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李全伟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目录一 课程安排 48 36学时 8 6周第一章放射性废物管理内容和原则第二章放射性废物的分类第三章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和废物最小化第四章气载和液体低中放废物的处理第五章废物的减容处理 焚烧和压实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第七章高放废液的固化与分离 目录二 课程安排 48 36学时 8 6周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的去污第九章核设施的退役第十章低 中放和极低放废物的处置第十一章高放废物处置第十二章核电站废物的处理第十三章核技术利用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管理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内容提要6 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p103 126 6 1水泥固化6 2沥青固化6 3塑料固化6 4改进的低中放废物固化处理技术6 5水力压裂法6 6大体积浇注法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固化的定义 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 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 放射性蒸发残渣 泥浆和废树脂等湿固体和焚烧炉灰等干固体 都是弥散性物质 需要固化处理 通常 固化的途径是将放射性核素通过化学转变 引入到某种稳定固体物质的晶格中去 或者通过物理过程把放射性核素直接掺入到惰性基材中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固化的目标是使废物转变成适宜于最终处置的稳定的废物体 固化材料及固化工艺的选择应保证固化体的质量 应能满足长期安全处置的要求 应满足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需要 对废物的包容量要大 工艺过程及设备应简单 可靠 安全 经济 理想的废物固化体要具有阻止所含放射性核素释放的特性 其一般要求如下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1 低浸出率 这种特性使放射性污染的扩散减至最小 固化体可长时间的存放在地下处置库甚至水中 浸出率为确定固化产品中放射性核素在水或其他溶液中析出情况的一项指标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于1969年加以确定 并定义为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Rin 在第n浸出周期中第i组分的浸出率 d ain 在第n浸出周期中浸出的第i组分的活度Bq或g Ai0 在浸出实验样品中第i组分的初始活度Bq或g F 样品与浸出剂接触的几何表面积 2 V 样品的体积 3 tn 第n浸出周期的持续天数 d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Pit 在时间t时第i组分的累积浸出分数 cm Ain 在第n浸出周期中浸出的第i组分的活度Bq或g Ai0 在浸出实验样品中第i组分的初始活度Bq或g F 样品与浸出剂接触的几何表面积 2 V 样品的体积 3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2 高导热率 这种特性 使得整个固化体因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因而容许固化高浓度的放射性废物 而又不致产生过高的内部温度 3 高的耐辐射性 这种特性保证了固化体不致由于放射性废物产生的辐射而损坏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4 高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具有良好的化学 生物稳定性 这种特性保证了固化体不致由于周围环境介质的腐蚀或本身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的腐蚀而损坏 5 高的机械强度 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这种特性保证了固化体在装卸 运输 处置期间的结构完整性 而不致出现破裂或粉碎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6 高的减容比 最终的固化物体积应尽可能小于掺入的废物体积 减容比的大小实际上取决于能嵌入固体中的废物和可以接受的水平 减容比是鉴别固化方法和衡量最终处置成本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定义为 CR V1 V2CR 固化减容比 V1 固化前废物体积 V2 固化后产品体积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7 对固化工艺的一般要求 对中 低放废物的固化 操作过程应简单 处理费用应低廉 高放废物的固化应能进行远距离控制和维修 中 低放废物常采用水泥固化 沥青固化及塑料固化工艺进行固化 高放废物常采用玻璃或陶瓷固化工艺进行固化 几种主要固化方法的比较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6 1水泥固化水泥固化原理 水泥是一种无机胶结剂 经水化反应后可形成坚硬的水泥块 能将砂 石等骨料牢固地凝结在一起 水泥固化放射性废物就是利用水泥的这一特性 不适合水泥固化的废物 放射性水平高含易挥发核素金属腐蚀或辐射分解产生气体等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优缺点 抗压强度高 自屏蔽能力强 耐辐射和耐热性能好 工艺设备简单 投资少 增容1 5 2倍 放射性核素的浸出率较高 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高铝水泥等 可根据废物的种类 性质进行选择 添加剂 沸石 Cs 硅灰 Sr 粉煤灰 流动性 等 见表6 2 水泥固化样品 水泥固化试验现场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泥固化特性 1 水灰比 掺入的放射性废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0 4 0 5 2 盐灰比 废物干盐分与水泥质量之比 0 1 0 3 3 流动性 坍落度 稠度 100 300mm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4 凝结时间 从和水可塑状态到失去流动性 初凝时间大于1 5h 终凝时间小于48h 缓凝剂和促凝剂 5 泌水性 水泥浆中泌出部分回流水 游离水应小于1 6 水化热 凝固过程发生水合放热反应 