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使用手册.doc_第1页
全站仪使用手册.doc_第2页
全站仪使用手册.doc_第3页
全站仪使用手册.doc_第4页
全站仪使用手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站仪由照准部、基座、水平度盘等部分组成采用编码度盘或光栅度盘读数方式为电子显示。有功能操作键及电源还配有数据通信接口。 全站仪的使用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电池的安装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 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 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 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 2仪器的安置。 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 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 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3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 直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 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 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 水平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 标即自动设置。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至 此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已设置完毕。注意每 当打开仪器电源时必须重新设置和的指标。 4调焦与照准目标。 操作步骤与一般经纬仪相同注意消除视差。 2角度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距离模式。 2盘左瞄准左目标A,按置零键使水平度盘读数 显示为00000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右目 标B读取显示读数。 3同样方法可以进行盘右观测。 4如果测竖直角可在读取水平度盘的同时读取 竖盘的显示读数。 21 3距离测量22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距离测量模式23 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坐标模式。 24 2照准棱镜中心这时显示屏上能显示箭头前进25 的动画前进结束则完成坐标测量得出距离HD为26 水平距离VD为倾斜距离。 27 4坐标测量 28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坐标测量模式29 如果不是则按操作键转换为坐标模式。 30 2输入本站点O点及后视点坐标以及仪器高、31 棱镜高。 32 3瞄准棱镜中心这时显示屏上能显示箭头前进33 的动画前进结束则完成坐标测量得出点的坐标 34 三、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35 不同型号的全站仪其具体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下面简要介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36 1.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37 1水平角测量 38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39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4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41 2距离测量 42 1设置棱镜常数 43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44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45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46 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47 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48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9 4距离测量 50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51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52 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53 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54 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55 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56 中国3S吧 3 57 58 3坐标测量 59 1设定测站点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60 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61 3设置棱镜常数。 62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63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4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65 66 经纬仪是可以在垂直平面内转动的那台. 67 水准仪原理: 肯定能测。原理与望远镜测量距离相同只是测量距离精度远低于经纬仪。 68 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 拿起望远镜先调整一下目镜的间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镜筒的69 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从十字交点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 测量方向角时用方向70 分划测量垂直角时就用高低分划。测量时要持平望远镜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对准目标的一71 端读出到目标另一端间的密位数即为该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 测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据已72 知目标的宽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水准仪刻度标示可能也是密位值具体请参73 照水准仪说明。能否回复一下水准仪刻度相当于整个圆周是多少是密位吗谢谢 74 水准仪距离公式:S=上、下丝读数之差*100cm化为m 75 经纬仪原理:三角原理 水平瞄准远处的标尺记下高度L1 76 将水平向上仰角1分记角A记下高度L2 77 则距离sL2L1/tgA 78 距离=目标宽度(或高度)1000/密位数 79 三、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80 不同型号的全站仪其具体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下面简要介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81 用方法。 82 1.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83 1水平角测量 84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85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86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87 2距离测量 88 1设置棱镜常数 89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90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91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92 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93 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94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95 4距离测量 96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97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98 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99 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00 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101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102 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103 3坐标测量 104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105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106 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107 3设置棱镜常数。 108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109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110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111 4仪器操作 112 (1) 开机自检打开电源113 进入仪器自检纵转望远镜和转动照准部各一周进行竖直度114 盘和水平度盘初始化即自动设置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的指标 115 (2) 输入参数包括棱镜常数气象参数(温度、气压、湿度)等 116 (3) 选定模式包括角度测量模式、距离测量模式、坐标测量模式特别模式(即菜单模式)117 实验中暫不训练 118 (4) 瞄准零方向按水平度盘设置键使平盘设置为(也可设置为其它(ye ke she 119 zhi wei qi ta)已知值相当于进行水平度盘配置)如欲进行坐标测量还需输入测站的三维120 坐标(、)、零方向的已知方位角(可直接输入方位角也可输入零方向所指后视点121 的坐标由仪器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自动进行反算取得)、仪(_yi)器高 122 (5) 瞄准目标点照准目标点的棱镜(miao zhun mu biao dian _zhao zhun mu biao dian de 123 leng jing)标牌中央(或不带标牌的棱镜中央)分别对两个目标进行以下测量 124 1) 角度测量 直接显示零方向与目标点之间的水平角和目标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