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掌握内容 血细胞比容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组成及作用 红细胞的数量 功能及其生理特征 熟悉内容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一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成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浆 水 90 92 溶质 8 10 1 血浆蛋白 plasmaproteins 一 血浆 plasma 白蛋白 分子量最小 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 1 2 四种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分子量最大 而含量最少 血浆蛋白正常值 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 65 85g L 白蛋白 A 约40 48g L 球蛋白 G 约15 30g L 白球比值 A G 1 5 2 5 1纤维蛋白原 约2 4g L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维持某些激素在血中存在的时间 作为载体运输脂质 离子 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 参与血液凝固 抗凝和纤溶 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营养功能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2 无机盐Na K Ca2 Mg2 Cl HCO3 HPO42 SO42 3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NPN 尿素 尿酸 肌酐 肌酸 氨基酸 氨和胆红素等 4 其它葡萄糖 脂类 乳酸 微量酶 维生素 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 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包括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男性为40 50 女性为37 48 二 血细胞 bloodcells 血细胞 正常值 占体重的7 8 即70 80ml kg 二 血量 bloodvolume 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一 血液的比重全血 1 050 1 060 红细胞数量 血浆 1 025 1 030 血浆蛋白含量 红细胞 1 090 1 092 血红蛋白含量 全血 4 5 红细胞数量 血浆 1 6 2 4 血浆蛋白含量 二 血液的粘度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分类及作用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形成无机盐 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 300mmol L 小 1 3mmol L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衡和维持血浆容量 三 血浆渗透压 osmoticpressure 概念 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的力量 正常值 300mmol L 300mOsm 5790mmHg 7个大气压770kPa 1 正常值 pH为7 35 7 452 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因素 1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 NaHCO3 H2CO3缓冲对次 Na2HPO4 NaH2PO4 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 2 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排出过多的酸和碱 四 血浆pH值 掌握内容 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 血小板的数量 生理特性和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内容 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和过程 内外源性凝血途径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注 到了18岁左右 只有脊椎骨 髂骨 肋骨 胸骨 颅骨 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才有造血骨髓 一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 二 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 前体细胞 骨髓造血过程 一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数量 男4 0 5 5 1012个 L女3 5 5 0 1012个 L血红蛋白 hemoglobin Hb 男120 160g L女110 150g L 二 红细胞 redbloodcell 生理 形态 呈双凹圆碟形 直径约7 8 m 厚约2 m 表面积约140 m 1 可塑变形性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发生变形的能力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与表面积 体积比呈正相关 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二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RBC可塑变形性 2 悬浮稳定性概念 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循环血浆中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 ESR RBC在单位时间 1h 内下沉的距离 简称血沉 正常值 男性 0 15mm h 女性 0 20mm h意义 血沉愈慢 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 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3 渗透脆性概念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 破裂的特性 等渗溶液 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 高渗溶液 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溶液 低渗溶液 渗透压低于血浆的溶液 等张溶液 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 如0 85 NaCl溶液 5 葡萄糖 临床上以0 35 0 42 NaCI溶液作为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 1 运输O2和CO2运输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2 缓冲作用红细胞内的缓冲对可以缓冲血液的酸碱物质 2 红细胞的功能 3 免疫功能 Hb有2条 肽链和2条 肽链 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O2分子 1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 生成部位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 蛋白质 铁 内源性铁 衰老红细胞破坏 外源性铁 食物 三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叶酸 叶酸 经肠粘膜入血 四氢叶酸 参入DNA合成维生素B12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因子 内因子 维生素B12形成复合物 防止维生素B12被蛋白酶水解 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 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红细胞的生成经历以下阶段 2 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爆式促进活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 性激素 雄激素 雌激素 其他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红系祖细胞 早期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晚期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干细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 E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 E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骨髓 促红细胞生成素 爆式促进活性 雄激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生成部位 肾脏 主要 肾外组织 肝脏 作用 1 