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吸虫_第1页
第三章吸虫_第2页
第三章吸虫_第3页
第三章吸虫_第4页
第三章吸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吸虫 吸虫 trematoda 属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 人体寄生吸虫都属于复殖目 主要有华支睾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日本血吸虫和布氏姜片吸虫 一 形态1 外形 舌状或叶片状 背腹扁平 血吸虫除外 2 有口 腹吸盘3 同体 血吸虫除外 4 消化系统不完整 肠管为盲端 无肛门二 生活史均需中间宿主 均属生物源性蠕虫 吸虫模式图 第一节概述 3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sinensis 又名肝吸虫 成虫寄生于肝胆管 引起华支睾吸虫病 clonorchiasis 即肝吸虫病 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所致 在我国 除了青海 宁夏 内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 已有25个省 市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肝吸虫成虫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4 一 形态 二 生活史 三 致病 五 流行与防治 四 实验诊断 概述 5 一 形态 成虫体形狭长 背腹扁平 前端稍窄 后端钝圆 状似葵花子 体表无棘 大小一般为 10 25 mm 3 5 mm 肝吸虫成虫 6 一 形态 口吸盘 oralsucker 稍大于腹吸盘 ventralsucker 肠分两支 延伸到虫体后端 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明显 睾丸分支状 在虫体后1 3处 前后排列 肝吸虫成虫 卡红染色 7 一 形态 大小为 27 35 m 12 20 m 形状 低倍镜下似芝麻 淡黄褐色 卵一端较窄且有盖 盖周围形成肩峰 另端有小疣状突起 内含毛蚴 扫描电镜 生理盐水涂片 卵盖 肩峰 底棘 虫卵 8 一 形态 华支睾吸虫毛蚴 纺锤形 体表被以密集的纤毛 9 一 形态 长袋状 无口及咽 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育的雷蚴 华支睾吸虫胞蚴 10 一 形态 华支睾吸虫雷蚴 长袋状 体前端有咽及原肠 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育的尾蚴 11 一 形态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 从豆螺体内逸出活尾蚴 12 一 形态 囊蚴呈椭球形 大小平均为0 138mm 0 15mm 略带淡黄色 囊壁分两层 囊内幼虫运动活跃 可见口 腹吸盘 排泄囊内含黑色颗粒 华支睾吸虫囊蚴 13 二 生活史 肝吸虫生活史图 14 二 生活史 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 经口感染 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成虫寿命 一般20 30年 保虫宿主 猫 狗和猪等 生活史要点 15 二 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 虫卵被豆螺吞食后 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经胞蚴 雷蚴 发育为尾蚴 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 请观看 活豆螺 视频 16 二 生活史 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 淡水鲤鱼科类 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 Pseudorosboraparva 感染率较高 17 三 致病 虫体机械性刺激作用 虫体阻塞作用 虫体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作用 肝吸虫感染肝脏标本 18 三 致病 胆管上皮细胞脱落 增生 管壁变厚 管腔变窄 大量虫体寄生引起胆管阻塞 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 引起阻塞性黄疸 其周围组织纤维增生 引起肝肿大 甚至胆道炎症 虫卵 死亡虫体及脱落组织碎片可作为结石中心 形成结石 扩张的胆管内有二条睾吸虫 刺激胆管黏膜上皮增生 示 19 三 致病 1 带虫者 轻度感染者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或症状较轻微 2 消化系统的症状 中度感染者 消化不良 食欲减退 疲劳乏力 肝隐痛 肝肿大 腹痛腹泻 消瘦等 20 三 致病 3 继发性细菌感染胆管炎 胆囊炎4 胆结石5 晚期症状 严重感染者 肝硬化 腹水6 过敏反应 重感染的早期症状 寒战 高热 肝肿大 黄疸 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等 7 侏儒症 21 三 致病 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22 三 致病 腹水 23 三 致病 肝肿大 24 四 实验诊断 1 粪便查虫卵 1 涂片法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 改良加藤法应用最为普遍 2 集卵法 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 水洗离心沉淀法和乙醚沉淀法 2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 离心沉淀后镜检 皮内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25 五 