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贡旧城区文化广场改造设计_第1页
呈贡旧城区文化广场改造设计_第2页
呈贡旧城区文化广场改造设计_第3页
呈贡旧城区文化广场改造设计_第4页
呈贡旧城区文化广场改造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源期刊网 呈贡旧城区文化广场改造设计作者:郭雪莹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4年第06期摘 要:呈贡旧城区文化广场的改造设计以呈贡区总体建设发展为背景,新城建设结合旧城改造,打造一个景观格局完善、景观构造优美的新呈贡。本设计方案利用“旧城新韵”的设计理念,“简洁实用,服务大众,美化形象”的设计原则,在总体上依据其各个区域不同功能分为安静休息区、景观绿化区、健身活动区、植物观赏区、表演集会区、入口景观区、植物观赏区以及自行车停放区等区域,同时景观节点组织串联成景观主轴和景观次轴,构建一个多元功能复合、高品质城市环境、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集于一体的城市空间环境。关键词:文化广场;改造;设计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是由建筑物、街道围合或者限定而成的城市公共空间,它不仅连接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而且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漫步、闲坐、进行文化活动、展开公共交往或欣赏景观的场所。同时,城市文化广场作为城市的缩影,既承载了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这一种公共艺术形态,让这个城市更加富有魅力、更加有趣味。因此,文化场规划与设计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呈贡新城的快速建设与发展,新城总体景观绿地系统架构日趋完善,为统一协同整个呈贡新区公共开放空间的综合格局,旧城区的景观改造亟待进行。呈贡文化广场作为呈贡旧城区城市空间的中心节点,合理化的改造与设计能够曾强城市的内聚力与对外的吸引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呈贡新城整体形象,增添城市魅力。设计方案将依据科学的理论与人性化的理念,将其改造建设成为一个健康、向上、愉快并且富有人情味的舒适空间环境。一、文化广场特点(一)“人性化”的特点“人性化”是现代城市广场的核心特点,也是评价城市广场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人作为城市广场的主体,离开了人,广场就变成失去其使用价值的物质构建。“人性化”包括空间领域感、舒适感、层次感、易达性等方面的塑造。旨在创造为人提供沟通、交流、共享的人性空间。因此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现代广场运用诸多植物要素,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从总体规划和细节表达上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生活。城市文化广场常常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硬质景观与植被之间常常很好的平衡,被视为介于广场和公园之间的空间形式,因此是很好的娱乐、休闲、交往去处。城市广场改造设计要注意在使用上达到舒适效果,主要表现为:适当的日照,座位设置常是冬日有日晒,夏日有遮阴,中午时分要保证阳光明媚。广场中的座椅等方向性要多,这样避免干扰,利于独处、交流、静观,由于广场的空旷,如果过多的椅凳,没有人,让人会感到冷寂、荒凉,因此要利用起伏的台阶树池和花池的边缘等形成可坐的地方。为了达到预约的欣赏效果,植物的种植应该反映季相花色品种的变化,同时也尽量采用落叶和常绿乔木的结合,在座位附近以落叶的为好;建筑物墙体大型广场用高大乔木屏蔽,小型的用树冠小的羽状树如水杉、落叶松等以利于建筑物内部的通风和采光。(二)适应自然的特点文化广场位于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中,它与公园共同承担为城市提供绿色的场所的功能。植物起到打破僵硬软化环境、提供遮荫、烘托氛围的作用。结合功能及主题选用树种,应根据广场的主题及风格进行挑选。选用一些高耸挺拔的树种如银杏、水杉或树形规整古朴的树种如槐树、圆柏、海桐等,能够侧重庄重、雄伟;选用一些树形柔美的树种如合欢、五角枫、珍珠梅、鸢尾等,可以侧重简洁、闲静;若侧重华美旖旎,可选用一些高大优美、独特的树种如柿树、红枫等。采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与当地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衡,对原产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丰富高低层次变化。为避免人们的视觉过于单一,利用乔木、灌木、花卉及地被的巧妙组合形成植物群落的高低层次变化,充实景观意象的含韵。(三)地方特色的特点城市环境、文化反映城市的精神状态,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集中体现了城市文明程度,也是决定城市品位和城市发展潜力的文化力量。城市文化包括整座城市的活力、城市的吸引力、城市的生命力。