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BOT项目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1页
实施BOT项目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2页
实施BOT项目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3页
实施BOT项目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4页
实施BOT项目的若干法律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施实施 BOTBOT 项目的若干法律问题项目的若干法律问题 苏祖 为加速公用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及国际上出现公营事业民营化的趋势 而 BOT 投资方式就是民营化的有效方式 BOT 投资方式对于东道国的益处良 多 1 政府可以不增加财政负担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解决资金短缺 加速 发展基础设施的有效途径 2 将本应由政府承受的项目风险和责任大部转移给投资者 3 可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 学习外国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4 可避免政府自建自营情况下管理机制缺陷所带来投资额无法控制 工程质 量 产品质量无保障的弊端 对于投资者的益处亦颇多 1 扩大经营范围 开拓新市场 2 从项 目本身获得较好的稳定的经营利润 3 由于政府介入和支持的程度高及由于 BOT 风险控制和分摊机制的作用 投资风险的预见比较明朗 并且能合理分散 4 带动技术出口 推销成套设备 因此 发端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 BOT 投 资方式很快推行 现正方兴未艾 多年来 本人作为法律顾问参与了众多中外合资 合作的公路 桥梁 水 厂 电厂 垃圾处理 污水处理项目 其中中美合作的广州西朗污水处理项目 本人参与了所有文件的起草 谈判 历时六年多 中国实施 BOT 项目有许多 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现仅就政府比较关心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求教于各 位 一 中国关于项目的法律环境 目前 我国调整 BOT 项目投资的法律法规已初成体系 但极不完善 缺乏 专门性的法律 许多问题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1 宪法 我国宪法第 18 条规定 中国允许外国投资者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在 中国投资 外国投资者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 其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国法律 的保护 宪法的这一规定是所有外资立法和有关国际条约的最权威法律依据 在包括 BOT 项目在内的外资法的层次中居于核心地位 2 中外合资企业法 中外合作企业法 外资企业法 及其实施细则 分别适用于以合资 合作 独资方式建立的 BOT 项目公司 3 民法通则 公司法 合同法 担保法 及其司法解释等民商 事法律以及 招投标法 也适用于 BOT 项目 4 外汇管理 外债登记 对外担保等法律法规 5 我国现行法律 法规中对外商来华投资应享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如关税 进出 口权 土地使用权 税收等方面的规定 对 BOT 项目公司也适用 6 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在不与国家法律 法规相违背情况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和规章 7 我国参加和承认的有关国际多边公约 双边条约的规定 如我国与投资者母 国关于双边投资的协定 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 1958 年 关于承认和执行 外国仲裁裁决的国际公约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 关于解决国家和 他国国民之间投资多端公约 等 8 针对 BOT 运作的行政规章 主要有 1 1994 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 的 关于以 BOT 方式吸引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2 1995 年 8 月 21 日 国家计委 电力部 交通部联合发布的 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 理问题的通知 3 1997 年 4 月 16 日 国家计委和国家外汇局发布了 境 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办法 需特别指出的是 上述两个关于 BOT 项目的 通知 和 境外进行项目融 资管理方法 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推广 BOT 投融资模式的需要 第一 法律阶位较低 上述两个 通知 的颁发机关分别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部 国家计委 电力部及交通部 均为国家政府机构 而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或其常务委员会 因此 从法律渊源角度来说 两个 通知 皆属于国务院下 属的各部委制定的规章 管理办法 也只是一个规范性文件 法律阶位较低 缺乏全国性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一部单行法规 各地深感无法可依 第二 条文内容相当简陋 存在许多立法空白 BOT 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 牵涉面广 参与部门多 法律关系错综复杂 需要系统的法律法规 加以规范 上述两个 通知 的条文数量少 内容简单 对于 BOT 项目运作过 程中遇到的诸多疑难问题均未涉足 例如特许授权文件与其他合同的关系问题 政府保证 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摊与管理问题等等 第三 条文存在诸多法律障碍 有必要在 BOT 专门立法中加以修正 第四 两个 通知 的某些条文相互矛盾 令人无所适从 例如 1995 年的 通 知 第 3 条称 政府机构一般不应对项目做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承诺 其中包括 外汇兑换担保 而 1996 年的 管理通知 则规定 对于项目公司偿还贷款 本金 利息和红利汇出所需要的外汇 国家保证兑换和汇出境外 不过 法律不完善 不等于务实者无所作为 对法无明文规定的方面 地 方政府及其他当事方可以更加灵活 前提是不能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 