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 并向原红细胞分化 2 作为存活因子抑制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凋亡 3 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Hb的合成 4 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 5 对早期红系祖细胞与分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1 肾脏氧供应不足 EPO分泌量增多 如贫血 肾血流量减少 缺氧 机制 低氧诱导因子 12 肾外组织缺氧 产生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前列腺素 再刺激肾脏产生EPO EPO分泌的调节 PO2 RBC Hb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主 肝细胞 次 雄激素T3生长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 每天约有0 8 的红细胞被破坏 血管外破坏 在脾 肝 骨髓等处进行 90 血管内破坏 是指红细胞在血流湍急处因机械碰撞而破坏 10 四 红细胞的破坏 二 白细胞 whitebloodcell WBC 一 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1 数量 4 0 10 0 109 L 二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功能 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 1 中性粒细胞 多形核白细胞 1 分布 循环池 边缘池和骨髓储备 2 特点 活跃的变形能力 高度的化学趋向性 较强的吞噬和消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将入侵细菌包围在一个局部吞噬掉 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 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 抗体复合物 参与坏死组织的清除 因此 在急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将明显增多 3 主要作用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 溶酶体内颗粒增加 其吞噬力大为增强 能吞噬较大颗粒 2 单核细胞 识别和清除变性的血浆蛋白 衰老与损伤的细胞和细胞碎片 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激活了的单核 巨噬细胞能合成与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单核 巨噬细胞主要功能是 吞噬细胞内致病物 如病毒 疟原虫以及真菌 结核分枝杆菌等 能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主要存在于组织中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是前列腺素E的作用 是可吞噬颗粒 是释放酶破坏嗜活性物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机体发生过敏性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时增多 3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 抗凝血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引起 型超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吸引嗜酸性粒细胞 4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T淋巴细胞 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功能 直接杀伤靶细胞 产生细胞因子 与细胞免疫有关 B淋巴细胞 即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功能 受抗原刺激后 分化增殖为浆细胞 合成抗体 与体液免疫有关 5 淋巴细胞 三 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四 白细胞的破坏 一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形态 血小板无细胞核 为双面微凸的圆盘形小体 直径2 3 m 内有各种细胞器 数量 100 300 109 L功能 1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2 参与生理性止血 3 促进血液凝固 四 血小板生理 1 粘附当血液流经受损伤的血管时 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织表面激活 立即粘附在血管损伤处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 称为血小板粘附 所需因子 内皮下成分 胶原纤维 血浆vonWillebrandfactor vWF 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 GP 二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当血小板受到刺激后 在发生粘附和聚集的同时 向外释放一些生物化学物质 这个过程称为血小板释放 如 ADP ATP Ca2 5 HT 血小板球蛋白 PF4 PF5 vWF 纤维蛋白原 TXA2 2 释放 1 所需物质 纤维蛋白原 Ca2 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 GP b a 2 影响聚集的因素 致聚剂生理性 ADP 肾上腺素 5 羟色胺 组胺 胶原 凝血酶 血栓烷A2 TXA2 病理性 细菌 病毒 免疫复合物 药物 抑制因素 前列腺素I2 PGI2 阿司匹林 3 聚集 血小板彼此聚合的现象 第一时相 称为可逆性聚集 发生迅速 但聚集后又可解聚 低浓度的外源性ADP和凝血酶第二时相 不可逆聚集 发生较慢 聚集后不能解聚 内源性ADPADP是引起血小板聚集最重要的物质 3 血小板聚集的时相 4 收缩 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收缩 使血块回缩形坚实的止血栓 牢固地封闭血管破口 5 吸附血小板表面吸附多种凝血因子 利于血液凝固和止血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 hemostasis 小血管受损引起出血 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 出血时间 bleedingtime 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 使血液自然流出 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 这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 正常值 9分钟 模板法 1 血管收缩 受损伤局部及附近的血管收缩2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小板粘附 聚集形成疏松的血小板血栓3 血液凝固 局部发生血液凝固形成牢固的止血栓 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损伤 内皮下组织 血小板激活 粘附 聚集 释放 血小板血栓 初步止血 血凝块形成 二期止血 血管收缩 5 HT TXA2 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形成 生理性止血过程 注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释放缩血管物质 粘附 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修复血管内皮细胞 提供磷脂表面 吸附凝血因子 血栓 掌握内容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的鉴定 输血原则 熟悉内容 生理性抗凝物质 纤维蛋白溶解 Rh血型系统 二 血液凝固 bloodcoagulation 可溶性纤维蛋白原 不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 本质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简称血凝 一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 统称为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的特点 除 因子外 都是新鲜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除因子 是Ca2 外 都是蛋白质 因子 及前激肽释放酶都是以酶原形式存在 除 外 由肝脏合成且 需在维生素 参与下合成 纤维蛋白 二 凝血的过程 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1 内源性凝血 血液接触异物表面而启动的全部由血液内部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 2 外源性凝血 由来自血管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2 凝血过成 见下图 注意 凝血过程是一种正反馈 凝血时间 将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中 自采血开始到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 正常值 4 12min 试管法 因子 在多个凝血环节起促凝作用 