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客教学实录给大家读一段感动中国人物选中的一段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大家觉着这是在歌颂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大家能听出来是邮递员。但是,我们现在有没有发现,这个曾经为人熟知的职业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奉献者的足迹不会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人们不会忘记那些默默无闻却为人们做了很多事情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邮递员有关的散文。(板书课题) 老师:昨天,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下来请大家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吧。谁先来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呢?马上有学生举手,我顺势鼓励他们上前面写到黑板上。 学生写了下面几个词: 唏嘘 劲厉 噩耗 猝然昏厥 连声诺诺 克扣 伎俩 颠沛 文绉绉 穷愁潦倒 老师:下来谁来给这些字词注音呢? 写完后,我发现有好几个字的注音有问题,文绉绉拼成了wen zou zou;穷愁潦倒 qiong kun liao dao。 老师:大家看黑板,有没有发现问题呀? 学生:老师,有几个词音注得不对。 我鼓励他上来对写错的字音进行改正。然后让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语的正确读音一起读了两遍。 老师:这篇文章的作者很重要,下来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老师:大家把他刚才介绍的适当做以笔记。本文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熟悉了,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学生:作者的家乡浙江余姚,离上海较近,20世纪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不少人去伤害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须专人承担,于是“信客”这种特殊的职业也就应运而生。作者从小听这种故事长大,对信客很有同情,于是写了此文。 老师:他说得很好,下来大家迅速把文章浏览一遍,试着梳理本文的写作脉络。 五分钟后,我要求学生停止阅读。 老师:好了,大家有没有梳理出本文的写作脉络呢? 学生似乎很茫然,我启发他们按照文章先写什么,在写什么的思路去思考。过了一会,有人举手了。 学生:先写的是信客当信客的原因。 老师:说的不错,先交代了信客是怎么当信客的。那么接下来呢? 学生:接下来写信客当信客的艰难。 老师:这么说是不是不够具体,是不是可以说写信客是如何当信客的呢? 学生默许。 老师:那么文章余下的部分又写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最后写信客不当信客,当老师,当校长。 老师:不当信客有理由吧? 学生:有。 老师:那么是不是可以概括成信客不当信客的理由呢 学生默许。 老师:到此,文章还没有结束,最后文章还交代了什么内容?大家动动脑子。 学生:最后交代信客是怎么当老师、当校长的。 老师:很好,到此我们就把文章的写作脉络理清楚了。下来,我把大家课前预习所提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筛选,再加进去了几个新的问题,我现在发给大家。大家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探究,可以一组多选。注意探究时组内有人适当做以笔录整理。 参考题目:1、 谈老信客失去信任的痛苦。这对人们有什么启示?可参考文中原话。2、信客身体的健康状况给你的感触。3、文中那些事例可以说明信客职业的辛酸与无奈。用具体事例来说明。4、信客不继续干下去是形势所逼还是另有隐情?假如你是信客,在你辞职后面对众人的请求,你将如何应答?5、信客的辞职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什么影响?他的空缺是不是马上就有人填补?你能想到什么?6、说说信客当老师、当校长的优势。可参考文中语句。学生马上兴致高涨,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我巡回指导。过了大约7分钟左右,我发现大多数小组已经完成任务。我决定听听他们的探究结果。老师:好了,看的出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下来各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探究结果吧。学生:我们探究的是第2个题目。信客随着年龄的慢慢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这说明他身体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老师:说的很好,信客常年在外,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这种漂泊的生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学生:我们探究的是第4个题目。我们觉得信客辞职一方面是形势所逼,另一方面是另有隐情。老师:能不能具体些?学生:一方面,信客慢慢变老,他的身体已经渐渐吃不消了。这是我们所找到的形势所逼的理由。老师:不错,信客的健康状况让他无法继续再走下去了。那么你们所谓的另有隐情是什么呢?学生:从文中可以看的出来,信客这条路实在难走,遭人白眼,受人误解。就如文中所言“这条路越来越凶险了”。这就是我们找到的隐情。老师:很有说服力。继续我们的讨论。学生:我们讨论的是第3个题目。文中有好几件事例可以说明信客工作的心酸与无奈:他给人报丧要被丧夫的农村妇无端的憎恨乃至大声呵斥;他给死者家属带回死者遗物时要遭受到死者家人的猜忌。老师:说的很好,还有没有更加具体的事例能说服信客工作的不易呢?学生:信客给同乡人送信,结果被变了心的同乡人侮辱成小偷,更被他狠狠打了耳光扭送进了巡捕房。老师:能不能一起来概括信客工作的辛酸与无奈呢?就是说信客工作的辛酸与无奈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学生:表现在身体健康状况差;遭受无端猜忌与指责;蒙受不白之冤;人格遭受侮辱等。板书:信客心酸 (健康状况差;遭受无端猜忌与指责;蒙受不白之冤;人格遭受侮辱)学生:我们探究的是第5个题目。信客的辞职对周围人造成了巨大影响,文章第24段写“他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物色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老师:信客流出的空缺是不是马上就有人来填补呢?你就此能想到什么?学生:没有人来填补信客留下的空缺。文章第25段写道“只有这时,人们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这说明人们平时很少关心他,留意他。对他很冷漠。老师:你说的真好,能从细微的地方发现问题,这是很好的阅读习惯。好,继续我们的探究。学生:我们探究的是第6个题目。文章第31段写道“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他当校长期间,学校教学质量很高。”老师:他当老师、当校长都有哪些优势呢?学生: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学生: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老师:这写都是当信客给他的当老师提供的优势。那么他哪些优势使他游刃有余的当了校长呢?学生: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这一点让他很快担任了小学校长。老师: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当信客的经历是信客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这让他灰黯的人生有了些许亮色。也算给了读者一些安慰。学生:我们探究的是第1个题目。老信客失去别人信任之后,痛苦万分。主要表现在文章第4、第10、第11自然段。老师:大家一起把老信客失去他人信任之后的痛苦读出来。学生: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老师:大家读得很好,其实要想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下来,我们搞一个小活动。需要两位同学,一位同学是众乡邻选出来的代表来请求信客继续干下去,一位同学充当信客的角色。请你们仔细考虑一下,如何完成这次对话。第一组同学对话中,表演乡邻代表的同学语言很有说服力,但是没能表达出恳求的语气。表演信客的学生未能正确演绎信客的善良与苦楚。老师:我为那里的乡邻没能遇到像你一样的说客而遗憾。(事后证明这个点评是错误的引导,直接影响了下面一组同学的表演。也对大家正确理解课文造成了误导。)第二组同学表演信客的学生表演的很失败,他直接颠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