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15分)1. (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B . 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 . 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成千上万的物质D .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 (1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1分)利用括号内的物质,以及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仍不能鉴别开来的是( ) A . 液体:氢氧化钡、稀硫酸、稀盐酸(酚酞试液)B . 气体: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C . 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D . 固体:氯化铁、硫酸钡、氯化银(稀盐酸)4. (1分)如图所示,是体能测试中掷出的实心球运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实心球在b点时,处于平衡状态B . 实心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做了功C . 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 . 在实心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5. (1分)电工在安装家庭电路时,需用螺丝钉将灯座固定在天花板上,下列组合最省力的是( ) A . 粗柄螺丝刀,密纹螺丝钉B . 细柄螺丝刀,密纹螺丝钉C . 粗柄螺丝刀,疏纹螺丝钉D . 细柄螺丝刀,疏纹螺丝钉6. (1分)在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化情况是( )A . 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 .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C . 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 . 温度降低,内能增大7. (1分)一个小孩儿从公园中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B .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C .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内能减少D .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内能不变8. (1分)中考体育跳绳项目测试中,小明同学在1 min内跳了120次,则他跳绳时的功率大约是 ( ). A . 0.5 WB . 5 WC . 50 WD . 500 W9. (1分)如图,小东同学用动滑轮将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物体重力为G物 , 滑轮的重力为G轮。物体上升的速度大小保持V不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在提升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B . 在提升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始终是(G物+G轮)/2C . 在提升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至少为(G物+G轮)VD . 小东拉绳子的机械效率为G物/(G物+G轮)10. (1分)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小金同学取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锌B . 滤出的同体中一定台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C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铜和硝酸银D . 加入铝粉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滤液的质量11. (1分)如图,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壁,右端与物块M连接,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当M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物块M拉至A处由静止释放,M向左最远可运动至B点。则物块( ) A . 从A到O一直加速运动B . 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C . 从O到B先加速后减速D . 从O到B先匀速后减速12. (1分)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又能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能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A . B . C . D . 13. (1分)小明将一定量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 A . ZnB . AgC . CuD . Cu、Zn 和 Ag14. (1分)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源后,司机按图中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端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滑轮自重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比甲省力B . 甲比乙省力C . 甲比乙省功D . 乙比甲省功15. (1分)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加入6.5g表面锈蚀的铁钉,同时向右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指针偏转的情况可能是( ) 始终向左偏转不发生偏转始终向右偏转最初向左偏转,然后向右偏转。A . B . C . D . 二、 简答题 (共9题;共14分)16. (2分)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将铜片浸入称硫酸 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1)上述实验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_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17. (3分)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多吃蔬菜可补充的营养素是_ (2)铝制品在空气中表面失去金属光泽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用熟石灰处理废硫酸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天然气作燃料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中发生的一个反应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8. (2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氧化物,D、E为黑色固体,F的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1)写出C、F的化学式:C_,F_(2)写出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五个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填序号)19. (2分)新能源汽车因节能、环保等优点深受广大家庭的喜爱。我们学校鲍老师驾驶电动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24km,用时20min。已知该车的总质量为1.6103kg,行驶中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此过程中该车牵引力做功_,功率为_。 20. (1分)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之充分反应后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溶质为_。 (2)若反应后,将溶液过滤,所得固体物质加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_。 (3)若反应后,将析出的金属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 21. (1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操作方案,结合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中含有_; (2)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操作a的名称为_; (4)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22. (1分)如图所示,在整修寺庙过程中,甲和尚将一块重400N的石头提到2m高的庙墙上,乙和尚把重110N的瓦片提到6m高的房檐上。请帮助老和尚比较甲、乙两个和尚的贡献大小。_和尚的贡献大(填“甲”或“乙”),判断的依据是_。 23. (1分)一位质量为60千克的攀岩者,背着质量为7.5千克的背包,用了2分钟匀速登上一峭壁,此时攀岩者与起始高度相差10米。在这一过程中,攀岩者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瓦,攀岩者对背包做的功是_焦。 24. (1分)我们居住的城市高楼林立,如不小心发生高空坠物事件,则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某小区的沈先生在早晨下楼取车时,发现车的后挡风玻璃被穿了一个孔,上面还插着剩有半瓶可乐的可乐瓶。若不计空气阻力,当可乐瓶从高空坠落时,_能转化为动能,可乐瓶的机械能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三、 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9分)25. (1分)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物质。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原粉末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所示进行试验: (1)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操作的名称是_,白色沉淀是_。 (2)加入试剂A要过量的原因是_。 26. (1分)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在实验室鉴别白酒与白醋,可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是_。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B,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加入的试剂现 象结 论方案1二氧化碳A中出现白色浑浊,B中无明显现象。A是_溶液,B是另一种溶液。方案2碳酸钠溶液_。方案3试剂X(3)【方法感悟】在鉴别物质时,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不同现象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拓展应用】完成方案3,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_。(填序号)酚酞溶液pH试纸镁氧化铜稀硝酸氢氧化铜氯化镁溶液硝酸钡溶液27. (2分)小南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实验前,若杠杆如图甲所示,则应进行的操作是_。 (2)小南决定先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如图乙所示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和动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小南得出的结论是_。 实验序号动力F1/牛动力臂l1/米10.50.2021.00.1031.50.0742.00.0552.50.04(3)小南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他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再在杠杆右侧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如图丙所示,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_。 28. (3分)学习了“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小军开展了如图甲的实验: 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静止滚下,打到A处木块,推动木块;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A处相同的木块,推动木块;步骤三:换一铁球乙(m乙m甲)从斜面上F点静止滚下,打到A处相同的木块,推动木块。(1)铁球动能的大小事通过_来反应,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实际操作中,小军发现几次木块并未发生移动,对此你建议的改进方法_(3)为了让质量不同的甲、乙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认为可以不用让两球都从E点滚下,而是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只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 29. (2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如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 烧杯号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200202882水100202843煤油200202844煤油2002024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2)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3)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4)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有关。 (5)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 四、 分析计算题 (共6题;共17分)30. (2分)利用图示电路可以测量小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机械效率,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1;将电动机转轴固定,使之不能转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 (1)电动机转轴固定时,电动机只有线圈发热,在电路中相当于一只电阻,请用上述测量值表示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 (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电能,输出机械功,同时线圈仍会发热。请用上述测量值表示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机械功率P机械。 (3)用上述测量值表示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机械效率。 31. (3分)小金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 5g,把 6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实验次数1234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5151515剩余固体的质量/g3.5x0.750.75(1)表中x_。 (2)第_次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钙反应完全。 (3)求原6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2. (4分)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 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 33. (1分)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_(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环,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 _的能力。(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_,甲烷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_(写一条)。(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3千克/米3 , “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是 _牛,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广燃,说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 34. (4分)为预防和处置公共场所突发恐怖袭击事件,重庆应急处置小分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