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必刷压轴题归类四圆综合题含答案.pdf_第1页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必刷压轴题归类四圆综合题含答案.pdf_第2页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必刷压轴题归类四圆综合题含答案.pdf_第3页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必刷压轴题归类四圆综合题含答案.pdf_第4页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必刷压轴题归类四圆综合题含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必刷压轴题归类四圆综合题含答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9 年北京中考数学满分必刷年北京中考数学满分必刷 100 道压轴题道压轴题 圆综合题中考专项训练圆综合题中考专项训练 本文档试题为 2017 2018 年北京十三区一模 二模试题 圆综合题 汇编 2 1 2018 届 东城一模如图 AB 为O 的直径 点 C D 在O 上 且点 C 是 BD的中点 过点 C 作 AD 的垂线 EF 交直线 AD 于点 E 1 求证 EF 是O 的切线 2 连接 BC 若 AB 5 BC 3 求线段 AE 的长 3 1 东城一模 1 证明 连接 OC CDCB 1 3 OAOC 1 2 3 2 AEOC AEEF OCEF OC 是O 的半径 EF 是O 的切线 2 分 2 AB 为O 的直径 ACB 90 根据勾股定理 由 AB 5 BC 3 可求得 AC 4 AEEF AEC 90 AEC ACB AEAC ACAB 4 45 AE 16 5 AE 5 分 4 2 西城一模 如图 O的半径为r ABC 内接于 O 15BAC 30ACB D为CB延长线上一 点 AD与 O相切 切点为A 1 求点B到半径OC的距离 用含r的式子表示 2 作DHOC 于点H 求ADH 的度数及 CB CD 的值 5 2 西城一模 解析 1 如图4 作BEOC 于点E 在 O的内接ABC 中 15BAC 230BOCBAC 在RtBOE 中 90OEB 30BOE OBr 22 OBr BE 点B到半径OC的距离为 2 r 2 如图4 连接OA 由BEOC DHOC 可得BEDH AD于 O相切 切点为A ADOA 90OAD DHOC 于点H 90OHD 在OBC 中 OBOC 30BOC 180 75 2 BOC OCB 30ACB 45OCAOCBACB OAOC 45OACOCE 180290AOCOCA 四边形AOHD为矩形 90ADH DHAOr 2 r BE 2 DH BE BEDH CBECDH 1 2 CBBE CDDH 6 3 海淀一模 如图 AB是O 的直径 弦EFAB 于点C 过点F作O 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1 已知A 求D 的大小 用含 的式子表示 2 取BE的中点M 连接MF 请补全图形 若30A 7MF 求O 的半径 7 3 海淀一模解 1 连接OE OF EFAB AB是O 的直径 DOFDOE 2DOEA A 2DOF 1 分 FD为O 的切线 OFFD 90OFD 90DDOF 902D 2 分 2 图形如图所示 连接OM AB为O 的直径 O为AB中点 90AEB M为BE的中点 OMAE 1 2 OMAE 3 分 30A 30MOBA 260DOFA 90MOF 4 分 222 OMOFMF 设O 的半径为r 90AEB 30A cos303AEABr 1 3 2 OMr 5 分 7FM 222 1 3 7 2 rr 解得 2r 舍去负根 O 的半径为 2 6 分 8 4 丰台一模 如图 A B C 三点在 O 上 直径 BD 平分 ABC 过点 D 作 DE AB 交弦 BC 于点 E 过点 D 作 O 的切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 1 求证 EF ED 2 如果半径为 5 cos ABC 3 5 求 DF 的长 9 4 丰台一模 