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目录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第二节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节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第四节自然环境与健康第五节环境污染与健康第六节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第七节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第八节健康危险度评价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 一 人类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大气圈 atmosphericsphere水圈 hydrosphere土壤岩石圈 lithosphere生物圈 biosphere 大气圈 atmosphericsphere 大气中主要成分 N2占78 O2占20 95 臭氧层在40km高度有一约20km厚的臭氧臭氧层能吸收对生物具有强烈杀伤力的短波紫外线 地球的保护伞 水圈 hydrosphere 由大气水 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构成水体污染物可通过水循环进入大气 土壤 食物 最终影响人体大气污染物也可通过水循环进入水 土 土壤岩石圈 lithosphere 许多地方病与岩石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地下水流经含氟矿床煤烟型地方性氟中毒 含氟量高的煤烘烤食物造成食物和空气氟污染土壤受到污染时 可通过生物富集 蒸发 渗透向植物 大气 水体转移 生物圈 biosphere 由生物及其生物生存的部分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组成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圈最重要的特征气 水 土的污染最终将危及生物圈生物的生存 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二 生态环境 ecologicalenvironment 生态环境 ecologicalenvironment 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 条件的总和 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 ecosystem 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 借助于各种功能能流 物质流 能量流 物种流和信息流 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生产者 producder 绿色植物消费者 consumer 动物 人分解者 decomposer 细菌 真菌非生物环境 non biologicalenvironment 气 水 土 阳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开放性自调控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服务 ecosystemservice 由自然系统的生境 物种 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 供给服务 如提供食物和水 调节服务 如控制洪水和疾病 文化服务 如精神 娱乐和文化收益 以及支持服务 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生态系统健康 ecosystemhealth 生态系统健康 根据人类健康的隐喻来建立良好生态的目标 通常把具有活力 结构稳定和自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看做是健康的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自然原因 火山爆发 地震 森林火灾等人为原因 森林过度砍伐 植被破坏 滥杀野生动物 环境化学性污染 食物链 foodchain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 生物之间彼此吞食 形成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状关系 生物放大作用 biomagnification 污染物随着食物链的逐级传递而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增高 湖水 浮游生物 小鱼 脂肪 人 食肉鱼 脂肪 1265倍500倍8 5万倍 DDT在湖水中的生物放大作用 第二节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一 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演变过程 人类初期 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 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 特别是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 与环境的矛盾却显得突出起来 进入现代工业时代 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类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 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一 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二 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 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人对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调节适应能力热应激产生热应激反应 体内合成热应激蛋白 heatstressproteins 热适应力增强高原缺氧环境下 人体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以适应缺氧环境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 三 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 在人类生态环境中 人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 能量 信息交换 保持着动态平衡而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从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 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是一种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和环境健康关系的基本条件 四 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有利和有害两方面的特性适宜的紫外线具有杀菌 抗佝偻病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产生有害效应适宜的气温对人类生存是必不可少的 但过热或过冷则对机体健康不利 hormesis 效应 即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具有刺激 有益 作用 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 