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1页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2页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3页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4页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新华保险学员培训PPT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2012年2月 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简介关于标准化法的介绍主要疾病介绍需要思考的问题 流行病学简介 什么是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核保医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核保医学的关系 什么是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 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 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特点 人群分布 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 传染病的预防 急性传染病的病源查询 疾病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 慢性疾病防治方法的研究及效果评估 意外伤害 精神疾病等的研究 流行病学与保险的关系 JohnSnow WilliamFarr 核保医学的特点 不仅关注于个体 更关注于群体 个体 个险体检结果的审核 群体 疾病的发生率 病死率 疾病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不同人群寿命预测诊断标准的变化 诊疗手段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流行病学与核保医学的关系 各种 率 的研究 对于疾病的更为深入的认识 个性化核保 指导不同地域 不同种族人群的核保检查项目的选择 流行病方法学的应用 逆选择的筛查优选体的筛选对于疾病未来趋势的预测及产品开发的指导 关于标准化法的介绍 什么是标准化率 标准化率 standardizedrate 亦称调整率 adjustmentrate 其基本思想是寻找一个统一的分布作为标准组 然后每个比较组均按该分布标准计算相应的率 所得到的率是相对于标准组的 故称为标准化率 常见的是年龄调整标准化率 是把两个或几个不同人群 不同时间的年龄结构拉在相同的结构上进行比较 目的是排除不同人群间相互比较时年龄构成对人群患 发病率和 或死亡率的影响 使得比较结果更为客观 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别 一般情况下发病率或死亡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北京 上海 重庆三地人口结构图比较 率的标准化 目的 消除混杂因素的干扰采用统一的标准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 使其具有可比性 除了对率进行标准化外 也可以对均数 构成比等进行标化 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当比较的两组或多组资料 其内部各小组率明显不同 且各小组观察例数的构成比 诸如年龄 性别 工龄 病情轻重 病程长短等也明显不同时 直接比较两个或多个合计率是不合理的 因为其内部构成不同 往往影响合计率大小 率的标准化 标准化方法直接法间接法根据已有资料的条件 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标准化率 如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 若已知年龄别死亡率 可采用直接法 若只有总死亡数和年龄别人口数而缺乏年龄别死亡率时 或各年龄组人口数较小 年龄别死亡率不稳定时 宜用间接法 率的标准化 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 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混杂因素的干扰 便于比较 选择标准的原则 标化率不代表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 选用的标准不同 所得的标化率也不同 主要疾病流行病学介绍 疾病选择原因 选择高发疾病 探讨疾病发展趋势及未来核保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回顾报告显示 2004 2005年 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94 54 请见右图 根据疾病发生率及对理赔的影响 选择心脑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乙型肝炎进行分析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乙型肝炎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世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005 6万 其中肺癌 乳腺癌 结直肠癌 胃癌和肝癌分别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 3 10 4 9 4 8 7 和5 6 恶性肿瘤死亡病例621万 主要的死因是肺癌 胃癌和肝癌 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7 8 10 4 和8 8 全球不同地区癌症发病率 1 105 比较 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例 万 中国与世界部分国家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比较 标化 美国癌症患病率的变化 美国癌症流行趋势变化引人注目 据1992 1998年报告 美国从90年代开始 癌症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2001年开始美国癌症死亡总例数亦开始下降 中国癌症流行趋势 全国三次人口死亡原因调查 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 恶性肿瘤 2004 200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 恶性肿瘤 2004 200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 恶性肿瘤 2004 2005年城市农村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 1 十万 恶性肿瘤 1990 1992年 2004 2005年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变化 前十位恶性肿瘤比较 分性别 城市农村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较 城市与农村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比较城市肺癌突出农村肝癌较高加强农村地区肝癌的检查 2004 2005年全国不同年龄段恶性肿瘤死亡构成 不同年份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对比 全国肿瘤死亡地图 90 92年男性 恶性肿瘤高发地区 胃癌 定义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4倍以上 高发地区 甘肃 青海 宁夏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辽东半岛 恶性肿瘤高发地区 食管癌 定义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 0倍以上 高发地区 河南 河北 江苏 山西 四川 恶性肿瘤高发地区 肝癌 定义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0倍以上 高发地区 东南沿海各省 吉林 恶性肿瘤高发地区 宫颈癌 定义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 0倍以上 高发地区 内蒙古 陕西 山西 湖北 