1 证明 BD 平分 ABC 1 2 DE AB 2 3 1 3 BC 是 O 的切线 BDF 90 1 F 90 3 EDF 90 F EDF EF DE 2 分 2 解 连接 CD BD 为 O 的直径 BCD 90 DE AB DEF ABC cos ABC 3 5 在 Rt ECD 中 cos DEC CE DE 3 5 设 CE 3x 则 DE 5x 由 1 可知 BE EF 5x BF 10 x CF 2x 在 Rt CFD 中 由勾股定理得 DF 2 5x 半径为 5 BD 10 BF DC FD BD 10410 2 5xxx 解得 5 2 x DF 2 5x 5 5 分 其他证法或解法相应给分 10 5 石景山一模 如图 AB是 O的直径 BE是弦 点D是弦BE上一点 连接OD并延长交 O于点C 连接BC 过点D作FD OC交 O的切线EF于点F 1 求证 1 2 CBEF 2 若 O的半径是2 3 点D是OC中点 15CBE 求线段EF的长 11 5 石景山一模 1 证明 连接OE交DF于点H EF是 O的切线 OE是 O的半径 OE EF 190F FD OC 3290 12 3F 1 分 1 3 2 CBE 1 2 CBEF 2 分 2 解 15CBE 3230FCBE O的半径是2 3 点D是OC中点 3OD 在Rt ODH 中 cos3 OD OH 2OH 3 分 2 32HE 在Rt FEH 中 tan EH F EF 4 分 362 3EFEH 5 分 12 6 朝阳一模 如图 在 O 中 C D 分别为半径 OB 弦 AB 的中点 连接 CD 并延长 交过点 A 的 切线于点 E 1 求证 AE CE 2 若 AE sin ADE 3 1 求 O 半径的长 13 6 朝阳一模 1 证明 连接 OA OA 是 O 的切线 OAE 90 1 分 C D 分别为半径 OB 弦 AB 的中点 CD 为 AOB 的中位线 CD OA E 90 AE CE 2 分 2 解 连接 OD ODB 90 3 分 AE sin ADE 3 1 在 Rt AED 中 23 sin ADE AE AD CD OA 1 ADE 在 Rt OAD 中 3 1 1sin OA OD 4 分 设 OD x 则 OA 3x 222 OAADOD 2 2 2 323xx 解得 2 3 1 x 2 3 2 x 舍 2 9 3 xOA 5 分 即 O 的半径长为 2 9 14 7 燕山一模 如图 在 ABC 中 AB AC AE 是 BC 边上的高线 BM 平分 ABC 交 AE 于点 M 经过 B M 两点 的 O 交 BC 于点 G 交 AB 于点 F FB 为 O 的直径 1 求证 AM 是 O 的切线 2 当 BE 3 cosC 5 2 时 求 O 的半径 15 7 燕山一模 解 1 连结 OM BM 平分 ABC 1 2又 OM OB 2 3 OM BC 2 AE 是 BC 边上的高线 AE BC AM OM AM 是 O 的切线 3 2 AB AC ABC CAE BC E 是 BC 中点 EC BE 3 cosC 5 2 AC EC AC 2 5 EC 2 15 4 OM BC AOM ABE AOM ABE AB AO BE OM 又 ABC C AOM C 在 Rt AOM 中 cos AOM cosC 5 2 5 2 AO OM AO OM 2 5 AB OM 2 5 OB OM 2 7 而 AB AC 2 15 16 8 门头沟一模 如图 AB 为 O 直径 过 O 外的点 D 作 DE OA 于点 E 射线 DC 切 O 于点 C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P 连接 AC交DE 于点 F 作 CH AB 于点 H 1 求证 D 2 A 2 若 HB 2 cosD 3 5 请求出 AC 的长 17 8 门头沟一模 1 证明 连接 OC 射线 DC 切 O 于点 C OCP 90 DE AP DEP 90 P D 90 P COB 90 COB D 1 分 OA OC A OCA COB A OCA COB 2 A D 2 A 2 分 2 解 由 1 可知 OCP 90 COP D cos COP cos D 3 5 3 分 CH OP CHO 90 设 O 的半径为 r 则 OH r 2 在 Rt CHO 中 cos HOC OH OC 2r r 3 5 r 5 4 分 OH 5 2 3 由勾股定理可知 CH 