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_五年级上册.doc_第1页
趣味数学_五年级上册.doc_第2页
趣味数学_五年级上册.doc_第3页
趣味数学_五年级上册.doc_第4页
趣味数学_五年级上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本课程五年级趣味数学 开发者:数学组 趣味数学课程说明趣味数学课程就是要把“数学有趣,数学有用,数学不难”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故名“趣味数学”。本课程让孩子在趣味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自己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根据自己对小学数学节本的了解,设计出有趣的数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引导,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感受到有趣有用的数学。同时体会我们中国古代光辉的数学成就,有信心学好数学。 孩子除了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一日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孩子生活“数学化”,就是要让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开拓数学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数学语言却以简练和逻辑为特点。为了把抽象的数学符号变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符号,让儿童更乐于接受,更容易掌握,趣味数学将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念移植到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在看图朗诵、动手动脑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操作学习法、阅读学习法、迁移类推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众多学习方法,让孩子通过饶有兴趣的认知方式轻松掌握所学的知识。数学源自生活,也必将为生活服务。让孩子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是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趣味数学依托于儿童最熟悉与最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情景化,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将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渗透到每一节节程之中,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认知数学符号,掌握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维,明白数理意义,亲近数学学科。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册教材设置集系统化、趣味化、生活化于一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趣味性。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用卡通的形式出现,很快使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书中的情境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渴望。兴趣是入门的钥匙,用生动有趣的卡通故事把学生带进数学王国,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二是益智性。教材选择了大量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些题目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洞察力、分析能力、图形识别能力、想像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训练。数学是一个神秘的王国,在这里充满乐趣、智慧的挑战。希望这套教材为更多的学生走进数学王国,进而喜欢数学,用自己的智慧探索数学奥秘打开一扇大门。 目录第一章 数学故事会 5第二章 速算技巧 13第三章 图形的拼合 24第四章 等量代换 34 第五章 数字谜 38 第六章 拼拼摆摆 40第七章 有趣的规律 44第一章 数学故事会第一节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节都在90分以上。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第一章 数学故事会第二节 数学家的故事陈景润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这是他的主要成就)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节。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作家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描绘陈景润的内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我是病入膏肓了。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对于陈景润的贡献,中国的数学家们有过这样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第一章 数学故事会第三节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 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 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聪明的孩子们,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 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 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把你知道的数学家的故事说给同学听吧!第二章 速算技巧第一节 30以内乘法的速算两个因数都在20以内任意两个20以内的两个两位数的积,都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的“尾数”移加到另一个因数上,然后补一个0,再加上两“尾数”的积。例如: 1111=120+11=1211213=150+23=1561618=240+68=288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例:1214=?解: 11=1 246 248 1214=168你会算了吗?想试试吗?1417= 1319= 1815=1217= 1318 1619=你自己能出几道题试试吗?验算一下你算的结果对吗?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两个因数分别在10至20和20至30之间两个因数分别在10至20和20至30之间,对于任意这样两个因数的积,都可以将较小的一个因数的“尾数”的2倍移加到另一个因数上,然后补一个0,再加上两“尾数”的积。例如: 2214=300+24=3082313=290+33=2992617=400+67=442 你想试试吗?2814= 2618= 2217=2913= 2514= 2919=两个因数都在20至30之间两个因数都在20至30之间,对于任意这样两个因数的积,都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的“尾数”移加到另一个因数上求积,然后再加上两“尾数”的积。例如: 2221=2320+21=4622422=2620+42=5282323=2620+33=5292128=2920+18=5882923=3220+93=667做一做2124= 2225= 2326=2528= 2729= 2824=第二章 速算技巧第二节 几十一乘几十一同学们,“几十一乘几十一”的乘法也有速算的技巧,你们想知道吗?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例:2141=?解:24=8 2+4=6 11=1 2141=861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做几道题试试吧!做一做2131= 3151= 8121= 9131= 8151= 6131=第二章 速算技巧第三节 末尾是5的数的乘方的速算像“前面数字相同两个因数末尾都是5”这样的式子,也有速算的技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前面数字相同两个因数末尾都是5的乘法式子,可以把前面的数字加1再乘这个数,得数放在末尾的数相乘的积的后面。