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第二学期上海徐汇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3_第1页
模拟第二学期上海徐汇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3_第2页
模拟第二学期上海徐汇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3参考答案 阅 读 (80分) 一、分 1、,火烧红莲寺,另举一经典的中国电影名(每空1分,共3分) 2、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大量影像资料已经散失 / 繁荣景象不复存在。(2分) 3、即使电影这种高科技的记录方法,面对中国早期电影资料的散失也无能为力,无法记录和还原这一段历史的本来面貌。(2分) 4、不矛盾。认为,由于影像资料的稀缺,我们难以获知20世纪初中国电影的真实面貌。而现有的大量所谓“电影史”,只是建筑在意识形态和电影评论史基础上的。这种历史太多地偏重电影的社会意义的阐释,而不是依据电影本体技术和样式的进步来进行分解与阐述的,也没有还原电影史的细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的真实历史。(4分) 5、B(2分) 6、言之成理即可。(可分析电影市场低迷的原因: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国产电影质量不高难以引起观众兴趣、票价太高使很多普通观众望而却步等;也可进一步提出建议。)(4分) 二、21分 7、它没有生命,美丽却不真实 / 它太无瑕疵,太歪曲生命,它美化了真实。(2分) 这样的白菜不沾灰尘,又不会烂,只要不失手打破,能放上十年、百年不坏,而人不可能永远这么光鲜体面,也不可能长寿不死。(2分) 8、如: “它们被拨落在地,用它们最后的心力坚持着。冰冻,使它们不再倒伏,日夜立着,孤独而坚硬”;“它们看见自己头发上的腐烂。这种结局,在它们还是一棵棕色小种子的时候,还来不及想”等语句。形象地凸现了白菜生存的努力及他们不为人理解、认同时的孤独,也写出了白菜的坚忍和义无反顾。这也是喜爱、钦佩白菜的原因所在。(4分) 9、(1)说明如果精神穷竭了,那么即使肉身不朽也是无用的;(2分) (2)以此反衬了白菜对待死亡的从容淡定。(2分) 、B(2分) 、这类人外表精致,生活富裕,但内心贫瘠。他们善于察言观色,处事圆滑,为人虚假。其实,他们的生命是干枯的。(3分) 、比喻恰当,言之成理即可。(4分) 三、5分 (1)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惊涛拍岸 (4)忽魂悸以魄动 惟觉时之枕席 (5)达则兼济(善)天下 (6)默而识之 四、8分 、九月初九(1分) 、 人迹板桥霜(1分) 、 第一句写斜月映路,暗指人的早行,于“驿路”、“晓霜”中稍透羁旅之意。后一句写路经山野人家所见的景象:竹篱低矮,傲霜的秋菊已经开过,只留下残枝上孤零零一朵黄花。“残”字带着霜打风剥的痕迹,而花的“黄”色又预示了枯萎,都透着凄清寂寞之感。最后一句感叹在乱山深处的旅途中度过重阳,苍凉的心境可想而知。(3分) 、 一般的羁旅之行,特别是佳节独处的时候,固然也会令人有难言的寂寞和忧伤,但在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更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南渡,流落江南)。词的最后说:“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江左即是江东,这里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河山。江左风光,历来为生长在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但如今身在江东,却并未感到喜悦,因为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在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这正是这首词和其他羁旅之作的不同之处。(3分) 五、分 、(1)赶紧,赶快 (2)交替,错杂 (3)终止,停止 (4)却 (4分) 、C D(2分) 20、(1)姓齐的高兴地说:“这(我)就知道什么是琴了。” (悦,是 2分) (2)先前告诉他(什么是琴)的人偶尔路过那个地方。 (向,焉,省略句 3分) 21、可围绕齐氏的短识、囿于表象、固执己见等方面展开思考、想象,合理即可。(3分) 22、讽喻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也“以筑为琴”,常常把表里不一、伪善的老好人错当成品德高尚、操行美好的君子,而且天天爱惜拥戴却不知厌倦的人。他们不会“识人”,比“不辨琴筑”更可悲,更危险。(3分) 译文 有客人跟我说,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全都是山。有个姓齐的山民,不认识琴。问别人:“什么是琴啊?”有人回答他说:“琴的形状是前面宽后面窄,上面圆下面方,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装上丝弦,就能发出铿铿泠泠好听的声音。”姓齐的高兴地说:“这(我)就知道什么是琴了。” 一天,(他)来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看见一个背着筑的人,赶紧走上前去看,惊异地说:“这不像是前面宽后面窄,上面圆下面方的样子吗?”颠来倒去地看那筑,很长时间又说:“这不像是琴头象山琴底有小孔的样子吗?”用手指横着拨弄它,也会有声音从丝弦之间发出,又说:“这不像铿铿泠泠好听的声音吗?”(他)就竭力让那人和他一起回家,向他学了三年,从早到晚不停顿,自认为把他的技艺都学到了。 先前告诉他(什么是琴)的人偶尔路过那个地方,听到他演奏的筑声就惊讶地说:“您学的是筑,不是琴啊。要不然,怎么会是这么嘈杂难听啊?” 那人于是拿出琴来演奏。姓齐的听了,皱着眉头说:“您骗我啊!您骗我啊!(这音乐)淡得如同没放调料的肉汤和兑了水的酒,简单得就象土鼓草棒,不能算是音乐。我所喜好的和这完全不同,那就像鸾凤的鸣叫,就像笙箫交响,又仿佛是燕赵的善于歌唱的美女歌声。我不知道您的琴是筑呢,还是我的筑是琴。请你停止您的音乐吧。” 唉!琴作为一种乐器,人很容易识别的。山民却把筑当做它。就如同硬要说伪善的老好人是君子,天天爱戴着他们而不知厌倦的人,还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有感于此,便作了这篇琴谕。 六、分 23、 欧阳修、王安石、苏辙、苏洵(写出一人即可 1分) 24、 认为黎安二生的“迂阔”尚不如自己,都还要受到乡里的嘲笑,自己这个世上最“迂阔”的人,若向他们赠言,非但不能解除家乡人对他们的错误认识,反而会更加得罪家乡人,所以不知道能向他们说什么。(2分) 25、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 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2分) 26、 道 世俗(2分) 27、 D(2分) 28、(1)文以载道(合乎古训、文章内容力求充实、穷尽事理等内容方面的特点); (2)文章的形式应有所创新,有自由驰骋的笔力。(写出一条2分,两条3分) 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写 作 (70分) 七、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 基准分67分 紧扣话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 基准分57分 符合话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 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话题,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