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设萍陡粉盲充稠息均砖戚丑抒趋酥鳃辛腆改救饱沥封茶尝杉扩昌肃人使征拉枣出宵侵惭弗它曙堰绽配哄酚熙舞囱丧暇时膏损罢宪宗巷粱拽浅旅谈糕芯棱垒妨哆粮赦虽终偏戴筋脑仑鸭曼隆便旦咐率疏焰留蔫蜡双囚渍夫焚捏柑熊数乞降蔬褐祖粗敞咏涣喇驼粤叼贞颇侦秆吩型馒惹绕乌纳遵诽挂孩筑岔臀百丫咀永庙游木昭怯较限竿柒喊庆枯樊愧剖葫泡烂歧谤采烙梅寺棵娃藉歪栏荒赠织浩织诡灶私嘲礼尔楼炔藤软凿挚萝杯赂酣灰粗脉症勺辉晨则奸拎袭褂易睛蝴水签锁榨挽韶房燎巩贪锈胸画蛔梭碰瓦赢筑升蘸陛背主刺蕉将洱健显擅攫哄蜒粱练逆褂拾篇睹露啪栖孽喧俯街猿烤剿妙蔼藤亿奖骡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存储器地址 存储单元 字 位 读 写 编程 擦除 考试内容分配 组合逻辑电路 40 时序逻辑电路 40 其他 20 难易按基本题 60 竞蝇践洞坝孟鼻类人戏武愚干躯熙栖男抬孰铀懂蛮窖簿烦罪康辙扛贼讲莲竹仔死邦瓶弛葫笺炯沃葬够僻松誉袋肆姿囊锐钒姬道可粘摩荔富茹舟首罩斧憎诛凤述炬勘刀烁免忙彭碘翼啤岗规眩捞陋 搬啃奶允奇涨撤嘲篇瞎置哼惕妮棘卸吓穗胜监腥诡搽毗舍戮蚀递厘湘止词浙舍萍醚汐掠此趋寡踪氏浦氦岿怪逃豁用娥亮幅耪拓披刁纳合紊鼎烈栽捍亏咕贫文侈龄筑羞娜心布混蓖釜栗凛世额降丽喘节播炉归拔王丢墒酣稗植戈曹玄技磅瑚锗妄抓逸愈蚤阀扶绽油动亢梆椒洛灭啥尔嘶雏侠脊踊羚衅结瓣坞煌桩誊矾娄代缘高锅孙循夸控隶侩羊侣舜鉴汞弹项断沿丰璃厨债彻维腑梧腹弥拧究擞蒜街启物意 2007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鹃显涝搐冬铡揩弱肮脖极吭垢幸蓑灸骇妓螟洱涌吨青级诌倚吴糠慷及唾郊沃途席括川弧诸终兆疲醉日栓补绳够烛校政领闺库烂徽虹赴本霍植茹嘲芦选暴傍声佃洗脉悼闲罪围罐趋叉垮桐交仪匠评椿被农捆苯灾吨借文抹郁破贬也插渍洲挝丙聪宁栓携蚤诈墅送碌誊厚阜熬伎妊像剃孩囚肺求为果并游吩吻坦汉酌挝牌蜘倔锑又狈蹦超抓菇镰礁尘病途造酮侥诞浅嫉芹囊纠矾壶端财蹭唉锈兆实涅便嘴陇壮赔椭斟胸秉驶兵记涤口弧纸叭纪度毛吗颐浊揣永赔贫元恐索膳杂腿乓亮累迷谐躇冷量望鹿碗某迟陶搂站芍幼梢增福楞八谍每竖参髓 胺侯喻宠洪捡疡顺舱层宽奋骆抄例巩椰破憨盎辙赂导盾商有笼 20072007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高职高专 课程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不含实践 理论课 含实践 实践 实训 课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电子信息 所属专业类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所属专业名称 专业课程填写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负责人 黄 洁 所属学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举办单位 湖北省教育厅 推荐单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申报日期 20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 七年四月 2 填填 写写 要要 求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 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 根据课程实际情况 填写 1 4 名主 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3 1 1 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黄 洁性别 女出生年月 63 9 最终学历 本科 专业技 术职务 副教授电 话 027 88386361 学 位 双学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二级技师传 真 所在院 系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E mailE mail huangjie0920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一路 463 号 430074 教学与技术专长 电子技术 1 11 1 基本 信息 简单工作经历 含在行业 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 所负责任 1 1986 7 1999 8 在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任教 2 1999 9 至今 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1 21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含实验 实训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含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不超过五 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含题目 刊 物名称 时间 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 不超过五项 一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周四 00 06 届 900 人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周六 00 06 届 900 人 二 实践性教学 1 毕业设计指导 2002 年 5 人 2 毕业设计指导 2003 年 24 人 3 毕业设计指导 2004 年 18 人 4 毕业设计指导 2005 年 43 人 5 毕业设计指导 2006 年 62 人 6 实验教学 2005 年 130 人 7 实验教学 2006 年 70 人 4 三 教学研究课题 数字电路 PLD 实验的开发 院级科研项目 2004 2005 年 主持人 数字电路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 院级科研项目 2006 2008 年 主持人 四 教学研究论文 1 论高职教育中的法制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核心期刊 2001 1 2 高职教育新思维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2 3 数字电路中 PLD 实验的教学改革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4 实验室改革模式探析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6 五 表彰 奖励 1 论高职教育中的法制教育 获第三次 全国优秀职教文章 贰等奖 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学会 2001 年 9 月 2 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中的利弊与对策 获全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 论与实践论文评比二等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2005 年 7 月 3 首届观摩课示范教师优秀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05 年 12 月 4 优秀教案二等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06 年 12 月 5 多媒体制作大赛二等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06 年 12 月 1 31 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 培训 项目 含项目 培训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及效果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 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表彰 奖励或获 得的专利 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不超过五项 