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第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九、第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九、第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九、第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九、第十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诗歌,以“语言”做媒介,引导读者从气象、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感受它的神奇,激发探索、研究它的兴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2认字四个,写字五个。3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4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5仿照诗歌写一节。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理解重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结构特点,仿写一节诗歌。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质疑入手,引发兴趣1题目质疑:世界上谁有语言?小诗向我们介绍了一种神奇的语言,那是(出示并齐读课题)。2大自然也有语言?它的语言诗怎样的?我们能读懂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共同去学习、去发现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把每个字音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句诗读通。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诗句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个句子。(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生字多,名称连续。)(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 )4正确流利地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三、初步感知课文结构1找一找,这首小诗有没有总说的小节?2其他小节是怎样排列的?能不能颠倒顺序?3“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特点?四、学写课后生字1注意:“搬”“轮”右边的写法。“轮”字的拼音。区分“圆”和“圈”。2练习写生字,并扩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课1听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二、品读诗句,指导朗读(一)自读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该怎么读呢?(二)互动交流,点拨指导。 第2小节:1 课件展示:看到蓝天白云,你有什么样的感觉?2 “高高”换成“很高”行吗?为什么?“准是”换成“一定”行吗?3 指导朗读,“高高”读得很高,准是读出肯定。第3小节 1 看书上的插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想一想小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2 读出小蚂蚁的忙碌。第4小节:1 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一“逗点”摇着尾巴游动)这是什么?(逗号)仔细看到底是什么呢?(小蝌蚪)2引导想像: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3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第5小节:1 课件展示:大雁往南飞,什么叫“编队”?编了什么队?2 将4、5小节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第6、7小节 1课件出示年轮,从年轮中你知道了什么?2课件展示一条大鱼: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呢?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该怎么读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3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点评指导。第8小节:1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2结合讲解“三叶虫”,理解” 嵌”,简介“喜马拉雅山”。 3喜马拉雅山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4指名试读,点评指导朗读。第9小节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妙不可言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2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3齐读全文 三、思考小结,练习仿写 1 自由读课文。 2 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3 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1)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告诉我们(2)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告诉我们(3)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4)编队南飞的大雁,是大自然告诉我们(5)被砍倒的大树的年轮,是大自然告诉我们(6)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7)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4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语言”?选28节仿写一节。你看那天上的彩虹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彩虹出现在天空明天准是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蚯蚓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蚯蚓爬上马路,出门要带雨伞。荷花在水中摇曳的时候,不就像红裳绿裙的仙子翩翩?大自然在水面写着:夏天已来到人间雪花在天空飞舞,不就像白色的蝴蝶万万千千?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可别错过了堆雪人的时间。 大自然把陨石送来人间这是在告诉我们星星也是由物质组成,它到我们这旅行了几亿光年四、作业设计语文天地96页:你知道下面的谚语是什么意思吗?你还知道哪些谚语?(搜集谚语交流)五、板书设计: 大自然 的 语言白云高高 晴天 天气 蚂蚁搬家 下雨蝌蚪游泳 春天到来 季节 妙不可言大雁南飞 秋天到来 勤于思考大树年轮 年龄鱼鳞圆圈 “三叶虫”化石 曾是海洋 地貌李时珍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比较简单的人物传记,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教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维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事迹。