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首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活动方案_第1页
2010′首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活动方案_第2页
2010′首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活动方案_第3页
2010′首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活动方案_第4页
2010′首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活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2010首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活动方案中国策划研究院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院二一年五月目 录公告批文邀请函日程安排参加报名表赞助招商方案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公告创新是社会的核心推动力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力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产业集中、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影响更为明显。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规划,形成了中国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板块”;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中国通过构建新的规模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点”、“面”结合,从而进一步夯实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稳步较快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投资协会、中国(香港)区域经济研究院、中国(香港)策划研究院、中国投资论坛组委会,决定联合主办召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会议,并成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组织委员会,负责该次会议的具体工作。会议宗旨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综合优势,积极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诠解国家投资政策与程序、吸引内外资的有关政策法规;介绍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的承诺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力大大加强,国家及各级政府投资已成为区域经济投资的一个亮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地方与企业也积极努力争取这一投资,但由于对国家投资政策不了解,方向不明确,定位不对路,申请项目与国家投资意图不相符,造成失败与浪费。为此,论坛聘请国家发改委权威人士诠解国家投资政策与程序,帮助地方更好地获得国家投资。据悉,尽管世界出现金融危机,但世界投资潜力依然很大,据权威人士介绍,迄今为止,世界上约有八万亿游资在寻找投资市场,如何将国外游资吸引到中国,到本地区,本企业是一件十分艺术十分创新的工作,论坛将聘请国际知名投资公司负责人、著名投资家来论坛介绍,同时邀请能吸引五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投资的名镇镇长作吸引投资介绍;也会有一批国外投资商参加论坛。现在,在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有许多经营成功人士希望将自己富余的资金作为投资搞活,其中重点是向国内特别是中西部投资,他们在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向,论坛将邀请一批这样的投资商与会,一方面请他们介绍投资意向,一方面由论坛提供机会让供需双方在论坛上洽谈。世界进入新的21世纪,地球对低碳的要求催生了一类新型经济低碳经济方兴未艾,从全球来看,以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经济革命已经拉开帷幕,产业大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即将来临。美国、日本、欧洲已经在低碳产业领域投下了重注。谁先发展了低碳经济,谁就有可能拥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在我国,种种迹象表明,低碳经济这场全方位的革命正在重塑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眼球,会议达成的协议催生了一种新型金融市场碳金融市场,利用出卖碳减排指标不仅可以形成碳金融市场,而且也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模式。论坛将聘请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及碳金融市场的首批弄潮儿给与会代表介绍有关形势、政策与方法。论坛由国家发改委为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及主要领导将出席大会,有关司局长将作重要发言,论坛同时将邀请国际著名有关专家与会,因此将可能有超出论坛策划的精彩场面。我们的口号是:为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创新,不浪费一张代表证。组织机构政策指导单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地方承办单位:XXXXXXX(待定)主办单位:中国投资协会 中国策划研究院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院中国投资论坛组委会协办单位:中国投资杂志社中国区县域经济杂志社承办单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顾 问: 周铁农:人大副委员长曾培炎:国务院原副总理陈锦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任玉岭: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主 任:张平:国家发改委主任副主任:谢旭人:财政部部长李荣融:国资委主任陈 元: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张国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朱之鑫: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晓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 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委 员:杨庆伟: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张汉亚: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刘培强: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范恒山: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苏 伟: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林力源:中国(香港)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秘书长:张汉亚 常务副秘书长:林力源 副秘书长:董景良、陈荣彪 五、支持单位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投资杂志社、中国企业报、中国经营报、中国区县域经济杂志、中华工商时报、凤凰卫视、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院西部品牌网等 拟请参会嘉宾:(拟请嘉宾请林院长再补充,数量不限) 刘培强 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 张汉亚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 贾 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罗云毅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所长 范恒山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 苏 伟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林力源 中国(香港)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 曹凤中 国家863评审委员会专家、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中心顾问 牛凤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中心主任 李於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 黄太和 中国开发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慧勇 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 张永贵 中国投资协会秘书长 关 嵘 中国开发区协会副秘书长 罗松山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投资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张汉文 湖南CDM公司董事长 邀 请 函(一)尊敬的市长(开发区主任):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产业集中、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影响更为明显。