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清热药_第2节_第1页
第2章_清热药_第2节_第2页
第2章_清热药_第2节_第3页
第2章_清热药_第2节_第4页
第2章_清热药_第2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教学内容 清热燥湿药掌握 黄芩 黄连 黄柏熟悉 龙胆 苦参了解 秦皮 白鲜皮 概述 本类药物药性苦寒 归经较广 清热之中 燥湿力强 有明显的清热燥湿之功 并能泻火解毒 适应证 主要适用湿热证 部分药还兼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还可用于脏腑火热证 湿热证 湿温或暑温挟湿 症见身热不扬 胸脘痞闷 知饥不食等症 湿热蕴结脾胃 升降失常 症见脘腹胀痛 呕吐泻痢 湿热壅滞大肠 传导失职 见泄泻痢疾 痔疮肿痛等 湿热熏蒸肝胆 症见黄疸 尿赤 胁肋胀痛 湿热下注 症见带下色黄 或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湿热流注关节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 湿热浸淫肌肤 症见湿疹 湿疮 耳中流脓 清热燥湿药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药性苦寒伐胃 苦燥伤阴 用量不宜过大 脾胃虚寒 阴亏津伤者慎用 必须用时 可配伍健胃及养阴药 黄芩 本经 黄芩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 黄芩 本经 黄芩 药性 苦 寒 归肺 胃 胆 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止血安胎 黄芩的应用 1 湿热诸证2 肺热咳嗽 热病烦渴3 咽喉肿痛 痈肿疮毒4 血热出血5 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1 湿热诸证性味苦寒 清热燥湿 善于清肺 胃 胆 大肠湿热 长于清中上二焦湿热 湿温 暑湿证 滑石 白豆蔻 通草 如黄芩滑石汤 胃肠湿热 泻痢腹痛 葛根 黄连等 如葛根芩连汤 湿热黄疸 茵陈 栀子等 湿热下注膀胱 木通 车前子等同用 临床应用 2 肺热咳嗽 热病烦渴入肺经 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 肺热咳嗽痰黄而稠 单用有效 如清金丸 亦可配伍苦杏仁 桑白皮 苏子等 如清肺汤 外感热病 中上焦郁热之高热烦渴 溲赤便秘唇焦 与薄荷 栀子等配伍 如凉膈散 邪在少阳 寒热往来 每与柴胡相使 有和解少阳之功 如小柴胡汤 黄芩 3 咽喉肿痛 痈肿疮毒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常与金银花 连翘等同用 4 血热出血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 见血热吐衄咯血 便血崩漏 常与白茅根 生地同用 5 胎动不安为 清热安胎之良药 治疗血热胎动不安 配伍生地 黄柏 气虚血热者 配伍白术 肾虚有热者 配伍熟地黄 人参 续断等 黄芩 用法用量 入煎剂 3 10g 清热 生用 安胎 炒用 清上焦热酒炙 止血炒炭 使用注意 苦寒伤胃 脾胃虚寒不宜使用 鉴别药物 黄芩 枯芩 生长年久的宿根 中空而枯 体轻主浮 善清上焦肺火 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 生长年少的子根 体实而坚 质重主降 善泻大肠湿热 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黄连 本经 黄连 来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 Coptischinensis Franch 三角叶黄连 C deltoidea C Y ChengetHsiao或云连 C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 黄连 药性 苦 寒 归心 肝 胃 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 黄连 1 湿热中阻 呕吐泻痢腹痛2 热盛烦燥 血热出血3 胃热呕吐4 痈肿疮毒 湿疮 耳目肿痛 临床应用 1 湿热中阻 呕吐泻痢腹痛大苦大寒 清热燥湿力强 大于黄芩 黄柏 善于清中焦湿热 为 治湿热泻痢之要药 胃肠湿热之泻痢 轻者 单用即效 若伴腹痛 常与木香同用 如香连丸 泻痢身热 常配葛根 黄芩同用 如葛根芩连汤 下痢脓血 配白头翁 黄芩等 如白头翁汤 湿热中阻 恶心呕吐 常配伍干姜 半夏等 如半复泻心汤 临床应用 2 热盛烦燥 血热出血泻火解毒之中 善于清泻心经实火 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的神昏 烦躁 热病高热烦躁 配伍黄柏 黄芩 栀子 黄连解毒汤 热盛火旺 心烦不寐 配伍黄芩 白芍 阿胶 如黄连阿胶汤 热盛迫血妄行的吐衄 配伍大黄等 如泻心汤 临床应用 3 胃热呕吐善清胃火 兼泻肝火胃热呕吐 配竹茹 橘皮等 胃火牙痛 升麻 石膏等 如清胃散 肝火犯胃之胁肋胀痛 呕吐吞酸 与吴茱萸同用 如左金丸 4 痈肿疮毒 湿疮 耳目肿痛尤善解疔毒疮痈疔毒 与黄芩 黄柏相须 皮肤湿疮 用黄连制膏外敷 耳道疼痛流脓 配枯矾 冰片研粉外用 目赤肿痛 