首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该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规划设以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为依托。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来强化地理特征,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其次,城市文化广场还应该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延续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文化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对内凝聚力和城市对外吸引力。如古罗马集会广场,虽一度废弃,但从11世纪起,随着商业的振兴,城市的价值又逐渐恢复,广场也得以复活。到了中世纪,罗马市开始向外扩展,于是就把古罗马集会广场旧址和当时的广场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获得了新生。并以它为中轴,逐步拓宽了旧罗马的版图。(四)效益兼顾的特点城市文化广场由功能性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文化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首先,城市文化广场与城市公园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作用,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其次,城市文化广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衔接等方面。在进行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还应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五)突出“文化”主题的特点城市文化广场是相对于政治集会、商业、休闲等功能性比较突出的广场空间而言的,它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广场文化是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指广场上开展的专业或民间的艺术性表演活动,群众性的娱乐、体育等休闲活动。广场文化是在广场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呈现出的文化现象及其本身蕴涵的文化特质。它包含了各种不同形式内容:绿色文化,运动文化,艺术文化,休闲文化,商业文化等文化生活。因而,文化气息浓厚的广场建筑、雕塑和配套设施等为广场文化挖掘出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些广场文化都是显示城市文化广场个性的具象。同时,各城市区域、风俗文化的表现也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一种形式。把握好广场的主题、风格取向,形成广场鲜明的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将直接影响广场的生命力。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孕育的广场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内涵。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文化特色,各种文化的交融势必成为城市文化广场的一大亮点。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对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也达到了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文化广场活动,集文化、学习、娱乐、休闲、交际于一体。这种在公众广场进行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人们互相往来沟通甚至是寻求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一种形式。突出城市文化广场的个性,需要开掘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展示地方文化的风采,突出民族的地区性、文化的地域性。在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时,引入地方性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引进广场。比如山歌,比如地方小戏等。引导不同层次的群众走进广场,在广场的空间举行各种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将形成巨大的辐射效应,广场亦充满生机活力。文化广场活动的组织着眼于居民的真实感情和实际需要出发,在人群当中集聚起一股积极向上的民间力量。二、项目背景呈贡区为云南省昆明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为昆明市政府驻地。面积461平方公里,区政府驻龙城街道。2008年昆明市级行政中心逐步迁往呈贡新区。2011年,呈贡县撤县立区。呈贡区位于高原明珠滇池东岸。