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袪湿剂 1 概述 一 定义二 分类三 组方特点四 使用注意 2 定义 组成祛湿药为主功用化湿利水 通淋泄浊 主治水湿病证 3 1 本章之 化湿药 包括哪些类型 2 水与湿何异 3 化湿 利水 通淋 泄浊各为何意 4 何为水湿病证 常见哪些类型 隐藏 4 水湿 内生 上中下三焦之异 寒化热化之别 外感 易阻滞气机 兼挟风 寒 热 暑 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病位 性质 5 1 化湿和胃剂2 清热祛湿剂3 利水渗湿剂4 温化水湿剂5 祛风胜湿剂 分类 6 1 防温燥或渗利伤阴 津 2 防温燥动血 渗利动胎 配伍特点 1 注重调理脏腑功能 宣肺 健脾 温肾 2 注重调理气机 气化湿亦化 使用注意 7 第一节化湿和胃 8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9 立法燥湿健脾 行气和胃 组成 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 姜 枣 主治 湿滞脾胃证 病机脾失健运 纳差 肢重 怠惰湿阻中焦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气机失畅 脘腹胀满 10 苍术燥湿健脾 君 厚朴行气燥湿 臣 陈皮理气和胃燥湿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生姜 大枣调和脾胃 配伍意义 11 1 为治疗湿阻中焦证的代表方 2 使用指征脘腹胀满 苔白厚腻 3 使用注意防助热 伤阴 动血 应用要点 4 临证加减凡湿阻中焦者 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 12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疗外感风寒 湿阻中焦的代表方 13 1 本方组成与平胃散有何异同 2 本方功用 主治与平胃散有何异同 3 无表证者是否可使用本方 14 皆具燥湿 健脾 理气 和胃之药 组成 同 异 诸药数量增加 又增解表之品 白术厚朴陈皮甘草 藿香 苏叶 白芷 茯苓 大腹皮 半夏曲 桔梗 功用 燥湿健脾 理气和胃功著 兼可解表散寒 15 1 为清半夏 生姜汁 白矾 六神曲 面粉等制成的曲剂 或法半夏 赤小豆 苦杏仁 面粉等与鲜青蒿 鲜辣蓼 鲜苍耳煎出液制成的曲剂 2 味苦 辛 性平 功能化痰湿 消食滞 主治咳嗽 痰多 呕恶 食积 泄泻 3 内服 煎汤 纱布包 5 10g 4 饮片新参 内热烦渴者慎服 半夏曲 16 1 本方为治疗外寒内湿证的常用方 2 本方重在化湿和中 无表证者亦可使用 3 使用指征 恶寒腹痛 呕吐或泄泻 舌苔白腻 夏季常见 4 临证加减 若发生于夏季 可加 应用要点 17 第二节清热祛湿 18 茵陈蒿汤 伤寒论 19 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主治湿热黄疸证 一身面目俱黄 黄色鲜明 小便不利 舌苔黄腻 脉沉数 黄疸证治要点如何 20 现代临床发现 黄疸与瘀血亦有关 证候特点巩膜 皮肤 小便发黄 病机要点湿 无湿不成疸 湿热 阳黄 寒湿 阴黄 治疗大法祛湿 令湿有去路 清热祛湿 温化寒湿 21 茵陈 清利湿热退黄栀子 清热利湿 引湿热自小便而出 大黄 泻热逐瘀 导瘀热自大便而去 诸药配伍 使湿热从二便分消 配伍意义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22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 本方提要 1 集大队利尿通淋之品于一方 注意瞿 扁为君 大黄之功 2 治疗热淋代表方3 淋证通治方 血淋 石淋 膏淋由湿热下注而致者均可加减应用 24 本方与导赤散 小蓟饮子均可治疗淋证 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25 26 湿温三方 27 三仁汤 温病条辨 28 组成 主治 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滑石 通草 竹叶 半夏 厚朴 湿温病 初起之湿重于热证 1 何谓湿温病 2 湿温有哪些类型 29 湿遏卫阳 头痛恶寒 身重疼痛湿阻气机 胸闷腹胀湿遏热伏 午后身热脾失健运 纳差 湿温初起之病机与临床表现 立法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 湿重于热邪在卫气 30 杏仁 宣利肺气 宣上 白蔻仁 化湿行气 畅中 薏苡仁 利水渗湿 渗下 厚朴 半夏 行气燥湿和胃滑石 通草 竹叶 清利湿热 配伍意义 功用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 畅三焦气机 除三焦水湿 31 1 注意辨证 勿犯 三禁 2 既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证之代表方 又是治疗各类疾病属湿热内蕴 湿重于热证的常用方 3 不论湿温 或泄泻 痹证 淋证等 凡辨证属湿重于热者 均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4 临证加减 表证重者 加藿香 香薷 余者随所治证候表现特点而加减之 应用要点 32 验案举例 33 某男 47岁 旬日前自感不适 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 