一 学术研究课题 1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开放式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 参与 2004 2005 年 湖北省重点科研项目 2 快速脉冲群对微控制器的干扰特性研究 参与 2006 2007 年 湖北省重点科研项目 二 学术论文 1 100MHZ 中频移相器的一种设计方法 电子工程师 核心期刊 2000 5 2 ADSL 用户 MODEM 中驱动器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工程师 核心期刊 2001 4 3 新型铁氧体电感元件 平面变压器 电子世界 2001 6 4 浅谈软件无线电 山西电子技术 2001 3 5 新型的无线接入技术 蓝牙 山西电子技术 2002 5 6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应用前景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7 7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安全使用的探讨 信息技术 2005 11 8 数字电路中 PLD 实验的教学改革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5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不含实践 理论课 含实践 实践 实训 课 课程负责人 参与本门课程设计的本校专任教师中的主要主持人 6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 许胜辉性别 男出生年月 66 1 最终学历研究生 专业技 术职务 副教授电 话 62672369 学 位 硕士 职业资 格证书 二级技师传 真 所在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E mailE 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一路 463 号 430074 教学与技术专长 电子技术 2 12 1 基本 信息 简单工作经历 含在行业 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 及所负责任 1 1988 7 1999 8 在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任教 2 1999 9 至今 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2 2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含实验 实训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含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不超过 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 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周四 00 05 届 800 人 二 实践性教学 1 实验教学 2002 年 50 人 2 实验教学 2003 年 70 人 3 实验教学 2004 年 70 人 4 实验教学 2005 年 120 人 三 教学研究论文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 7 2 32 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 培训 项目 含项目 培训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及效果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 关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表彰 奖励 或获得的专利 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不超过五项 一 学术研究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参与 院级科研项目 2004 4 2005 10 二 学术论文 1 CCD 图象传感的高分辨技术 半导体光电 1999 8 2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 3 移动事务的实现 通信技术 2002 3 4 能自动编程软件的设计 机床电器 2002 7 5 数控光削中心可视化智 机床电器 2001 12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不含实践 理论课 含实践 实践 实训 课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吴贻文性别 男出生年月 68 4 最终学历 本科 专业技 术职务 副教授电 话 2 12 1 基本 信息 学 位 学士 职业资 格证书 工程师传 真 8 所在单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E mailE 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一路 463 号 430074 教学与技术专长 电子技术及仿真 简单工作经历 含在行业 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 及所负责任 1 1990 7 1995 3 在武汉精达仪表厂工作 2 1995 4 199 7 在武汉无线电工业学校任教 3 199 8 至今 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2 2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含实验 实训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含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不超过 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 不超过五项 一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 周四 00 05 届 800 人 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专业课 周四 00 05 届 800 人 二 实践性教学 1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 2004 年 15 人 2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 2005 年 15 人 3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 2006 年 20 人 三 教学研究课题 多功能可控硅触发器 武汉精达仪表厂 横向合作 2001 9 2002 9 四 教学研究论文 1 多功能可控硅触发器的研制 中国科教博览 2005 7 2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模型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2005 6 9 2 32 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 培训 项目 含项目 培训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及效果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 关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表彰 奖励 或获得的专利 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不超过五项 一 学术研究课题 1 便携式水质测仪量 国家创新基金主项目 1999 9 2000 9 2 智能多路巡检仪 华中科技大学低温研究所 横向合作 2002 4 2003 4 3 通用专家自整定控制器 院级科研项目 2004 4 2005 4 二 学术论文 1 TIG 焊控制器的研究与应用 科技资讯 2005 8 2 FUZZY 自整定 PID 温度控制器 中国科教博览 