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掌握悬浮物的去除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和溶解性无机盐类的去除 掌握污水消毒处理 熟练掌握脱氮技术和除磷技术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1 概述2 悬浮物的去除3 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4 溶解性无机盐的去除5 污水的消毒处理6 脱氮技术7 除磷技术8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5 1概述 二级处理出水还含有相当数量的污染物质 BOD5 20 30mg L COD 60 100mg L SS 20 30mg L NH3 N 15 25mg L P 6 10mg L 细菌 重金属 不能回用 排放水体易导致富营养化 深度处理的对象和目标 去除水中残存的悬浮物 脱色 除臭 使水得到澄清 进一步降低BOD5 COD TOC等指标 使水进一步稳定 脱氮除磷 消毒杀菌 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 深度处理后用途 排放有较高经济价值水体及缓流水体在内的任何水体 补充地面水体 回用农田灌溉 市政杂用 居民小区中水回用于冲洗厕所 作为冷却水和工艺用水的补充用水 回用于工业企业 用于防止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 回灌地下 5 2悬浮物的去除 5 2 1概述二级处理后残留的悬浮物 数mm 10 m的生物絮凝体和未被凝聚的胶体颗粒 处理方法 砂滤 D 1 m D 几百 几十 m 微滤 D 1000 几 反渗透 5 2 2混凝沉淀 污水的深度处理常用的一项技术去除对象 污水中呈胶体和微小悬浮状态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溶解性物质 砷 汞 氮 磷等 处理过程 投加混凝剂 经过充分混合反省 使污水中胶体和微小悬浮颗粒物产生凝聚作用 成为颗粒较大 而且易于沉淀的絮凝体 颗粒粒径 20 m 再通过沉淀去除 混合 反应 沉淀 一 混凝过程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 水中胶体的性质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与形态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一 胶体的稳定性 动力学稳定性 布朗运动对抗重力 聚集稳定性 胶体带电相斥 憎水性胶体 水化膜的阻碍 亲水性胶体 两者之中 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二 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动电位 电位 决定了胶体的聚集稳定性一般粘土 电位 15 40m细菌 电位 30 70mV 反离子层 紧密层 吸附层 扩散层 电位离子层 二 混凝机理 一 压缩双电层 电解质加入 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 压缩双电层 电位 稳定性 凝聚 但该理论不能解释 1 混凝剂投加过多 混凝效果反而下降 2 与胶粒带同样电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混凝效果好 这些都与胶粒的吸附力有关 绝非只来源于静电力 还来源于范得华力 氢键及共价键力 多出现在有聚合离子或高分子物质存在时 二 吸附 电性中和 这种现象在水处理中出现的较多 指胶核表面直接吸附带异号电荷的聚合离子 高分子物质 胶粒等 来降低 电位 这一点与第1条机理不同 在铝盐混凝剂的过程中 水解的多核羟基络合物主要起吸附电性中和作用 在水处理中由水合的Al3 产生的单纯的压缩双电层作用甚微 三 吸附架桥 指高分子物质和胶粒 以及胶粒与胶粒之间的架桥高分子投量过少 不足以形成吸附架桥 但投加过多 会出现 胶体保护 现象 四 网捕或卷扫 金属氢氧化物在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小胶粒与大矾花发生接触凝聚 澄清池中发生的现象 5 2 3过滤技术 在污水的深度处理中 最普遍采用的一项技术 去除对象 残留的生物絮体污泥 二级处理水过滤处理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 不需投加药剂 滤后水SS值可达10mg L COD去除率10 30 若去除胶体污染物需投加絮凝剂 反冲洗困难 需气水共同反冲洗 使生物絮凝体从滤料表面脱离 所用滤料应适当加大粒径 加大单位体积滤料的截污量 5 3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 在生活污水中 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中 丹宁 木质素 黑腐酸等难降解的有机物 去除方法 活性炭吸附 臭氧氧化 5 3 1活性炭吸附 一 吸附原理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如果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是通过分子间引力 即范德华力 而产生吸附 称为物理吸附 如果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产生化学作用 