较大量地长期饮酒可增加食管癌 肝癌和肝硬化的危险性 而少量饮酒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低剂量的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白血病 而稍高剂量则可以导致健康危害甚至死亡 hormesis生物物理化学词汇 刺激作用Hormesis国内通常译为兴奋效应 有的译为 低剂量有毒物质的刺激作用 环境科学词典译为 毒物兴奋作用 Hormesis效应是当今毒理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早在19世纪80年代有人发现 兴奋效应 现象 即高剂量的各种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 而剂量低到一定程度则能促进细菌生长 简单地说 一般将Hormesis定义为化学物对生物体在高剂量时表现负面影响 如生长 发育受抑 但在低剂量时却表现为有益作用 如刺激生长发育 的现象 五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环境基因组计划 environmentalgenomeproject EGP 研究环境应答基因 environmentalresponsegene 的多态性 基因结构差异造成的易感基因 在环境暴露所致疾病中的作用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是造成环境相关疾病人群易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多态导致相应蛋白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表现出应答反应的多样性 产生易感性的差异主要研究的十类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DNA修复基因 毒物代谢酶基因 激素代谢酶基因 受体基因 细胞周期基因 信号传递基因 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基因 介导营养因素基因 参与氧化过程基因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CYP1A1 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 活性高的个体在相同的吸烟条件下易患肺癌 该酶能使无活性的多环芳烃活化为终致癌物 NAT N 乙酰转移酶基因 活性低的个体吸烟 芳香胺暴露 易患膀胱癌 酶活性低时解毒能力下 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决定肿瘤易感性的重要原因 DNA损伤修复缺陷 对紫外线 烷化剂和某些致癌物的作用敏感性增高人类疾病与基因多态性 易感基因 关系的研究是环境卫生学前沿研究领域 对易感人群筛选 有效做好易感人群的疾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 人与环境的可持续 协调发展 第三节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一 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 一 环境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1 单一介质内的迁移 气 水 土2 不同介质间的迁移 3 生物性迁移 食物链 食物网 生物放大作用 二 环境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 化学物的转化 转变成另一物质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1 化学转化 指污染物通过各种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 2 生物转化 指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三 环境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暴露的影响 1 扩大暴露范围2 增加暴露途径 迁移3 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 相互作用4 影响暴露剂量 生物放大作用 二 暴露特征与反应 一 暴露途径1 影响总暴露量 途径越多 总暴露量越大考虑多种暴露途径2 影响吸收率 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3 改变作用靶 二 剂量 反应关系 dose responserelationship 剂量 反应关系 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 产生某种反应 定量或定性反应 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互关系剂量 反应关系类型无阈值化合物 遗传毒性致癌物 大于零剂量暴露均可发生有害效应 直线型 阈值化合物 单阈值化合物 S型 双阈值化合物 必需微量元素 hormesis效应化合物 U型 制订卫生标准时 单阈值化合物应低于阈剂量 双阈值化合物应考虑适宜浓度范围 无阈值化合物 三 暴露时间 暴露时间越长 蓄积浓度越高生物半减期越长 相对短时间蓄积量高 三 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 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和污染物的复杂性物理性 化学性 生物性化合物数百万种 致癌致畸物数千种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2000多种烹调油烟200多种组分香烟烟雾含3800多种物质 致癌物44种多种污染物共存对人体产生复杂的交互作用化学物联合作用类型相加作用 2 4 6 协同作用 2 4 20 增强作用 0 3 10 拮抗作用 4 6 8 4 4 0 4 0 2 四 人群健康效应谱 spectrumofhealtheffect 与易感人群 一 人群健康效应谱健康效应 是在某一环境暴露水平条件下 人体 群 接受有害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健康状况的损害 健康效应谱 spectrumofhealtheffect 健康效应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常见早期敏感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 免疫球蛋白 白细胞吞噬功能小气道功能指标 呼气流速指标酶活性指标 胆碱酯酶活性 有机磷农药 ALAD 铅 细胞突变指标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染色体畸变等 致突变物 CO接触敏感指标 COHb 二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易受环境有害因素损伤的人群 反应率 剂量 正常人群 敏感人群 不同人群对环境因素变化的剂量 反应关系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1 后天因素 非遗传因素 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个人行为 吸烟 饮酒 饮食嗜好 运动 2 先天因素 遗传因素 性别种族遗传缺陷环境应答基因 environmentalresponsegene 多态性 易感基因多态性 第四节自然环境与健康 一 自然环境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 地质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地震伤亡 瘟疫 油气管道爆炸有害气体泄漏核物质泄漏心理创伤 2 火山爆发 据统计 全球每年约有50 60座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可造成直接的 快速的人身伤害 如火山熔岩流的侵袭 火山喷发引起的火灾 山崩 