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东港学院_第1页
03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东港学院_第2页
03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东港学院_第3页
03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东港学院_第4页
03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东港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InternationalTradeTheoryandPracticeByJiaJianhua andKanHong 理论差异越大 贸易量越大不同行业产品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现实行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 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 产业间贸易是指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的交换 第一节产业内贸易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的份额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 1999年 1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汽车不是差异性产品 2 汽车产业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部门 汽车是差异性产品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 即同类产品 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 其中 ITT 0 表明无行业内贸易 0 ITT 1 则表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 ITT越大 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二 产业内贸易指数 ITT 三 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需求偏好说规模经济说 1 需求偏好与国际贸易 贸易基础生产与贸易模式结论 贸易基础 需求偏好不同而产生的贸易 林德 1961 收入变动 需求变动 生产变动 贸易出现命题1 国内需求是产品出口的可能性条件命题2 产业内贸易程度决定于两国消费者偏好的相似程度命题3 需求偏好的相似程度决定于平均收入水平 解释命题1 产品生产初期之所以以国内需求为基础 是因为 企业家对国内市场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对国外市场的熟悉程度 在工业生产初期他们更看重国内市场的获利机会 RepresentativeDemand 一国平均需求档次 消费量最大的需求 就是该国代表性需求 新产品 新技术的发明是因为本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问题需要转化 才推动人们去从事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生产规模扩大 只有生产扩大超过需求增长时 才促使生产厂商向国外出口 只有国内需要的商品才具有相对成本优势 解释命题2 林德认为 两国需求偏好越相似 则其间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两国偏好越相似 则一国有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 两国偏好越完全一样 则两国的进出口结构也可能一样 一国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是另一国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 RepresentativeDemand 一国平均需求档次 消费量最大的需求 就是该国代表性需求 解释命题3 林德认为 收入水平相似的发达国间偏好相似 决定了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量最大 收入水平相差较大的发达国与发展国家间 则会因穷国收入分配的不均 穷国中的高收入者和富国中的中低收入者需求偏好的一致 穷国 富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生产与贸易模式 各国生产者总是瞄准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档次 增加产品的产量或产出规模 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果 重叠需求 OverlappedDemand yA yB 重叠需求 yA Japan yB US RD Japan 4US 5OD 3 5Japan E4 M5US E5 M4 结论 收入水平差距 代表性需求差异 贸易 但差距不能太大 否则无重叠需求 无贸易 收入水平接近 有重叠需求 但不能相同 否则代表性需求一致 无贸易 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的含义基本假设数据模型结论 规模经济的含义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又称规模收益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增 两个国家A和B 生产两种产品X和Y 且都存在规模经济 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技术水平 消费偏好都相同 经济的规模也相同 基本假设 数据模型 两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 美国和德国 电脑和投影仪 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耗用的劳动情况 单位 小时 偶然性分工 结论 至此 国际贸易有了新的基础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规模经济 创新技术进步产品生命周期 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引子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ProductLifeCycleTheory 主要内容 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制成品的贸易先后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 即 新生期 成长期 成熟期 销售下降期 让与期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每一个周期的特点总结 研发费用较高 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新生期 成长期 出口国外市场 成熟期 国外开始模仿 竞争加剧 销售下降期 让与期 本国出口下降 国外生产增加 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 第三节国家竞争优势 理论背景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一 理论背景 1 历史背景1970年代 美被日赶超 1983年里根成立国家竞争力委员会 波特负责产业竞争力研究 1991年提交 报告 2 理论背景经济学分析方法与管理学分析方法的不同哈佛商学院浓厚的管理学传统从经济学角度 强调市场看不见手的作用 波特从管理学角度强调看得见手的作用 国际竞争力 1 产品竞争力 产品的市场扩张能力 衡量指标2 企业竞争力企业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企业可持续的赢利能力 衡量指标3 产业竞争力 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 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 为什么 4 国家竞争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 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互相依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概念 钻石模型 国家兴衰根本 国家竞争优势关键 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国家竞争优势的4组基本决定因素 要素条件国内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公司的战略 结构和竞争四组因素相互作用的菱形图 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状况 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及其健康程度 企业所有相关产业及供应商的竞争能力 资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 机遇 政府 要素条件 丰富的天然要素和要素劣势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基本要素和推进要素一般要素和专门要素 相关产业和产业支撑 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产业族群与产业发展自加强机制 1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2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3 产业聚集能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4 产业群集的吸聚作用 马太效应 5 地域品牌 公司的战略 结构与竞争 不同国家有不同管理理念和模式德国模式意大利模式日韩模式美国模式 国内需求 1 老练挑剔的买主与产品高标准的建立 2 前瞻性的买方需求与国内公司的创新 3 国内需求的增长及独立的买主数量与一国竞争优势 案例1 意大利优势产品 舞厅照明 家具 鞋 羊毛织品和打包机等 这些行业规模经济不十分显著 可以通过松散的附属公司之间的合作生产 故公司组织形式以中 小企业为主 实行集中突破战略 集中力量生产有独特风格和按顾客要求定做的小批量产品 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战略使意大利企业在开展新产品 适应市场变化等方面特别具灵活性 案例2 德国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有技术背景 他们以有条不紊的方式来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 对看不见 摸不着的东西不感兴趣 这使德国在工程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如光学 化工 十分成功 适应这种需要 产品的设计开发 生产过程就要采取严密 细致的管理模式 以满足高精度生产的要求 德国人的严谨趣闻 如果东西掉在地上 德国人会把地上画上许多格子 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找电话亭分男女 如果男电话亭繁忙无比 女电话亭空无一人 男士们也不会越雷池一步 案例3 日本的企业系列化 企业系列化是日本产业组织的特有形式 它以大银行为核心 以综合商社为事业开拓者 形成以环状或相互持股为依托的供 产 销一条龙形式的大型企业集团 其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垄断性 排他性和竞争性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 萨克森豪斯对系列企业的定义 一个宁愿从自己的内部而非外部购买东西的集团 日本模式 1 以金融机构为核心 内部融资比率高 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 能有效地抢占国内市场2 以雄厚的经济实力 形成集团军式的规模优势和联合竞争格局 使外来经济力量在日本某一领域很难发展 3 长期的分工合作强化了系列企业内部的贸易关系 解释1 金字塔型结构塔顶 金融财团 如三菱 住友 三井 第一劝业等等 塔身 各大企业 如丰田汽车公司 日产汽车公司 新日铁公司等 塔底 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它们上连中央政府 影响政府决策 下接企业 引导企业经营 解释2 内部一体化生产经营网络使它们相互支持 共同发展 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 一致抵制 并在绝对规模上打败竞争对手 在外国企业欲收购某企业时 集团成员可采取一致措施 阻止事件发生 如1989年美国收购公司能手布恩 皮肯斯收购了日本小系制作所 汽车配件供应商 26 的股份 取得控股权 但小系制作所是丰田汽车的系列企业 其19 的股份和50 的产品为丰田汽车公司所拥有和购买 结果皮肯斯连董事会成员资格都没有取得 不得不退出交易 解释3 系列化规模越来越大 垂直和水平经纬交错网络内企业之间的贸易关系能长期维持日本公正委员会1987年调查表明 有持续交易关系的企业占98 随着企业群规模的扩大 内部贸易额日增 在有8000多个零部件的汽车制造中 大企业自制率为20 30 而美国为60 70 辅助因素 机遇和政府 机遇及其重要性案例 英国德哈维兰公司 DeHavilland 公司的失误与波音公司的崛起政府作用与竞争优势政府可以对四种因素施加影响 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本章习题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