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课件_第1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课件_第2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课件_第3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课件_第4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目录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血液的作用 输送营养 氧气 抗体 激素和排泄废物 调节水分 体温 渗透压 酸碱度等 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 9 总量为5000 6000ml 血液的pH为7 35 7 45 比重为1 050 1 060 血液成分可分为两大部分 血浆 无形成分 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 占血液总量的55 60 包括91 92 的水分 以及10 左右的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酶 激素等 细胞 有形成分 主要包括红细胞 白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等 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 的内容通常包括 红细胞 白细胞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血液有形成分的检查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单位体积里的红细胞数量 一 简述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1 2 是呼吸载体 能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 并运输二氧化碳 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并具有免疫黏附作用 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 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正常参考区间女性 3 5 5 0 1012 L男性 4 0 5 5 1012 L 略高于女性 儿童 4 2 5 2 1012 L 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儿 6 0 7 0 1012 L 明显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二 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1 红细胞 血红蛋白增多 1 相对性增多 连续性呕吐 反复腹泻 排汗过多 休克 多汗 大面积烧伤 由于大量失水 血浆量减少 血液浓缩 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 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 绝对性增多 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 肺气肿 高山病和肿瘤 肾癌 肾上腺肿瘤 患者 肾癌细胞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进红细胞生成 病理性缺氧及肾癌 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红细胞计数可达 7 0 12 0 1012 L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二 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2 红细胞 血红蛋白减少 1 造血物质缺乏 缺乏合成材料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 如慢性胃肠道疾病 酗酒 偏食等 引起铁 叶酸等造血物质不足 或蛋白质 铜 维生素C 维生素B12不足均可致贫血 2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合成功能差 原发性或由药物 放射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 癌症骨转移 白细胞 癌细胞的大量繁殖 影响红细胞的生成 等 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二 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2 红细胞减少 3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合成功能正常 但破坏或丢失太多 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出血等 4 继发性贫血 慢性炎症等 如各种炎症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 结缔组织病 红斑狼疮 风湿 内分泌病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二 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 1 年龄2 时间上午7点出现高峰3 采血部位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结果低10 15 4 精神因素5 气压高原红6 献血7 妊娠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二 血红蛋白 Hb 一 简述血红蛋白常被称为 血色素 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承担着机体向器官 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 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诊断贫血的标准 血红蛋白 红细胞 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之一中的任何一项低于同龄 同性别正常值参考范围的低限 但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指标的应用最为广泛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二 血红蛋白 Hb 一 简述参考范围 记忆方法同红细胞 女性 110 150g L男性 120 160g L 上下限都比女性高20 儿童 l20 140g L 下限略高于成年女性 新生儿 180 190g L 显著高于成年男性和女性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二 血红蛋白 Hb 二 临床意义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极重度贫血Hb 30g L重度贫血31 60g L中度贫血61 90g L轻度贫血 90g L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三 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一 正常值参考范围白细胞是球形无色有核细胞 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成人末梢血 4 0 10 0 109 L成人静脉血 3 5 10 0 109 L 略不同于末梢血 新生儿 15 0 20 0 l09 L 显著高于成人 6个月 2岁儿童 5 0 12 0 109 L 略高于成人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三 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二 临床意义1 生理变化 1 年龄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 日间变化运动和进食后较高 早晨较低 下午较高 3 妊娠与分娩轻度增加 特别是临近分娩最后一天 4 运动 疼痛 情绪 白细胞的生理波动很大 因此白细胞计数 30 甚至有人认为50 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只有通过定时和复查才有意义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三 