食欲不振 发热逐日升高 午后更甚 面色淡黄 肌肤灼热 微汗 体温波动在38 2 39 之间 手足心热 头晕重如裹 胸脘痞闷 口中粘腻 胃纳呆 喜热饮 腹部不适 便溏 舌苔黄腻 脉濡数 湿温 34 状类阴虚潮热 乃湿阻热伏之象 病虽迁延多日 邪仍留恋卫气 以三仁汤加减 苦杏仁 白蔻仁 后下 半夏 厚朴6g 茯苓 淡竹叶各9g 薏苡仁12g 六一散 包 15g 黄芩6g 共服7剂后病愈 35 某男 56岁 患慢性结肠炎10多年 此次因天热食甜瓜发病 腹痛泄泻 每日稀便6 7次 无里急后重 胃脘满闷 恶心 尿黄少 灼热不畅 脉濡 苔白腻 检查 糊状便 沉渣中有少许白细胞 证属胃肠湿热 湿重于热 升降失司 清浊不分 泄泻 36 治以芳香化浊 利湿止泻 杏仁6g 白豆蔻10g 薏苡仁18g 厚朴6g 法夏10g 滑石12g 葛根15g 黄连10g 黄柏10g 甘草6g 剂后大便次数减少 脘闷纳呆 再加焦三仙 苍白术 调理10剂而康复 37 王某 女 26岁 打字员 自诉从10年前起 时觉胸脘闷满不舒 嗜睡 食少 继则大便难解 当时未曾注意 亦未服药 近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 胸脘终日闷满不舒 大便5 6日1次 艰涩难下 每次临厕需30分钟以上 仍总觉未尽 但便虽难下 而无羊屎样燥粪 且见口苦而粘腻 不渴 不饥 饮食乏味 身困重乏力 便秘 38 数年来 历医数人 屡用中西药治疗皆罔效 用硝 黄类泻下 可暂得一解 但停药旋即如故 用黑芝麻 蜂蜜 猪板油类润下 则便秘有增无减 诊见 舌上满布腻苔色微黄 脉濡 证属湿阻气滞 治宜宣通气机 化湿清热 39 拟三仁汤加减 处方 杏仁12g 白蔻仁10g 薏苡仁30g 厚朴 半夏 通草各12g 白术10g 茯苓12g 枳实12g 滑石12g 二诊 服上药6剂后 胸脘闷满大减 饮食略增 大便1 2日1次 但仍觉不爽 继服原方6剂后 大便畅利 每日1次 遂停药 随访半年 大便一直正常 40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41 本方提要 1 治疗湿温病湿热充斥气分 湿热并重证的代表方 2 遣药配伍三焦并治 故不论湿热疫毒所蕴之病位如何 均可加减应用 42 黄芩 连翘 川贝母射干 薄荷 清上利咽藿香 菖蒲 白蔻仁 化湿和中滑石 茵陈蒿 木通 利尿通淋 43 连朴饮 霍乱论 44 本方提要 1 治疗湿热中阻 霍乱吐泻之代表方 亦常用于湿温病湿热并重之证 与甘露消毒丹何异 2 黄连配伍厚朴辛开苦降 共为君药3 栀子配伍豆豉即栀子豉汤 长于宣泄上焦郁热 45 霍乱之名 首见于 内经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太阴所至为中满 霍乱吐下 土郁之发 故民病呕吐霍乱 伤寒论 呕吐而利 名曰霍乱 芦根干品之量10 20g 鲜用量为60 120g 本方中很可能是鲜品 霍乱多发于夏秋之交 鲜芦根比比皆是 46 湿热中阻 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 湿温病 湿重于热证 湿热并重证 充斥三焦 热重于湿者选何方 47 当归拈痛汤 医学启源 48 本方提要 羌活 茵陈蒿共为君药 故有疏风清热利湿之功 常用于治疗风湿热痹证 49 第三节利水渗湿 50 五苓散 伤寒论 51 组成泽泻 茯苓 猪苓 白术 桂枝 主治 原书 太阳蓄水证 表邪不解 循经内传 膀胱气化不利 水液输布异常 病机 头痛发热 苔白脉浮 小便不利 烦渴欲饮 水入即吐 津不上承 治法 解表散寒 化气利水 52 泽泻 利水渗湿二苓 助君药利水渗湿白术 合茯苓健脾祛湿桂枝 外解太阳之表 内助膀胱气化 配伍意义 功用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君 53 2 痰饮病 后世发展 1 水湿内停之水肿 泄泻 小便不利 本方为何可用于上述病证 54 1 使用指征 本方重在利水渗湿 凡水湿内盛之证均可加减使用 由脾失健运而致 或伴小便不利者尤宜 以水肿 泄泻 小便不利 苔白为用方要点 临床应用 3 使用注意 有表证者温服 热证不宜 2 用法 散剂或汤剂 55 猪苓汤 伤寒论 56 五苓散与猪苓汤之异同 57 二方主治证候均可见口渴欲饮 病机是否相同 本方为何能够治疗血淋 与小蓟饮子如何区别应用 本方亦可用治热淋 与八正散如何区别应用 本方用方要点为何 为什么 58 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 59 本方提要 1 原方主治气虚之体 外受风邪 水湿内停证 称之 风水 风湿 2 本方以防己配伍黄芪补气祛风利水 共为君药 3 现代临床拓展用于气虚水湿内停之证 成为补气利水之代表方 60 第四节温化水湿 61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温化痰饮之代表方 62 病因痰饮广义病名狭义 张仲景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溢饮 悬饮 支饮 四饮之一 痰饮 病机 中阳不足 湿聚成饮 63 配伍意义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渗湿化饮 温阳平冲 温化痰饮 健脾燥湿 补中调药 健脾 辛甘化阳 温中 益气 温而不热 利而不峻 64 胸胁支满 目眩心悸 苔白滑 脉弦滑 使用指征 功用温化痰饮 健脾利湿 65 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比较 66 真武汤 伤寒论 67 组成 附子茯苓生姜白术芍药 白 主治 脾肾阳虚 