生成化学键引起吸附 称为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非不相容的 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可以相伴发生 但在一个系统中 可能某一种吸附是主要的 在污水处理中 多数情况下 往往是几种吸附的综合结果 活性炭的比表面达800 2000m2 g 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孔隙的构造和分布情况有关 它的孔隙分为三类 小孔 孔径在20 以下 过渡孔 孔径为20 1000 大孔 孔径为lO00 以上 活性炭的小孔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95 以上 对吸附量影响最大 过渡孔不仅为吸附质提供扩散通道 而且当吸附质的分子直径较大时 如有机物质 主要靠它们来完成吸附 大孔的比表面积所占比例很小 主要为吸附质扩散提供通道 二 活性炭的性质 在生产中应用的活性炭的种类很多 一般都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 粉末状的活性炭吸附能力强 制备容易 价格较低 但再生困难 一般不能重复使用 颗粒状的活性炭价格较贵 但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并且使用时的劳动条件较好 操作管理方便 因此在水处理中较多采用颗粒状活性炭 三 活性炭的再生 颗粒状活性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吸附了大量吸附质 逐步趋向饱和并丧失工作能力 此时应进行更换或再生 再生是在吸附剂本身的结构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用某种方法将吸附质从吸附剂微孔中除去 恢复它的吸附能力 四 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1 加热再生法在高温条件下 提高了吸附质分子的能量 使其易于从活性炭的活性点脱离 而吸附的有机物则在高温下氧化和分解 成为气态逸出或断裂成低分子 活性炭的再生一般用多段式再生炉 炉内供应微量氧气 使进行氧化反应而又不致使炭燃烧损失 2 化学再生法通过化学反应 使吸附质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解吸下来 例如 吸附了苯酚的活性炭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使形成酚钠盐而解吸 处理含铬废水时 用浓度为10 20 的硫酸浸泡活性炭4 6h 使铬变成硫酸铬溶解出来 也可用氢氧化钠使六价铬转化成Na2Cr04溶解下来 在我国 目前活性炭的供应较紧张 再生的设备较少 再生费用较贵 限制了活性炭的广泛使用 5 3 2臭氧氧化处理 臭氧对二级处理水进行以回用为目的的处理 其主要任务是 去除污水中残存的有机物 脱除污水的着色 杀菌消毒 早在1906年法国尼斯第一次使用臭氧消毒饮用水起 臭氧应用的数量和领域日益增多 臭氧可以用于地下水 地表水 生活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因为众所周知 臭氧是一种高效的氧化剂 考虑到投资和运行成本 臭氧氧化仍然不是一种低廉的工艺 但大量过去和最近的研究表明 分子态臭氧是一种十分有效而且很有前途的消毒剂 效果优于氯 二氧化氯 氯胺和羟基自由基 臭氧较少用于氧化水中的无机物 主要用于氧化NO2 和CN 1 能够被臭氧氧化的有机物有 蛋白质 氨基酸 木质素 腐殖酸 链式不饱和化合物和氰化物等 此外 臭氧对CHO SH NH2 OH NO 等官能团也有氧化作用 2 臭氧对有机物的氧化 难于达到形成CO2 和H2O的完全无机化合阶段 只能进行部分氧化 形成中间产物 臭氧氧化二级处理后水中有机物 特征如下 3 形成的中间产物主要有 甲醛 丙酮酸 丙酮醛和乙酸 如果臭氧足够 氧化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除乙酸外 其他物质都可能被臭氧所分解 4 污水用臭氧进行处理 BOD COD比值随反应时间延长而提高 说明污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 5 pH值升高 COD去除率也显著提高 在高pH值的条件下 臭氧自行分解进行非常显著 在其分解过程中 生成很强的OH根 在OH根的作用下 COD得到很高的去除率 臭氧对污水又很好的脱色功能 特别是能够有效地脱除由不饱和化合物着色的色度 这是因为臭氧对不饱和化合物有较大的反应作用 用臭氧对二级处理水进行脱色处理 为了提高脱色效果 应考虑以砂滤作为前处理技术 5 4溶解性无机盐类的去除 5 4 1概述二级处理技术对溶解性无机盐类是没有去除功能的 城市污水中含有的无机盐类 一般在500mg L 城市污水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粪便和洗涤剂 和工业废水 含无机盐水在回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1 对金属材料产生腐蚀作用 形成水垢 SO42 还原 产生硫化氢 放出臭气 灌溉用水中含有盐类物质 对土壤结构不利 影响农业生产 进行脱盐处理 必须充分考虑前处理和妥善处理浓缩废液 当前 有效地用于二级处理水脱盐处理的技术 主要有反渗透 电渗析以及离子交换等 见第六章膜处理法 5 4 2脱盐技术 5 5污水的消毒处理 5 5 1消毒方法污水的消毒方法是投加消毒剂 消毒剂有液氯 臭氧 次氯酸钠 紫外线等 液氯消毒的原理 Cl2 H2OHOCl HClHOClH