流行与防治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如中国 日本 朝鲜 越南和东南亚国家 在我国除青海 宁夏 内蒙古 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 在27个省 市 自治区均有发现或流行 据2001 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流行区感染率为2 4 26 五 流行与防治 1 传染源 病人 带虫者 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 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 传播途径 生熟砧板不分 中间宿主广泛存在 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 易感人群 无性别 年龄差异 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吃生鱼或未煮熟的鱼 虾 27 五 流行与防治 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28 五 流行与防治 1 控制传染源 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首选药物 吡喹酮 阿苯达唑 2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人粪入水 不生食 半生食淡水鱼虾 3 保护易感人群 做好宣传教育 改变不良习惯 勿将生鱼喂猫 狗等动物 生 熟菜板分开 卫氏并殖吸虫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并殖科并殖属寄生虫 虫体雌 雄生殖器官并列排列为其特征之一 简称并殖吸虫 1877年Westerman在印度虎肺内首次发现成虫 1879年Ringer在我国台湾淡水一葡萄牙人尸体肺内检获成虫 成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肺部 引起并殖吸虫病 简称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我国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第三节卫氏并殖吸虫 1 成虫 外形 吸盘 生殖系统的特点 一 形态 虫卵 囊蚴 成虫 尾蚴 一 形态 川蜷螺溪蟹 2 虫卵 二 生活史 发育过程 1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2 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 毛蚴 尾蚴 囊蚴 幼虫脱囊 生活史中几个发育虫期 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 1 成虫寄生部位 肺部等组织2 感染阶段 囊蚴3 感染方式 经口4 宿主 a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 石蟹等b 终宿主 人c 储存宿主 食肉动物 生活史要点 1 致病机制2 肺部基本病变 1 脓肿期2 囊肿期3 纤维瘢痕期3 其他组织器官病变 腹型 脑型 皮下型 肝型等 三 致病作用 脑型肺吸虫患者 偏瘫 四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1 查虫卵2 查痰液3 皮下包块活检2 免疫学检查1 皮内试验2 间接血凝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五 流行与防治 一 流行1 分布2 流行因素1 有肺吸虫卵污染水源的机会2 在同一个小溪内必须有第一 二中间宿主并存 3 与饮食习惯有关 二 防治原则1 加强卫生宣教2 加强粪便和水管理3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吡喹酮 硫双二氯酚 第四节斯氏狸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skrjabini Chen 1959 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并殖科狸殖属寄生虫 1959年首次由我国学者陈心陶报道 主要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 一 形态 拟钉螺虫卵囊蚴成虫 1 虫体两端较尖 呈梭形2 终宿主为果子狸 犬等3 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4 人为非正常宿主5 临床表现以幼虫移行症为主要特征皮肤型 皮下包块脑型 脑脓肿 头痛 癫痫等腹型 腹痛 腹泻等6 诊断时依皮下包块活检为主要依据 主要特点 第五节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裂体吸虫简称日本血吸虫 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裂体属寄生虫 寄生人体的血吸虫还有曼氏血吸虫 S mansoni 埃及血吸虫S 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 S intercalatum 和湄公血吸虫 S mekongi 此外 人体尚见有牛血吸虫 S bovis 梅氏血吸虫 S mattheei 和梭形血吸虫 S Spindalis 等寄生的病例 我国流行的仅为日本血吸虫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体内检获日本血吸虫卵 证明早在2100余年前 我国长江流域已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 血吸虫病人 Patientswithschistosomiasis 俗称 大肚病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巨脾腹水型 来源 CCTV 毛主席诗词 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余江 位于江西省 隶属鹰潭市 一 形态 