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1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2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3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4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21题;共273分)1. (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可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吠。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_斗折蛇行 蛇:_是岁三月朔 是:_深处可浮小舟 浮: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B .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C .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D .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4)【甲】【乙】两文段的游踪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2. (17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住,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往之女家_以顺为正者_与民由之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中,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B .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谈不上是大丈夫,充其量只是君王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C . 孟子认为大丈夫就是在不得志时能坚守正道不放弃,再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 . 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在于坚守内心的仁、礼、义,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也为世人定下一个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有相当的醒世作用。3. (16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列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不亦说乎_学而不思则罔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吾日三省吾身_(2)翻译下列语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戒的句子是:“_,_。”孔子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课文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4. (19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元方入门不顾_下车引之_太丘舍去_相委而去_陈太丘与友期行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客问元方:“尊君在不?(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5.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 , 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注】遣虎贲收之:虎贲(bn),武士。收:逮捕,拘押。核问:查问。举尔所知:推荐你所了解的人。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于是乃释_寻还_(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3)请结合文章分析许允之妻有什么过人之处。 6. (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ch)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注释】绩:缉麻线。歜:公父文伯名叫公孙歜,这里自称其名。主:家主,指母亲敬姜。干:冒犯。季孙:即季康子,鲁国正卿,有约束族人的权力。敬姜是季康子的叔祖母。僮子:不懂事的孩子。居:坐下。淫:放荡,无节制。不材:不成材。(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又何间焉_ 吾语汝_(2)翻译下列句子。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4)甲、乙二文都提及为政者对老百姓的态度,甲文曹刿认为为政者应_;乙文敬姜认为为政者应_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以/千里称也B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 才/美不外见D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马也(这)B . 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 . 执策而临之(马鞭)D .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B . 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D . 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8.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_温故而知新_博学而笃志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为人态度,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B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C . 第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D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9. (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B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求而不得者也C . 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渔者歌日D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实是欲界之仙都(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不知而不愠B . 万钟于我何加焉 于我如浮云C . 故不为苟得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D .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提出论点,以一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主旨。B . 第二段列举“一箪食,一豆羹”,并将它与“万钟”进行对比,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C . 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的是“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的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D . 文中运用了排比句式,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能力。文中很少使用生僻词语,通俗易懂。(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此之谓失其本心。10. (8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面语句加下划线的词语。 余拏一小舟(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 客此(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其中隐含淡淡的故国之悲。B . 作者以“人鸟声俱绝”来描写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夜游西湖表现出他的不同凡响之处,也是作者崇尚“冰雪人格”的体现。C . 文章以舟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喃喃自语收束全文,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侧面写出俗人无法理解文人的高雅。D . 文中使用白描手法,描写雪夜湖景犹如一幅淡墨山水画,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产生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11. (7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 , 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是发笑。节选自明朝 江盈科 雪涛小说【注释】邮馆:驿站的客舍。砉(hu)然:象声词。阍(hn):守门的人。良:很。(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鼠何名老虫了_ 惊错欲走 _(2)翻译句子 城中安得有此兽?(3)作者“徐而思之”后“发笑”的原因是什么? 12.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 , 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大合乐:典礼大乐。增堞籍兵:筑高城墙招募士兵。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毛锥子:毛笔的别称。(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三处)。 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泫然不能自已_诚不能无慨于心_壮心日灰_稍稍展布其才_(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4)以下“以”字的用法同例句中相同的是( ) 例句: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A .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B .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C .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朋友者,志同道合也。”如果本文作者袁中道与范仲淹、陈与义一同登上岳阳楼,会不会结为知己?请根据文意阐明理由。 13.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当)(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齐人有好猎者/好鸟相鸣B . 常过人矣/及鲁肃过寻阳C . 而后市良犬乎/良多趣味D . 而后市良犬乎/愿为市鞍马(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 所 以 不 得 之 故 则 狗 恶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1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上谓侍臣曰:朕自立太子 , 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太子:指唐高宗李治。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见其饭/见往事耳B . 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C . 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D . 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15. (12分)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h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样二红饭也。【注释】今年:指元丰四年,此时苏轼被贬黄州。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浆水:米汤之类。疱人:做饭的人。(1)解释下面句子的加下划线字。 月色入户_卖之价甚贱_今日复令庖人_(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3处) 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3)甲乙两文一雅一俗,苏轼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16.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镇彭城,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索虏托跋焘南侵,太尉江夏王义恭总统诸军,出镇彭、泗。时焘亲率大众,已至萧城,去彭城十数里。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 , 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弥日不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建议直趋历城。太尉长史何勖欲奔郁洲,自海道还京都。时历城重少食多,义恭去意已判唯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众咸惶忧莫有异议。畅曰:“今城内乏食,百姓咸有走情,但以关扃严固,欲去莫从耳。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今军食虽寡,朝夕犹未窘罄,量其欲尽,临时更为诸宜。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若此计必用,下官请以颈血汗公马蹄!”世祖既闻畅议,谓义恭曰:“阿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所敢干。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恧 , 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 , 张长史言不可异也。”畅言既坚,世祖又赞成其议,义恭乃止。(节选自宋书张畅传)【注】关扃(jing):城门。阿父:对长辈的尊称。干:干涉。道民:世祖的字。愧恧(n):愧疚。(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义恭去意已判唯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谋之众咸惶忧莫有异议。(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去彭城十数里(距离)B . 而军食不足(充足)C . 百姓咸有走情(逃走)D . 而损威延寇(拖延)(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岂有舍万安之术,而就危亡之道。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奉朝廷,期与此城共其存没。(4)概括张畅谏言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他的谏言为什么能够被义恭采纳。 17. (12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注释】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舆:车子。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武陵人/捕鱼为业B . 遂与外/人间隔C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 .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下面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妻子邑人 不独子其子B . 便舍船 屋舍俨然C . 甘其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D . 安其居 安知鱼之乐(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渔人甚异之。(翻译:渔人对此非常诧异。) 理解:“异”写出了渔人为桃源中安宁平和景象感到惊异的心情。B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老人和小孩并不只顾自己快乐。) 理解:从老人和小孩的“怡然自乐”反映出桃源中人的精神状态之佳。C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翻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 理解:交代了桃源中人来此地的原因,也为下文的“皆叹惋”做铺垫。D .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翻译: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 理解:“小国”中用不着“舟舆”,是因为战乱不断,无法使用。)(4)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5)(甲(乙)两文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请找出两文中理想社会的一个共同点,并试着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看,说说你是否向往这个共同点,为什么? 18.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但当涉猎_卿今者才略_(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9.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注】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B . 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 .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桃花源记)D . 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 例:以石盆养之A .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 .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C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D .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 游 慈 湖 山 中(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