OCl 5 5 2液氯消毒 生活污水 可参用下列数值 一级处理水排放时 投氯量为20 30mg L 不完全二级处理水排放时 投氯量为10 15mg L 二级处理水排放时 投氯量为5 10mg L 5 5 3臭氧消毒 臭氧由3个氧原子组成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有特臭 臭氧极不稳定 分解时产生初生态氧 O3 O2 O O 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对病毒 芽孢有强大的杀伤力 还具有很强的渗入细胞壁的能力 破坏细菌有机体链状结构导致细菌的死亡 5 5 4次氯酸钠消毒 原理 NaOCl H2OHOCl NaOH 5 5 5紫外线消毒 原理 水银灯发出的紫外光 能穿透细胞壁并与细胞质反应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处理水质光传播系数越高 紫外线消毒的效果也越好 方式 水面式 浸水式 与液氯相比 优点 1 消毒速度快 效率高 2 不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3 操作简单 便于管理 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 1 不能解决消毒后在管网中再污染问题 2 电耗较大 3 水中悬浮杂质妨碍光线投射等 5 6脱氮技术 5 6 1概述 氮污染的危害 1 富营养化 N P引起 藻类问题 滇池 太湖 2 提高制水成本 污水消毒时 增加投氯量 3 污水回用填塞管道 NH3 N可促进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 4 农业灌溉 TN不大于1mg l 否则对农作物有影响 1 有机氮2 氨态氮 NH3 N NH4 N 3 NO2 N NO3 N4 N2 氮的存在形式 二级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合成代谢对氮磷的去处率低 水中氮磷过剩nCxHyOz nNH3 n x y 4 z 2 5 O2 C5H7NO2 n n x 5 CO2 n 2 y 4 H2O 5 6 2氮的吹脱处理 NH3 H2ONH4 OH PH 7时 以NH4 存在PH 11时 90 NH3存在PH升高 去除NH3上升T上升 去除NH3上升 脱氮塔技术的特点 除氮的效果稳定 操作简便 容易控制 NH3二次污染 可回收 使用CaO易结垢 改用NaOH 水温下降时 效果差 原理 脱氮塔 1 PH值 PH升高到10 5以上 去除率增加缓慢 2 水温 水温升高 效率升高3 布水状态 滴状下落最好 膜状下落 效果大减4 布水负荷率 填料6m高以上时 其值不超过180m m d5 气液比 填料6m高以上时 2200 2300以下为好 脱氮塔工作影响因素与设计参数 5 6 3生物脱氮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传统功能 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N P只满足生理要求即可 因此对二者去除率低 仅为20 40 5 20 概述 污水生物处理中氮的转化过程 1 氨化反应 氨化反应原理 RCHNH2COOH O2RCOOH CO2 NH3 氨化菌 氨化菌为异氧菌 一般在氨化过程与微生物去除有机物同时进行 有机物去除结束时 已经完成了氨化反应 2 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原理 总反应 硝化菌的特点 硝化菌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统称 硝化菌属于 化能自养菌 可生芽孢的短杆状细菌 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 硝化菌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极为敏感 所以有以下指标 溶解氧 氧是电子受体 DO不能低于1 0mg l硝化需氧量 NOD 4 57g 氧 g N 碱度 7 1g碱度 以CaCO3计 1g氨态氮 以N计 一般碱度不低于50mg l PH 硝化菌对PH变化敏感 最佳值8 0 8 4 效率最高 温度 适应20 30 15 时硝化速度下降 低于5 完全停止 有机物 BOD应低于15 20mg l 污泥龄 SRT 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c N c Nmin 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 c Nmin有害物质 对硝化反应抑制 某些重金属 高浓度NH4 N 高浓度NOx N 有毒有机物 络合物阳离子 3 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 指NO3 N和NO2 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 还原成气态N2的过程 同化反硝化 上式的简化式 异化反硝化 硝化 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 表1硝化过程中氮的转化 表2反硝化反应中氮的转化 反硝化菌属于异养型兼性厌氧菌 以NO3 N为电子受体 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 合成的细胞物质较少 污水中的碳源 BOD5 T N 3 5时 勿需外加碳源 PH 主要的影响因素 适当的值为 6 5 7 5 PH 8 或PH 6 反硝化速率下降 溶解氧 