人员在此状态下感到舒适,从而保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工艺性空调的作用是通过送入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空气以维持室内空气状态在生产工艺过程(如制药、电子、低温要求的工程等)要求的范围之内,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文是对一幢住宅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要保证室内人员舒适度的要求,故此空调系统属于舒适性空调。根据GBJ 500192003 规定,舒适性空调的室内环境参数要求范围见表2.1。舒适性空调室内环境控制参数要求表2.1空调季节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m/s)夏季222840650.3冬季182430600.2根据表2.1所示,本文的空调系统设计的室内环境控制参数取为: 夏季室内空气设计温度:tN(261) 夏季室内空气设计相对湿度:N55 % 夏季室内空气风速:N0.3 m/s2.1.2 室外空气设计参数在计算空调室内夏季冷负荷或冬季热负荷(通过围护结构进入室内的热(冷)量)时,需要相应的室外空气参数。根据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可查出夏(冬)季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即设计日的最高温度)。设计日其他时刻的室外温度值可通过下式计算15得到: (2.1)式中:tW 设计日在时刻的室外空气温度 (); tWmax 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 时刻的计算系数; tW 设计日室外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查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得出,重庆地区夏季的室外空气设计参数为: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Wdb36.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tWwb27.3 夏季空调室外平均风速:W1.4 m/s 夏季空调室外大气压力:B96392 Pa2.2 设计条件2.2.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重庆市某住宅,总面积为220 m2,共两层,层高为3 m,住宅总体积为660 m3 ,本文要求对整幢住宅安装户式中央空调。2.2.2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外墙外墙结构:如图2.1所示外墙厚度:240 mm外墙传热系数:1.97 W/(m2) 屋顶屋顶结构:如图2.2所示(1) 外表层5mm厚白色小石子(2) 卷材防水层(3) 找平层20mm水泥砂浆(4) 保温层(5) 隔汽层(6) 水泥砂浆找平层(7) 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8) 内粉刷图2.2 屋顶的结构屋顶壁厚:150 mm屋顶保温材料:沥青蛭石板(1) 水泥砂浆(2) 砖墙(3) 白灰粉刷图2.1 外墙的结构屋顶保温层厚度:25 mm屋顶传热系数:1.57 W/(m2) 外窗1) 天井处的玻璃结构:单层6 mm厚茶色玻璃,金属窗框单层玻璃窗传热系数:5.94 W/(m2)玻璃类型修正系数:Cs0.71内外遮阳设施:无2) 其他玻璃结构:单层6 mm厚浅茶色玻璃,金属窗框单层玻璃传热系数:5.94 W/(m2)玻璃类型修正系数:Cs0.71内遮阳设施:浅色白布帘,Cn0.5外遮阳设施:无2.2.3 室内人员、设备、照明 室内人员人员数量:5个成年人个人显热量:61 W个人潜热量:73 W个人散湿量:109 g/h 室内设备室内电器设备有:电视、电脑、冰箱等室内电器设备总功率:Q53150 W使用状况:计算时所有电器同时使用 室内照明照明密度或灯的安装功率:11 W/m2或Q62420 W使用状况:计算时所有照明全部投入使用2.3 热湿负荷计算的数学描述2.3.1 夏季冷负荷的计算 通过外墙和屋顶得热形成的冷负荷15当室内外空气温度不相等存在温差时,热量就会通过外墙和屋顶传入或传出室内。这一传入或传出的热量的多少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如室内外空气温差大小、外墙和屋顶的结构特性、传热系数、外墙和屋顶内外表面的空气流速等。由于室外空气温度是逐时变化的,而且通过不同朝向的围护形成的冷负荷也是不一样的,故要得到通过外墙和屋顶得热形成的冷负荷是很复杂的。但是可以简化为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2.2)式中:Q1 计算时刻通过屋顶或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W); K 外墙或屋顶的传热系数 W/(m2); F 外墙或屋顶的传热面积 (m2); tlf 外墙或屋顶冷负荷计算温度 (); td 冷负荷计算温度tlf关于地区的修正值 (); tN 室内空气设计温度 ()。 通过外窗得热形成的冷负荷15通过外窗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即是外窗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可采用下式计算得到: (2.3)式中:Q2 外窗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W); K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W/(m2),对于一般建筑,单层玻璃窗的传热系数取K5.94 W/(m2),双层玻璃窗的传热系数K3.01 W/(m2); F 外窗的传热面积 (m2); t 计算时刻的负荷温差 ()。本文设计采用的t如表2.2所示。重庆地区玻璃窗温差传热的负荷温差表2.2房间类型计算时刻的逐时值t6789101112131415161718轻2.73.24.15.16.27.28.18.89.39.69.69.38.7 通过窗户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太阳辐射到玻璃表面主要会产生三种效果,一部分穿透玻璃进入室内,一部分被玻璃吸收,还有一部分被玻璃反射回环境中,这几部分占到达玻璃表面总辐射热的比例分别称为穿透比、吸收比、反射比。这三个比例的大小主要与玻璃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玻璃层数、玻璃性质、遮阳设施和窗户的有效面积系数等多种因素有关系。经简化计算,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可采用下式计算得到: (2.4)式中:Q3 通过窗户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 (W); xg 窗的有效面积系数,单层钢窗取0.85,双层钢窗取0.75,单层木窗取0.7,双层木窗取0.6; Cn 玻璃窗的遮挡系数; Cs 玻璃类型修正系数; F 玻璃窗的面积 (m2); J 夏季通过单层3 mm厚普通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 (W/m2)。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取决于性别、年龄、活动程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得到:显热负荷Q显人数个人显热量潜热负荷Q潜人数个人潜热量总热负荷Q4Q显+Q潜2.3.2 湿负荷的计算 人体散湿室内人员散湿量W人人数个人散湿量 敞开水槽表面散湿量敞开水槽表面的散湿量可以下式计算得到: (2.5)式中:W水槽 敞开水槽表面的散湿量 (kg/h); F 水槽的蒸发表面积 (m2); P2 相应的水表面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Pa); P1 室内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Pa); 不同水温下水蒸气的扩散系数 kg/(m2hPa); 蒸发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m/s); P 标准大气压力,其值为 Pa; B 设计地点实际大气压力 (Pa)。为简化计算,可直接查出在标准大气压力下,蒸发表面气流速度为0.3 m/s下不同室温、不同水温时,每平方米敞开水槽表面的散湿量(P2P1)(0.0174)。本文设计的室内计算参数为:室温26 ,相对湿度55 %,室内风速0.3 m/s,平均水温取40 。查表得标准大气压力下每平方米水槽表面的散湿量为1.375 kg/h16。重庆地区夏季的大气压力为96392 Pa,设计对象的水槽面积为3 m3。故总的水槽表面散湿量为4.336 kg/h。2.4 热湿负荷的计算结果2.4.1 夏季冷负荷计算结果 通过外墙和屋顶得热形成的冷负荷1) 北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3所示。