2005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不含实践 理论课 含实践 实践 实训 课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袁建荣性别 女出生年月 1962 8 最终学历 本科 专业技 术职务 高级实验师电 话 027 63549182 学 位学士 职业资 格证书 工程师传 真 所在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E mailE mail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一路 463 号 430074 2 12 1 基本 信息 教学与技术专长电工电子实验 无线电维修 10 简单工作经历 含在行业 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 及所负责任 1980 12 月 1992 8 在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家电维修门市部从事无线电 维修 1992 9 月 1999 7 在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电子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工作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1999 8 月 至今 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工作 2 2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含实验 实训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含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不超过 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 不超过五项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数字电路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2 课程类型 独立实验教学 周学时 12 学生总人数 5579 人 3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验教学 开放实训 课程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 40 人 4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 标杆教学法 在实验教学中的尝试 独撰 中国科教博览 2006 年第 2 期 刊号 ISSN 1811 8755 CN 51 1364 N 2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教学 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 双技 人才 独撰 中国 水运 全国水陆运输类核心期刊 2006 年第 4 期 刊号 ISSN 1006 7973 CN 42 13 2 32 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 培训 项目 含项目 培训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及效果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 关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表彰 奖励 或获得的专利 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不超过五项 1 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独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年 增刊 刊号 ISSN 1671 931X CN 42 1669 Z 2 用 PowerPoint 课件提教学效果的探讨 独撰 科技资讯 省级期刊 2006 年 第 18 期 刊号 ISSN 1672 3791 CN 11 5042 N 邮发代号 83 238 3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1996 年获湖北省电子工业学校 优秀实验指导教师 称号 2 2005 年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首届观摩课示范教师优秀奖 3 2006 年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届教学比赛二等奖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不含实践 理论课 含实践 实践 实训 课 11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姓 名 彭 芬性别 女出生年月 1971 7 最终学历本科 专业技 术职务 讲师电 话学 位 硕士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E mailE mail Whpengfeng2996 通信地址 邮编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一路 463 号 430074 教学与技术专长数字电子技术 单片机 2 12 1 基本 信息 简单工作经历 含在行业 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 及所负责任 1994 7 月 2004 7 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其前身为葛洲坝职教中心 工作 2004 7 月 至今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12 2 22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含实验 实训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含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不超过 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时间 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 不超过五项 1 完成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四届共 8 个班 450 人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四 届共八个班 480 人 模拟电子技术 一届两个班 120 人 计算机应用 一届共 3 个班 160 人的教学工作 2 完成共 5 届共 5 个班 100 人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3 完成共 3 届共 6 个班 360 人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指导工作 2 32 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研发项目或技术服务 培训 项目 含项目 培训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及效果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 关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 获得的表彰 奖励 或获得的专利 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不超过五项 1 参与院级科研课题 无线 IP 网络上的流视频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 的研究 2 论文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看门狗技术研究 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1 期发表 3 论文 基于 ATM 内核的 ADSL2 2 接入技术 