0 5mg l以下 厌氧 好氧交替的环境 如存在氧 会抑制反硝化菌体内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 或氧成为电子受体阻碍硝酸氮的还原 但另一方面 某些酶系统还需有氧才能成 温度 最适宜的温度是20 40 低于15 时代谢速率下降 冬季低温季节 降低负荷率 提高污水的HRT 反硝化菌 反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 上表为生物脱氮反应过程各项生化反应特征 4 同化作用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 一部分氮被同化为微生物细胞的组分 按细胞干重计算 微生物细胞中氮的含量约为12 5 虽然内源呼吸和溶菌作用会使一部分细胞中的氮又以有机氮和氨氮的形式回到污水中 但仍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及内源呼吸残留物中的氮可以在二次沉淀池中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去除 5 6 4生物脱氮工艺 1 活性污泥传统脱氮工艺 1 流程说明 一级 曝气池 去除COD BOD BOD 15 20mg l有机氮转化为NH3NH4 二级 硝化曝气池 NH3 NH4 生成NO3 N 碱度下降 三级 反硝化池 厌氧 好氧交替运行 投甲醇时 CM 2 47N0 初始NO3 N浓度 1 53N 初始NO2 N浓度 0 87D 初始DO浓度 2 优缺点 去除效果好各类菌类环境条件好设备多 造价高 能耗大 改进的二级生物脱氮系统 BOD去除和硝化两个反应合并 2 缺氧 好氧活性污泥法A O工艺 内循环 硝化液循环 原污水 反硝化反应器 缺氧 BOD去除 硝化反应反应器 好氧 碱 沉淀池 处理水 剩余污泥 回流污泥 N2 图7 17分建式缺氧 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 1 工艺特征 80年代开创 前置反硝化 不加碳源 外加碱度 降低负荷设内循环产生碱度 3 75mg碱度 mgNO3 N勿需建后曝气池回流水含有NO3 N 沉淀池污泥反硝化生成 要提高脱氮率 要增加回流比 2 影响因素与主要工艺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 反硝化 3 1循环比 不宜低于200 MLSS值 大于3000mg l 污泥龄 30d N MLSS负荷率 0 03gN gMLSS d进水总氮浓度 小于30mg l N Q r R 1 R r Q 100 N 除氮的 r 硝化混合也回流比 为混合液流量与处理污水量的比值 R 沉淀池污泥回流比Q 进水流量对A O而言 要保证 回流比85 总回流比 600 3 A 0系统的除氮与回流关系 补充 生物脱氮需氧量计算 一 计算思路 三分法 1 碳化需氧量 碳化需氧量 以BOD5计的有机物去除量的需氧量 排除剩余污泥的需氧量 2 硝化需氧量 硝化需氧量 去除NH3N所需氧量 细胞合成消耗的NH3N所需氧量 反硝化末耗氧量 3 污泥内源呼吸消耗的氧量 污泥需氧量 污泥内源呼吸消耗的氧量 较全面的概括了曝气池需氧量 是较合理的一种方法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 根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的硝化和除氮等要求 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O2 0 001aQ So Se c XV b 0 001Q Nk Nke 0 12 XV 0 62b 0 001Q Nt Nke Noe 0 12 XV 式中 O2 污水需氧量 kgO2 d Q 生物反应池的进水流量 m3 d So 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 mg L Se 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 mg L XV 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 kg d Nk 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 mg L Nke 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 mg L Nt 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 mg L Noe 生物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 mg L 0 12 XV 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中含氮量 kg d a 碳的氧当量 当含碳物质以BOD5计时 取1 47 b 常数 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 kgO2 kgN 取4 57 c 常数 细菌细胞的氧当量 取1 42 去除含碳污染物时 去除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可采用0 7 1 2kgO2 5 7除磷技术 5 7 1概述 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 2 P 0 5mg l 能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 3 