律师发挥的作用空间也更大 二 BOT 项目的基本法律框架 BOT 投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涉及的当事方包括政府 投资者 项目公司 融资机构 总承建商 分包商 经营管理公司 原材料供应商 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 担保人 保险公司等 众多当事人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 来确立和调整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这些合同构成 BOT 投资方式的基本法 律框架 法律框架因项目而异 并非一成不变 具体法律框架的设计 对项目 能否成功极为关键 既关系到合法性 可操作性 合同之间的协调性 更关系 到各方的实体权利义务 在法律框架的设计和具体内容的确定方面 律师可以 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特许协议 特许协议 Concession Agreement 是指政府主管部门授权私人投资者或 投资者所设立的项目公司对本属政府公共部门投资建设和经营的项目进行建设 和经营 被特许者在一定期限内有专营权和收益权 期满后将项目无偿移交政 府的协议 特许协议是 BOT 方式赖以运行的基础 随后的融资 工程承包 经 营管理 担保等诸多合同均以此协议为依据 特许授权的法律形式可以是立法 性特许授权文件 也可以是合同性特许授权文件 目前世界各国及地区 BOT 项 目特许授权文件大致有四种类型 1 有一个关于 BOT 整体制度的立法性文件 政府依据法律授权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授权协议 如菲律宾 越南 2 通 过一个具体的 BOT 项目的单项立法性文件直接授权予项目公司专营权 3 由 政府与项目公司就一个具体 BOT 项目签订一个特许授予专营权的协议 4 在 通过一个具体 BOT 项目立法性文件的基础上 政府与项目公司再签订一个特许 授予专营权协议 BR 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与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与 BOTBOT 投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变异适用投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变异适用 及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及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朱树英 众所周知 由于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机场 桥梁 隧道 高速公路 污水 处理厂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大 周期长 风险高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 在我国其投资主体历来由各级政府承担 其投资方式也一直是政府直接 投资 但是 近年来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模式出现市场化运作的新情况 新特 色 并且出现企业资本甚至私人资本的 BOT 投资模式在中国变异适用的倾向 值得理论界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所说的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 是指在涉及公众 利益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中 由各类法人或私人等非政府的投资主体 以市场方 式并服从市场规律进行投资建设的操作方式 研究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以及在 投资模式方面对 BOT 方式的变异适用 在我国当前涉及数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 的有效控制和安全运作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 相对于传统的政府投资 的单一模式 采用国际通用的 BOT 方式并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变异适用的规范运 作 以及研究其规范运作应当注意的有关法律问题 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及其基本特点 今年 4 月 2 日 浙江省和上海市的主流媒体均报道 浙江和上海参与国际经济 竞争共同作出重大战略决策 为合作开发浙江洋山深水港项目 上海市成立了 投资主体上海同盛投资 集团 有限公司 而浙江省也成立浙江同盛投资 集 团 有限公司 为建设深水港项目中的跨海大桥 还同时成立大桥项目公司 在投融资体制上实行投资 建设 运营 监管四分开的创新模式 两地合作以 公司方式投资建设一座共长 34 公里 其中海中长达 26 公里的跨海大桥 这是 目前世界上海洋跨度最长的前所未有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也是重大基础设施 工程对政府直接投资模式的重大突破 建国以来 由于基础设施例如机场 桥梁 码头 隧道 公路等建设项目 都 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的发展和国计民生的根本利益 所以 各级政府的领导都 把这些项目作为任职期间的实事和大事来实施 而且随着各地经济实力的增强 这些项目投资的规模或数量也日益增长 并逐步形成了以国家投资 主要是 中央政府 为主 以地方政府投资为补充的体制 这也是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 基本框架 以国内高速公路为例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投资体制发挥了明显 的作用 八五 期间 高速公路总里程从 574 公里发展到 2141 公里 平均每 年建成 300 公里 进入 九五 期间 则以每年新建 1000 公里的速度发展 至 1997 年末 全国已建成 4771 公里高速公路 1998 年开始 国家通过发行专项 债券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全国公路建设的投资额每年超过 500 亿元 因此 相 当一段时期以来 各级政府尤其是积极性更高的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所构成 的政府投资模式 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最主要的投资模式 上述政府投资模式 其投资主体决定了运作模式的非市场化 各级政府负责官 员往往把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作为自己任职期间的政绩体现 因此 此类 建设项目的运作 较多地反映长官意志和行政政绩而不反映市场机制和市场规 律 但是 近年来由于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和相对稳定的回报 