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要点.docx_第1页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要点.docx_第2页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要点.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因血流障碍引起的静脉扩张迂曲,晚期常并发小腿慢性溃疡,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早期病人感觉下肢酸胀,沉重、乏力,久站后足踝部水肿,小腿处浅静脉曲张、迂曲成团,直立时更明显,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营养性改变,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溃疡、湿疹形成等,可伴有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生于体力劳动强度大、从事久站工作,或久站少动的人群,我们护士也同样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对于静脉曲张病人一般行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是静脉血栓的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还包括:年龄大于40岁(特别是70 岁以上);长期制动或瘫痪;有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大手术(特别是腹部、盆腔和下肢的手术);肥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下肢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剂量雌激素;骨盆和下肢的骨折等。所以,对于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手术患者要特别警惕,采用抗凝药物预防措施是值得的。就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来说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病人,手术创伤和应激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形成相对高凝状态。手术时的静脉抽剥损伤和手术后又必须卧床,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这些都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护理上就是要从促进血流,改善静脉血的淤积和降低血液高凝状态等入手。1. 术后鼓励早期活动 病人卧床期间指导其作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术后24小时可鼓励病人下地行走。这样可通过小腿肌肉的舒缩运动,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2. 术后卧位护理 术后13d 病人可平卧和侧卧,但下肢须抬高2030,以利静脉回流。3. 使用弹力绷带 弹性绷带有帮助深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同时可减轻小腿肿胀和避免切口内血肿。对于应用抗凝药物者因有出血倾向,所以必须使用弹力绷带,特别是下床活动时,以防切口内形成血肿。应注意准确使用弹力绷带,自下而上包扎,松紧适合,以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不妨碍关节活动及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弹力绷带一般使用2 周后方可拆除。4. 术后补液 手术前后静脉补液和术后的多饮水可降低粘滞度,对预防血栓形成很有帮助。5. 保护患肢 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 病情观察 注意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压痛等感染的征象,观察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及血液循环情况。要经常注意下肢肿胀和疼痛等情况。术后因为应用弹力绷带,在足背出现轻度的肿胀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异常的疼痛,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7. 康复训练指导 针对个体对疾病认知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宣教,根据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对其反复详细讲解、床边示范和纠正,直至病人掌握为止;请家属参与,以取得支持和配合。术后平卧6 h 后改为半卧位,患肢用弹力绷带由足背向大腿方向加压包扎,患肢垫软枕抬高30,腘窝处稍屈,进行足背伸屈运动。术后24 h,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术后1 周指导病人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2 次/d,510 min/次。特别是直腿抬高动作,要求病人平卧或坐位,膝关节完全伸直,使患肢徐徐抬起至30左右稍停片刻,再徐徐放下,反复练习510 次,以锻炼股四头肌、腓肠肌功能。8. 出院健康指导 去除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避免使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避免肥胖;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久站或久坐;坐时避免双膝交叉过久。休息与活动指导:休息时适当抬高患肢;指导病人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血管壁弹性。弹力治疗:指导术后病人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