北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3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tlf32.832.632.332.131.831.631.431.331.231.231.331.431.6K1.97F26.3td2.8tN26Q1北4974874714614464354254204144144204254352) 南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4所示。南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4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tlf35.33534.634.233.933.533.232.932.832.933.133.433.9K1.97F38.07td0.4tN26Q1南7277056756456225925705485405475625856223) 西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5所示。西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5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tlf38.638.237.837.336.836.335.935.535.234.934.834.834.9K1.97F75td2tN26Q1西21572098203919651891181717581699165416101596159616104) 东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6所示。东外墙得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6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tlf36.936.43635.535.2353535.235.636.136.637.137.5K1.97F75td2tN26Q1东19061832177316991655162516251655171417881862193619955) 屋顶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7所示。屋顶得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7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tlf40.639.338.13736.135.635.6363738.440.141.943.7K1.57F100td1.7tN26Q1屋顶2559235521671994185317741774183719942214248127633046 通过外窗和天井得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8所示。外窗和天井得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8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t2.73.24.15.16.27.28.18.89.39.69.69.38.7K5.94F54.07Q2867102813171638199123122602282629873083308329872794 通过窗户和天井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1) 北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9所示。北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9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J7884748610111111411110186748478F27.7Cs0.71Cn 0.5xg0.85Q3北6527026187198449289539288447196187026522) 南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10所示。南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10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J1440658611815116215111886654014F15.93Cs 0.71Cn 0.5xg0.85Q3南67192312413567726779726567413312192673) 东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11所示。东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11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J29246953650638921611411110186654014F1.08Cs0.71Cn 0.5xg0.85Q3东951531751651277037363328211344) 天井处玻璃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如表2.12所示。天井处玻璃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表2.12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J4119339057070979882879870957039019341F9.36Cs0.71Cn1xg0.75Q3天井204962194428413534397741273977353428411944962204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Q4561+573670 W 本文设计中夏季总的冷负荷,如表2.13所示夏季总的冷负荷表2.13时刻6789101112131415161718Q1北497487471461446435425420414414420425435Q1南727705675645622592570548540547562585622Q1西2157209820391965189118171758169916541610159615961610Q1东1906183217731699165516251625165517141788186219361995Q1屋顶2559235521671994185317741774183719942214248127633046Q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甘肃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新授课 第11课聆听你的声音 教学设计
- 六、有教无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导学案第一章第1、2、3三课时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 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第2期)原卷版
- 蓄电池相关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1
- 2025年标准礼仪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附答案)
- Unit 5 Wonders of Our Body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高二下册重庆大学版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关注眼睛健康》教学设计
- 露天矿山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石灰石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中小学教师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培训
- 2025浙江1月卷读后续写及满分语料10类40句 (真假小偷) 解析版
- 构音训练测试题及答案
- DB14T 1596-2024玉米间作花生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2025-2030坚果炒货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厨房安全知识培训
-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课件
- 临床患者走失事件的应急预案
- 实验室用电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