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境内河湖采砂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1页
安徽境内河湖采砂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2页
安徽境内河湖采砂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3页
安徽境内河湖采砂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4页
安徽境内河湖采砂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境内河湖采砂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家为确保长江干堤防洪安全,国家采取果断措施加大了打击长江河道非法采砂活动的力度,并在部分河段采取了禁采措施。受利益驱动影响,部分采砂船只向安徽转移,安徽境内违法采砂活动猖獗,严重威胁了河道堤防和水工程的安全。为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打击违法采砂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2016年6月下旬起,我们组织人员重点对安徽境内的河湖采砂及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淮河干流安徽段河道长度约430km,涉及阜阳、六安、淮南、蚌埠、滁州、明光6个市,该段采砂管理工作由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负责。违法采砂活动主要集中在阜南县的苗埠口、颍上县的润河集下及临淮岗下、怀远县的黄苏段及城关堤段、蚌埠郊区的郑家渡、凤阳县的黄湾等地。违法采砂已造成部分河岸坍塌,形成了新的险工险段。 其它河道的相关情况 二、非法采砂造成严重后果 自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不少外地船只转移至安徽境内淮河流域的部分河湖中,使这些河道中无证采砂、证件不全采砂、滥采乱挖河砂等现象加剧,给这些河道的采砂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非法采砂活动对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滩地坍塌、大量石护工程塌陷 由于水流影响,砂的沉积位置一般都在河道的凹岸,距河道堤防近的一侧往往是河道的险工险段。采砂者在利益驱动下,不顾堤防安全,狂吸滥采,造成大量滩地坍塌,部分护坡、护岸工程塌陷、剥落,失去抗御洪水保护险工险段的能力;致使部分河道滩地最窄处仅10余米,直接危及堤防安全。如沭河王庄闸下游,河床较窄,采砂船只靠近护岸或堤防采砂,造成大片滩地坍塌,块石护坡工程剥落。 2.河势恶化 安徽境内部分河道堤防标准低,弯道、险工多,河势本来变化就大,部分河道因长期非法开采河砂导致河床极不稳定。尤其是*河*段,由于采砂,河床最低处比原高程低了10多米,河床东西游荡,一旦洪水下泄,横冲直闯,后果不堪设想。 3.对闸、桥等水利工程破坏明显 采砂不仅造成滩地坍塌,石护工程破坏,还造成许多穿堤建筑物甚至是拦河闸坝、桥梁的严重破坏。如*闸、*桥等建筑物因非法采砂,掏蚀地基,成为险闸、险桥,王庄闸已多次进行了加固,而*大桥虽经多次加固处理,仍无法彻底消除隐患,不得不拆除重建。 三、河道采砂管理的主要措施 1.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订配套规章制度 安徽省在制订水法、防洪法及河道管理条例的实施办法时,都对采砂管理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同时对河湖采砂管理,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淮河河道采砂管理的通知,蚌埠市发布了关于蚌埠市境内禁止河道采砂的布告。 上述规章制度,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对规范河道采砂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 2.广泛宣传,提高沿河单位及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一些单位和个人不知法、不懂法或不守法是违法采砂活动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淮河河道管理局十分重视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每年都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结合各自的管理范围和工作特点,突出宣传河道管理单位的法律地位和管理职能;以采砂管理、河道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以及水利规费征收等为宣传重点,把水法宣传与有关水事案件的查处结合起来,开展声势浩大的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宣传车、办板报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使沿河单位和群众真正认识到违法采砂活动对防洪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防洪意识,提高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理顺河湖采砂管理体制 安徽省1990年颁布了有关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后,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开始对淮河干流采砂活动实施管理,统一核发河道采砂许可证,沿淮各县市河道管理局负责具体管理和收费工作。但由于淮河河道内管理涉及水上公安、矿产、渔政、航运、水利等多部门管理,采砂管理涉及水利、地矿、工商等部门,形成有利时多部门相争,管理中互相推诿,出现问题相互扯皮的现象,给河道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造成了许多困难。 4.规范河道采砂收费制度 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利厅、财政厅和物价局联合制定了安徽省实施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细则,其第七条规定“长江、淮河干流按当地市场销售价的15%计收”。据调查由于淮河干流采砂单船作业量较小,采砂船流动性大,砂民逃费现象严重等原因,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从2000年4月起至今全系统停止收取采砂管理费,其1999年全省收费额在4050万元。 以上各单位所收费用全部用于河道、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工程设施和管理设施的加固和更新改造、河道采砂监督检查、采砂管理和打击河湖非法采砂所需费用,以弥补管理单位管理费用的不足。 5.禁采和打击非法采砂情况 针对安徽境内部分河段非法采砂活动猖獗的严重状况,2001年*处按照厅、局防指指示精神,集中全处二十余名水政监察人员多次对非法采砂活动进行大规模打击,摧毁非法采砂势头,有效地维护了河道堤防工程安全。通过开展打击非法采砂活动,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基本走上了申请、审批、发证的规范化管理轨道。但*河非法采砂活动仍屡禁不止。