4 AH AB HB 10 2 8 在 Rt AHC 中 CHA 90 由勾股定理可知 AC 4 5 5 分 18 9 大兴一模 已知 如图 在 OAB中 OAOB O 经过AB的中点C 与 OB 交于点 D 且与 BO 的延长 线交于点 E 连接ECCD 1 试判断AB与 O 的位置关系 并加以证明 2 若 1 tan 2 E O 的半径为 3 求OA的长 19 AB C D E O 9 大兴一模 1 AB 与 O 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1 分 证明 如图 连接 OC OAOB C 为 AB 的中点 OCAB AB是 O 的切线 2 分 2 ED 是直径 90ECD 90EODC 又90BCDOCD OCDODC BCDE 又CBDEBC BCDBEC BCBD BEBC 2 BCBD BE 3 分 1 tan 2 E 1 2 CD EC BCDBEC 1 2 BDCD BCEC 4 分 设BDx 则2BCx 又 2 BCBD BE 2 2 6 xx x 解得 1 0 x 2 2x 0BDx 2BD 235OAOBBDOD 5 分 20 10 平谷一模 如图 以 AB 为直径作 O 过点 A 作 O 的切线 AC 连结 BC 交 O 于点 D 点 E 是 BC 边 的中点 连结 AE 1 求证 AEB 2 C 2 若 AB 6 3 cos 5 B 求 DE 的长 21 10 平谷一模 1 证明 AC 是 O 的切线 BAC 90 1 点 E 是 BC 边的中点 AE EC C EAC 2 AEB C EAC AEB 2 C 3 2 解 连结 AD AB 为直径作 O ABD 90 AB 6 3 cos 5 B BD 18 5 4 在 Rt ABC 中 AB 6 3 cos 5 B BC 10 点 E 是 BC 边的中点 BE 5 5 7 5 DE 6 22 11 怀柔一模 如图 AC 是 O 的直径 点 B 是 O 内一点 且 BA BC 连结 BO 并延长线交 O 于点 D 过点 C 作 O 的切线 CE 且 BC 平分 DBE 1 求证 BE CE 2 若 O 的直径长 8 sin BCE 求 BE 的长 23 11 怀柔一模 1 BA BC AO CO BD AC CE 是 O 的切线 CE AC CE BD 1 分 ECB CBD BC 平分 DBE CBE CBD ECB CBE BE CE 2 分 2 解 作 EF BC 于 F 3 分 O 的直径长 8 CO 4 sin CBD sin BCE 4 分 BC 5 OB 3 BE CE BF BOC BFE 90 CBO EBF CBO EBF BE 5 分 24 12 延庆一模 如图 是 O 的直径 D 是 O 上一点 点是弧的中点 过点作 O 的切线交 的延长线于点 F 连接并延长交于点 1 求证 2 如果 AB 5 求的长 25 12 延庆一模 证明 1 连接 BE AB 是直径 AEB 90 CBE ECB 90 EBA EAB 90 点是的中点 CBE EBA ECB EAB 1 分 AB BC 2 分 2 FA 作 O 的切线 FA AB FAC EAB 90 EBA EAB 90 FAC EBA AB 5 4 分 过 C 点作 CH AF 于点 H AB BC AEB 90 AC 2AE 2 CH 2 5 分 CH ABAB BC 5 FC 6 分 26 12 顺义一模 如图 等腰 ABC 是 O 的内接三角形 AB AC 过点 A 作 BC 的平行线 AD 交 BO 的延长线于点 D 1 求证 AD 是 O 的切线 2 若 O 的半径为 15 sin D 3 5 求 AB 的长 27 12 顺义一模 1 证明 连接 AO 并延长交 O 于点 E 交 BC 于点 F AB AC ABAC AE BC AD BC AE AD AD 是 O 的切线 2 分 2 解法 1 AD BC D 1 sin D 3 5 sin 1 3 5 AE BC OF OB 3 5 O 的半径 OB 15 OF 9 BF 12 AF 24 AB 12 5 5 分 3 解法 2 过 B 作 BH DA 交 DA 延长线于 H AE AD sin D 3 5 OA OD 3 5 O 的半径 OA 15 OD 25 AD 20 BD 40 BH 24 DH 32 AH 12 AB 12 5 5 分 28 13 2018 东城二模 如图 AB 为O 的直径 直线BMAB 于点B 点 