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习的好思想,学习他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以及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2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品质的写法;结合课后思考题和金钥匙练习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3 学习理解“救死扶伤、解除、志愿、鄙视、留心、记载、完善、积累、严寒酷暑、品尝、访问”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4 认字11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教学重难点:1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 2了解李时珍的事迹、言行,从中感受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和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态度,忘我的精神。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交流质疑,引起学习兴趣1 交流关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2 同学们,这么一部伟大的着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李时珍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着作的历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出示文中难读的词语:诊费 救死扶伤 鄙视 病症 记载 严寒酷暑 志愿 经验 积累 访问 本草纲目(1)各种形式读词,读准字音(2)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全班交流。3这篇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4指导分段:(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几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2)课文可分为几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第二段(第2 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第三段(第35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三、学习生字1多音字:载 累2难写易错字:费 暑3形近字:访 仿 4写生字,交流扩词。四、作业1学写生字,组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课1听写生字词语2检查读书情况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轻声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想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问号。 2、交流读书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师:知道“鄙视”一词的意思吗?把“鄙视”换一个词,还可以怎么说?(轻视,看不起) 师:为什么在当时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还要学医? (理解“救死扶伤”,“立下志愿”)(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医药书?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解“完善”,旧药物书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不全、不祥、不准) 2、师:为什么李时珍能发现旧药书有不完善的地方?从中你能体会到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体会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表现出的善于思考的精神。)(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轻声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写了哪几件事?找出主要的几个词语,边读边画。(采药、品尝、访问)(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理解:行程远:“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2、课件出示:(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 四人小组讨论想象:李时珍经过了哪些艰难险阻? (1)你能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吗? (理解采草药的“艰辛”。) (2)你想到过品尝草药的危险吗?(理解李时珍著书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最后,历经了27年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有着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的伟大著作。)三、总结全文。 学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是什么精神支持着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 总结:李时珍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四、学习写法。 1、师:通过课文的描写李时珍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 2、师:你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联系课文内容) 3、师:是啊,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李时珍采草药的艰辛,还抓住了许多细节描写“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等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为祖国药物学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品质。我们今后学写作文时,也要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五、布置作业。阅读关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六、板书设计李时珍立志行医 起因编写本草 经过 不怕困难、认真严谨结果 济世救人、献身医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材分析:这篇记叙文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研究昆虫的两件事。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再总的写法。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写字7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法布尔的具体事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练习概述,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 4、理解“浓厚、隐藏、无限、小心翼翼、欣赏、训斥、迷恋、强烈”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法布尔的具体事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练习概述,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出示法布尔雕像:认识他吗?知道他什么?为什么法布尔的口袋是鼓鼓的呢?里面装的是什么呢?2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检查:浓厚 洞穴 隐藏 暮色 笼罩 无限 小心翼翼 樱桃核 蜗牛 欢欢喜喜 怒气冲冲 欣赏 训斥 迷恋 强烈4、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5、总体理解课文,归纳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两件事(有一次,法布尔为了找“纺织娘”忘了回家,一次是法布尔去放鸭,却去观察小甲虫遭到了父亲的训斥)6、理解课文结构:总分总三、学习课后生字1易错字:恋 念 2区分:记 纪3组成词语,并抄写。