地震等均可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 瑞典和新西兰某火山地区 因火山喷发土壤砷含量高达10000mg kg 使当地居民暴露砷而造成危害 二 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气象灾害台风 龙卷风 焚风 暴雨洪涝 干旱 雪暴 冰雹 沙尘暴等 据统计 我国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中约70 是气象灾害 伤亡 瘟疫 国际红十字会统计 全球每年受洪水影响的人数6000多万 造成300多万人无家可归 死亡约l 3万人 2 极端天气 1 高温天气一般以日最高气温 35 作为高温天气 持续多日35 以上的高温天气叫 热浪 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夏季经常出现 35 的高温天气 中暑 胃肠道疾病 心血管病 空调病老人等基础病发作 2 寒冷天气凡使当地24h降温10 以上或48h降温12 以上 且最低气温降至5 以下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 2008年年初 我国南方遭遇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给20个省 区 市 造成重大灾害 三 高原特殊地理环境与健康 长期生活在平原的高原移居者 可因高原低氧引起高原反应 高原肺水肿 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性心脏病等不利于健康的影响 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 心慌 气短 胸闷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 认知能力骤降 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 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 记录所用时间 在出现症状时 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 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 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 感到温暖 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必需微量元素不能通过机体自身合成 必须从外界摄取 它们的需要量很小 但对生命活动过程的作用极大 生物学效应主要包括 参与酶的构成和酶的激活 影响酶的活性 人体内约50 70 酶含有微量元素 它们在酶蛋白结构中起着特异活化中心的作用 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发挥特殊功能 二 地球化学因素与健康 3 参与激素及其辅助因子的合成 与内分泌活动密切相关 4 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5 微量元素对生长发育 机体免疫功能感官功能等均有明显影响和重要作用 必需微量元素具有两重性 摄入过量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 地球化学因素与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一 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与健康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很多 目前了解较多 毒害严重的主要有动物毒素和植物毒素 1 动物毒素陆生和水生的有毒动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动物毒素 动物毒素按毒作用性质可分为 神经毒素 心脏毒素 细胞毒素 凝血毒素和抗凝血毒素等引起食物中毒的动物性毒素主要为水产鱼贝 三 自然环境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澳洲灯水母 漏斗网蜘蛛 非洲毒王黑曼巴蛇 2 植物毒素天然存在于植物中对人或动物有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毒素 预防的关键在于识别它们 避免接触或食用 某些藻类含有天然毒素 如软骨藻酸 具有神经毒性 藻类肝毒素 微囊藻和节球藻毒素 具有致癌性 紫藤 毛地黄 夹竹桃 3 动植物变应原某些植物可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许多植物的花粉可以引起过敏症 花粉过敏症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继发病 花粉过敏症表现可划分为三大类 花粉性鼻炎 花粉性哮喘 花粉性结膜炎 二 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动物源性传染病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 经常存在于某地区 是由于该地区具有该病的动物传染源 传播媒介及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的自然条件 当人类进入该地区时可以被感染得病 流行情况 约8类180余种 细菌 病毒 真菌 衣原体 螺旋体 寄生虫等 流行特征 区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 受人类活动和社会行为影响 其它 第五节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 environmentalpollution 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原因 自然污染 森林火灾 火山爆发 地震人为污染 工业三废 生活三废 战争 中国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损失 2000年报导 每年损失约2830亿元2004年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环境污染造成年经济损失逾五千亿元2011年 中国环境污染造成损失超2万亿元 一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 慢性危害 一 急性危害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的产生主要包括下列类型 1 大气污染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SO2 烟尘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NOx VOCS2 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件 1984年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 1986年 3 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介水传染病 军团菌病 死城切尔诺贝利 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因车祸发生液氯泄漏周围村民中毒死亡28人 2005 3 29 2003 12 23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发生井喷 排出高浓度H2S 死亡234人 二 慢性危害 1 非特异性影响免疫功能抑制 抵抗力下降 感染易感性增强 人群患病率 死亡率增加2 引起慢性疾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3 持续性蓄积危害Pb Hg Cd As等重金属水俣病 minamatadisease 痛痛病 itaiitaidisease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organnicpollutants POPS 