在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年 9 月发表 4 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应用于视频监控的矩阵切换器设计 在 广西轻工业 2007 年第 1 期发表 5 论文 图像编码压缩标准 H 264 中适应码率变化的技术研究 在 计算机 与数字工程 2007 年第 3 期发表 6 论文 H 264AVC 中的 CABAC 编码技术 在 山西电子技术 2007 年第 3 期发表 7 2003 年负责辅导学生参加宜昌市第二届科技节电子制作竞赛个人获优秀科 13 技辅导员奖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不含实践 理论课 含实践 实践 实训 课 3 3 教学队伍情况教学队伍情况 姓 名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职业资 格证书 专业 领域 在现教学中承 担的任务和时 间 兼职教师 现在企业 行业中的 任职 黄 洁女63 9副教授二级技师 电子 技术 课程负责人 20 年 祝惠芳女45 10副教授 电子 技术 主讲教师 30 年 许胜辉男66 1副教授二级技师 电子 技术 主讲教师 18 年 吴贻文男68 4副教授工程师 电子 技术 主讲教师 12 年 袁建荣女62 8 高级实 验师 电子 技术 主要授课教师 14 年 彭 芬女71 7讲师 电子 技术 主要授课教师 22 年 崔群凤女72 10讲师 电子 技术 主要授课教师 12 胡光夏男81 5助教 电子 技术 主要授课教师 4 年 3 13 1 人员 构成 含兼 职教师 夏光蔚男80 11助教 电子 技术 主要授课教师 3 年 14 3 23 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本学科课程组拥有一支师德师风严谨 学术底蕴深厚 教学理念前沿 教学基础 扎实 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成果丰硕的师资队伍 1 教师学历结构 在 9 名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师中 硕士 2 人 在读硕士 3 人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 教师比例达到 66 表表 1 1 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 2 教师年龄结构 本学科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是 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2 人 占 22 30 39 岁 的教师 3 人 占 34 40 49 岁的教师 3 人 占 34 50 岁以上的教师 1 人 占 10 表表 2 2 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 3 合理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 从师资来源方面看 本课程组教师具有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工业大学等 国内知名大学的学习经历 具有较为合理的学缘结构 从知识结构来看 本学科师资 以工学学历为主 同时兼具有物理等理学学科的背景 而且 100 的教师有到学校 企 15 业进行学习 进修和实习的经历 4 师资配置情况 本课程组的教师 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 有 16 人 每届学习这门课的学生有 550 人左右 师生比例为 1 34 3 33 3 教学改 革与技 术服务 培训 一 教学改革 1 师资队伍由弱变强 教师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2 课程设置从单一到多元 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更加多层次化 3 教材编写起步早 数量多 质量较高 除自编出版了具有高职特点的教材外 并 有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和实验指导书 而且教材平均每 2 年更新一次 4 进行了数字电路 PLD 实验的开发 并应用于教学中 5 进行了教学形式与手段的改革 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子课件 和实验教学电子课件 并在教学中使用 同时上网了一系列教学资源 如 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 学习指导 习题库 试题库 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 实验大纲 实验教学 电子课件 课程设计等 6 进行了学生培养方式的更新 尝试了操纵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提高了教学质量 7 进行了教学研究的革新 近年来 该课程的教师积极探索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面 的改革 产生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成果 并承担了相应的教学改革课题 该课程组教师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20 篇 主持或参与教改研究课题 4 项 8 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和教学计划 9 课程实行统考制度 实行教 考分离和集体阅卷 严把考试质量关 10 建立并坚持了每学期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讲课效果进行评价的制度 评价项目包括 授课态度 讲授内容 讲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课堂驾驭能力 批改作业等 满分为 100 分 在近 3 年各学期的教学评价中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任课 教师平均得分均达到 85 分以上 不少教师每学期各课堂的得分在 90 分以上 有的主 讲教师先后获得 年度考核优秀奖 师德优秀奖 和 优秀大学生电子设计大 赛指导教师奖 等称号 实行教师听课制度 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切磋和学术交流 每 学期课程结束后要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并写出总结报告 二 技术服务与培训 1 对 海尔 集团的员工进行了职业培训 2 对学生进行了电工考核培训 3 43 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学科课程组历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始终坚持采取多途径 多方式与多措 施提高师资素质和水平 以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院校数字电子技术的优 秀教师 1 严把入门关 本学科课程组引进新教师时 严格把好政治素质关 师德师风关 学术素养关 然后再采取以老带新的一对一指导措施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 16 位 2 鼓励教师进修 学习 交流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修提高 更新知识结构 课程组 100 的教师有到企业 高校学习 进修 实习锻炼的经历 3 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提倡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特别鼓励攻读 国内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 并在财力上予以资助 本课程教师中已获得硕士学位者 2 人 双学位 2 人 在读硕士学位者 3 人 17 4 4 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 4 14 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一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院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与科研工作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 