凝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酶促连锁反应 三 体内生理凝血机制 1 外源性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中起关键性作用 组织因子是生理性凝血反应过程的启动物 2 组织因子可以将生理性凝血反应局限于受损伤血管的部位 3 截短的 内源性凝血途径在放大阶段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维持和巩固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屏障作用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功能 可以合成 释放PGI2和NO 能合成硫酸乙酰肝素 三 血液凝固的控制 合成 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抗凝血酶 等抗凝物质 还能合成并在膜上表达凝血酶调节蛋白 合成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 纤维蛋白的吸附 凝血酶 血流的稀释及巨噬细胞的吞噬 抗凝血酶 C1抑制物 1 抗胰蛋白酶 2 抗纤溶酶 2 巨球蛋白 肝素辅助因子等 3 生理性抗凝物质 蛋白质C 凝血酶调节蛋白 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 1 丝氨酸蛋白抑制物 2 蛋白质C系统 作用 灭活凝血因子 抑制因子 与凝血酶原的激活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作用 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 抑制凝血因子 的催化活性 结合和灭活凝血因子 复合物 作用 增强抗凝血酶物质的抗凝活性 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TFPI 4 肝素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1 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 不易激活F 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 血液中又无F 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 2 血液不断流动 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 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 3 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 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不易发生凝固的其它因素 1 加速凝血 1 加钙 2 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3 局部适宜加温2 延缓凝血 1 除钙剂 柠檬酸钠 草酸铵或草酸钾 2 降低血液温度 3 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 1 概念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纤维蛋白溶解 简称纤溶 2 意义 保证血管畅通 有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三 纤维蛋白的溶解 fibrinolysis 1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纤溶酶原 2 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溶酶 2 抗纤溶酶 3 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F a和激肽释放酶 4 纤溶抑制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激活物组织型 尿激酶型F a和激肽释放酶 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2 抗纤溶酶 纤溶酶 纤溶酶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4 纤溶过程 一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1 血型 bloodgroup 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 凝集原 2 凝集素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两种不同血型相混时 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凝集反应是一种抗原 抗体反应 它是免疫反应的一种形式 2 红细胞凝集 agglutination 一 ABO血型系统1 ABO血型的分型 二 红细胞血型 凝集原 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 凝集素 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 根据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的种类不同把血液分成四型 A型 B型 AB型和O型 决定于红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上的寡糖链的组成与连接顺序 H抗原为基础 两个半乳糖 N 乙酰葡萄糖胺 葡萄糖 岩藻糖 A抗原 H物质上连接一个N 乙酰半乳糖胺B抗原 H物质上连接一个半乳糖 2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 注 四种血型都有H抗原 是形成A B抗原的结构基础 但其抗原性较弱 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抗体 A1型RBC可与A2型血中的抗A1发生凝集反应 A2型和A2B型的抗原性比A1型和AB型的弱 血型鉴定时易使A2型和A2B型误判定为O型和B型 特点 1 血型抗体有天然抗体与免疫性抗体两类 2 血型的抗原 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上的RBC可检测到抗原A和B 但抗体却在出生后2 8个月开始产生 8 10岁时达高峰 3 天然抗体多属IgM 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 3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 决定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01-17:2024/AMD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PEG systems technologies - Part 17: Carriage of uncompressed video and images in 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 - Am
- 【正版授权】 ISO 37114:2025 EN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Appraisal framework for dataset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that create urba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正版授权】 ISO 22932-8:2025 EN Mining - Vocabulary - Part 8: Extraction
- 【正版授权】 ISO 10545-23:2025 EN Ceramic tiles - Part 23: Determination of elastic modulus for glazed and unglazed ceramic tiles,substrate and glaze layer
- 【正版授权】 ISO 12231-1:2025 EN Digital imaging - Vocabulary - Part 1: Fundamental terms
- 【正版授权】 IEC 60245-5:1994 FR-D Rubber insulated cables -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 V - Part 5: Lift cables
- GB/T 19851.12-202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2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
- 校园防病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仑驾校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护理常规应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院安保课件
- 文印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涂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河北唐山某国有企业单位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课件
- 赏识你的学生
- 哲学导论(完整版)
- 合成孔径雷达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 汉语拼音发音表(适合初学者和老年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