湖南 江西 恶性肿瘤高发地区 肺癌 定义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2倍以上 高发地区 北京 天津 上海 东北三省 浙江沿海地区 恶性肿瘤高发地区 肠癌 定义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8倍以上 高发地区 浙江 江苏 上海 血吸虫病相关 恶性肿瘤高发地区 鼻咽癌 定义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6倍以上 高发地区 广东 广西 湖南 福建 江西 小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肿瘤发病情况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逐年升高 但标化死亡率近十年来维持稳定 肿瘤疾病谱不断变化 对肺癌 肝癌等疾病应加强体检 肿瘤有较强的聚集性 对于肿瘤高发地区应制定特殊体检标准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乙型肝炎 ICD 10编码中心脑血管病主要包括 急性风湿热 I00 I02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I03 I09 高血压病 I10 I15 缺血性心脏病 即冠心病I20 I25 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 I26 I28 脑血管疾病 I60 I69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阶段 第一期 瘟疫期 此时主要负担常来源于瓣膜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二期 传染病的下降使人口平均年龄升高 但在许多情况下 处于边缘性营养含量的饮食含盐过多常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与出血性卒中 第三期 经济的发展及收入的增加使吸烟者及富含热卡与脂肪的食物增多导致肥胖及血脂升高者增多 在心血管病全面流行期 动脉粥样硬化之死亡占35 65 见于东欧 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率的急剧增高导致平均寿命下降 第四期 是政治 经济 教育的力量一致强调动脉硬化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共同致力于降低危险因素 医疗保健系统也发展多种治疗方法使因动脉硬化疾病之死亡少于50 且多发生在 65岁的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所占比例 女性 男性 中国MUCA研究 1990 1995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比较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三期 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营养调查 1 6亿1 6亿2000万2000万6000万2亿3 5亿9亿 高血压患病率血脂异常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肥胖超重烟民被动吸烟 中国MONICA 北京人群急性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趋势 1984 1999 发病率 1 100000 冠心病事件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赵冬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 WHWangDZhao ChinJEpi2002 脑卒中年均增长4 5 美国近年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 四国脑卒中 冠心病死亡率比较 1 10万 危险因素对冠心病风险有联合作用 MRFITCohort 每年每10万人中的CHD死亡率 总胆固醇 mmol l 收缩压 mmHg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男性自测表 1 收缩压150mmHg2 总胆固醇260mg dl3 选中小方块颜色为橙色 红色 10年内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为同龄男性的3倍左右 小结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成年人群主要致死的原因之一 人口老龄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不断升高 生活习惯的改变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尝试开展健康管理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理赔风险 加强对于农村地区脑卒中的预警与检测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ViralHepatitisB 乙肝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 引起的 以肝脏为靶器官 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 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 在已知的人类致癌因子中 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占第二位 乙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人及HBsAg携带者 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未免疫人群普遍易感 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和生物制品司 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纳入儿童常规免疫服务 日内瓦 2001年 高 7 中国 东南亚 热带非洲占全球人口的45 终生感染危险 60 出生时和儿童早期感染为主中度 2 7 东欧 日本 前苏联 南美和地中海国家占全球人口的43 终生感染危险20 60 感染发生于各年龄组 但以儿童感染为主低 2 西欧 北美 澳大利亚占全球人口的12 终生感染危险 20 大多数感染发生于成人中的高危人群 青壮年为主 全球乙肝病毒感染模式 国家 地区 HBsAg流行率 台湾14 6非律宾13 0韩国12 3中国9 7香港9 6泰国9 0新加坡7 0越南5 5印度5 0马来西亚4 3日本1 3 亚洲国家 地区 HBsAg流行率 全世界慢性HBV感染地域分布 HBsAg地方性流行 8 高 占全世界人口45 2 7 中 占全世界人口43 2 低 占全世界人口 12 全球肝癌发病率分布 Livercancerincidenceratevarieswidelyfrom52 1per100000inChinato5 1per100000inNorthernEurope 全球HBsAg流行情况 中国 全球HBsAg流行情况 我国乙肝的血清流行病学 我国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HBsAg携带率为9 75 约1 2亿 人群HBV总感染率为57 63 2004年用2002年营养调查血清HBsAg携带率检测结果为9 09 2006年乙肝血清学流调结果 人群HBsAg携带率为7 18 较1992年显著降低 1992年以后出生儿童降低更为显著 Source 国家乙肝防治规划 2006年血清学调查 CCDC 1992年与2006年调查人群乙肝HBsAg携带率比较 Source 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ChinaCDC 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死亡率 1 10万 2005年全国肝癌死亡率 1 10万 2005年全国其他肝脏疾病死亡率 1 10万 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死亡率 1 10万 城乡对比 2005年全国肝癌死亡率 1 10万 城乡对比 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死亡率 1 10万 地区对比 2005年全国肝癌死亡率 1 10万 地区对比 小结 通过疫苗的接种 低龄人群乙肝患病率逐年降低 由于人口基数较大 中国高乙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