可用黄连煎汁 或浸汁点眼 黄连 用法用量 入煎剂 2 6g 外用适量 炒用可降低寒性 使用注意 大苦大寒 过服久服伤脾胃 脾胃虚寒忌用 苦燥易伤阴津 阴虚津伤慎用 鉴别药物 生黄连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酒黄连 清上焦火热 用于目赤肿痛 口疮 姜黄连 清胃止呕 用于寒热互结 湿热中阻 痞满呕吐 萸黄连 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用于肝胃不和的呕吐吞酸 黄柏 本经 黄柏 来源 为芸香科乔木植物黄檗 Phellodendronamurense Rupr 或黄皮树 P chinense Schneid 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 黄柏 药性 苦 寒 肾 膀胱 大肠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黄柏 1 下焦湿热诸证2 热毒疮疡 湿疹湿疮3 阴虚发热 盗汗遗精 临床应用 1 下焦湿热诸证清热燥湿与解毒之功似黄连而次之 性沉降 尤善清下焦湿热 湿热下注膀胱 小便淋沥涩痛 与木通 滑石等同用湿热下注 带下黄浊秽臭 配伍山药车前子同用 如易黄汤湿热所致足膝肿痛 与苍术 牛膝同用 如三妙丸 湿热泻痢腹痛 常与黄连 白头翁等同用 如白头翁汤 湿热黄疸 配伍栀子相须 栀子柏皮汤 临床应用 2 热毒疮疡 湿疹湿疮尤宜下部湿热疮毒 热毒疮疡 配伍黄连 栀子同用 或单研末加猪胆汁调敷 湿疹 湿疮 配伍苦参 白鲜皮 蛇床子等 内服外洗均可3 阴虚发热 盗汗遗精入肾经 善于泻相火 退虚热阴虚火旺 腰酸耳鸣 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配伍知母 相须 生地黄等 知柏地黄丸 或配伍熟地黄 龟甲等 大补阴丸 黄柏 用法用量 入煎剂 5 10g 外用适量 生用清实火 盐炙降虚火 使用注意 苦寒伤胃 脾胃虚寒者慎用 鉴别药物 黄芩 黄连 黄柏 三黄性味皆苦寒 黄连为苦寒之最 三药皆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的功效 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 常相须为用 黄芩偏于清上焦肺火 肺热咳嗽者多用 黄连偏于泻中焦胃火 并长于泻心火 中焦湿热 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 高热心烦者多用 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 除骨蒸 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龙胆草 龙胆 本经 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ricaKitag 龙胆G scabraBge 三叶龙胆G trifloraPall 或坚龙胆G rigescensFranch 的干燥根及根茎 前三种习称 龙胆 后一种习称 坚龙胆 各地均有分布 以东北产量最大 故习称 关龙胆 春 秋二季采挖 洗净 晒干 切段 生用 龙胆 本经 药性 苦 寒 归肝 胆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临床应用 1 下焦湿热证大苦大寒 善于清下焦及肝胆湿热 治疗阴肿阴痒 带下黄臭 湿疹 配伍黄柏 苦参等 治疗湿热黄疸 配伍茵陈 栀子 大黄等 2 肝胆实火既清利肝胆湿热 又泻肝胆实火 为 治肝经湿热 实火之要药 肝火上炎 头痛目赤 胁痛口苦 配伍柴胡 栀子等 如龙胆泻肝汤 肝经热盛 热极生风的高热 神昏 抽搐 配伍牛黄 黄连 钩藤等 如凉惊丸 龙胆 用法用量 入煎剂 3 6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苦寒伤胃 脾胃虚寒不宜用 阴虚津伤者慎用 秦皮 本经 秦皮 本经 药性 苦 涩 寒 肝 胆 大肠 功效 清热燥湿 止痢止带 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 1 热毒泻痢 湿热带下 苦寒收涩 治疗湿热泻痢 里急后重配伍黄连 黄柏 白头翁 治疗湿热带下 配伍黄柏等 2 肝热目赤肿痛 目生翳膜清热之中 能泻肝火 名目退翳 治疗肝经郁火所致的目赤肿痛 目生翳膜 配伍栀子 淡竹叶等 用法用量 入煎剂 6 12g 外用适量 煎洗患处 使用注意 苦寒伤胃 脾胃虚寒 忌用 苦参 苦参 本经 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 的干燥根 我国各地均产 春 秋二季采挖 除去根头及小须根 洗净 干燥 或趁鲜切片 干燥 生用 苦参 本经 药性 苦 寒 心 肝 胃 大肠 膀胱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 1 湿热泻痢 黄疸苦寒 清热燥湿 凉血止痢 可代黄连治痢治疗胃肠湿热而致的泄泻 痢疾 单用或配伍木香 湿热黄疸 配茵陈 龙胆等 2 湿热带下阴痒 湿疹疥癣既清得下焦湿热 又祛风杀虫止痒 为治疗湿热所致的带下证以及皮肤病的常用药 多配黄柏 蛇床子等同用 内服外洗均可 3 小便涩痛有显著和利尿作用 常配伍车前子 石韦等 用法用量 入煎剂 3 1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