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二 临床意义2 病理变化 1 中性粒细胞增加 高于10 0 109 L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 尤其各种球菌感染最为明显中毒 代谢性中毒 尿毒症 糖尿病酸中毒 急性化学药物中毒 早期铅 汞中毒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 后期减少 急性大出血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三 白细胞计数 WBC 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二 临床意义2 病理变化 2 中性粒细胞减少 低于4 0 109 L 特殊感染 革兰阴性菌 伤寒 副伤寒 结核分歧杆菌 病毒 风疹 肝炎 寄生虫 流行性感冒物理化学损害 部分抗生素 尤其是磺胺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抗甲状腺制剂 抗肿瘤药 具有细胞毒作用 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杀伤正常细胞 等 血液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全血减少 粒细胞缺乏症过敏性休克 重度恶病质 它可见于多种疾病 包括肿瘤 AIDS 严重创伤 手术后 吸收不良及严重的败血症等 其中以肿瘤伴发的恶病质最为常见 称为肿瘤恶病质 脾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细胞质内有无颗粒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正常参考区间 中性粒细胞0 50 0 70 50 70 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二者比例约为13 1 嗜酸性粒细胞0 01 0 05 1 5 儿童0 005 0 05 0 5 5 嗜碱性粒细胞0 0 01 0 1 淋巴细胞0 20 0 40 20 40 单核细胞0 03 0 08 3 8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一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主要吞噬细胞 在白细胞中占比最高 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 疟原虫 隐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二 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 5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 参与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酸多 皮肤 过敏 寄生虫 1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 荨麻疹 药物性皮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食物过敏 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血清病 过敏性肺炎等 2 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 湿疹 天疱疮 疱疹样皮炎 真菌性皮肤病 肺吸虫病 钩虫病 包囊虫病 血吸虫病 丝虫病 绦虫病等 3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二 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 5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 用药 头孢拉定 头孢氨苄 头孢呋辛钠 头孢哌酮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5 恶性肿瘤 6 传染病猩红热 7 其他风湿性疾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2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 疾病或创伤 见于伤寒 副伤寒 大手术后 严重烧伤等 伤寒 副伤寒 白细胞总数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2 用药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 坎地沙坦 甲基多巴等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三 嗜碱性粒细胞 0 1 临床意义不大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 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参与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可达l0 以上 或淋巴网细胞瘤 红细胞增多症 罕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2 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 铅中毒 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也可见增多 3 恶性肿瘤 转移癌 4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结肠炎 药物 食物 吸入物超敏反应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三 嗜碱性粒细胞 0 1 临床意义不大 1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 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 过敏性休克等 2 用药见于促皮质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四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对抗原呈递和处理 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1 淋巴细胞增多 传染病 血液病 免疫排斥 传血排斥淋巴多 1 传染病 百日咳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结核病 水痘 麻疹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肝炎 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 2 血液病 急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 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 注意 中性粒细胞减少 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 3 移植排斥反应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四 淋巴细胞2 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 放射病 细胞免疫缺陷病 如艾滋病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此外 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 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五 单核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3 8 血液中叫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 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 吞噬细菌 组织碎片 衰老红细胞 抗原等 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 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 伤寒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疟疾 黑热病 2 血液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 