第五节日本裂体吸虫 成虫 雌雄异体 雄虫 雌虫 一 形态 雌雄合抱体 抱雌沟 日本血吸虫形态 第五节日本裂体吸虫 二 虫卵Ovum 毛蚴 卵壳 小棘 侧刺 分泌物 椭圆型 中等偏大 淡黄色 无卵盖 三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顶突 纤毛 顶腺 侧腺 毛蚴的分泌物为可溶性虫卵抗原 solubleeggantigen SEA 成分为糖 蛋白质和酶 Miracidium 分泌碱性蛋白和酶 体表具糖萼 四 尾蚴Cercaria 5对钻腺 向光性 向温性 向上性 离开水后6秒钟即死 在水中可活3天 血吸虫活尾蚴 虫卵 毛蚴 尾蚴 第五节日本裂体吸虫 五 童虫Schistosomulum 0d 8d 12d 16d 20d 24dadultworms 童虫在皮肤 肺毛细血管内移行并发育 在肝内门静脉生长发育 雌雄合抱至性成熟的成虫 然后移行到肠系膜静脉寄生产卵 二 生活史 1 发育过程1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2 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 唇嵴 纵肋 水陆两栖 雌雄异体 圆锥塔型 10mm长 6 8个螺层 有光壳和肋壳之分 滋生在杂草丛生 潮湿土表 春季产卵 壳口 软体肝胰区 钉螺 肋壳钉螺 主要分布在湖区 光壳钉螺 主要分布在山区 血吸虫保虫宿主 水牛 流行区现场 1 成虫寄生部位 肠系膜下静脉2 感染阶段 尾蚴3 感染方式 经皮肤4 宿主中间宿主 钉螺终宿主 人保虫宿主 牛 水牛 2 生活史要点 1 尾蚴 尾蚴性皮炎2 童虫 呼吸道过敏反应3 成虫 静脉内膜炎 静脉周围炎4 虫卵 是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 1 虫卵去向 沉积于肝脏沉积于肠壁随粪便排出2 所致疾病 血吸虫病 是以细胞免疫为基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临床类型 急性血吸虫病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三 致病作用 血吸虫尾蚴皮炎 血吸虫寄生于兔肠系膜静脉 血吸虫肝脏病变嗜酸性肉芽肿 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 腹水形成 食道静脉曲张 破裂 消化道出血 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腹泻 大便带血 贫血 疲乏 消瘦 晚期腹水型 巨脾 腹水型 侏儒型 异位血吸虫病 称脑型血吸虫病 在脑部者最常见 最严重 临床表现 急性期 脑膜脑炎症状晚期 癫痫 偏瘫等 常被误诊为脑瘤 血吸虫病与肿瘤的关系 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大肠癌发生率最高 在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膀胱癌发生率最高 血吸虫病可能是癌症发生的诱因 五 临床诊断方法与依据 一 临床表现 发热 大便改变 肝脾肿大等 二 接触疫水史 地点 时间 方式 三 实验室检查 从粪便 组织中查见虫卵是诊断本病的依据 1 病原学检查 粪便找虫卵 直接涂片法 自然沉淀法 加藤厚涂片法 毛蚴孵化法 急性血吸虫病首选诊断方法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2 免疫学诊断 皮内抗原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 粪检直接涂片法 对急性期病人 尼龙筛集卵法加藤厚涂片透明法 Kato sthicksmear 可定量集卵毛蚴孵化法 沉渣镜检 1 病原学诊断 2 肠镜活组织检查虫卵慢性和晚期病人肠壁增厚 虫卵排出受阻 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 1标记物 2洗涤液 3底物 4 5终止液 显色剂 快速ELISA法 123456789101112 快速 敏感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场多年 血清 酶标二抗 底物 显色 观察结果 最常用的方法 ELISA 常规ELISA的改良 快速简便的试纸条法 Dip stick 可用于家庭自我检测 在国外 已广泛用于S m诊断 国内对血吸虫病诊断研制成功 薄层层析技术 阳性 S j S j 无效条 最理想的方法 一 流行1 分布2 流行因素传染源 中间宿主 传染源粪便污染水 与疫水接触 二 防治1 查治病人病畜 吡喹酮等药2 加强粪便和水的管理3 消灭中间宿主钉螺4 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与疫水接触 五 流行与防治 湖沼型 洞庭 鄱阳 太湖周围沿江洲滩 湖南 湖北 安徽 江西 江苏 是疫情最严重的区域 健康教育 人群化疗 查螺 查病 治疗耕牛 灭螺 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布氏姜片吸虫属肠道寄生大型吸虫 俗称姜片虫或肠吸虫 人感染是因生食水生植物 茭白 荸荠和菱角等 所致 主要引起消化道症状 如 腹痛 腹泻 营养不良等 一 形态 1 成虫长椭圆形 背腹扁平 姜片状 活体为肉红色 长2 7cm 宽1 2cm 睾丸两个 高度分支 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 第六节布氏姜片吸虫 一 形态 第六节布氏姜片吸虫 1 成虫长椭圆形 背腹扁平 姜片状 活体为肉红色 长2 7cm 宽1 2cm 睾丸两个 高度分支 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 2 腹吸盘靠近口吸盘 漏斗状 肌肉发达 成虫 姜片吸虫尾蚴 中间宿主扁卷螺 第六节布氏姜片吸虫 虫卵 孵出发育发育发育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寄生在人 猪 野猪等动物肠腔内 虫卵随粪便排出形成消化道脱囊肠腔内发育囊蚴幼虫成虫 扁卷螺体内 中间宿主 水生植物表面人 猪 野猪等脊椎动物 终宿主 保虫宿主 水中 二 生活史 中间宿主 扁卷螺 菱角 荸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