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规划,形成了中国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板块”;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中国通过构建新的规模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点”、“面”结合,从而进一步夯实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稳步较快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投资协会、中国(香港)区域经济研究院、中国(香港)策划研究院、中国投资论坛组委会,决定联合主办召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会议,并成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组织委员会,负责该次会议的具体工作。会议宗旨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综合优势,积极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诠解国家投资政策与程序、吸引内外资的有关政策法规;介绍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的承诺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议由国家发改委作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均将出席论坛,有关司长将在论坛上作重要报告,对促进地区发展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经研究会议特给您一个代表名额,请务必参会。如因特殊原因不能与会,请安排同级别或副手参会,如果不能到会,请回函组委会,好将指标安排其他地区代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组织委员会 2010-5-24邀 请 函(二)尊敬的女士(先生):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产业集中、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影响更为明显。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规划,形成了中国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板块”;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中国通过构建新的规模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点”、“面”结合,从而进一步夯实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稳步较快的发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投资协会、中国(香港)区域经济研究院、中国(香港)策划研究院、中国投资论坛组委会,决定联合主办召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会议,并成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组织委员会,负责该次会议的具体工作。会议宗旨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综合优势,积极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诠解国家投资政策与程序、吸引内外资的有关政策法规;介绍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的承诺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议由国家发改委作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均将出席论坛,有关司长将在论坛上作重要报告,对促进地区发展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吸引国内外投资是这次会议的重点,将会有一批地方领导人带着投资项目与会,对于投资商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为开好本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除地区领导人以外,还安排一定名额给国内外投资商和企业领导人,经研究会议特给您一个代表名额,请务必参会。如因特殊原因不能与会,请安排同级别或副手参会,如果不能到会,请回函组委会,好将指标安排其他投资商代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组织委员会 2010-5-24邀 请 函(三)尊敬的董事长(总经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产业集中、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影响更为明显。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规划,形成了中国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板块”;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中国通过构建新的规模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点”、“面”结合,从而进一步夯实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稳步较快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投资协会、中国(香港)区域经济研究院、中国(香港)策划研究院、中国投资论坛组委会,决定联合主办召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会议,并成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组织委员会,负责该次会议的具体工作。会议宗旨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综合优势,积极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诠解国家投资政策与程序、吸引内外资的有关政策法规;介绍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的承诺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议由国家发改委作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均将出席论坛,有关司长将在论坛上作重要报告,对促进地区发展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好本次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除地区领导人以外,还安排一定名额给国内外投资商和企业领导人,经研究会议特给您一个代表名额,请务必参会。如因特殊原因不能与会,请安排同级别或副手参会,如果不能到会,请回函组委会,好将指标安排其他企业代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论坛”组织委员会 2010-5-24会议日程及内容 (2010年11月13日11月16日)日 期时 间内 容地 点13日白天8:00-18:00全天报道,领取证件、会议资料和纪念品;待定晚间19:00-22:00主席团预备会议待定14日上午9:30-12:00一、 开幕式:8:30 主持人宣布“论坛”开幕、介绍到会领导、学者和专家8:35 市长、市委副书记致词9:00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致开幕词9:10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光亚宣读贺信9:15 开幕仪式结束(休息15分钟,全体代表照相,部分领导离场,布置论坛会场)9:3012:00 论坛开始主持人:副市长1、 市长介绍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2、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杨庆蔚作诠解国家投资计划与政策的演讲 3、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作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远景演讲待定12:00-13:00欢迎酒宴下午14:30-18:001、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作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发展演讲2、 香港中小企业促进协会会长陈查理博士作海外投资的展望与方法演讲3、湖南CDM公司董事长张汉文作中国碳金融市场方兴未艾的演讲待定晚间19:00-22:00以市政府名义,在 宴请到会的国家、部、委办和各省的领导及全部代表。待定15日上午8:00-12:00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作题为国际金融与中国机会的演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