其他疾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伤寒 白细胞总数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单核细胞增多 酸少 单核多 副伤寒 白细胞总数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单核细胞无明显变化 酸少 结核 白细胞总数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单核细胞增多 单核多 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过敏时酸多碱少 过量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均减少 过量皮激素酸碱都少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五 血小板计数 PLT 100 300 109 L 一 简述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 其生存期为8 11天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 通过黏附 聚集与释放血小板因子参与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6 l0 二 临床意义1 生理变化 1 晨低午高 春低冬高 平原低高原高 静脉血平均值较周围血高 2 新生儿较婴儿低 出生后3个月才达成人水平 3 月经前降低 妊娠中晚期升高 分娩后1 2天降低 4 剧烈运动 饱餐后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五 血小板计数 PLT 100 300 109 L 二 临床意义2 病理变化 1 血小板数减低生成减少 造血功能损伤 再障 贫血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风疹 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 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药血小板破坏过多 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功能亢进 所有血细胞包括血小板均在脾脏被破坏 体外循环 机械损伤 等 血小板消耗过多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药物中毒或过敏 氯霉素 甲砜霉素 骨髓抑制 噻氯匹定 阿司匹林 阿加曲班 抗血小板 肝素钠 依诺肝素 抗凝血药 抗肿瘤 抗生素 磺胺药 白细胞减少 细胞毒性药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六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ESR 一 简述血沉 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 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力 一般说来 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 凡体内有感染 炎症或坏死组织的情况 血沉就可加快 提示有病变的存在 参考范围 男性0 15mm h女性0 20mm h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六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ESR 二 临床意义1 血沉增快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 妊娠3个月以上 至分娩后3周内 病理性增快见于 1 炎症 常识判断 风湿病 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 结核病 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 2 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时于发病后1周可见血沉增快 并持续2 3周 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 较大的手术或创伤可致血沉加速 多于2 3周恢复正常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六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ESR 二 临床意义1 血沉增快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 妊娠3个月以上 至分娩后3周内 病理性增快见于 1 炎症风湿病 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 结核病 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 2 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时于发病后1周可见血沉增快 并持续2 3周 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 较大的手术或创伤可致血沉加速 多于2 3周恢复正常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六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 ESR 二 临床意义1 血沉增快 3 恶性肿瘤 务必牢记 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 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血沉是否增快是鉴别恶性和良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4 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 重要指标 慢性肾炎 肝硬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 巨球蛋白血症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高胆固醇血症 血管炎症机制 5 贫血贫血越严重 血沉增快越明显 除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较小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镰形细胞性贫血 形态不利于聚集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目的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首选 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职业病 急性汞 四氯化碳中毒 慢性铅 镉 钨中毒药物安全性检测一 尿液酸碱度 pH 一 正常值参考范围正常的尿液呈中性或弱酸性参考范围 晨尿pH5 5 6 5随机尿pH4 5 8 0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一 尿液酸碱度 pH 二 临床意义 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 尿酸碱度增高 PH值升高 1 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 高钾血症 感染性膀胱炎 长期呕吐 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 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分泌的H 无法与流经肾小管尿液中的Na 交换 Na 重吸收减少 尿液中H 浓度减少 2 用药应用碱性药物 如碳酸氢钠 乳酸钠 氨丁三醇等 使尿液pH值增高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一 尿液酸碱度 pH 二 临床意义2 尿酸碱度降低 PH值减低 注意区分 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 尿液PH值升高 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 尿液PH值减少 1 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痛风 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 尿路结核 肾炎 