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颐和园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窗口。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二、学情分析: 虽然四年级学生对于“世界遗产”的认识较浅,但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进一步积累语言。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特点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四、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文路。五、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幻灯片出示图片)这些画美吗?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美景吗?(颐和园) 2、揭示题目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美丽的颐和园,板书:18颐和园,齐读课题。 学习“颐”字,注意“颐”字的左边不是大臣的臣字,里面是一个小口,大家一起书空。 3、简介颐和园北京西郊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典园林名叫颐和园。它原名“好山园”,后又名“清漪园”,是古代皇帝寻欢作乐的行宫。清朝的慈禧太后执政后,为把它作为避暑游乐之地,竟移用海军费用,重加修建并改称“颐和园”。园内各种园林建筑300余间。该园善用地形,构造巧妙,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解放以后,这个园成了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图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并简介颐和园,了解颐和园的背景。】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1)、(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 (2)、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指导“廊、栽、殿”的字笔顺,并每字写一个。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画舫: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的船。 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和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横槛:本课横嵌的长方形栏板。【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中年级识字也是教学重点之一,本课要求写的生字11个,课堂上指导书写3个难写的字。结合图片,更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加深字义的理解。】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文路。 1、读课文,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汇报学习情况 句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句2: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句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句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3、 指名读名子。 4、从这些句子我们知道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 5、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学习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6、 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再加上这些记叙游览顺序的动词, 这是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写游记作文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7、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美)你从文中哪些自然段知道? 8、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9、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总分总) 10、 指导朗读。看到这么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设计意图:本文文脉清晰,结构严谨,通过讨论,反复读,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及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为以后写游记作文引路。】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长廊的什么特点? 2、交流:长廊有什么特点?(板书:长、美) 3、你从几方面体会出长廊的长和美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从颜色体现了长廊的美。 (2)、“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长,间数多。 (3)、“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堪称是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了长廊鲜花盛开时的美。 (5)、“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轻气爽。”“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也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长廊的?(从中间到两旁) 5、配乐朗读,感受长廊的美。【设计意图: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在品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