水湿内停证太阳病发汗太过 阳虚水泛证 立法 温阳利水 兼以缓急舒筋 68 82条 太阳病发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 头眩 身瞤动 振振欲擗地者 真武汤主之 316条 少阴病 二三日不已 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 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咳 或小便不利 或下利 或呕者 真武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太过 阳虚水泛 脾肾阳虚 水湿内停 69 配伍意义 附子茯苓白术生姜白芍 缓急 舒筋 利尿 制燥 温肾助阳 健脾利湿 助附子温阳祛寒合苓 术辛散水湿 君 温阳利水 功用 70 实脾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71 主治脾肾阳虚 水停气滞证 附子干姜茯苓白术木瓜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甘草 姜 枣 组成 立法温阳行气利水 胸腹胀满 水肿 畏寒 舌淡 苔白腻 脉沉迟 症见 72 配伍意义 附子 干姜 温肾暖脾 扶阳抑阴 君药 茯苓 白术 木瓜 健脾助运 利水渗湿 厚朴 木香 大腹子 草果 行气燥湿 使气化则湿亦化 甘草 和中调药 73 1 本方行气之功有余 利水之力不足 临证宜与何方同用 2 真武汤与实脾散均有温阳利水之功 皆可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 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74 肿甚而小便不利者 加 便溏者 便秘者 临证加减 肝区胀痛者 加青皮 三棱 莪术 兼气短乏力 怠惰 懒言者 加 尿蛋白阳性者 加鹿蹄草 芡实 心悸怔忡者 附子加量 并加生龙骨 灵磁石 75 萆薢分清饮 丹溪心法 76 组成 益智仁乌药萆薢石菖蒲 白浊 主治 与膏淋之异同 病机 治法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肾阳不足 湿浊下注 清浊不分 功效 77 第五节祛风胜湿 78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79 主治痹证日久 肝肾两亏 气血不足证 腰膝冷痛 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 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 脉细弱 组成 独活 防风 秦艽 肉桂 细辛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当归 川芎 干地黄 芍药 人参 茯苓 甘草 立法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肝肾 补气血 80 外感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 痹着肌肉 筋骨 关节 导致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1 何为痹证 81 肝主筋 肾主骨 外邪久羁 五体之病影响其所合之脏 而致肝肾不足 邪气痹阻 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厂房施工材料采购与验收合同
- 2025版生物科技企业收购居间合同协议
- 2025版海底隧道施工队承包合同模板下载
- 红酒知识与健康培训心得课件
- 2025年企业并购合同主要条款概述
- 2025商务合同范本:主播兼职合作协议
- 农村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合作合同书
- 合作社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协议
- 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协议
- 合作社资金扶持项目协议
- GB/T 6344-2008软质泡沫聚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GB/T 39201-2020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规范
-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GB/T 20801.6-2020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6部分:安全防护
- GB/T 19355.2-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2部分:热浸镀锌
-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企业信用信息公告系统年度报告模板:非私营其他企业
- 施工员钢筋工程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 共用水电费分割单模板
- 《阿房宫赋》全篇覆盖理解性默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