可达到160 导致水分强烈蒸发 固化体出现气孔和裂缝 破坏固化体结构 使固化体表面产生盐析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泥的凝结硬化 水化反应 硅酸盐水泥是多矿物 多组分的物质 水泥加水拌和后的凝结和硬化是一个连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与水拌和后 立即发生化学反应 各组分开始溶解 水泥间的水很快变成多种离子的溶液 主要有钙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和硅酸根离子 铝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根据目前的认识 铝酸三钙立即发生反应 硅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也很快水化 而硅酸二钙反应较慢 硅酸盐水泥与水作用后生成的主要水化物有 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铝酸钙 氢氧化钙 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晶体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化反应过程在水泥浆体中 未水化的水泥颗粒其表面的水泥熟料先溶解于水然后与水反应或直接与水反应 形成相应的水化物 由于水化物的溶解度很小 水泥颗粒周围的溶液很快成为水化物的过饱和溶液 先后析出水化硅酸钙 水化硫铝酸钙 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等水化产物 包覆在水泥颗粒表面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凝结硬化机理在水化初期 水化物不多 包有水化物膜层的水泥颗粒之间还是分离着的 水泥浆具有可塑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生水化物的增多 水化物膜层增厚 颗粒间的空隙逐渐缩小 而包有凝胶体的颗粒则逐渐接近 以至相互接触 在接触点借助于范德华力凝结成多孔的空间网络 形成凝聚结构 此时水泥初凝 失去可塑性 但不具有强度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随着水化物的不断增多 颗粒间的接触点数目增多 结晶体和凝胶体相互贯穿凝聚的结晶网状体结构不断加强 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不断减小 结构逐渐紧密 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可塑性 达到一定强度 水泥表现为终凝 并进入硬化阶段 随后水化速度逐渐减慢 水化物随着时间逐渐增加 扩展到毛细孔中 使结构更趋致密 强度相应提高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泥强度和稳定性水化硅酸钙 C S H 是决定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 C S H是水泥熟料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的水化产物 其组成不固定 统称为C S H凝胶 C S H凝胶尺寸很小 10 4 10 1 m 由于C S H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刚性凝胶的特性 凝胶离子间存在范德华力和化学组合键 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 在充分水化的水泥石中 C S H凝胶约占70 为水泥的强度和结构稳定作出最大的贡献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Ca OH 2是随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的水化而产生的六方体晶体 数量约占水泥石的20 通常只起填充作用 因Ca OH 2具有层状结构 层间结合较弱 在受力较大时影响固化体强度 是裂缝的策源地 Ca OH 2过多是降低水泥固化体强度的重要因素 试验表明 加入添加剂可以将一部分Ca OH 2转化为 C S H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泥固化体性能要求水泥水化过程会形成很多毛细孔 导致固化体的实际表面积比几何面积大几千倍 使水泥固化体的浸出率提高 1 抗浸出性浸出率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静态浸泡法规律浸泡初始 Pit增加较快 逐渐趋于平衡 最后达到稳定 头几天的浸出分数占相当大的份额 浸出率受温度影响大 实验室的浸泡试验不能代替扩大试验和真实样品的验证试验 核素浸出率 3H 137Cs 90Sr 60Co 239Pu 水泥固化体核素浸出试验 Sr的浸出率 Cs的累积浸出 2 机械强度 7MPa 一般为10 20MPa 3 耐辐照性 108Gy 4 热稳定性 100 树脂水泥固化样品抗压强度试验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泥固化工艺桶内混合 图6 2 桶外混合 图6 4 冷压水泥固化 175Mpa 包容量达65 热压水泥固化 150 400 175 700Mpa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固化 10 1g cm2 d降到10 4 机械强度提高上千倍 工艺复杂 成本高 废物固定 图6 5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6 2沥青固化沥青固化原理 以熔融沥青或乳化沥青为固化剂 与放射性废物在一定的温度 配料比 碱度和搅拌作用下均匀混合 同时蒸发除去水分 使废物均匀地包容在沥青中 最后装桶 冷却获得稳定的固化体 废物包容量为40 60 质量分数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软化点 60 沥青软化 发生分离和沉降 含硝酸盐加速沥青氧化 重金属会对沥青氧化起催化作用 我国沥青来自原油蒸馏残渣 主要成分由油分 胶质 沥青质 沥青酸酐和石蜡等组成 沥青属于憎水性物质 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和化学稳定性 对大多数酸 碱 盐类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此外 它还具有一定的辐射稳定性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沥青固化工艺锅式法 批式生产薄膜蒸发器法 连续生产工艺螺杆挤压法 图6 7 转鼓固化法 图6 8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沥青固化产品性能 1 抗浸出率 10 5 10 3g cm2 d 2 机械性质 热塑性物质 3 耐辐照性 当受照剂量为106Gy 氢产生量0 3 1 0ml g 4 热稳定性高度关注固化工艺过程 贮存 运输和处置过程的燃爆风险 固化氧化性物质如硝酸盐 