境内道路纵横交错:昆河、南昆铁路,昆洛、昆河两条国道,安石、昆玉两条高等级公路等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滇南、滇东南通往昆明的必经之地,有省府“东南大门之称”。广场依托于整个旧城背景下。呈贡旧城主要指呈贡区内龙城片区,包括城内社区、古城社区、龙街社区。旧城区是呈贡传统的商业中心,同时融纳行政办公、居住、文教等用地(图1)。呈贡文化广场占地面积11403.2,位于龙街街道办事处城内片区内,西南紧临商业步行街集市街,东北衔接旧城主干道兴呈路。周围集中了商业区、居民区、饮食娱乐区、集市区等,主要为城区内居民提供休闲、娱乐、集贸、表演、健身等功能,同时承担了作为呈贡旧城区“客厅”的职能,长期以来作为为呈贡旧城区的中心区域(图2)。三、项目现状研究改造设计用地位于呈贡旧城区人流集中地段,西面临近住宅区,南侧为大型集贸区,其北紧接饮食娱乐集中区域,东面是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既是由西北进入旧城的一个入口,又是通过城市主干道展示于人们面前的一个窗口(图3)。文化广场建设年代较早,使用时间较长,功能布局已不能够适应当今居民的多元化使用需求(图4)。(二)绿化率低,植物种植单一植物配置对广场整体绿地景观的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游憩环境的创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原有广场内植物仅有白蜡、菩提榕两种乔木,树种单一。乔木种植间距过大,树冠较小,不能起到遮阴作用(图6)。稀少的地被植物因没有得到及时养护与人流量过大的原因,尽数枯死,影响整体美感(图7)。广场内没有形成绿地植物骨架,没有做优美的景色分区设计,整体景观单调、乏味。(三)未设置停车处广场周围未设置停车区,电动车、自行车在广场内随意停放,影响人们活动,破坏广场内设施,威胁使用者人身安全(图8)。(六)休息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城市文化广场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户外休息空间,所以休息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文化广场使用的质量。原有广场内休息设施设置较少,基本座位紧缺。且树池全部为嵌地式,花坛数量稀少,缺乏能够让游人坐下来休息、交流的设施,甚至部分游人需自带坐凳(图12)。(七)噪声污染严重主干道车流量十分大,广场入口区空白空旷,使得来自道路的噪声不经隔离就传到广场内部,干扰人们的活动。(八)地面铺装单一原有广场的铺地全部采用广场砖进行铺装,没有变化的趣味,整体色调灰暗、压抑。四、项目改造设计说明书(一)概念设计1. 设计主题设计主题:旧城新韵。2.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简洁实用,服务大众,美化形象。按照改造要求,对广场各个功能区进行处理和划分,使其具有层次感、舒适感。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营造一个绿色、健康优美的空间环境。同时,加强园林小品、环境设施的设置与布局,让整体环境舒适宜人。利用铺装的变化来制造横向趣味和美感,利用植物配置丰富竖向景观格局,建造一个质量高、环境美、风貌佳的“城市客厅”。3. 设计构思本设计主要在结合场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使用者在生活工作中对空间的使用性和所处环境的要求。结合城市的文化、环境的风格和气氛等营造出规划布局合理、舒适美观,符合居住着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的多重要求的空间环境。(二)设计原则1. 丰富文化内涵原则改造设计后的文化广场应与所在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街道、建筑物相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综合考虑广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2. 丰富空间结构层次原则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的手法在广场中划分出主从、公共与私密等不同空间领域。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丰富其类型,提高游人选择的可能性,满足多样的需求。3. 场地适宜原则建筑小品设计要与周围环境协调,既要以广场为依托,又要有鲜明形象。休息设施应能充分满足使用者需求,除基本座位外,可利用树池、花坛等“隐性”座位融入设计之中。植物配置选用乡土树种,并结合色相、季相变化达到令人愉悦的美感。呈贡旧城区文化广场因收周围建筑以及道路的限制较大,不宜对其地形进行较大改造。同时,周围建筑物高低不齐、形态不一,容易造成空间上的杂乱、拥塞感。因此总体格局应以规则式为主;植物种植多为列植,局部散植;构筑物、小品设施采用方正的样式。为避免广场整体景观因规整式布局而给人留下呆板、不近人情的感觉,植物树种选择上趋于多样化,注重植物色相变化与季节变化,并种植开花灌木,并运用多种铺装材料来引导人们视线功能区的划分,也增添了趣味性(图13)。规划以总规划为依据,结合现状勘察分析,力图使呈贡文化广场设计成为特色鲜明,主题明确,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图14)。1. 功能分区设计改造后的广场由安静休息区、景观绿化区、健身活动区、植物观赏区、表演集会区、入口景观区、植物观赏区以及自行车停放区组成,各项功能健全,利于人们开展各项活动(图15)。