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中毒 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 2 用药应用酸性药物 如维生素C 氯化铵等 使尿液pH值降低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二 尿比重 SG 在4 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 一 简述尿比重反应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 尿比重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尿液中溶解物质 尿素 氯化钠 的浓度 其中尿素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氯化钠反映盐的含量 参考范围 成人晨尿 1 015 1 025成人随机尿 1 003 1 030 一般为1 010 1 025 新生儿 1 002 1 004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二 尿比重 SG 在4 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 二 临床意义1 尿比重增高 滤过功能差 急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通透性增强 心力衰竭 糖尿病 蛋白尿 高热 休克 腹水 周围循环衰竭 泌尿系统梗阻 妊娠中毒症或脱水等 2 尿比重降低慢性肾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盂肾炎 肾小球损害性疾病 急性肾衰多尿期 尿毒症多尿期 结缔组织病 尿崩症 蛋白质营养不良 恶性高血压 低钙血症 以及肾性或原发性 先天性或获得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等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三 尿蛋白 PRO 一 简述正常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极微 应用一般定性方法常检测不出 但当人体肾脏的肾小球通透能力增加 肾炎 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 蛋白质进入尿液中 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便会出现蛋白尿 此外 当进曲小管受损 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 也会产生蛋白尿 参考范围 定性 阴性定量 100mg L或 150mg 24h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三 尿蛋白 PRO 二 临床意义1 生理性 功能性蛋白尿由剧烈运动 发热 低温刺激 精神紧张导致 青少年 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体位性 直立 2 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受损 肾小管受损 球管均受损 溢出性蛋白尿 药物肾毒性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氨基糖苷类 多肽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 抗肿瘤药 甲氨蝶呤 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 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 等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四 尿隐血 BLD 一 简述尿液中如混合有O 1 以上血液时 肉眼可观察到血尿 血液量在0 1 以下时 则可通过潜血反应 监测尿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来发现 正常人尿液中不能测出 二 临床意义1 血红蛋白阳性 血液中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释放入血 1 创伤心瓣膜手术 严重烧伤 剧烈运动 肌肉和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等 2 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肾炎 肾结石 肿瘤 感染 疟疾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四 尿隐血 BLD 二 临床意义1 血红蛋白阳性 血液中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释放入血 4 用药应用阿司匹林 磺胺药 伯氨喹 硝基呋喃类 万古霉素 秋水仙碱 卡那霉素 吲哚美辛 吡罗昔康 他汀类调血脂药 阿磺伯伯扶那万古秋水血红尿 看那一朵比若秋霜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四 尿隐血 BLD 二 临床意义2 肌红蛋白阳性 肌肉组织破坏 肌红蛋白释放入血 1 创伤 挤压综合征 电击伤 烧伤 手术创伤及痉挛 2 原发性肌肉疾病 肌肉萎缩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 肌营养不良 3 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 心肌梗死 动脉阻塞 4 代谢性疾病 肌糖原累积病 糖尿病酸中毒 5 中毒酒精 药物 两性霉素 海洛因 巴比妥类 中毒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五 尿沉渣白细胞 LEU 一 简述正常成人的尿液中可有少数白细胞 超过一定数量时则为异常 可应用显微镜或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离心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 离镜检法 离心尿WBC 0 5 HPF混匀尿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法男性WBC 0 12 l女性WBC 0 26 l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五 尿沉渣白细胞 LEU 二 临床意义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 泌尿系统感染 慢性肾盂肾炎 膀胱炎 前列腺炎 女性白带混入尿液时 也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 另由药品所致的过敏反应 尿中会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 与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相同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六 尿沉渣管型 一 简述尿沉渣管型 尿液中的蛋白质在肾小管内聚集而成的管状物质 尿液中出现管型是肾实质性病变的证据 根据管形的形态和构成物质可分为 透明管型 细胞管型 白细胞 红细胞 上皮细胞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和细菌管型 参考范围 镜检法 0或偶见 0 1 HPF透明管型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六 尿沉渣管型 二 临床意义尿沉渣管型异常见于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2 慢性肾小球肾炎 3 肾病综合征 4 急性肾盂肾炎 5 慢性肾盂肾炎 6 用药引起管形异常多粘菌素 磺胺嘧啶 磺胺甲嘧唑 顺铂等 多粘顺磺胺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七 尿沉渣结晶 一 简述正常人尿沉渣中存在少量的磷酸盐 尿酸盐 草酸盐等结晶 多来自食物和盐类代谢的结果 二 临床意义尿沉渣结晶异常见于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八 尿葡萄糖 GLU 一 简述 了解即可 尿液中糖类主要为葡萄糖 在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微 用一般检测方法呈阴性反应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水平 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速度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度和尿流量 