*河河道堤防标准低,且弯道、险工众多,历来为地方政府及河道主管部门的防汛重点。近年来,*河内出现了大量违法采砂现象,导致河势恶化,直接威胁工程安全。在河道管理单位的长期呼吁和积极倡导下,1996年*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对沭河省界至塔山闸段实行禁采,现在该河段几乎没有采砂船只。2001年12月12日,*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的通告,规定严禁在“*河及其他区域性河道”采砂,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重视不够,*闸以下河段非法采砂活动仍然十分猖獗,甚至在险工段内肆意狂吸乱采,造成滩地坍塌、管护工程设施、涵、闸、桥等建筑物损坏现象时有发生。 6.河道采砂规划制定情况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编制了淮河干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上报水利厅,待审批。 四、存在的问题 1.水政执法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河道内的非法采砂活动严重干扰了河道管理秩序,给河道行洪和水工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河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对非法采砂给予严厉打击。但国家至今没有一部河道采砂管理法规,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关于采砂管理的条款很少,且针对性差,(如新水法中规定对河道采砂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但配套行政法规还没有制定;防洪法中规定对影响河势稳定的采砂活动可以处罚,但影响河势稳定的情况难以界定;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规定过于原则,且主要侧重采砂收费的管理;河道管理条例对河道采砂只作了原则规定),目前按有关规定对非法采砂活动处罚很轻,只能是“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与采砂暴利大相径庭,对违法采砂者没有威慑力,达不到严厉打击的目的。造成了水政执法执法手段少,强制性弱,管理效果差的事实。 2.河道管理部门在采砂管理上责任与权力不统一 根据水法及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各级河道管理部门是采砂管理的执法主体,应该依法打击河道违法采砂活动。但禁采涉及建材市场的物价、砂民的生计以及相关的链条产业,难度大。受采砂暴利影响,部分群众违法偷采,铤而走险,地方部门受利益驱动,存在暗中支持、袒护违法采砂者的现象,有的甚至指使违法采砂者继续乱采滥采,致使禁采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实。加之长江禁采后,大量外地吸砂船涌入淮河流域,采砂的流动性大,能力强,破坏严重,对防洪工程安全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水行政执法手段少、强制性差的现状下,联合地方公安共同打击效果虽好,但是地方公安部门不可能长期参与维持采砂管理秩序的活动;河道主管单位支付不起长期联合打击的费用。如此,仅靠河道管理部门依法打击,维护正常采砂秩序,保证河道堤防和水工程的安全比较困难。 要实现有效管理,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采取措施,共同打击。但当前,在国家法律法规中,河道管理部门有打击违法采砂的责任,却缺乏必要的手段;而地方政府有打击的手段,却无打击违法采砂的直接责任;国家明确了防汛责任为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却没有明确其在打击违法采砂活动中的责任。这种责、权的不统一,造成了部分地区河湖采砂管理状况混乱的局面。 3.采砂管理存在多家收费、一家管理的问题 采砂管理政出多门,管理体制不顺。河道采砂涉及水利、国土资源、交通等多个部门,且均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审批发证的依据。有些执法部门审批把关不严、衔接不够;有的审批后监督不力;部分地区不顾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采砂管理由水利、国土资源部门以外的部门负责,造成重复发证收费,河道管理单位一家管理的局面。加重了河道管理单位的管理负担。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不顾河道主管单位的反对,擅自将河道采砂权进行有偿转让或拍卖。给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管理难题。 4. 没有规范的采砂规划编制技术标准 调查中发现各单位编制的河道采砂规划都较简单,大部分只简单划定可采区和禁采区,对可采量、禁采期和可采期的确定,采砂对河势、防洪安全的影响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要完成这项工作应积累一定的测量资料,做必要的技术分析和模型试验等。此外国家还没有一部编制采砂规划的规范,规划编制缺少依据。编制采砂规划的费用也没有来源渠道。 5. 管理经费缺乏,水政执法队伍的装备与执法任务不适应 采砂管理缺少专项经费。打击违法采砂活动需要大量经费,目前各级财政经费中没有安排专门经费,更没有打击违法采砂的专项经费。各级河道管理单位负责对河道的管理,组织打击河湖范围内违法采砂的各种活动责无旁贷,但却难以支付打击非法采砂的各种费用。因此管理工作越好、禁采工作越突出的单位,花费的人力物力也越多。 水政执法队伍的交通、通信设施等装备及办公经费与执法任务不相适应。河道管理战线长,任务重;湖区管理,面广量大;采砂点分散,采砂船只流动,监督管理难度大。目前管理单位的实际情况是没有船不能下河、湖管理;有船缺少经费难以负担;上船的水政监察员少,制服不了非法采砂者(暴力对抗),人多费用庞杂难以组织,对船只的要求也较高。以至险工险段非法采砂屡禁不止,河滩地乱堆砂、河堤上开挖运砂通道、砂民抗费逃费现象严重。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1.国家制订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分清责任,明确采砂管理实行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采砂工作,消除多头管理的局面,理顺管理体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标准;确保河道堤防和水利工程安全。 2.建议水利部尽快研究制订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重点解决采砂规划深度不够及采砂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的影响问题。各管理单位尽快开展采砂对河势影响的相关研究。明确可采区和禁采区、可采期和禁采期、年度采砂控制总量、可采区采砂船只控制数量等。制定完善的采砂规划,指导河道采砂审批管理工作。 3.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狠抓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为水政执法队伍配备必要的人员和执法装备,如采砂管理车辆和船只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