四、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课1 听写生字2 检查读书情况。(分段抽读)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二)精读2、3自然段(第一件事)画出你认为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词句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们歌唱家。”(“三天前”“终于”知道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找,不容易找,找的时间长。)想像当爸爸妈妈干农活的时候,法布尔在做什么?三天前他听见纺织娘的叫声是什么心情?今天他找到了纺织娘,他的神态动作会是什么样的?心里说了什么?指名读句子(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再指名读句子,找学生评价两生的的朗读,再学着来读。师生分角色读2、3自然段,生读法布尔的话,师以第一人称读妈妈的话。(三)自学4、5、6自然段(第二件事)先读文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词句,再写写自己的感悟,最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一动不动”“趴下”“静静地”,可以看出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很认真,也年看出他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学生做“趴”的动作,从而理解法布尔趴在岸边是很辛苦,但他却是很喜欢,这全是他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结果。 齐读这一句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知道法布尔很喜欢甲虫,把它当成了“宝贝”,不伤害它们)从那个词可以知道?(小心翼翼)师解释小心翼翼(行动很谨慎,丝毫不敢松懈)指名说自己做什么事会小心翼翼。分组比赛读这一句(读出甲虫的珍贵)齐读这一段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来了。”“夕阳快下山时”知道他找了一天,时间长,联系前文法布尔去的时间(每到早晨去放鸭)可知道“欢欢喜喜”可知道他找到甲虫后的的心情特别高兴。齐读这一句4、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可爸爸是怎么认为的呢?(指名读爸爸的话。)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法布尔的爱好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读到这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四)默读第7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什么原因使法布尔没有因为爸爸的训斥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昆虫呢?(他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和“浓厚的兴趣”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强烈的兴趣)教师出示句子对比: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浓厚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强烈的兴趣已经种在他的心里。 读一读,思考: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继续使用“浓厚的兴趣”一词。 (学生讨论后回答。)强烈的兴趣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这沉甸甸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 口袋里装的可能是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坚持科学研究的精神。)三、总结法布尔为什么能成为昆虫学家。(板书: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锲而不舍)四、拓展延伸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名人,根据他的特点,给这位名人设计一个雕像五、板书设计:装满昆虫的口袋法布尔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锲而不舍语文天地(九)教材分析:本本单元语文天地包括“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笔下生花”和“金钥匙”四个栏目。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辨析同音字,继续积累词语、古诗。2 仿写总分式的句子。用“不但而且”“只有才”造句。3 积累关于气象的谚语并了解谚语的意思并写验证天气谚语的习作。4 引导学生学习肥皂泡中的小朋友,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然后写下来。5 学习金钥匙指导的方法,继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目标3、4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日积月累一、 选字组成词语:1 认读同音字2 边区分同音字边试填空3 师生共同总结纠错轻、清:“轻”从重量上形容,与“重”相对。“清”从纯度上形容,与“浑”相对。流、留:“流”三点水,与液体有关。“留”表示停止不动,不离开。严、炎:“炎”形容热,“严”没有这个意思。良、凉:“良”表示好。“凉”表示气温低。(4)学生反复读,识记。二、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1)生读词语,正音。(2)写写加点的词语,注意易错字。三、读一读,说说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旧药物书的缺点。(1)读文字,说说这段写了什么?(2)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说了旧药物书的缺点?(不全、不详、不准)(3)分析这段话先总后分的结构。(4)仿写:A今天的天气特别适合开运动会。B这把雨伞不大好用。C星期天,我必须去看望姥姥。四、读一读,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读一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2)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词?(3)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师生共同评议。五、交流谚语大自然的语言已经布置作业,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阅读古诗小儿垂钓和文章肥皂泡一、 读一读,背一背1、 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上两遍,读正确,有不理解的词打上问号。2、 师生交流词义。3、 再轻轻地读一遍诗,你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你看到哪些有意思的画面呢?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他害怕把鱼惊跑,只好招招手来代替回答。小儿垂钓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4、 生想象画面诵读古诗。5、 背诵古诗。二、开卷有益(一)创设情境,师生交流,激趣导入1吹泡泡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是怎样吹的?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师生交流)2孩子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过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冰心奶奶的文章肥皂泡(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整体感知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2指名分段读,边听边给各个自然段标序号,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在哪个自然段,谁先来读一读?2怎么吹呢?