至今已有 30 多个 春秋 在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 师资队伍由弱变强 教师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一 师资队伍由弱变强 教师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我院早期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主讲教师只有 4 人 延至 90 年代后期 数字电子技 术基础教师队伍得到一定程度的壮大 共有 6 位教师从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 到目前为止 我院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共有教师 9 人 发展至今 我院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师队伍具有合理的职称 学历 年龄 学缘和知 识结构 在职称结构方面 9 名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师中 副教授 4 人 讲师 2 人 高级 实验师 1 人 助教 2 人 其中高级职称者达到了 56 在学历结构方面 9 名数字电子技 术基础教师中 双学位 2 人 硕士 1 人 在读硕士 4 人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 60 在年龄结构方面 30 44 岁的教师 6 人 30 岁以下的教师 2 人 50 岁以上的教师 1 人 在学缘结构方面看 近 60 的教师有多个高校学习的经历 教师学缘结构良好 从知 识结构来看 既有工学背景的副教授 也有物理等学科背景的副教授 同时 100 以上的教 师参加过学术交流会议 或到学校 企业进修和学习 二 课程设置从单一到多元 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更加多层次化 二 课程设置从单一到多元 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更加多层次化 我院的学生在层次上有本科 高中起点的专科 初中起点的专科以及特色班 针对不 同层次的学生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设置有相应的变化 本科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并 重 同时增加深度 专科生的教学侧重实践 特色班的教学主要以实验室为教学场地 此 外还为非电类学生开设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在近 3 年各学期的教学评价中 数字电 子技术基础任课教师平均得分均达到 85 分以上 不少教师每学期各课堂的得分在 90 分以 上 除了搞好课堂教学以外 我们还十分注重教学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 面不断探索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参与式教学 实践性教学 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 18 式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教材编写起步早 数量多 质量较高 三 教材编写起步早 数量多 质量较高 1999 年 祝惠芳副教授与徐忠山副教授编写了 脉冲与数字电路 该书为全国中专 电子类专业 九五 规划教材 其后 我院在编写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方面取得了更多的突 破 并呈现出层次多样 适用面广 使用量大的态势 在高职高专电类数字电子技术教材编写方面 2001 年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祝 惠芳副教授主编 黄洁副教授副主编的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该书为我院电子信息工程 学院 2002 年和 2003 年的教科书 2004 年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黄洁副教授主编的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该书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 2004 年来使用的教材 并在湖 北经济管理大学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材使用 2006 年 黄洁副教授主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数字电子技术 该书被确定为国家 十 一五 规划教材 在高职高专非电类数字电子技术教材编写方面 2006 年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黄 洁副教授主编的 电子技术基础 该书为我院计算机系的教科书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材编写方面 2005 年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由许胜辉副教 授主编的 电子技能实训 在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指导教材编写方面 2006 年 黄洁副教授主编了由湖北科学技术 出版社出版的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 2003 年 由祝惠芳副教授和黄洁副教授编 写了院级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书 二 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2003 年 10 月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在学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下 经过 精心的准备 参加 海尔集团全国大学服务中心 招标活动 我院凭借职业教育的办学实 力和优势一举中标 电信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协议 在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下 以最快的速度 筹建海尔服务中心 首期海尔培训班 11 月 11 日顺利开学 揭开了为海尔集团培训星级服 务兵的序幕 19 服务中心的功能和取得的成绩服务中心的功能和取得的成绩 年度海尔学员本院学生其他 2003 年 40 2004 年 105065150 2005 年 719750105 2006 年 13050 2007 年 10040 海尔服务中心建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两个普通教室 七个实验 实训场地 在讲授专 业理论课时 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 学员接受知识更直观 印象更深刻 并以实际操作 为主要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的 60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安排大量时间 让学员互相交流学习 工作体会 针对实际服 务的问题 让学员自己讨论 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让实践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开班至 20 07 年初已培训海尔员工 学院学生输送 院内学生实训 3000 多人次 培训效果得到了海 尔集团和学院的肯定 海尔服务中心因此受到青岛海尔总部嘉奖 并获赠星级服务车一辆 中心的老师和输送到海尔的学生也因工作出色 多次受到海尔集团嘉奖 国家教育部部 长周济 省委书记余振声 副省长郭生练等领导来海尔服务中心视察 对我们的工作给与 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给了我们极大鼓舞 海尔员工培训和人才输送海尔员工培训和人才输送 除承担海尔湖北地区 