有机氯农药 多氯联苯 二恶英等 部分常见的环境化学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化学物名称免疫抑制过敏性反应 Pb Hg Ni Cr Cd As CO SO2 苯及同系物 多氯联苯 DDT 二恶英 苯并 a 芘 不同环境对成人血铅浓度的影响 血铅 ug 100ml 郊区居民 非吸烟 11郊区居民 吸烟 15警察25汽车加油站工作人员28隧道作业者30交通警察30停车场工作人员34汽车修理工38 二 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80 90 环境因素 90 化学因素 5 物理因素 5 生物因素 10 20 内源性肿瘤 遗传性 内分泌 人类肿瘤 环境因素在肿瘤病因中的作用 国内外肿瘤发病率概况 WHO估计 全世界肿瘤发病率约为150 10万 肿瘤死亡率约为125 10万 每年因肿瘤死亡人数为400 500万人 我国每年70万人死于癌症 江苏恶性肿瘤发病率 死亡率长期在全国位居第一 1996年全省7万多人死于癌症 占全国死亡总数的1 10 在过去30年中 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了30 全省9个肿瘤高发县为 扬中 太兴 建湖 海安 淮安 金坛 大丰 淮安 海门 启东 目前登记在册的化学物质已逾600万种 全球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7万种 在已评价的878种化学物中 IARC 2002 确定为人类致癌物已有87种 可疑致癌物790种 不致癌仅1种 人类致畸物约30种 一 致癌物的分类及环境化学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按对人的致癌危险性分4类 InternationalAgencyofResearchonCancer已评价942种 2011 1类 确证人类致癌物 107种 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据 有剂量反应关系 有调查资料验证或动物实验证据2A类 对人很可能致癌 59种 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动物实验证据充分 2B类 对人可能致癌 267种 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 动物实验证据不充分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 动物实验证据充分3类 对人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可疑 508种 4类 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1种 表常见的致癌物 二 空气污染与肺癌 1 大气污染与肺癌 英国利物浦市 郊区男性肺癌死亡率 1 10万 45 54岁 55 64岁 65 74岁 乡村 城市 乡村 乡村 城市 城市 不吸烟031014770336吸管烟010434143145232吸纸烟轻度6911270378154529中度90130205386362473重度117205626543506588 空气污染 职业及吸烟的肺癌发生危险度 30 59岁 纽约Erie县 危险因素 病例数 对照数 相对危险度 无241521 0 空气污染17462 34职业10115 76吸烟25433 68空气污染 职业12126 33空气污染 吸烟32296 99职业 吸烟1188 71空气污染 职业 吸烟13810 29 空气污染 高 中TSP污染区居住50年以上职业 高危险职业史20年以上吸烟 年吸烟量大于40包 2 室内污染与肺癌云南宣威县室内空气污染与肺癌关系研究 农民肺癌死亡率为城镇职工的8 9倍 与职业接触无关吸烟率的高低与肺癌死亡率不吻合燃煤家庭室内空气中TSP B a P明显高于燃柴家庭室内空气中B a P浓度与肺癌死亡率有剂量 反应关系用燃煤烟尘进行Ames试验 有致突变性煤烟尘提取物经皮下或气管灌注 可诱发小鼠肺癌动物现场长期吸入煤烟也发生肺肿瘤 100 50 燃煤组 燃柴组 对照组 小鼠吸入煤烟 柴烟后的肺癌发生率 肺癌发生率 3 肺癌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 城市肺癌死亡率高于农村无论在城市或农村 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一般认为 肺癌发病率在60岁 80岁年龄段为最高 影响肺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空气污染 吸烟 呼吸系统疾病史及家族史等 三 水污染与肿瘤 全世界水中检出有机化学污染物共约2221种美国环保局从自来水中检出765种有机物 其中确证致癌物20种 可疑致癌物26种 促癌物或助癌物18种 Ames试验致突变物48种饮水加氯消毒产生的氯化副产物如三卤甲烷类物质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性 1 水致突变性与胃癌 肝癌的关系 黄浦江 男性居民胃癌 肝癌标化死亡率呈梯度变化 与水质致突变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表黄浦江水致突变性与肿瘤的关系 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因素 水污染 藻类毒素 黄曲霉毒素食物污染乙型肝炎遗传因素 家庭聚集倾向 江苏省某大队饮用不同水源水的肝癌发病 饮水调查对象种类 人数 五年肝每十万人癌例数年发病率 宅沟水泯沟水河水井水 2123724 210094 182635630 011688 031691219 23035 482345120 010 85 合计87920100 024756 19 2 水污染与食管癌 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饮用水亚硝胺等致癌物质污染是食管癌发病的主导因素 还有其他报道认为食管癌高发区与饮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有关 河南省林县食管癌高发还与食用酸菜有关 亚硝胺 黄曲霉毒素 三 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 先天畸形一般指先天性的形态结构异常尽管遗传因素对人类出生缺陷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但是环境因素对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对胚胎发育过程的干扰和对胚胎的直接损害都对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外来化合物致畸作用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 反应停 事件 一 环境致畸物和致畸因素 已知人类部分致畸因素放射性物质 原子武器 放射线诊疗病毒等感染 巨细胞病毒 疱疹病毒 风疹病毒等母体损伤和代谢失衡 酒精中毒 叶酸缺乏 高温等药物及化学物 甲氨碟呤 环磷酰胺 可卡因 己烯雌酚 反应停 多氯联苯 甲基汞等 二 致畸作用的基本特征 1 存在敏感期 2 剂量 反应关系仅在特定条件下存在 3 种属差异性大 存在个体差异 4 致畸物的胎盘转运和转化影响致畸性等 三 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 1 空气污染与致畸2 水污染与致畸3 橙剂污染与致畸环境致畸作用实例放射性照射胎儿性水俣病落叶剂2 4 5 T诱发畸胎 放射性照射 胎儿性水俣病 落叶剂2 4 5 T诱发畸胎 西贡市一家医院里的男童是 橙剂 的受害者之一 越南战争中的橙剂受害者 反应停 thalidomide 事件 1960 欧洲 四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EDs 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 干扰内分泌功能 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分类 雌激素干扰物 雄激素干扰物 甲状腺素干扰物 糖皮质激素干扰物 生长激素干扰物等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可能影响主要有 