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观后感周四下午我们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记载了中国杰出的国科学家,钱学森一生的事迹。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看完影片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观影的过程中有一些情节的设计让人看了不仅浑身振奋,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比如钱学森被指控是共产党,被关进监狱,蒋英去探监那一段,看守的人说你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蒋英见到丈夫之后一直问“你还好吗?”“他们打你了吗?”钱学森却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人说“speak english!”而蒋英回应的却很犀利,“were both chinese。is hard for you see?”当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登机的时候,一个中国的记者用英语问钱学森:“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选择去大陆呢?”钱学森不回答,中国记者追问钱学森,他说:“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的提升,也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我突然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钱学森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免得为轻。他的事迹振奋人心,的精神永不泯灭,他的品质永垂千古。他一路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有余地给后面的攀登者。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在迎来建党91周年之际,我们全体党员观看了有关钱学森生平的电影钱学森,进一步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力。”这一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钱学森的学习基础是在中国打下的。1936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气体动力学一代宗师冯.卡门,并成为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创室人之一。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为早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钱学森闻名世界。钱学森还加入了一个著名的火箭研究团体。1943年,美国情报部门获悉希特勒正在德境内大规模建造火箭发射基地,于是火速拨款成立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钱学森任研究组组长。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蔓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钱学森成为美国空军高级顾问,被授予上校军衔。开放的美国为钱学森提供了诸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初是美国的“红色恐慌时代”,1950年,麦卡锡分子指控钱学森是共产主义者,并对其进行秘密调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一直想回到中国。于是想美国当局提出了回国申请,没想到,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极力想把钱学森留在美国,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后虽将钱学森释放,却仍对他进行监视,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实际上是遭到了软禁。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信件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方面要求美方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人回国,同时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儿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启程回国。过人的智慧帮助了他。一回到中国,钱学森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成为中国导弹计划的实际负责人。回国不到一年,钱学森提交了一份建议草案,提议发展中国自己的弹道导弹系统。建议很快被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为该计划的首席主管。1958年,钱学森设计出东风系列导弹的蓝图,1964年成功进行了试射。后又研发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99年,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以钱学森研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基础,2014年10月,中国终于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14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2014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顺利升空,并还进行了出舱活动。如今刚刚在2014年6月16日,我国第四艘载人飞船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将展开对接天宫一号的工作。这些一件件中国航天发展的壮举,令全世界华夏儿女为之自豪的进步,都离不开像钱学森这样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一心为国家发展风险的前辈们。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研究生的我们更应该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让我们的研究生生活和学习充实而有收获,丰富而有意义。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力。”这一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钱学森的学习基础是在中国打下的。1936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气体动力学一代宗师冯.卡门,并成为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创室人之一。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为早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钱学森闻名世界。钱学森还加入了一个著名的火箭研究团体。1943年,美国情报部门获悉希特勒正在德境内大规模建造火箭发射基地,于是火速拨款成立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钱学森任研究组组长。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蔓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钱学森成为美国空军高级顾问,被授予上校军衔。开放的美国为钱学森提供了诸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初是美国的“红色恐慌时代”,1950年,麦卡锡分子指控钱学森是共产主义者,并对其进行秘密调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一直想回到中国。于是想美国当局提出了回国申请,没想到,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极力想把钱学森留在美国,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后虽将钱学森释放,却仍对他进行监视,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实际上是遭到了软禁。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信件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方面要求美方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人回国,同时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儿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启程回国。过人的智慧帮助了他。一回到中国,钱学森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成为中国导弹计划的实际负责人。回国不到一年,钱学森提交了一份建议草案,提议发展中国自己的弹道导弹系统。建议很快被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为该计划的首席主管。 1958年,钱学森设计出东风系列导弹的蓝图,1964年成功进行了试射。后又研发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99年,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以钱学森研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基础,2014年10月,中国终于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14年9月9日,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钱学森,虽然电影有点卡,但我印象很深刻。电影回顾了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创建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全面展现了钱学森同志对中国航天事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是一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优秀电影。钱学森同志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被誉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首先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钱学森选择回到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并不是偶然。其父亲钱均夫和鲁迅是好朋友,同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的学生,其岳父蒋百里是著名军事理论家、国学家,是梁启超的学生。钱学森的思想受这些人的熏陶和影响,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成了他的必然选择。即便没有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卡麦锡主义”的迫害,钱学森也会回国参加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当时国内的环境远不如美国优越,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毕竟是自己的祖国。