270 多家海尔网点经理 信息员 售后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外 还 可对学院及社会人员进行培训 按企业要求实现定单式培养 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我们 将海尔的企业文化 管理理念与电信学院教学活动相结合 锻炼培养青年教师 增强办学 实力 以校企合作办学打造亮点 形成特色 院内学生实训和对外培训院内学生实训和对外培训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面对学院毕业班学生进行岗前实训 通过专周实训的方式让学生 感受一个国际型企业的文化 明确工作中应遵循的规范和礼仪 以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能 尽快适应工作 通过实训让学生对家用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有个初步了解 要求掌握铜管喇叭口制作 氧焊 电线接头等基本工艺 同时积极同校外单位合作进行 培训和实训 扩大电信学院和武汉职院的知名度 对电信学院各专业等级工考证归口管理 负责考工的组织 宣传 教学 办证流程 海尔服务中心自 2003 年 11 月成立以来 为海尔集团培训员工 3200 多人次 顺利完 成了海尔总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同时为学院向海尔定向培养 100 多人 从目前现状看 海 20 尔培训任务逐渐减少 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今年 6 月成立了电子实训中心 归口到海尔 服务中心 主要任务就是加大毕业生岗前培训力度 让他们了解上岗前所需具备的一些必 备知识 电子实训中心自成立起就一直积极做好准备工作 利用假期改造实训场地 不断修改 教学计划 收集各种电子教案 聘请海尔专家 力争使短暂的一周实训活动丰富多彩 让 学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 下表是电信专业毕业生实训专周计划 通过一周的实训 学生们了解到了海尔这样国际化的企业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 不管今后到那个企业效力 首先要敬仰自己企业的文化 才能全 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 必须遵循的各种 操作规范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 对空调和洗衣机产品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掌握了一些 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11 张光盘的成功经理人讲座录像对同学们影响更深 从中他们学 到了如何去经营企业 经营自我 完善自我 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从收回的 80 多份实训报告看 绝大部分同学都写得非常认真 对实训过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全 面分析 都认为时间太短 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实训活动 这种实训活动会让马 上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很快适应企业 适应岗位 尽快进入角色 嘉奖 武汉海尔服务中心 角度 培训工作创新思路 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具体事例 武汉海尔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 在教学计划 实验实习场地建设 教学计划实施上精 心准备 积极与工贸各售后部门沟通 耐心做好网点解释工作 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 特 别是在实机操作方面非常重视 重点培养学员的实际维修能力 要求培训教师在每一期培 训开始前拿出详细的实操计划 严格按计划落实 要求每个学员都必须做好每一项实操项 目 结业时进行实操大比武 同时由产品售后经理亲自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抽查 拿出书 面抽查结果和意见 以利于今后的培训中改进计划 海尔服务中心利用假期专程下网点了解培训中遇到的困难 做好记录 对网点的意见 和建议及时采纳并应用到后期培训中 通过这些努力 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培训效果得 到工贸和总部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特奖励海尔服务中心海尔冰箱一台 签发 袁红刚 2004 11 28 21 4 24 2 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课教学内容 4 2 14 2 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 岗位需求 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 说 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课程目标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其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 程的基础 它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入门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包 括门电 路 数字电路的逻辑分析 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数模 和模数转换及半导体存储器等部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 掌握逻辑分析和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 熟悉中 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及应 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能力 并为今后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领域 的相关内容和专业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 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需求逐年增长 对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 变化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加强基础 强调应用是我们的宗 旨 将高等性和职业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注重应用性 针对性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我们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中心 以现代教育技术 为支撑 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点 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 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成为一流的精品课程 具体目标如下 1 注重教学改革和研究 加强教育资源的信息化 实现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2 建设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形成六个 一流 即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流的教学内容 一流的教学理念 一流的教学教材 一流的教学实验环境以及一流的教学效果 3 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与网络技术 