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书籍、含糊、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搜集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2.简介李大钊。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2.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3.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新词抄写两遍。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标注自然段。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3.默读课文2-32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4.小组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五、布置作业。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听写生字词。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三、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一)学习被捕前部分(第27自然段)1.轻声读这一部分,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2.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2)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反馈: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3.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4.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5.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二)学习“被捕时”这部分。(8至第17自然段)1.默读思考:(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2.交流反馈。3.朗读课文。(三)学习“法庭上”部分。(1829自然段)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2.思考讨论:(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四)交流“被害后”(30至32自然段)1.轻声读,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没有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3.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升华情感,读写结合。1.出示李大钊图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三、领悟表达,展示收获。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2.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