即使放到今日,我会经常抱怨这个那个的不完善,但始终不能容忍外国人说中国的半点不是,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爱国心吧。钱学森说无剑可用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这话放到今日,特别是经历了伊拉克,科索沃,利比亚战争之后,以及当前紧张的国际形势,伊朗核问题,南北朝鲜的对峙,以及中国南海问题。更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感谢钱学森等科学家们为中国铸造了那么一把锋利的剑,以免我们哪天遭遇被外敌悬剑在头上却没有能力回击的尴尬困境。其次是其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面对回国后,航空航天工业一穷二白的零基础,钱学森不为艰难,从亲自辅导学生和抓建设做起,搞出了我们自己的导弹和火箭,给我们的核弹头插上了翅膀,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钱学森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自然与其个人的学识和能力密不可分;另外还有时代需要。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专业是火车头,但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看到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空军轰炸无可奈何,回国后最初选的是飞机制造,因为当时材料原因不能制造飞机。后来选择考虑了时代的需要,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结合。钱学森能力超常,学识渊博。当时他是加州理工最年轻的教授,从事的是美国航空界最为高精尖的研究。在1951年后被软禁的日子里,他终止了空气动力学的探索,转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论,终于在5年后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工程控制论。他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不仅以此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的新纪元。归国后由于国家的需要,钱学森由理论研究转为工程技术,实现了从理论到技术的完美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钱学森展现了极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将航天工业当成一个大的系统,由总体设计师到分设计师层层把关,如今中国航天事业仍在沿用钱学森的这些组织方式。钱学森同志去世也已经三年多了,那么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20年,回国后在国防科研一线干了26年,1980年5月中国首次全程发射洲际导弹“东风五号”获得成功。此后他把精力集中在了学术理论研究,抓紧人生的最后时光笔耕不辍,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和中国的力学体系;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值得深思,发人深省;“大成智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系统科学理论已经应用到了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观看此部电影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他对祖国和科学的热爱。他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更让我钦佩。身为大学教师和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我们要学习他严谨的工作作风、献身教育和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勇攀高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毅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民族气节;淡薄名利、一心为国的无私奉献品格。钱学森观后感和党课同学一起看完钱学森电影后,感慨良多。虽然这是一部纪录片,但在电影中也不缺乏艺术的美感,兼有对断进取的科学精神与艺术境界的追求,这对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受益颇多。与现代大部分出国留学的学子相比,钱学森带着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远去美国留学,即使后来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待遇,但他要回国献身民族事业的信念并未动摇。在受到美国驱逐出境及软禁的几年间,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科学孜孜不倦的研究,在此期间,我认为对祖国的热爱及执着是他不懈努力下去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告诉我们心存坚定的信念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心藏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及对成功的迫切渴望才能支撑着我们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与挫折,使我们在逆境中越挫越勇,并在机遇来临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在回国研究原子弹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地面上极小的一些失误,却造成了在空中巨大的损失与破坏。当大家都沉浸在痛苦的悲伤中及对技术的质疑中时,钱学森的那种沉着镇定乐观的态度令我惊叹不已。他明白在面对失败时痛苦与悲伤只会打败自己奋斗的勇气与决心,对自己的信心便是他勇于继续担当重任的保障,于是在更加仔细认真的态度下,在更加精确的技术掌握基础上,最终取得了真正的成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不管做任何事情,对自己有信心都非常重要,而有信心是建立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的,为此,我们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从整部电影中可以看出,钱学森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对科学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了。他那深夜埋首伏案疾书的镜头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是一种怎样的执着与奉献啊!而纵观现代诸多学子,时常熬夜确实不假,玩游戏看电影倒是真的,对待学习却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太大的精力与太多的时间。所以我认为钱学森这种对科学追求与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作为21世纪新一代接班人所必需的最宝贵的精神品质,为此,我们要有成为为科学的进步,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奉献一切牺牲小我的理想主义者的思想准备。同时,在这部电影里表现的对爱情的坚定不移也值得我们称赞。事实上,钱学森并不擅长对爱情的表达,但是从小就奠定的感情却始终未减,他与夫人两人浪漫的爱情及幸福美满的家庭成为他不断进步与成功的持久动力,在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里,我们看到,钱学森和他夫人都已老去,但他夫人的一句“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为了爱情,为了国家,双方的牺牲与奉献在这一句话里不言而喻,正所谓大爱无言,我想正是如此。带着对钱学森老人的无比敬仰与怀念我写完了这篇观后感,在此合卷沉思。钱学森电影观有感看完电影钱学森,一直被他的故事感动着。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在观看了之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整部电影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又有一种优雅的艺术艺术人文气息。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钱学森抛开繁忙的工作,专程观看女友的第一场演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跟我走吧。没有过多的热情,没有夸奖她的演艺水平。他只是紧紧拽住了女友的手说着这一句话:跟我走吧。钱学森是个性格比较沉稳、内敛,看得出是把所有的热情都埋在了心底。这个故事太浪漫了,真的是:跟我走吧。总之,像这么严肃的一个题材的电影,看起来很有时代感。加入了钱氏夫妇年轻时浪漫爱情的情节,让人的眼前一亮,很轻松,很美好。这和我以往看过的几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几部电视剧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想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爱国精神,他一直坚持着最初的信念:学成必归,报效祖国。当时,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他没有过多的语言来说明什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当初的信念,他的回国之路谁也不能阻挡。在这一刻,做为一名当学生党员,我的内心充满愧疚,联想到现在许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让他们面对钱学森,肯定会无地自容。所以我们做为大学生,更应该吧爱国情怀,爱国誓言付诸于行动,而不是用那些苍白的语言,用那无理由的借口。人才,真正的人才无论到哪儿,都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我们做为其中普通的一员,我们将来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在影片的最后是钱老98高龄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前的一句断断续续的话中结束:人,不能只掌握科学,技术,还要学文化,艺术。相信这句话给我们大家更多的启示。现在国家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空间数据治理与透明度提升-洞察及研究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语言规划趋势预测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LED灯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大气中的颗粒物来源解析-洞察及研究
- 心肌再生靶向治疗中的关键蛋白质网络研究-洞察及研究
- 专用设备品牌认知度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员工离职终止协议模板
- 2025年宁波市江北区中医院、江北区文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智慧医疗建设模式创新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研究报告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与常用维护维修方法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课件
- 针灸血肿课件
- 自学考试国际商务谈判笔记精华
- 工程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及单元目标
- 财务尽职调查工作方案
- 圆形二沉池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