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总结-2019年登革热防控培训_第1页
精选总结-2019年登革热防控培训_第2页
精选总结-2019年登革热防控培训_第3页
精选总结-2019年登革热防控培训_第4页
精选总结-2019年登革热防控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革热防控培训 平潭综合实验区苏澳镇卫生院2019 06 12主讲人 林锋 1 背景及流行概况 登革热 denguefever 是登革热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高热 全身肌肉 骨髓及关节痛 极度疲乏 部分患者可有皮疹 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 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 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20世纪 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 病例数百万计 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 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 并分离出第 型登革热病毒 此后 于1979 1980 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 型病毒 2 我省登革热疫情 福建省2004 2013年共报告398例登革热病例 其中输入性病例191例 输入引发本地感染病例205例 本地病例2例 2004 2007 2008 2010 2013年出现暴发疫情 病例涉及到全省9个设区市中的8个 主要集中在莆田 福州与泉州三地 为374例 占病例总数的94 0 全省88个县 市 区 中有36个有登革热报告病例 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 其中以9 10月份病例数最多 为248例 占病例总数的62 3 境外输入引起本地感染病例主要发生在8 9 10月份 2例本地病例分别发生在6和10月份 而境外输入性病例全年12个月均有发生 各年龄组均有登革热病例 其中以15 59岁年龄组为主 为344例 占86 4 输入性病例来自于东南亚 非洲 南美洲等17个国家 主要输入国为菲律宾67例 35 1 印度尼西亚35例 18 3 3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 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乙类传染病 登革热病毒 DENV 1 DENV 2 DENV 3 DENV 4登革热病毒疾病谱 无症状感染 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DHF 登革休克综合征 DSS 无特效疗法 无上市疫苗 预防最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 加强防蚊灭蚊工作 登革热基本认识 4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带病毒动物 在常年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 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 3 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易感人群 人普遍易感 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 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在地方性流行区 发病者多为儿童 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 可以发生二次感染 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 4年或更长 登革热基本认识 5 登革热传播过程 患者 感染者 健康人士 带病毒蚊 内潜伏期 3至15日常見为5至8日 外潜伏期 8至10日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 即可获得感染 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 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 病毒在蚊体内繁殖 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 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6 登革热的诊断 一 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1 1发病前15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 1 2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 如半径100m范围 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 临床表现 2 1突然起病 发热 24 36小时内可达39 40 部分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较剧烈的头痛 眼眶痛 全身肌肉 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症状 可伴面部 颈部 胸部潮红 结膜充血等 2 2皮疹 于病程第5 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 麻疹样皮疹 猩红热样疹 针尖样出血性皮疹 或 皮岛 样表现等 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 多有痒感 不脱屑 持续3天 5天 2 3有出血倾向 束臂试验阳性 一般在病程5 8日皮肤出现瘀点 瘀斑 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 牙龈出血 鼻出血等粘膜出血 消化道出血 咯血 血尿 阴道出血等 7 2 4消化道大出血 或胸腹腔出血 或颅内出血 2 5肝肿大 胸腹腔积液 2 6皮肤湿冷 烦躁 脉搏细数 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及血压测不到 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 实验室检查 3 1白细胞计数减少 3 2血小板减少 低于100 109 L 3 3血液浓缩 如白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 以上 或经扩容治疗后白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 以上 低白蛋白血症等 3 4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3 5从急性期患者血清 脑脊液 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3 6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3 7应用RT 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 8 并发症 最常见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合并G 6PD缺乏症 精神异常心肌炎肝肾综合征中毒性肝炎 9 鉴别诊断 1 麻疹 有前驱期卡他症状 Koplik斑 皮疹从面部开始而且数量较多 淋巴结肿大和肝大少见 2 风疹 低热 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轻3 猩红热 有明显扁桃体炎症表现 起病第二天出疹 白细胞增多 4 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 有疫水接触史 有腓肠肌痛及压痛 淋巴结肿大 肾损害明显 白细胞增多 血沉加速 血培养可检出钩体 钩体血清学反应阳性 5 肾综合征出血热 有特定的流行区 鼠类接触史 明显的肾衰竭表现6 败血症 有原发性化脓性病灶或迁徙性病灶 白细胞显著增多 休克出现较早 血培养可阳性 抗生素治疗有效7 恙虫病 有野草接触史 典型焦痂或特异性溃疡 外斐氏OXk 1 80阳性 10 登革热的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1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 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PD 缺乏者中引起溶血 对于病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 2 有大量出汗 呕吐 腹泻而致脱水者 应及时补液 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 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出现脑炎样症状 3 有出血倾向者 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 止血敏 维生素C和K 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凝血酶 雷尼替丁等 4 脑炎样病例应及时快速注射甘露醇等脱水剂 每6h一次 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也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西干及速尿 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呼吸中枢受抑制者应使用人工呼吸机 11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 注意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儿童补液可按每日100mL kg 内含等量生理盐水与5 葡萄糖液 休克病例要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 并加用血浆或代血浆 但不宜输入全血 以免加重血液浓缩 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以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 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证据者按DIC治疗 12 登革热小结 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是登革热早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骤起发热 头痛 骨关节肌肉疼痛 皮疹 确诊需依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13 14 15 16 登革热疫情防控首要任务 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 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 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 减轻登革热的危害 17 救治病人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要求做到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就地在有条件机构治疗 患者救治及隔离疑似 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治疗 卧床休息地点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有条件的 或重症病人要住院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 病例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并热退 防蚊隔离要求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 如纱窗 沙门 网 蚊帐 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 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 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孳生地 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 减少传播机会 降低病死率 控制措施 传染源管理 18 紧急喷药 杀灭成蚊 疫点范围 包括病家及楼宇 疫情处理前3日每日一次灭蚊 之后每3 5天开展一次灭蚊 疫区范围 开始与疫点同步处理1次后 再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灭蚊剂 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结合在白天进行 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 畜中毒 及时 快速 全面 反复杀灭 及时 尽早行动 一发现疫情就要马上组织杀灭行动 快速 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杀灭的效果 全面 疫点的范围内实现全面覆盖 不留空白点 反复 白纹伊蚊的生长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