以及政府对企业投资 和外资投资的鼓励 在国内的内资企业中 出现了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公司 这些公司一般有银行或金融机构作后盾 有相对充足的资金 往往能够筹集 几亿 几十亿人民币的投资量 这是以市场主体而非政府作为主体参与基础设 施的投资 该市场主体作为各级政府投资的补充 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很显然 以公司方式的市场主体以市场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一般不反映长官 意志和行政政绩 而以市场规律为行为准则 作为一种投资模式 内资投资的市场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内资本地投资 通常是当地政府许可的具有相应开发资质的公司募集资 金 用适合当地具体情况和特点的方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 海南省三亚 市在 90 年代初实施的 十路四桥 计划 其基本投资模式是内资本地投资 海 南省人大为此专门通过地方法规 海南省基础设施投资综合补偿条例 赋予 这种投资方式以法律依据 另一种是内资异地投资 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异地的国内企业被本地投资者 作为募集资金的对象吸收投资 还有一种则是异地国内企业获得当地政府的特 许 作为独立投资主体的国内企业在异地实施基础设施的投资 建设 此外 最近还出现了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内资异地合作共同筹集资金的模式 例如 浙江省和上海市合作对深水港以及跨海大桥的投资建设 上述非政府的企业或私人的投资模式在市场中的运作实践 事实上已经和国际 投资基础设施的 BOT 模式结合 并且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 结合中国的具体实 践采取了一系列变异模式 这是法学理论界不得不给予高度关注的新的市场运 作方式 所谓 BOT 一般指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经营 移 交过程中 由当地政府特许的 由私营的或非政府的财团投资的 以一定期限 的经营盈利作为回报的投资模式 这种模式并非是唯一的 即便在国外 这种 模式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并出现了 BOT 前提下的新模式 利用各种外资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这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 各地地方政府对此具有更大的积极性 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较大的规 模 以公路建设为例 我国利用世界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和日本道路公路协会 资金贷款至 1997 年底已达 100 亿美元 近几年又从商业资本财团引进 70 亿美 元 外资投资更多 更普遍的方式是私营企业的投资 即 BOT 方式的投资 结 合我国的运作实践 BOT 投资方式在我国国内的实际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外资方更热衷于采取购买已营建完毕的基础设施 经营一定年限后再转让给当地政府的新方式 即 POT 购买 运作 转让 方 式来运作 显然 以 BOT 模式或者 BOT 变异模式投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其基 本特点是以市场方式运作的 只是这种市场化运作更多地涉及外资的投入以及 更多地带有国际资本运作的市场特点 因此 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的基本特点可归纳为 1 项目的投资主体系非政府的市场主体 2 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及期限须获得政府的特许权 3 投资成本收回及赢利依赖当地政府特许的经营权 4 投资的风险由投资主体自行承担 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必然带来投资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而随着外资的大规模 涉足中国的基础设施的投资 建设 采用 BOT 投融资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 国际惯例 也必然会在中国的土地上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在市场运作中得到 创新和发展 因此 研究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以及 BOT 模式在中国基础设施 建设市场化运作中的变异适用 就成为法学理论界不得不关注的重大课题 二 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借鉴 BOT 模式及其变异适用 BOT 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主要适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投融资模式 其操 作的典型形式是 项目所在地政府授予一家或几家公司或私人企业所组成的项 目公司以特许权利 就某项特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筹资建设 少量投资 大 量融资 在约定的期限内经营管理 并通过项目本身的经营收入偿还债务和 获取投资回报 在特许期届满后将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所在地政府 企业资本或私人资本在介入基础设施项目的运作过程中 由于基础设施种类 投融资回报方式 项目财产权利形态的不同 BOT 方式出现了不同的变异模式 如 BOOT 建设 拥有 经营 转让 形式 BTO 建设 转让 经营 形式 BOO 建设 拥有 经营 形式 ROT 整顿 经营 转让 形式 POT 购买 经营 转让 形式等等 国内较早正式采用 BOT 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以 1996 年的广西来宾电厂建设 作为代表 在此前后 各地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采用类似 BOT 方式的基础设施 的建设模式不断发展 为规范其投资行为 各地制订了一系列地方法规或规章 例如 为适应本地投资资金匮乏而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的具体情况 海南 省于 1994 年 5 月 由地方人大出台 海南经济特区基础设施投资综合补偿条例 该条例针对海南省实际情况 对基础设施的规划 建设用地方式以及投资 补偿作了明确规定 这是地方立法对各种大型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资模式以及政 府补偿方式的具有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