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 (2)_第1页
预设与生成 (2)_第2页
预设与生成 (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设与生成:课堂更应该关注什么?陕西省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陈顺理作为县师训教研中心主要作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我,每学期都要到小学去听听老师们的课。许多老师的课,课前预设的完整而周密,课堂上不仅关注自己的预设,更能关注新生成的问题。然而,也有少数老师一味固守课前的预设,对于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或置之不理,或敷衍搪塞,或信口乱解,就是不能用心关注。下面就是我在听课中遇到的几个教学片段。片段一:这是一年级上学期的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几和几”的“4?”。因为人教版教材将“0”放在“5?”之后学习,所以本节教学内容“4?”只有三种:“41?”、“42?”和“43?”。课堂上,老师在手上放了4支粉笔,让学生取下几支后,先说一个数学问题,再说出算式,然后回答。前两名学生完成了操作学习之后,第三名学生上来要从老师手上取下全部4支粉笔,老师先是一愣再是不让学生全部取下。如若学生取走4支,教学内容就会变成“44?”这是教师在课前预设时没有预设到的,而且教材是将学“0”安排在这节课之后进行的,于是老师不能让学生将手中的4支粉笔全部取走。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教材和备课预设的教什么,而不是新生成的学生学什么,课堂被教材和课前预设完全控制着。片段二:同样是一年级上学期的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统计(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394页),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能正确说出10以内两个不同数值的比多比少。教学中,学生能正确说出4个10以内数谁最多谁最少,进而两数比较时也能说出甲比乙多、多多少;可是,在反向回答乙比甲少、少多少时,学生多数或不知如何回答、或回答错误。老师的做法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让学生重复说说并记住答案。如此,课堂上学生出错时,老师不分析原因只给正确答案的做法不在少数。这说明老师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新情况(备课预设时没料到学生会在这一环节出错)时,没能迅速抓住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的实质,没能迅速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因而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是欠科学的。片段三: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课文,当学完“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强忍大火烧身而纹丝不动,我扭转头去看见战友邱少云被大火吞噬时心如刀绞”之后,一学生突然举手说:“老师,我有问题。为了不让敌人发现,邱少云遵守纪律,纹丝不动,而文中的我为什么敢扭转头去看邱少云呢?”老师稍加思索之后(还算镇定)回答道:“可能是为了突出邱少云的伟大吧?”显然,这个答案很牵强,难逃“敷衍”之责!片段四: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蛇与庄稼一课,主要叙述了蛇与庄稼之间的复杂联系的事,教育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既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的事理。在结束课文学习之后,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水田里正大面积遭受虫害,为了保护秧苗,该如何消灭害虫?请同学们想出好办法。”学生1:“我有办法,发动大家去捉害虫!”学生2:“害虫太多,需要打农药!”老师:“打农药?不够环保。同学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学生3:“购买一批青蛙!青蛙可以吃害虫,保护秧苗。”老师:“你的办法太好了!用青蛙消灭害虫,既环保又能保护秧苗!你真聪明!”学生用“购买青蛙”的办法来解决“大面积秧苗遭受虫害”的问题,恐怕是不切实际的。也许这个办法是教师备课时预设的,也许是课堂上学生新生成的,但无论如何,对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创意的肯定是正确的,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肯定却值得商榷。在对以上教学片段的反思时,我反复追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是弃之不顾、置之不理(如片段一);是不找原因、不加分析(如片段二);是敷衍搪塞、应付了事(如片段三);还是是非不分、一味肯定(如片段四)?显然,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永远都是鲜活而生动的,因为课堂教学中会生成新的问题、会遇到偶发事件。教师必须高度关注、慎重对待、有效解决。它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思想、教育技能、知识底蕴的考验,也是对教师课前预设的深度和广度、课堂随机应变能力的考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生成新问题是件大好事,可以肯定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要倍加呵护!我们决不能被教材和课前预设的教案所控制,只顾教学进度而对新生成的问题置之不理,更不能敷衍搪塞!只要我们适时适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