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苑漫步(诗歌赏析评点)一、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举例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蜂、轻肥、题临安邸、醉太平等。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等。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兰舟等。 5、羁旅思乡诗。又叫记行诗、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 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表思乡怀亲之情时常用意象:明月、鸿雁、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7、咏物诗。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咏物诗有两大特点: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8、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抱负、恨别、怀远、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爱国诗篇多为咏怀。代表作品有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9、咏史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或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正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此诗的典范。 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借古伤今、借古讽今;、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10、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二、鉴赏方法(一)看时代背景或创作背景,把握诗词作家风格特点(二)熟悉诗词常识:乐府诗、绝句、律诗、词、长调、小令、元曲正确诵读诗词:注意平仄、押韵(韵脚)、节奏停顿与对仗 反复诵读深入诵读读出节奏、韵律、平仄带着想象带着情感(三)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变现内容、结尾诗句表现思想主旨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色彩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四)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五)看技法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描写手法 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修辞手法 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 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反语,讽刺。 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等。 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六)感受诗词形象,融入诗词意境,紧扣情和景意象:在作品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具有深刻寓意的客观物象。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区别:一般意象是文字所描写的物象。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基本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紧扣“情”或“景”。(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抒情、托物寄兴、忧国忧民、思乡怀人、怀古伤今、阐发哲理、送别友人、边塞豪情、建功报国、生活杂感具体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绪等。三、选讲诗歌鉴赏举要边塞诗:凉州词 唐 王焕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鉴赏要点: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山水田园诗: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析要点: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别董大其一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赏析要点: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建议鉴赏角度:1、从诗文的题目看,是什么题材,透露了什么信息内容,与诗文哪一句对应,显现了什么情感。2、从作者的风格看,哪一句最能体现出来,如何诵读。3、从诗歌的韵律上看,压什么韵,节奏怎样,如何诵读。4、从诗歌句义上看,讲的是什么,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你看懂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看出了什么情感何用意,该如何读出。5、从修辞手法上或从写作手法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