(1)安静休息区位于由建筑围合的广场内侧区域范围内,为半封闭区域。由常绿乔木、攀花廊架、凉亭与花坛组成,能够提供一个安静的、私密的空间,游人可以在此区域享受安静的阅读、休息、静坐环境。(2)景观绿化区由树阵、花坛组构成景观绿化区,在色彩上给予空间美感与灵动性,提了高绿视率。(3)健身活动区位于广场入口处右侧,树阵与廊架围合的空间可以让广场舞、太极拳等活动爱好者享有舒展的活动区域,可坐的单面廊架满足部分使用者观摩需要,马赛克材质铺装具有防滑效果。(4)表演集会区由中心大舞台和硬质铺装的中心广场组成,为商贸展销、节日庆典表演提供场所。(5)入口景观区樱花树阵、高大茂密乔木阻挡了来自主干道的噪声,同时丰富了景观层次。(6)趣味景观区利用有趣的构筑物,几何形的花坛组、特色铺装,展现一个富有趣味的景观区。(7)植物观赏区多样的植物配置结合攀花廊架、散植的有色植物、色彩鲜艳的花坛、整齐的乔木列,营造一个怡人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空间环境。(8)自行车停放区提供自行车停放场所。2. 景观轴线设计景观轴线分主轴线和次轴线,主轴线是指一个场地中把各个重要景点串联起来的一条抽象的直线,轴线是一条辅助线,把各个独立的景点以某种关系串联起来,让方案在整体上不散,作为它们的骨架。另一个功能是给人们视线的指引,沿着轴线的方向,可以看到设计师精心布局的空间,强调人们在空间中的体验。改造后的广场的景观主轴虽然不止一条,但总体呈规则式,辐射到整个广场的景观格局,连接多个景观节点,配合景观次轴构成全局的景观骨架。呈现一个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整体性强的户外环境布局(图20)。3. 环境小品设计环境小品包括服务设施、景观小品、构筑物、硬质铺装等,合理优美的环境小品能在视觉和整体感觉上提升文化广场的吸引力,使游人享受到舒适、怡人的使用体验和情感体验。(1)垃圾桶设计分析垃圾桶采用两厢式设计,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摆放,贯彻环保体念。材质采用仿木抗腐蚀材料,耐高温、耐暴晒、耐雨水侵蚀,同时在外观上易于融入绿色的自然环境(图21、图22)。(2)廊架设计分析廊架采用防腐木材料,外形简洁大方,其上可攀花遮阴(图23、图24)。(3)座椅设计分析座椅采用仿木材质,长条形,可安置在广场的不同空间内,为游人提供一个可停留、休息的服务设施(图25、图26)。(4)花坛设计分析花坛为可移动花箱,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图27、28)。(5)照明设施分析根据广场内照明的要求,采用方箱灯柱头式路灯,起到短距离照明、装饰广场额作用,能够较好地烘托浪漫气氛(图29、30)。采用立杆式高位路灯,提供基本照明,简洁大方,赋予广场线条美(图31、32)。4. 植物配置分析呈贡区气候条件较好,广场植物配置方面有较充足的选择余地,为了突显设计“简洁实用,服务大众,美化形象”的理念,在植物选择上尽量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和污染物的树种;选择具有多种生态效益的树种,尽量满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状态。同时,为了弥补整体规则式布局上的生硬、冷漠的缺陷,植物需从色相、季节变化上入手,栽植有色、开花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因广场人流量较大,节省养护成本,此改造将不进行地被植物的种植,而采用花坛结合灌木、花卉等增添绿地率。广场中主要的绿色乔木有白蜡、悬铃木、栾树、菩提榕等。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落叶乔木,高10-12米,种形体端正,树干通直,枝叶繁茂而鲜绿,秋叶橙黄,是优良的行道树、庭院树、公园树和遮荫树;可用于湖岸绿化和工矿区绿化。悬铃木(Platanus),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本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菩提榕(Ficus religiosa),树型优美,枝干长有气生根,树干凸凹不平,给人以老态龙钟而又苍劲之感觉。侧枝多,广展,叶互生、全缘,心形或卵圆形,先端长尾尖,叶色深绿,枝叶扶疏,浓荫盖地,适作寺院,道路栽植。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栾树为落叶乔木,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春季嫩叶多为红叶,夏季黄花满树,入秋叶色变黄,果实紫红,形似灯笼,十分美丽;栾树适应性强、季相明显,是理想的绿化,观叶树种。宜做庭荫树,行道树及园景树,栾树也是工业污染区配植的好树种。观赏特性栾树春季观叶、夏季观花,秋冬观果,已大量将它作为庭荫树、行道树及园景树,同时也作为居民区、工厂区及村旁绿化树种(图33)。除了绿色乔木外,广场还配置有色相变化的乔木如樱花、银杏来增添植物景观的丰富性。樱花(Prunus serrulata),色鲜艳亮丽,枝叶繁茂旺盛,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被广泛用于园林观赏。樱花可以群植成林,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边、建筑物前。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观,可三五成丛点缀于绿地形成锦团,也可孤植。樱花还可作小路行道树、绿篱或制作盆景。银杏(Ginkgo biloba L.),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