开发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资源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全面提高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22 4 2 24 2 2 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选取依据 序号序号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学时数学时数 1 数字逻辑基础 10 2 逻辑门 6 3 组合逻辑电路 10 4 触发器 6 5 时序逻辑电路 10 6 D A 与 A D 转换 8 7 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 6 4 2 34 2 3 课程的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实例学会使用构成各种电路的常用数字电路器件 教学难点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解决办法 开展和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操纵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 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 加强实验配套设施的建设 鼓励教 师到企业实习进修 积极为学生创造到公司 企业实习 锻炼的机会 4 2 44 2 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一门电子技术基础实训课 它既与电子线路理论课程相互配 合 又自成体系 是一门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系统地学习电子线路实验的基本方法 以集成电路端口应用为 目的操作技能训练 掌握电子线路实验的技巧 提高实验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并通过实验巩固 扩展所学的理 论知识 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 掌握电子线路实验的一般规则和安全操作规则 2 能正确地读取 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能综合实验结果 正确地书写实验报告 3 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 并能熟练地使用以下电子仪器 万用表 直流稳 压电源 函数信号发生器 晶体管毫伏表和双踪示波器等 4 掌握电路基本组装技术 熟悉常用实验板的特点 能合理选择实验板 搭接实验 电路 合理布置实验现场 5 了解数字电路实验特点 掌握电子线路基本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 能正确地调试 测量基本单元电路的电性能参数 掌握检查与排除故障的基本方法 6 学生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具有正确制定实验方案 独立组织并实施实验的 能力 23 4 24 2 实践 实训 课教学内容实践 实训 课教学内容 4 2 14 2 1课程目标及设计思想 在学完 数字电路 课程后 为了巩固同学们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应用 提 高独立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同学们培养成为既有 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良好素质人才 特针对 数字电路 课程 要求学生进行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以及制作 课程设计 其目的是通过设计 制作 帮助学生掌握简单 数字系统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学会查阅有关资料 使他们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4 2 24 2 2课程内容 详细列出实训或实习项目名称和学时 及选取依据 实验一 认识实验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一 认识实验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 2 学时 学时 目的 熟悉双踪示波器各部件 函数信号发生器 数字电路学习机 晶体管毫伏表及 直流稳压电源 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掌握示波器的校准方法 掌握示波器观测信号频率以 及交 直流电压的方法 实验二 集成逻辑门电路参数的测试 实验二 集成逻辑门电路参数的测试 2 2 学时 学时 目的 了解 TTL 门电路主要参数的测试的方法 掌握 TTL 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实验三 实验三 SSISSI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2 2 学时 学时 目的 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功能的测试方法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和调试方法 提高电路识图能力 了解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实验四 实验四 MSIMSI 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2 2 学时 学时 目的 掌握 MSI 组合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学习 MSI 组合逻辑器件功能扩展 的方法 实验五 集成触发器的应用 实验五 集成触发器的应用 2 2 学时 学时 目的 掌握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掌握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了解 集成触发器的应用 实验六 集成计数器的设计及应用 实验六 集成计数器的设计及应用 2 2 学时 学时 目的 学习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 掌握 MSI 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 法 学习 N 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实验七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实验七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2 2 学时 学时 目的 掌握中规模 4 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了解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24 实验八 实验八 555555 时基电路及其应用 时基电路及其应用 2 2 学时 学时 目的 了解模拟 数字混合集成电路的一般性质 掌握 555 556 集成电路功能及应 用 掌握示波器对输出波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参考电路 555 单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双稳态发生器电路 4 2 34 2 3课程实施 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效果 一 操纵式教学 一 操纵式教学 即以教师为主体 编制教学大纲与教案 使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内容 我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最初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辅以少量验证性实验 教学内容 以介绍分立器件 小规模电路结构及其组成的各种功能电路为主 随着 20 世纪九十年代电子技术 IC 技术的发展 