出生缺陷儿童增多 儿童精神性和行为性异常增加 女孩更早进入青春期 妇女乳腺癌发生率增加 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 男性生殖道缺陷发病率增加 不孕症患者显著增加 哮喘病人大量增加 患免疫系统和甲状腺功能缺损的可能性增加 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是以保护人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保证环境资源多方面利用为目的 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标准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是以保护人群身体健康为直接目的 运用环境毒理学和环境流行病学的手段 对环境中与人群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有害因素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限量要求和为实现这些要求所提出的相应措施的技术规定 第六节环境与健康相关标准体系 一 基准与标准 基准与标准的比较 二 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qualitystandard 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 维护生态环境 保证资源充分利用 并考虑技术 经济条件 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级 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监测方法标准及环境样品标准 三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 环境卫生标准 environmentalhealthstandard 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指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在短期或终生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时 不会引起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疾患 或者以现有的检查方法在近期或远期 当代或后代检测不到超过生理适应性反应变化的浓度限量 环境卫生专业基础标准环境卫生单项标准室内空气污染物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其他标准 四 环境卫生标准制定 一 制订原则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危害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影响选用最敏感指标的原则掌握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 二 制订方法环境毒理学试验感官功能影响的测定环境流行病学方法其他研究方法人类受控实验 志愿者试验 人体负荷量测定混合污染物质的容许水平研究数学计算方法 第七节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一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 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 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一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基本内容 研究已知的环境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 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 暴露剂量 反应关系的研究 基本方法 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102 二 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暴露测量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暴露 exposure 测定人体接触某一环境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剂量称为暴露测量 环境暴露测量 内暴露剂量测量 生物有效剂量测量 健康效应测量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各项健康效应的可持续时间 受影响的范围 人数以及危害性大小等 选取适当的调查对象和健康效应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价 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 调查人群的选择可采用两种方法 如果能筛选出高危人群 可以用较小样本的特定人群来进行研究 高危人群 highriskgroup 即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多为高暴露人群或 和 易感的人群 采用抽样调查结果来推论总体 健康效应测量的内容 疾病频率测量生化和生理功能测量暴露与健康效应评价混杂因素控制因果关系判断 三 生物标志与环境流行病学 生物标志 biomarker biologicalmarker 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 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 细胞 亚细胞的生化 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安徽省淮南市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兴华高中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化学高一上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会计)中国税制-高级财务会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外国法制史-国际经济法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刑事诉讼法学-劳动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医卫类药学(士)相关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
- 幼儿园开学园长会议发言稿模版
- 2025年大学辅导员选拔考试题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试题
- 酒店前台接待流程及话术
- 2025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竞赛(装配钳工赛项)省选拔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Z 27001-2025合格评定通用要素原则与要求
- 2025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规范服务礼仪培训
- 嘉兴市昊鸣纺织有限公司年产480万米高档纺织真丝面料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2025四川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机车信号杜斌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