P低于0 05mg l时 藻类几乎停止生长 1 有机磷酸盐 存在有机物和原生质细胞 大量胶体和颗粒状 可溶性占30 如 葡萄糖 6 磷酸 2 磷酸 甘油 2 磷酸盐 H2PO4 HPO4 PO43 其中 PO43 正磷酸盐3 聚磷酸盐 焦磷酸盐 P2O74 三聚磷酸盐 P3O105 偏磷酸盐 PO3 1 P 0 5mg l 促进富营养化 磷的存在形式 1 生活污水中的含磷量 10 15mg l 70 为可溶性 经过二级处理进水中 90 左右的磷以磷酸盐存在 2 污水中的磷不同于氮 不能形成氧化体和还原体 但有固态和溶解态转化的特点 1 化学除磷法 混凝沉淀和晶析法除磷2 生物除磷法 设想于1955年提出的 60年代人们对上述方法广泛应用 污水处理中磷的情况 污水处理中磷的去除方法 5 7 2混凝沉淀除磷技术 石灰混凝除磷 pH值 如P9 5 原污水PH 11 磷的形式 正磷酸盐 PO4 聚磷酸盐 去除难易程度焦磷酸盐 P2O74 三磷酸盐 P3O105 偏磷酸盐 PO3 原水中Ca2 的浓度 5Ca2 4OH 3HPO42 Ca5 OH PO4 3 3H2OPH升高 P的含量下降 对数降低的趋势 1 石灰与磷的反应 2 除磷效果影响因素 羟磷石灰 聚氯化铝 PAC 与Al2 SO4 3反应相同 但pH值不下降 铝酸钠 NaAlO2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OH pH值是上升的 使用Al盐注意事项 注意PH值 介于5 7之间无影响 无需调整 PH降低 应注意排放水对PH的要求 沉淀污泥回流 污泥中有Al OH 3 能提高对磷的去除率 Al3 PO43 正磷酸离子 AlPO4 难溶 PH值上升 溶解度上升 Al2 SO4 3 2PO43 2AlPO4 3SO42 Al2 SO4 3 6HCO3 2Al OH 3 6CO2 3SO42 金属盐混凝沉淀 1 铝盐除磷 霍米尔 Holmers 提出活性污泥的化学式C118H170O51N17P或C N P 46 8 1 好氧吸收 聚磷菌对磷的过量吸收 ADP H3PO4 能量ATP H2O2 厌氧释放 厌氧条件下 DO 0 NO3 0 ATP H2OADP H3PO4 能量 5 7 3生物除磷原理 生物除磷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 能够过量的 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 从外部摄取磷 并将磷以聚合形式贮藏在菌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 排出系统外 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机理 1 甲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属 起主要作用 15 20 2 不动杆菌属 储存聚磷的能力最强 3 某些反硝化菌 也能超量吸收磷 4 发酵产酸菌 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低分子脂肪酸类基质 1 溶解氧 厌氧段控制在0 2mg l以下 好氧段控制在2mg l左右 2 厌氧区硝态氮3 温度 其影响不如生物脱氮过程明显 5 30 的范围内效果均可 4 pH值 6 8范围内比较稳定 5 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 BOD TP要大于15 才能保证聚磷菌有足够的基质需求 6 污泥龄 一般控制在3 5 7天 厌氧段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 主要菌种 聚磷菌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1 工艺过程 1 弗斯特利普工艺 5 7 4生物除磷工艺流程 2 弗斯特利普除P工艺的特点 出水含磷量低于1mg l SVI值小于100 丝状菌难于增值 污泥不膨胀 可根据BOD P调节回流污泥与混凝污泥的比例 含磷废水进入曝气池同步进入的还有聚磷菌污泥 聚磷菌过量地摄取磷 去除有机物 还能出现硝化作用 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 进入沉淀池 在这里进行泥水分离 含磷污泥沉淀 上清液排放 含磷污泥进入除磷池含磷上清液进入混合池 投加石灰 化学除磷 厌氧 好氧 回流污泥 含磷污泥 1 厌氧 好氧除磷工艺流程 n 法 2 厌氧 好氧除磷工艺 2 工艺特征 流程简单 既不用投药 也无需内循环 有利于好氧 厌氧 状态的保持HRT段 3 6h 曝气池SS浓度2700 3000mg l之间 BOD与一般活性污泥法相同 磷的去除率较好 P 1 0mg l沉淀污泥含磷率4 肥效好SVI低于100 易沉淀 不膨胀 除磷率难以进一步提高 P BOD高时尤其是这样沉淀池产生磷的释放现象 3 工艺存在的问题 5 8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1 巴颠普脱氮除磷工艺 工艺流程 第一厌氧反应器首要功能是脱氮第二功能是污泥释放磷第二厌氧反应器脱氮 释放磷 第一好氧反应器硝化 吸收磷第二好氧反应器吸收磷 硝化 去除BOD沉淀池 主要功能是泥水分离综上 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功能 脱氮 90 除磷率 90 工艺功能 工艺流程 2 A A 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反应器单元功能 厌氧反应池 释放磷 氨化 有机氮 缺氧反应器 脱氮好氧反应器 去除BOD 硝化 吸收磷 工艺特点 除磷效果很难提高脱氮效果难于进一步提高 