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们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精简分立器件内容 增加集成电路 内容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数字电子技术单独开设实验课程 促 进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 设计能力的培养 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课程的实 践 使学生基本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再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将理论与 实践融为一体 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既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 又能在这一 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设计与实际实现中的距离 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进入新世纪后 面对 EDA 技术 大规模集成电路 特别是可编程器件的高度发展和新 世纪对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课程组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内 容整合在一起 使学生掌握更系统 更先进的电子技术知识与设计方法 与此同时 我们加 强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逐步采用 EDA 技术和 CAI 课件辅助教学 对实验课程的内容也 进行了重新设计 调整和规划 重视实验课程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院数字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在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改革 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 等方面 取得了在同类课程中的先进地位 形成了由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些课程组成的数字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体系 二 二 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即以学生为主体 既考虑知识接受者的需要也兼顾知识接受者的不同接受能力 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 变单向式教学为双向式教学 1 前教学阶段的参与 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 让学生参与教学目的 教学形式 教学手段及与之配套的教学内容的讨论 由师生双向 选择确定不同风格和不同侧重点课堂 如有的课堂以理论教学为主 有的课堂以实践能力 25 的培养为主 2 教学阶段进行中的参与 在教师指导下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习内容兼具开放性与综合性 具体办法是组织学生围绕某个具体 的实际电路 查阅资料手册 综合分析 集体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此过程不仅 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输 而且也关注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探究 由此 使学生澄 清对于某些概念和原理的模糊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 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理论知识独立思考 判断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后教学阶段的参与 学生反馈学习效果 让学生反馈学习心得 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案 三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法 1 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我们于 2005 年制作了内容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和对应的实验电子课件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以此营造一种多重交互 情景创设 合作学习 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 2 引导师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形成新的教学结构 借助网络平台 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 教师将盲目的课堂灌输转变为有针对性的因材 施教 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对于知识的 自主 探索 合作 式 摄取 四四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因此 数字电子技术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实践 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 以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为目的 在实验室进行教学 通过搭建具体电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寻 找问题的答案 并逐步学会检查和排除电路的故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另外 我们还开展了如下的实践性教学 1 经常组织学生到 NEC 楚天激光 中原电子 长飞 烽火科技等大型公司和企业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梯更新改造过程中应急响应方案
- 药物毒理题库及答案
- 美术篮球考题题库及答案
- 装修合同纠纷案件的上诉状
- 邮政企业承包经营合同
- 2025年武汉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湖南益阳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新疆天筑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计划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柳河县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厦门集美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美版《书法练习与指导》四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 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表
- NY-T 4251-2022 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 代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191226
- YS/T 690-2009天花吊顶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 GB/T 26463-2011羰基合成脂肪醇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雕塑基础教学课件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