例: 15x15 5x5=25 (1+1)x1=2把2放在25前面 就得225。又如: 45x45 5x5=25 ( 4+1)x4=20115115= 5555=7575= 225225=155115= 265265= 把20放25前面 就得 2025 。第二章 速算技巧第四节 大于50小于70的两个两位数乘积的心算速算对于任意两个大于50小于70的因数的积,都可以将较小一个因数大于50的部分移加到另一个因数上求积,然后再加上这两个因数分别与50差的积。(运用一个因数乘以50等于将这个因数平分后乘以100)例如: 5151=26100+11=2601 5359=31100+39=3127 5462=33100+412=3348 5666=36100+616=3696 6666=41100+1616=4356 做一做5468= 5561= 5169= 5268= 5367= 5466= 5565= 5664= 5763=第二章 速算技巧第五节 大于70的两个两位数乘积的速算对于任意大于70的两个因数的积,都可以用其中的一个因数将另一个因数补成100求积,再加上100分别与这两个因数差的积。例如: 9999=98100+11=9801 9798=95100+32=9506 9394=87100+76=8742 8893=81100+127=8184 8489=73100+1611=7476 7879=57100+2221=6162 7575=50100+2525=5625 做一做 7198= 7397= 7496= 7595= 7694= 7793=第二章 速算技巧第六节 大于30小于50的两个两位数乘积的速算对于任意这样两个因数的积,都可以用较小一个因数将另一个因数补成50求积,然后再加上50分别与这两个因数差的积。(运用一个因数乘以50等于将这个因数平分后乘以100)例如: 4949=24100+11=24014648=22100+42=22084442=18100+68=18483747=17100+133=17393246=14100+184=1472赶快试试吧!3149= 3248= 3347=3446= 3545= 3644=你还能自己出几道这样的题试试吗?第二章 速算技巧第七节 任意两个大于90的两位数的乘法速算们,对于任意两个大于90的两位数的乘积,其积必定是四位数,且左边两位数总是等于80加上两个因数的“尾数”,右边两位数总是等于100分别与这两个因数差的积。例如: 9192=8372,左边两位数等于80+1+2=83,右边两位数等于(100-91)(100-92)=72,同理: 9393=86499494=88369596=91209998=9702,右边两位数等于12=2,因为是两位,所以应写成02,同理: 9999=98019797=9409多位数乘法:例:99979478= 将9478移3个到9997,得947510000=94750000,9997补3得10000,9478差522得10000,3522=1566,所以99979478=94750000+1566=94751566。 说一说:任意两个大于90的两位数的乘法怎样速算呢?第二章 速算技巧第八节 接近100的两个数乘积的心算速算技巧 对于计算任意两个小于110的三位数的乘积,运用巧妙的算速方法,人人都可以做到准确、快速、想不想试试呀!对于任意两个小于11 0的三位数的乘积,其积必定是五位数,且左边三位数总是等于其中一个因数加上另一个因数的“尾数”,右边两位数总是等于两“尾数”的积。例如: 108109=11772。左边三位数等于108+9=117,右边两位数等于89=72,同理: 105107=11342104109=11336102103=10506,右边两位数等于23=6,因为是两位,所以应写成06,同理: 101109=11009103103=10609 104108= 105109=102108= 103109=第三章 图形的分与合 把一个几何图形按照某种要求分成几何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反过来,按照一定的要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图形分割或拼合的问题。当你感到分割或拼合图形有困难时,请记住:最好的方法是动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第一节 正方形的分割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形状,大小相等的4份,该怎样分呢?分析 把一个图形平均分,首先要考虑找到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另外,还要考虑把图形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不规则图形,而这些不规则的部分又要恰好能拼合为原图。 你能试试吗?第二节 三角形的分割你能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大小、形状都相等的3个、4个、6个、8个、9个、12个三角形吗?请用虚线将分法表示出来。 分析 :等边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它的3条边都相等,因此只要连接每边中点都可以把它分割成若干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 解:分法见下图(分法不唯一) 你还能想出其它的分割方法吗?第三节 不规则图形的分割如下图,把一块地分给4个小组种植,形状大小要相同(每一块有相同的点数),怎么分?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怎样分,动手试一试吧!分析: 图中共有20个点子,把它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4块时,每块应有5个点子。每一竖行最多有4个点子,而最右端的4个点子又是呈正方形排列的,因此,可以想到选择含有4个呈正方形点子,另加1个点子的图形作为单位进行分割。解 你分对了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吧!第四节 正方形的拼合下面是一副拼板,用这副拼板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吗?怎样拼?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怎样拼,动手试一试吧!分析: 这副拼板共有25个小正方形,如果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那么这个大正方形每边就有5个小正方形。根据图形的凹凸情况,可以考虑把和拼在一起;再根据凹凸情况,依次拼上、。解 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吧!第五节 多种图形的拼合从上面6块图形中选用几块拼成下面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分别选用了哪几块吗?请你用虚线表示出拼的方法,并标上所选图形的编号。小朋友,要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呀!分析:在给出的6块图形中,先找到哪两块图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梯形,哪三块可以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再结合要拼成图形的形状、大小来选取小图形拼合。 解 无论是图形的分割还是拼合,都要结合所提供图形的特点来思考。根据要求可以找出图形的对称点、对称轴等等,分割或拼合之后,检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看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在进行图形分割和拼合过程中,要学会动手剪剪、拼拼、画画、分分、动脑筋想想。第四章 等量代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类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认真的审题,仔细的观察、分析,弄清两组物品之间的相等关系,将这种关系代入另一组当中,就可明白问题中两个物品之间的关系了。 例1 1个苹果和几个草莓一样重?小朋友,要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呀!分析:由第二幅图知道,1个苹果和2个梨一样重,1个梨和2个草莓一样重,那么2个梨和4个草莓一样重,所以1个苹果=2个梨=4个草莓。 例2 根据图,想一想,一只猫相当于几只小甲壳虫的重量?分析:由第三幅图知道,1条鱼和4只小甲壳虫一样重,那么3条鱼和12只小甲壳虫一样重,我们这样想:1只鸡=3条鱼=12只小甲壳虫,那么,2只鸡=6条鱼=24只小甲壳虫。又因为1只猫=2只鸡,所以1只猫=2只鸡=6条鱼=24只小甲壳虫。 例3 根据图,想一想,一颗五角星等于几个圆? ? 分析:由图知道,1个三角=2个圆,1颗五角星=3个三角,那么3个三角=6个圆,所以,1颗五角星=3个三角=6个圆,即1颗五角星=6个圆。一只猫和几只小燕子一样重? 例4 = = =( ) 分析:由图知道,1个圆=6个方块,1个圆=1个三角和4个方块,我们发现多了1个三角,少了2个方块,说明1个三角=2个方块,也就是2个方块可以换1个三角,那么6个方块就可以换3个三角,因为1个圆=6个方块,所以1个圆=3个三角。做一做?例1第五章 数字谜在方框内填上数字19,使等式成立,每个方框的数字都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