C 在O 上 分别连接BC AC 且AC的延长线交BM于点D CF为O 的切线交BM于点 F 1 求证 CFDF 2 连接OF 若10AB 6BC 求线段OF的长 29 13 2018 东城二模 1 证明 AB是O 的直径 90ACB 90DCB 90CDBFBC AB是O 的直径 MBAB MB 是O 的切线 CF是O 的切线 FCFB FCBFBC 90FCBDCF CDBDCF CF DF 3 分 2 由 1 可知 ABC 是直角三角形 在RtABC 中 10AB 6BC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8AC 在RtABC 和RtADB 中 AA ACBABD RtABC RtADB ABAC ADAB 108 10AD 25 2 AD 由 1 知 CF DF CF BF DF BF AO BO OF是ADB 的中位线 125 24 OFAD 5 分 30 14 西城二模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 是圆上一点 弦 CD AB 于点 E 且 DC AD 过点 A 作 O 的切 线 过点 C 作 DA 的平行线 两直线交于点 F FC 的延长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G 1 求证 FG 与 O 相切 2 连接 EF 求tanEFC 的值 31 14 西城二模 1 证明 如图 6 连接 OC AC AB 是 O 的直径 弦 CD AB 于点 E CE DE AD AC DC AD DC AD AC ACD 为等边三角形 D DCA DAC 60 1 130 2 DCA FG DA 180DCFD 180120DCFD 190OCFDCF FG OC FG 与 O 相切 3 分 2 解 如图 6 作 EH FG 于点 H 设 CE a 则 DE a AD 2a AF 与 O 相切 AF AG 又 DC AG 可得 AF DC 又 FG DA 四边形 AFCD 为平行四边形 DC AD AD 2a 四边形 AFCD 为菱形 AF FC AD 2 a AFC D 60 由 1 得 DCG 60 3 sin60 2 EHCEa 1 cos60 2 CHCEa 5 2 FHCHCFa 在 Rt EFH 中 EHF 90 3 3 2 tan 5 5 2 a EH EFC FH a 5 分 图 6 32 15 海淀二模 如图 AB是O 的直径 M是OA的中点 弦CDAB 于点M 过点D作DECA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1 连接AD 则OAD 2 求证 DE与O 相切 3 点F在 BC上 45CDF DF交AB于点N 若3DE 求FN的长 33 15 海淀二模 解 1 60 2 连接OD CDAB AB是O 的直径 CMMD M是OA的中点 AMMO 又 AMCDMO AMCOMD ACMODM CA OD DECA 90E 18090ODEE DEOD DE与 O相切 3 连接CF CN OACD 于M M是CD中点 NCND 45CDF 45NCDNDC 90CND 90CNF 由 1 可知60AOD 1 30 2 ACDAOD 在Rt CDE中 90E 30ECD 3DE 6 sin30 DE CD 在Rt CND中 90CND 45CDN 6CD sin453 2CNCD 34 由 1 知2120CADOAD 18060CFDCAD 在Rt CNF中 90CNF 60CFN 3 2CN 6 tan60 CN FN 16 朝阳二模 AB 为 O 直径 C 为 O 上的一点 过点 C 的切线与 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D CA CD 1 连接 BC 求证 BC OB 2 E 是 AB 中点 连接 CE BE 若 BE 2 求 CE 的长 35 16 朝阳二模 1 证明 连接 OC AB 为 O 直径 ACB 90 1 分 CD 为 O 切线 OCD 90 2 分 ACO DCB 90 OCB CA CD CAD D COB CBO OC BC OB BC 3 分 2 解 连接 AE 过点 B 作 BF CE 于点 F E 是 AB 中点 AE BE 2 AB 为 O 直径 AEB 90 ECB BAE 45 22 AB 2 2 