软化点和闪点都要降低 增加了着火的风险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沥青固化的应用始于1962年比利时莫尔 60年代法国在马库尔 美国在橡树岭 固化硝酸盐废物为主 70年代德国 日本 双螺杆挤压沥青固化 70年代中期中国原子能院开展沥青固化基础研究 建成双螺杆挤压机沥青固化车间 1993年821薄膜蒸发器沥青固化投入工业应用 日本东海村1997年发生着火 爆炸事故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沥青固化的优点 材料容易获得 对废液适应性强 盐份包容率较高 减容比0 8 固化产品浸出率低 技术成熟 自控程度高 沥青固化的缺点 工艺稳定性过分依赖于沥青材料 工艺安全性差 要严格控制操作温度不大于180 固化物起始放热温度 230 固化产品有软化 老化 辐射分解 生物降解和遇水易溶胀等问题 成本较高 10000元 m3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预防着火爆炸的措施严格控制操作温度防止局部过热保持良好通风状态去除垢物消防措施严格进行进料分析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6 3塑料固化又称聚合物固化 有热塑性塑料固化和热固性塑料固化两种 塑料固化原理 以塑料为固化剂 与放射性废物按一定比例配料 加入适量引发剂 催化剂 硬化剂和促进剂进行搅拌混合 使其发生聚合反应 将废物包容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稳定性固化体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热固性塑料固化 脲醛树脂 聚酯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热固性有机单体和经过粉碎处理的废物充分混合 在助凝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聚合以在废物颗粒的周围形成不透水的保护膜 具有网状体型结构 受热不再软化 不能反复塑制 热塑性材料固化 沥青 石蜡 聚乙烯 聚丙烯等 熔融的热塑性材料在高温下与干燥脱水的废物混合 对废物包容稳定化的过程 具有线型高分子结构 可反复塑制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塑料固化工艺 p116 聚酯固化 在室温下固化废树脂 已建成核电站车载式流动固化装置环氧树脂固化 成本较高聚苯乙烯固化 可包容高达70 TBP废溶剂或65 的废树脂聚乙烯固化 日本50 废树脂 美国橡树岭 20 50 TBP废溶剂聚氯乙烯固化 德国卡尔斯鲁厄 40 50 TBP废溶剂脲醛固化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塑料固化的优缺点 优点是处理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放射性废液直接掺和入聚合物而无需蒸发 对硝酸盐 硫酸盐等可溶性盐 有很高的掺和效率 最终固化体密度小 体积小 不可燃 浸出率低 缺点是某些有机聚合物能被生物降解 固化物老化破碎后 污染物可能会污染环境 固化材料价格昂贵等 塑料固化在国际上研究应用较多 许多已经达到生产应用的规模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塑料固化发展前景包容量高 可达40 60 对有机废物相容性好核素浸出率低1 3个量级耐辐照可达5 107Gy需要对废物作脱水处理费用比较高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6 4改进的低中放废物固化处理技术三种固化方法的比较见表6 7国外新处理技术 1 可移动处理装置 2 玻璃固化低中放废物 实现废物最小化 获得优质的固化产品 3 压实固化 35MPa压力下压缩到0 5h 热压固化 加热 300 加压 30MPa 保持20 30min 德国热压处理废树脂 图6 10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4 改进废树脂固化技术解决树脂固化溶胀的办法 对树脂做预处理降低树脂包容量 不超过16 增加水泥基体的抗胀强度 5 高整体性容器直接包装和处置耐久300年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6 5水力压裂法水力压裂地下水泥固化机理 选择地下200 400米适宜场址 应用石油工业成熟的压裂技术和设备 把低中放废液和水泥及添加剂制成的灰浆注入地下封闭的透水性很低的页岩层中 待其凝固后与页岩形成一个整体 使放射性废物与人类环境安全隔离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力压裂历史美国在60年代开发 1965年至1985年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压裂42次 处理中放废液18900m3 150万居里 后因事故停止 国内1981年开始地勘工作 1985年注浆试验成功 1988年通过可行性报告 1992年通过环评报告 1993年立项建设 1996年建成后开始热试运行 至2001年共压裂9次 共注射废液近3000m3 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水力压裂原理图 水力压裂流程示意图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力压裂工艺建井 钻孔下钢套管固井 建成注射井 切口 聚能爆破或水力旋转喷砂切割切开套管 管外固井水泥环及围岩 形成宽约30mm 深200 250mm的环形切口 致裂 用高压清水 100 300kg cm2 致裂 将切口扩张形成裂缝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注浆 将预先配好的固料和废液连续通过混合喷嘴 以80 160kg cm2高压注入井中 每次注浆8 12h 注入350 500m3中放废液灰浆 注浆间隔不少于3个月 清洗 注完废液后 再注入清水灰浆约5min 清水洗涤10 15min 运行中和关井候凝 清洗结束 关井等候凝固 堵口 一个切品注浆3 4次后 座封桥塞堵死切口 在上方3 7m处再开新口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力压裂工艺流程图 图6 11 加入灰浆中的添加剂飞灰 改善对90Sr的滞留作用活性黏土 悬浮和吸水作用膨润土 悬浮和吸收作用葡萄糖酸内脂 缓凝作用 降低黏度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水力压裂的地质和工程要求 1 地质要求 需要倾角近水平的页岩 美国20 中国25 55 无大断裂带通过 地下水位高 200米以上 2 工艺复杂 固料配制 废液调制 井下切口 清水致裂 压裂注浆 系统清洗 关井候凝 释放回流水 环境监测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 3 操作难度大 技术复杂 地下400m 压力高 25 35MPa 时间长 8 12h连续 环境差 噪声大 振动大 辐射强 4 风险大 地质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