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长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长城所在单元主题为“我国的世界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本文不但表现了长城高大坚固,还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条理清楚地写出了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从生动具体的描写中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点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是一篇充满丰富感情的文章。【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教学难点】: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学方法】:讲读法、谈话法【教学课时】:两个课时【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渲染氛围1、师:在放假期间你们出去旅游,有谁去过长城呀?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感受?(生畅所欲言)看来同学们对长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吧。(板书课题:长城)二、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师:作者是怎样写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并找出作者赞美长城的句子。(生读)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生字词,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并强调个别难写字的写法。)课件出示:城砖 城墙 垛子 屯兵 堡垒隔断 呼应 肩膀 扶着 打仗 陡峭 凝结 智慧 气魄 嘉峪关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特别注意的字:旋、隔、崇、陡等字的写法。,如有不理解的词予以解释。(屯兵:驻扎军队。 堡垒: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 凝结:聚集,积聚。)3、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段话。)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再一起用赞美的自豪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4、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长城的,概括一下。(远看长城、近看长城、由长城联想到的)三、细读精讲1、远看长城:大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长城 长:比喻句、列数字。)指导朗读播放远看长城的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远看长城的样子,看完视频,让学生谈感受,适时指导朗读。2、近看长城:远看长城气势恢宏,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去领略它的风采。迅速地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描写长城构造的词语画出来。(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突出长城的特点:高大坚固。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描写长城构造的句子,让学生在小组里介绍一下这些构造,再请学生给大家介绍介绍。并明确介绍时从这个构造的位置、样子、作用等方面介绍。城墙顶: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特点:宽、平)垛子: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设计巧妙)城台: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烽火台:承接传递信号)四、作业布置1、复习生字词,下节课听写。2、让学生课下准备材料,(课内课外均可)下节课让学生作为小导游,向大家完整的介绍长城的构造,先介绍总的特点,再用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板书设计】: 17 长城长城顶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远看 长 奇迹 近看 高大坚固 联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先齐读课文,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长城这篇课文的前两段,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长城的呢?(远看、近看、联想)师:老师上节课让同学生下去搜集资料,这节课来当小导游介绍长城,谁愿意来试试?1、2名学生扮演小导游来介绍长城的构造,其余同学可提问或补充。二、细读精讲第三自然段千百年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湮灭,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此时作者登上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两三千斤”说明条石( 重 );“陡峭”说明山岭(险)没有没有说明当时的(条件恶劣);“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是说(当时建造长城的人多);“一步一步”写出了(修建长城十分艰辛)。指导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意思是不知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的无限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十分长;“才”表示了建成长城是多么不容易的语气。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指导朗读)联系1、2自然段,找出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地方?将陡峭的山岭建成平整的马路(反差体现艰辛与不易)巨大的条石、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 (汗水和智慧)指导朗读第三段三、总结全文,体会深意。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更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所以他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一是“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所以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