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1页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2页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3页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4页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大众报业的发展,难点: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西人办报:19世纪4090年代,在华_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2.国人办报(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_,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维新运动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_等。(3)民国成立后,_报刊更加活跃,并实现了专门分工。(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_正式开播。(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_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3)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_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2.电影(1)电影事业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_,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1896年,在上海徐园“_”进行了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3)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_片断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4)民国时期,我国拍摄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3.电视(1)1958年5月1日,_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2)1978年5月1日,_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3)2008年6月9日,“_”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发展概况:_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至今,互联网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2.重大影响: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_和新模式。答案:(一)、1.传教士2.(1)昭文新报 (2)强学报 时务报 (3)通俗性(二)、1.(1)上海 (2)哈尔滨 (3)中央2.(1)彩色 (2)又一村 (3)定军山3.(1)北京电视台 (2)北京电视台 (3)中星9号(三)、1.19932.新观念【合作探究】1.1897年,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为45份,占当年创刊总数的91.8%。结合所学课内外知识分析:我国近现代报刊的大量创办产生了哪些重大而深远的积极作用?提示:思考时,应结合我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影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舆论导向、信息传播等多个方面说明其直接作用和深远作用。探究要点:(1)报纸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它能够及时反映民间的心声,从而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同时,也成为各种利益集团宣传自身主张、占领舆论阵地的重要工具。(2)报纸内容的丰富多彩、语言的通俗易懂、发行销售的广泛,可以使大批读者迅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从而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3)报纸行业的兴盛,既需要大量编辑者、撰稿者、印刷者、售卖者,更需要不断改进印刷技术和设备,从而推动了与报纸业有关的近代工业的发展,也增加了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的队伍,对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目前,我国影视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政论片、故事片、美术片、科教片、译制片等琳琅满目。想一想:近现代影视艺术的主要特点和重大影响分别有哪些?提示:分析时,应结合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作用进行分析;其中,“特点”可从艺术性、通俗性等方面进行概括;“影响”应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角度进行归纳。探究要点:(1)主要特点:具有极为强烈的娱乐性、艺术性和鉴赏性,融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同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流通迅速,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电影、电视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2)重大影响:直接而敏感地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对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不但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方式。(二)深化探究材料一: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材料二:(2)概括图1、图2、图3各宣传的主要思想。材料三: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以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2)图1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图2宣传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图3宣传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也可)。(3)变化: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理由:当时中国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因此,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力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四、课堂练习1.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是非曲直报中分”反映了报纸具有针砭时弊的功能,“一纸风行四海闻”体现了报纸可以迅速传递信息,“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说明报纸在唤醒民众、启发民智等方面作用重大,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报纸受意识形态制约的现象不符,B、C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任何体现。答案:D2.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解析:近代中国电影公司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而上海电影公司所占比例居全国之首,说明上海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居于重要地位,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没有关系,B项与1896年上海开始出现电影的史实不符。答案:D五、自我测评1.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时,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1926年6月1日,正处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