我们继续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3泡泡水我们会做了,泡泡我们也会吹了,小管子的那一头会吹出些什么样的泡泡呢?我们自己来读读相关内容。4反复读描写泡泡的语句,读出美的感受。5总结:尽管肥皂泡的美丽是瞬间的、短暂的,但它却让我们难以忘怀,带给我们的快乐会永远留在我们成长岁月的梦里。冰心奶奶笔下描写的肥皂泡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忧无虑、幸福畅想的儿童世界。请你课下再吹肥皂泡,也拿起笔,描绘这美丽神奇的泡泡,放飞自己的梦想,留下童年里美好的回忆。板书:肥皂泡做 吹 快乐、骄傲、希望赏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笔下生花、金钥匙教学准备: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笔下生花一、 导课: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一篇文章肥皂泡。作者细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不但用眼睛,还用心观察。今天,我们也来写一写生活中的你发现的有趣的现象。2、 出示习作要求:生读,你认为这个题目有哪些要求?(突出有趣)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1、导入:有一位小朋友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件有趣的现象。(出示例文)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讨论交流发现了什么?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从中悟出小作者观察的仔细,在观察的同时还展开了想象)4、 教师小结: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三、各抒己见,细说发现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现象是怎么样的?)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紧扣“观察要仔细、观察是否有趣”进行评价。同桌再次互相评价修改。四、起草成文,描写发现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五、师生评价,修改发现1、欣赏习作。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2、修改习作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修改是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是否观察得认真细致,做到文通句顺)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六、誊写习作附例文: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有一次,在上画画培训班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许多画家的画板上都只有三种颜色,红,黄,蓝,也叫三原色。我们利用这三种颜色能调出很多种不同的颜色。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奇的叫声,于是老师就叫我们试试看。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试起来。哇,我的变成紫色了!“咦,我的怎么变成黑色的呢?”就像变魔术似的,许多颜色都被同学们“变”了出来。 “这是什么原因呀?”同学们纷纷问道。 “这叫三基色原理。”老师说“三基色就是红,黄,蓝。人的眼睛对这三种颜色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黄,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红,黄,蓝三种色光。而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不仅仅是画画,彩色电视机彩色印刷,油漆等等也是利用这个原理” 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五彩缤纷的色彩是这样来的呀!太奇妙了!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有趣现象,比如:在喷泉中看到彩虹,冬天吃雪糕嘴会被粘住,在阳光的照射下,露珠会变成彩色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去探索生命的奥妙吧!有趣的蚂蚁今天,我发现家门前的大树底下有一大群蚂蚁在爬行,它们背上似乎背了什么东西,我觉得十分奇怪,便情不自禁、仔细观察起来。 我发现它们并不像往常那样“行走”,而是搬着比自己体重多几百倍的东西蜻蜓,它们奋力地爬去,我拿着树叶把蚂蚁弄得四脚朝天,想:它们一定会半途而废的,可没想到,它们还是若无其事一样努力地翻了过来,依然排好队伍继续向前走。我还是不甘心,又拿了一根树枝在它们中间画了一条横线,试一下它们有没有方向感,想不到的是它们还是很快就归队了,真是了不起啊!后来我跟着它们的队伍,想知道它们住在哪里,跟着它们左拐右拐,终于来到了一个大花坛,在花丛中找到了它们的家,原来是隐蔽在花丛中的几个小洞里。 今天,我从观察蚂蚁的事情上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无穷的奥妙!金钥匙:1 生读金钥匙的内容,了解大意。2 说说怎样概括内容。3 以李时珍第四自然段为例,示范如何“删”。4 放入日常教学中训练。第十单元大禹治水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3、认字8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处”。继续练习独立识字。4、理解“倒塌、堵塞、临死、叮嘱、开凿、垒、常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2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课文中的词语:淹没 牲畜 倒塌 堵塞 息壤 临死 叮嘱 开凿 垒起 堤坝 常年 欣欣向荣 敬仰 爱戴 英雄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学习课后生字1多音字:处 塞2难写字:雄 塞 易错字:野 荒3练习扩词四、细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2、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要重读。(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五、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六、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2复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究竟还有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一)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引导学生找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二)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1、“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2、“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 、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 4、(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三)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1、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2、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3、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总结: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三、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四、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无私奉献 世代敬仰炮手教材说明:炮手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为了革命,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全文以对话形式为主,以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为辅贯穿全文,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了他令人钦佩的奉献精神。