1 ABCB 1 BFCF 3 EF 31 CE 5 分 36 17 丰台二模 如图 O 中 AB 是 O 的直径 G 为弦 AE 的中点 连接 OG 并延长交 O 于点 D 连 接 BD 交 AE 于点 F 延长 AE 至点 C 使得 FC BC 连接 BC 1 求证 BC 是 O 的切线 2 O 的半径为 5 3 tan 4 A 求 FD 的长 37 17 丰台二模 1 证明 G 为弦 AE 的中点 OD AE 1 分 DGC 90 D DFG 90 FC BC 1 2 DFG 1 DFG 2 OD OB D 3 3 2 90 ABC 90 即 CB AB BC 是 O 的切线 2 分 2 解 OA 5 tanA 3 4 在 Rt AGO 中 AGO 90 OG 3 AG 4 OD 5 DG 2 AB 2OA 10 在 Rt ABC 中 ABC 90 BC 15 2 AC 25 2 FC BC 15 2 1GFACAGFC 在 Rt DGF 中 FD 5 5 分 其他证法或解法相应给分 38 18 石景山二模 如图 在 ABC中 90 C 点D是AB边上一点 以BD为直径的 O与边AC相切 于点E 与边BC交于点F 过点E作EH AB于点H 连接BE 1 求证 ECEH 2 若4BC 2 sin 3 A 求AD的长 39 18 石景山二模 1 证明 连接OE O与边AC相切 OE AC 90 C OE BC 1 分 OEBCBE OBOE OEBOBE OBECBE EH AB EHEC 2 分 2 解 在 Rt ABC中 4BC 2 sin 3 BC A AB 6AB 3 分 OE BC OEAO BCAB 即 6 46 OEOB 解得 12 5 OB 4 分 246 6 55 ADABBD 5 分 40 19 昌平二模 如图 AB是 O的直径 弦CDAB 于点E 过点C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 DF 1 求证 DF 是 O的切线 2 连接BC 若BCF 30 2BF 求CD的长 41 19 昌平二模 1 证明 连接 OD CF 是 O 的切线 OCF 90 1 分 OCD DCF 90 直径 AB 弦 CD CE ED 即 OF 为 CD 的垂直平分线 CF DF CDF DCF 2 分 OC OD CDO OCD CDO CDB OCD DCF 90 OD DF DF 是 O 的切线 3 分 2 解 连接 OD OCF 90 BCF 30 OCB 60 OC OB OCB 为等边三角形 COB 60 4 分 CFO 30 FO 2OC 2OB FB OB OC 2 5 分 在直角三角形 OCE 中 CEO 90 COE 60 3 sin 2 CE COE OC CF3 CD 2 CF2 3 6 分 42 20 房山二模 如图 ABC内接于 O AB AC CO的延长线交AB于点D 1 求证 AO 平分 BAC 2 若 BC 6 sin BAC 3 5 求 AC 和 CD 的长 43 20 房山二模 解 1 证明 如图 延长 AO 交 BC 于 H 连接 BO AB AC OB OC A O 在线段 BC 的中垂线上 AO BC 又 AB AC AO 平分 BAC 2 2 如图 过点 D 作 DK AO 于 K 由 1 知 AO BC OB OC BC 6 BH CH 1 2BC 3 COH 1 2 BOC BAC 1 2 BOC COH BAC 在 Rt COH 中 OHC 90 sin COH HC CO CH 3 sin COH 3 CO 3 5 CO AO 5 3 CH 3 22 4OHOCHC AH AO OH 9 tan COH tan DOK 3 4 在 Rt ACH 中 AHC 90 AH 9 CH 3 tan CAH CH AH 1 3 22 3 10ACAHHC 4 由 1 知 COH BOH tan BAH tan CAH 1 3 设 DK 3a 在 Rt ADK 中 tan BAH 1 3 在 Rt DOK 中 tan DOK 3 4 OK 4 a DO 5 a AK 9 a OA 13 a 5 a 5 13 DO 25 13 CD OC OD 90 13 5 AC 3 10 CD 90 13 44 21 2017 届西城一模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 是 O 上一点 过点 C 作 O 的切线 交 BA 的延长线交于点 