内循环量2Q为限 不宜太高进入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 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技术总的HRT很短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 好氧 厌氧交替运行 无污泥膨胀 SVI 100污泥中含磷浓度高 肥效高勿需投药 两个A段只用轻搅拌 运行费用低 缺点 5 9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5 9 1世界与我国水资源现状地球蕴水总量约1010亿m3 地球表面约有70 以上被水覆盖 所以 地球素有水的行星之称 其中淡水仅占3 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 我国水资源概况 相对贫乏 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仅为3500多万KM3 且分布不均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00m3 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 4 在世界排第110位 分布不均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 因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而形成季节性雨水 所以 在地理上出现东南多雨 西北干旱的地理性差异 致使90 的地面径流和70 的地下径流分布在面积不到全国50 的南方 据建设部统计 我国淡水资源匮乏城市有124个 南水北调 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 东水西调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 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 黄河 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 构成以 四横三纵 为主体的总体布局 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 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中线工程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 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 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 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 可基本自流到北京 天津 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 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 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 甘 宁 内蒙古 陕 晋等6省 自治区 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 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 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东线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 逐步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泡泡课件叶子的秘密
- 高铁继电器课件
- 电视机专业维修知识培训课件
- 电视发射机房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知识培训速成课程课件
- 项目造价咨询合同
- 基建输变电工程可研-勘察设计合同
- 电脑安全卫士课件
- muet考试题及答案
- 电缆回收知识培训课件
- 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建设方案
-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开启初中生活1.1 奏响中学序曲 课件
- 全册(教案)人教精通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炼焦厂推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 DL-T5455-2012火力发电厂热工电源及气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技术
- 公司自行车管理制度
-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过程研究
-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 6G网络中的垂直通信和切片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