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 周课 题主 备审 核使用教师编 号编写时间雨霖铃(第1课时)贾克文边 强2014、5、6【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2、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课前导学】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朋友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歌女之间的“泪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王弗之间的“梦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一、知识链接。背景知识柳永虽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很多佳作中,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本词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至最后寄食寺庙,在贫困交加中告别了滚滚红尘。死后,一群红尘知己为他安葬,成为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诵读感悟。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试读一遍,划分节奏。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帐饮:帐,设帐,设帐摆酒饯别之意。竟:终究。无绪:没有心思。那堪:怎么忍受。经年:年复一年。风情:相爱相思之情。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1)学生听录音朗读。(2)学生集体朗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三读课文,感悟情感。 (1)听邓丽君的歌曲雨霖铃。(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能够体现感情基调的词句,概括感情基调。明确:体现感情基调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感情基调:悲伤愁苦、哀婉、凄清。(板书)。(3)让一位学生根据下面的朗读提示尝试朗诵。朗读指导:基调低沉,应读得慢些,深沉些,尽量通过朗读传达出词人的悲伤愁苦之情。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又要克服传统教学中单一沉闷的朗读方式的弊端,本环节先设计了“课文朗读与音乐欣赏相结合”、“集体朗读”“自由朗读”“学生个体朗读”等多种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打破常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多读的目的,从而品味诗文委婉凄恻的感情基调,更好的领会柳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三、整体感知1、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全词。明确:寒蝉凄凉急促地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却没有心思喝酒,留恋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出发。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双眼,竟哽噎着(连半句话也)没有说。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看尽千里烟波,傍晚时分,空阔的天地间,云气沉沉,烟雾笼罩。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叫人)怎能忍受这冷落的清秋时节。今夜酒醒时(身在)哪里,(也许在)杨柳岸边,(面对那)晨风和残月。这一去,一年又一年,(即使是)良辰好景,(也该是)形同虚设。就算是有多少深情密意,又(能)跟什么人诉说呢? 2、简要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哪一个是实写,哪一个是虚写? 明确: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京城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实写)。下片主要是写想象中的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虚写)。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 周课 题主 备审 核使用教师编 号编写时间雨霖铃(第2课时)贾克文边 强2014、5、6【课堂导读】一、赏析上阕。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首这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三句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离别氛围? 明确:(1)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 (2)意象有寒蝉、长亭、骤雨等。“寒”指明季节,又给人凄凉感,它的叫声“凄切”,为离别奠定了基调。“长亭”是离别的场所,“晚”点明时间。“骤雨”刚停,意味着自己马上就要出发了,道出了一种依依不舍的心理。(3)这些意象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营造了一个凄凉悲苦的离别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补充:“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高柳乱蝉嘶”。“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送别裴仪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王昌龄少年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2、“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两句写出了词人离别时的什么心情?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留恋和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不想“别”而又不得不“离”。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的“念”字用得特别好,请简析其妙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两句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1)“念”是“想象”“设想”的意思,“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上文词人写到“竟无语凝噎。”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正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贯通,一直贯注到下半阕别后心情的描写。(引出“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人此时设想自己离别之后漫漫长路。)在内容上,“念”是眼前景与别后情的分水岭,它把实与虚巧妙地联结起来。(2)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迷茫、沉闷、暗淡的漫漫旅途的画面,是虚写之景。词人想象自己挥手一别,举目关河: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它给读者一种感受,不仅有自然景色之暗淡,也有压抑、苦闷、茫然的情绪,更充满着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补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别时的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啊!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也许是统治者不欣赏,也许是迫于生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二、赏析下阕。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 明确:起首一句“寒蝉凄切”。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是“酒醒”而不是“梦醒”?酒醒何处,这“何处”二字词人有没有具体指出是在何处? 明确:(1)“酒”换为“梦”,反而削弱了离别之情。白日尚“执手相看泪眼”,入夜便恬然而入梦乡,岂不是白天是在逢场作戏?酒则不同。借酒浇愁,暂时麻醉。但一经复苏,愁情更让人柔肠寸断。(2)离别使令人愁,借酒消愁,不觉沉醉,而醒来却不知身处何处,见到的只是江南处处可见的杨柳晓风残月图。“杨柳岸,晓风残月”并没有具体指出在哪里,这只不过是江南常见的情景罢了。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是实写,还是虚写?抒发了什么情感?“此去经年”与上文哪些词语照应?(1)“此去经年”四句是虚写,设想离别后,惨不成欢的情况,抒发深切的离别之愁。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惆怅而已。“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伤感如歌曰:“长离别,离别就会在眼前;说再见,再见可是太遥远”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些句子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三、拓展探究。 1、 酒、柳、风、月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谈谈你对这四种意象的看法。明确:中国人总是喜欢把完整的看成完美的象征,比如,圆月象征团圆,而残月相对而言就是离别了。花好月圆是良辰美景,残月,给人多少缺憾,多少心伤。晓风,恐怕是有点凉意吧?又是深秋季节的。清秋的早晨,风给人阵阵凉意,让人倍感凄凉冷落。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又如: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诗小雅湛露一身天地窄,只是酒乡宽。(清王广心夏日招毛子霞徐臞庵沈雪峰诸子集用双白韵)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胡适关于柳:“柳”乃“挽留”的“留”字谐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表示挽留。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羌笛何须怨杨柳”王之涣凉州词“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唐朝戴叔伦堤上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其二“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柳“年年柳色,灞陵送别”李白忆秦娥“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关于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纳兰容若蝶恋花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抓住了离别人冷落孤清的情感特点,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别后孤独寂寞的心境,景与情交融在一起,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2、“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这个特点,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明确: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师:作者在词中选用了哪一类景?这种景怎么表现作者的情感?A.秋雨黄昏送别图“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C“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个地方是以“乐景写悲情”。与前面几处的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景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柳”的情感内涵。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b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c.虚中有实,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他写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杨柳岸三字随手拈出“本地风光”,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寥廓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出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d.写出幽美深约的新境界常人在离别时,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优秀词人却在此同时写出了它的美: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况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e.情景妙合无痕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 浓情郁结于心、难于化解全词始终笼罩在一股化不开的浓情里面,开篇这份离情就已慢慢酝酿,离别之际,“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家庭财产分割与补办离婚协议书
- 2025年度电工设备故障排查与修复服务合同
- 2025年天然气交易平台服务及佣金分成合同
- 2025年舞蹈学校舞蹈教师职务聘用与教学研究合同
- 2025版危险品货物安全培训及咨询服务合同
- 2025版外教远程在线教学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环保型碎石料购销合同书下载
- 2025版商业地产项目招商外包及城市综合体运营协议
- 2025版散热器行业安全检测与认证合同
- 2025年度食用油安全追溯系统开发与应用合同
- 2025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维保类)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500题)
- 新版外研社小学英语三起点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蒸汽管道试压作业方案
- 《餐饮食堂厨房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数字技术应用 基础模块(WPS Office 上册)》 课件全套 第1-3单元 探索数字世界 数字技术应用基础 -编程的魅力 程序设计入门
- 质量控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 热射病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 三年级科学教材培训心得
- 鼻的症状学相关知识
- QC/T 1209-2024汽车噪声与振动(NVH)术语和定义
- 中职生劳动教育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