D 过点 B 作 BE BA 交 DC 延长线于点 E 连接 OE 交 O 于点 F 交 BC 于点H 连接 AC 1 求证 ECB EBC 2 连接 BF CF 若 CF 6 sin FCB 3 5 求 AC 的长 45 21 2017 届西城一模 1 证明 BE BA 于点 B BE 是 O 的切线 DE 是 O 的切线 C 为切点 BE CE ECB EBC 2 分 2 解 连接 AF AB 是 O 直径 AFB ACB 90 BE 是 O 的切线 切点为 B CE 是 O 的切线 切点为 C BE CE EO 平分 BED EO BC CH BH BF CF 6 弧 BF 弧 CF OH AC FBC BAF FCB 在 Rt ABF 中 sin BAF 3 5 BF 6 AB 10 OF 5 在 Rt FCH 中 sin FCB 3 5 CF 6 FH 5 18 OH OF FH 5 7 AC 2OH 5 14 5 分 46 22 东城一模 如图 四边形 ABCD 内接于 O 对角线 AC 为 O 的直径 过点 C 作 AC 的垂线交 AD 的延长线 于点 E 点 F 为 CE 的中点 连接 DB DF 1 求证 DF 是 O 的切线 2 若 DB 平分 ADC AB a AD DE 4 1 写出求 DE 长的思路 47 22 东城一模 解 1 证明 连接 OD OD CD ODC OCD AC 为 O 的直径 ADC EDC 90 点 F 为 CE 的中点 DF CF FDC FCD FDO FCO 又 AC CE FDO FCO 90 DF 是 O 的切线 2 分 2 1由 DB 平分 ADC AC 为 O 的直径 证明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由 AB a 求出 AC 的长度为2a 3 由 ACE ADC 90 CAE 是公共角 证明 ACD AEC 得到 2 ACAD AE 4设 DE 为 x 由AD DE 4 1 求出 10 10 DEa 5 分 48 23 朝阳一模 如图 在 Rt ABC 中 ACB 90 A 30 点 D 在 AB 上 以 BD 为直径的 O 切 AC 于点 E 连接 DE 并延长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 1 求证 BDF 是等边三角形 2 连接 AF DC 若 BC 3 写出求四边形 AFCD 面积的思路 49 23 朝阳一模 1 证明 连接 OE AC 切 O 于点 E OEA 90 A 30 ACB 90 AOE 60 B 60 ODOE ODE OED 60 FBODE BDF 是等边三角形 2 解 如图 作 DH AC 于点 H 由 ACB 90 BAC 30 BC 3 可求 AB AC 的长 由 AEO 90 OAE 30 可知 AO 2OE 可求 AD DB DH 的长 由 1 可知 BF BD 可求 CF 的长 由 AC DH CF 的长可求四边形 AFCD 的面积 50 24 房山一模 已知 如图 点 A B C 三点在 O 上 AE 平分 BAC 交 O 于点 E 交 BC 于点 D 过点 E 作 直线 l BC 连结 BE 1 求证 直线 l 是 O 的切线 2 如果 DE a AE b 写出求 BE 的长的思路 51 24 房山一模 1 证明 连结 OE EC 1 分 AE 平分 BAC 1 2 BECE BE EC 又 O 为圆心 OE 垂直平分 BC 即 OE BC 2 分 l BC OE l 直线 l 与 O 相切 3 分 2 根据等弧 BECE 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 1 3 根据 1 3 BEA BEA 可证 BDE ABE 4 分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BE DE AE BE 将 DE a AE b 代入即可求 BE 5 分 52 25 顺义一模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PA 切 O 于点 A PO 交 O 于点 C 连接 BC P B 1 求 P 的度数 2 连接 PB 若 O 的半径为 a 写出求 PBC 面积的思路 53 25 顺义一模 解 1 PA 切 O 于点 A PA AB 1 分 P 1 90 1 B 2 P B 