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中外历史的几种形式_第1页
整合中外历史的几种形式_第2页
整合中外历史的几种形式_第3页
整合中外历史的几种形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整合中外历史的几种形式整合中外历史的几种形式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考察学生政史 地三科的学科内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 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复习中要加强各种知识的整合 它不仅要有历史知识的内部整合 还要有历史知识与政治 地理学科以及时事热点焦点知识的外部整合 将中学五本历史教 材中的中外历史以适当形式整合起来组题是当前高考命题的着力之处 因此将中外历史整 合复习也是我们必须做的重要工作 本文以今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两套试题的有关题目为例 归纳了几种整合中外历史的形式 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 因果式即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互为原因 背景 与结果 影响 的关系 例 1 卷 I 第 19 题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光 进知识分子 A 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 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开始于 1915 年的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有了新的内容 即运动中的一些先进分子极 力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从而找到了中国解放的出路 俄国这很明显是十月革命胜利 传到中国的结果 领导工农群以暴力推翻 例 2 卷 II 第 23 题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 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 尔泰认为 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 最古老 最广大 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国家 在道德 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信奉儒学的中国人 没有海辱理中生的曲解自然 这 足以证明 A 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 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 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欧洲启蒙学思想的出现主要欧洲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和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结果 但 中国文化在 18C 的欧洲进一步传播也是背景之一 伏尔泰表达的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 否定欧洲天主教会的腐朽和等级制度的不满 中国和世界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 尤其是近现代史上的世界对中国影响广泛而深 远 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时 不仅每一章引言部分介绍的相关世界背景知识不能忽略 而 且在正文中讲述的世界史知识还要详细了解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都 涉及到完成工业革命时的英国国情 对此我们不能不要有所扩展 特别注意的是对中国史 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空缺世界背景知识时 我们不要放过 要结果世界史教材将它们联系 起来 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于 1859 年扩大时 要联系 1857 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 英法的沉重打击 使之扩大侵略攫取更多侵略权着以补偿损失 还要联系 1859 年英国已 2 镇压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能够抽出兵力集中对付中国 二 总分式即将中国史作为整体世界史的一个部分 例 3 卷 II 第 15 题 1971 年 10 月 第 26 届联合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决议使用 恢复 一词的原因是 中国是 联合国家 宣言 的答字国 中国是 联合国宪章 的签字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长期被剥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 B C D 排除带 选项 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既是 中国的一件重大事情 更是世界的大事中外历史教材都有讲述 此题即将这一部分的中国 史纳入世界史的范畴出题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将中国史知识纳入世界史体系考察能使我们把握世界的整体发 展规律世界与中国的互动关系 也就更好理解中国的发展轨迹和趋势 世界史教材中涉及 中国的地方很多不仅过于简略 而且挂一漏万 写有遗漏 我们在复习中要将它适当拓展 以复原历史全貌 如在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时 要将中国的抗日战场作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五大战场之一 这样的整体考察使我们能发现中国的抗战开始早 结束晚的特 点 理解其它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的支援和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及历史地 位 三 比较式即将同时期的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关知识作模向比较 例 4 卷 I 第 23 题 在 14 17 世纪的欧洲和中国 都产生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文学作 品 其中 堂吉诃德 和 水浒传 的相同之外是 A 歌颂反抗斗争精神B 揭露社会的黑暗 C 推崇人文主义D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此题将世界的空史上文艺复兴的代表作与中国古代史之明清期的优秀小说比较相同之处 角度新颖 考察周期世界文化的共性 前者揭示是讽刺小说教会的黑暗 社会的专横和人 民的困苦 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后者是歌颁因社会黑暗而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 例 5 卷 II 第 38 题 阅读下列材料 略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说明在 10 至 19 世纪中 与欧洲相比 中国科技水平所处 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16 至 19 世纪中西方科技 的根本性差异 2 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 从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三个方面 分析欧洲近代科 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二 三与所学知识 分析清代 鸦片战争前 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 因 4 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此题比较的是中西方科技在 10 至 19 世纪的不同发展趋势复原因 不同特点及地位的 是变化 涉及中国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两部分的主干知识 揭示了中国从领先到落后 西 方后束居上的历史事实 有比较才能鉴别 比较能力是高考文综测试的一项重要能力 比较题是高考题的常见 类型 同样 比较也是历史学习尤其是复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史和世界史同时期有许 3 多可比之处 我们可以通过求同思维理解历史的共同发展规律的普通性 通过求异思维把 握世界其它国家与中国个性与特殊之处 如此较 19C 中后期的中国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与 日本明活维新的成败不同 理解这是由两国政治经济 阶段结构 外部环境等国情不同决 定的 再比如比较 19 世纪来 20 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相似之处通过 两国领导阶级的变化 斗争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共性说明列宁 亚洲的觉醒 的论断是正 确的 四 专题式即将世界史与中国史有关知识以某一主题组合在一起形成专题知识体系 例 卷 II 第 16 19 题 I 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 各国工业化资金的来源有所不同 回答 16 19 题 16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共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 是 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国 17 19 世纪 60 90 年代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 下列关于该阶段工业化资金 来源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官办民用工业 B 民用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政府 C 军事工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 D 民用工业的资金来自政府和民间 18 苏联工业的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 苏联采取的与工业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 余粮收集制B 征收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D 农产品自由贸易 19 新加坡和韩国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 两国获取工业化资金途径的相同这处是 A 主要利用农业的剩余资金B 依靠资源出口换取资金 C 大力吸收外国资本D 主要依靠转口贸易积累资金 这四道题表面上是比较能力 实际考查的是近代化 核心是工业化 专题的一个方面 即资金问题别出心裁 且具有现实意义 有一定难度 高考文综测试的选择题基本上是以主题形式呈现的组合题 今年的历史试题考查中国 近代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 历史上法德的关系 近代中国从屈辱 到强励 工业化的资金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等专题 中外联系组题比较多 我们在复习 中 要将中外历史知识以不同的角度组成专题 将知识融会贯通 现在试行于广东等地区 的新教材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以 古分贯通 中外关联 为原则 打破世界史和中国 史的分野 为中外历史混编为几大模块若干个专题 不仅在对高考命题会有反映 这就是 新课程的理念 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即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戊戌变法 俄国 1861 年 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组成一个改革史专题 可以探讨改革成败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了解 改革的艰难性 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强对公元改革开放的认识 以上几种整合中外历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