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学习多音字“喝”。继续练习独立识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利益而默默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3、能够抓住文中士兵神态、外貌的描写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4、理解“攻击、苍白、煞白、服从、瞄准、喝彩、原谅、低沉、财产”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学习辨析近义词的方法。5、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利益而默默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2、抓住人物对话描写和神态变化描写的句子,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运用插图,创境激情 1、板书课题:炮手,齐读。问题:你知道炮手吗?为什么课文以“炮手“为题? 2、你对战争了解多少?战争中作为军人,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3、出示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远处的浓烟是什么?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二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侵入 巴黎 攻击 瞭望 农舍 红瓦白墙 苍白 驻地 凛冽 打颤 脸颊煞白 惨白 服从 瞄准 喝彩 原谅 低沉 财产(1)读词语。(抽读齐读)(2)交流词义:近义词:苍白、煞白、惨白 2、指名朗读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1多音字:喝2难写字:颤 滚3、易错字:苍 寒4给一类字扩词四、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课1、 复习生字词2、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二、 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2自由回答自己读懂了什么。3德军入侵法国,你们希望谁赢啊?4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希望法国赢,因为对于侵略者,我们应狠很打击。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日寇侵入我国时的情景,当时,他们的铁蹄踏遍我国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同学们,对于日本侵略者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5炮手和你们一样,对于侵略者非常仇恨,因为侵略者占领了他们的家园,破坏了他们安宁的生活。(二)学习二到十五自然段。1引导学生想象 同学们,这就是炮手的家。红瓦、白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多美啊!可以想象,他可能在这所房子中度过他的童年,这里有他最美好的回忆;也有可能这所房子是他和家人一起建造的,这一砖一瓦包含着他们多少心血和精力啊!可是现在他的房子却被德军给占领了,炮手必须亲手炸掉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一定经过了苦苦挣扎吧!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到十五自然段,拿起手中的笔,画出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和词语读一读。2生默读课文二到十五自然段,画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3指名回答,并读一读。4 找出三个最能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苍白、煞白、惨白。5再读课文,想象炮手的脸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和同桌讨论一下。6同桌讨论这个问题。7生汇报什么时候炮手脸色变得苍白?8 想象炮手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一段话。9 生汇报什么时候炮手的脸色变得煞白?根据上下文理解煞白的意思,并指导朗读。10生汇报什么时候炮手的脸色变得惨白,读出炮手越来越紧张、恐惧的心情。11炮手的内心在痛苦地煎熬,你还能从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看得出来?找出“这时,裹着厚厚大衣的军官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这句对比句,引导学生体会。12尽管如此痛苦,炮手还是开了这一炮,齐读这句话并想一想炮手开了这一炮后得到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13炮手为什么亲自炸毁了自己家的房子?引导学生理解。14一炮过后,炮手家灰飞烟灭,将军和炮手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15对比读,想一想将军为什么喝彩,炮手为什么流泪,领悟此处亦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6当将军不解地问炮兵的时候,炮手是怎么回答的,齐读这段话。三、小结 1多么无私的士兵呀,此时炮兵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对他说的话是什么?2学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师相机总结出奉献精神,并板书。3带着这种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师生再合作读)四、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1、续写炮手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想象点在:a这一炮过后b当天晚上c战争胜利后,炮手回家d几十年后五、作业动笔续写。六、板书设计: 炮手 | 家 | 奉献语文天地(十)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天地包括“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笔下生花”和“金钥匙”四个栏目。教学目标:1 练习辨析同音字、形近字。抄写加点词语。2 练习对比的写法,积累名言警句。3 自读小河的歌邮箱里的花束。4 任选“笔下生花”中的一题习作。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练习对比的写法2目标3、4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日积月累一、 选字组成词语:4 认读同音字5 边区分同音字边试填空6 师生共同总结纠错4 学生反复读,识记。二、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1)生读词语,正音。(2)写写加点的词语,注意易错字。三、读一读,仿照课文写一写。1读一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句子对比)2天气那么寒冷,为什么炮手的前额上还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呢?3看东东的吐白,进一步了解句子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