2 90 2 分 OB OC B 2 又 P B P B 2 P 30 3 分 2 思路一 在 Rt PAO 中 已知 APO 30 OA a 可求出 PA 的长 在 Rt PAB 中 已知 PA AB 长 可求出 PAB 的面积 可证出点 O 为 AB 中点 点 C 为 PO 中点 因此 PBC 的面积是 PAB 面积的 4 1 从而求 出 PBC 的面积 5 分 思路二 在 Rt PAO 中 已知 APO 30 OA a 可求出 PO 2a 进一步求出 PC PO OC a 过 B 作 BE PO 交 PO 的延长线于点 E 在 Rt BOE 中已知一边 OB a 一角 BOE 60 可求出 BE 的长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1 2 PC BE 求出 PBC 的面积 5 分 54 26 平谷一模 如图 O 为等腰三角形 ABC 的外接圆 AB AC AD 是 O 的直径 切线 DE 与 AC 的延长线相 交于点 E 1 求证 DE BC 2 若 DF n BAC 2 写出求 CE 长的思路 55 26 平谷一模 1 证明 AB AC AD 是 O 的直径 AD BC 于 F 1 DE 是 O 的切线 DE AD 于 D 2 DE BC 2 2 连结 CD 由 AB AC BAC 2 可知 BAD 3 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可知 BCD BAD 由 AD BC BCD DF n 根据 sin DF CD 可知 CD 的长 4 由勾股定理 可知 CF 的长 由 DE BC 可知 CDE BCD 由 AD 是 O 的直径 可知 ACD 90 由 CDE BCD ECD CFD 可知 CDF DEC 可知 DFCF CECD 可求 CE 的长 5 56 E B C O F D A 27 门头沟一模 如图 CD 为 O 的直径 点 B 在 O 上 连接 BC BD 过点 B 的切线 AE 与 CD 的延长线交 于点 A AEOC OE 交 BC 于点 F 1 求证 OE BD 2 当 O 的半径为 5 2 sin 5 DBA 时 求 EF 的长 57 27 门头沟一模 1 证明 连接 OB CD 为 O 的直径 90OBDCBOCBD AE 是 O 的切线 90OBDABDABO 1 分 CBOABD OB OC 是 O 的半径 OB OC CBOC CABD CE EABD OE BD 2 分 2 解 由 1 可得 sin C DBA 2 5 在 Rt OBE中 sin C OC 5 3 分 90CBDEBO CE CBD EBO 4 分 OE BD CO OD CF FB 5 分 E B C O F D A 2 5 BD CD 4BD BDCD BOEO 25 2 EO 1 2 2 OFBD 21 2 EFOEOF 58 28 海淀一模 如图 在 ABC 中 点 O 在边 AC 上 O 与 ABC 的边 BC AB 分别相切于 C D 两点 与边 AC 交于 E 点 弦 CF 与 AB 平行 与 DO 的延长线交于 M 点 1 求证 点 M 是 CF 的中点 2 若 E 是 DF的中点 BC a 写出求 AE 长的思路 59 28 海淀一模 1 证明 AB 与 O 相切于点 D OD AB 于 D ODB 90 1 分 CF AB OMF ODB 90 OM CF 点 M 是 CF 的中点 2 分 2 思路 连接 DC DF 由 M 为 CF 的中点 E 为 DF的中点 可以证明 DCF 是等边三角形 且 1 30 3 分 由 BA BC 是 O 的切线 可证 BC BD a 由 2 60 从而 BCD 为等边三角形 4 分 在 Rt ABC 中 B 60 BC BD a 可以求得 32 3 33 aa ADaODOA 2 333 333 aa AEAOOEa 5 分 60 29 丰台一模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 D 为 O 上两点 CF AB 于点 F CE 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 点 E 且 CE CF 1 求证 CE 是 O 的切线 2 连接 CD CB 若 AD CD a 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