二 临床意义 1 疾病 糖尿病 肾皮亢 甲亢 嗜铬细胞瘤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 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功能性 细胞胰腺肿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 心肌梗死 肥胖 肝脏疾病 糖原累积症 胰腺炎 肿瘤 膀胱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见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八 尿葡萄糖 GLU 二 临床意义 2 饮食性糖尿健康人短时间内过量进食糖类 妊娠末期或哺乳期妇女可有一过性生理性糖尿 3 暂时性和持续性糖尿暂时性糖尿 见于剧烈运动后 头部外伤 脑出血 癫痫发作 各种中毒 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过大等 持续性糖尿 多见于原发性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内分泌疾病 嗜铬细胞瘤等 4 其他烧伤 感染 骨折 应用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口服避孕药 蛋白同化激素 也可引起尿糖阳性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九 尿酮体 KET 一 简述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 丙酮 是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 酮体在肝脏产生 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其他组织 进一步氧化生成C02和H20 因此在正常人体中极少有酮体 当糖供应不足和组织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降低时 脂肪氧化加强 如酮体产生的速度大于组织利用的速度 则血液中酮体增加出现酮血症 参考范围 定性 阴性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九 尿酮体 KET 二 临床意义 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尿酮体增高多见于 1 糖尿病酮尿糖尿病尚未控制或未曾治疗引起 糖类物质利用受阻 机体动用脂肪提供能量 导致酮体堆积 2 非糖尿病酮尿 饥饿 营养不良 消耗性疾病 婴儿 儿童急性发热 伴随呕吐 腹泻中毒 常出现酮尿 新生儿如有严重酮症酸中毒应疑为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酮尿也可见于寒冷 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 妊娠期 低糖性食物 禁食 呕吐 甲状腺功能亢进 恶病质 麻醉后 糖原累积病 活动性肢端肥大症及生长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胰岛素分泌过度等 另外 伤寒 麻疹 猩红热 肺炎等疾病及氯仿 乙醚 磷中毒也可见尿酮体阳性反应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 胆红素 一 简述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 在正常尿液中不含有胆红素 尿胆红素的检出是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 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导致皮肤 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的重要指标 在诊断和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参考范围 定性阴性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 胆红素 二 临床意义 理解基础上记忆易混淆知识点 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1 肝细胞性黄疸 肝脏病变 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 2 阻塞性黄疸 胆管阻塞 影响胆红素排泄 如化脓性胆管炎 胆囊结石 胆道肿瘤 胰腺肿瘤 原发性肝癌 手术刨伤所致的胆管狭窄等 注意 溶血性黄疸 不会出现尿胆红素阳性 溶血性黄疸 体内结合型胆红素升高 而结合型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 不能到达尿中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二 尿肌酐 一 简述尿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肌肉代谢产物 因此与人体肌肉总量关系密切 由于尿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 肾小管不重吸收 直接排泌至尿液中 因此 人体每日的肌酐排出量较为恒定 参考范围 碱性苦味酸法男性 8 8 17 6mmol 24h女性 7 0 15 8mmol 24h儿童 8 8 13 2mmol 24h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二 尿肌酐 二 临床意义1 尿肌酐病理性增加 1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糖尿病 甲退 肢端肥大 伤寒 破伤风 肢端肥大症 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亢进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 消耗性疾病伤寒 斑疹伤寒 破伤风等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二 尿肌酐 二 临床意义2 尿肌酐病理性减少 肌萎缩 肌营养不良 肾病 甲亢 1 疾病严重进行性肌萎缩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贫血 瘫痪 进行性肾病 硬皮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其他碱中毒 肾衰竭等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三 尿尿酸 一 简述尿酸为体内嘌呤类代谢分解产物 人体尿酸来自体内细胞核蛋白分解代谢 内源性占80 和食物的分解代谢 外源性占20 尿酸具有酸性 以钾 钠盐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 参考范围 磷钨酸还原法 2 4 5 4mmol 24h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三 尿尿酸 二 临床意义1 尿酸增高 选择性记忆重点 痛风 甲亢 高嘌呤 高木醇 肾上腺皮质激素 1 疾病痛风 或组织大量破坏 核蛋白分解过度 如肺炎 子痫等 2 核蛋白代谢增强如粒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增生不良 溶血性贫血 恶性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一氧化碳中毒 牛皮癣等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三 尿尿酸 二 临床意义1 尿酸增高 选择性记忆重点 痛风 甲亢 高嘌呤 高木醇 肾上腺皮质激素 3 生理性食用高嘌呤食物 木糖醇摄人过多 剧烈运动 禁食 4 用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如肝豆状核变性 或使用促皮质素 ACTH 与肾上腺皮质激素 此类疾病血尿酸减少 尿尿酸增多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三 尿尿酸 二 临床意义2 尿酸减少 1 疾病肾功能不全 痛风发作前期 2 饮食高糖 高脂肪饮食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十四 尿淀粉酶 一 简述 了解即可 尿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水解 产生糊精 麦芽糖或葡萄糖 主要由胰腺分泌 称为淀粉酶 参考范围 碘 淀粉比色法 l00 1200U 二 临床意义 选择重点记忆 1 尿淀粉酶增高 急性胰腺炎发作 胰头癌 1 急性胰腺炎发作期 尿淀粉酶增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 决定性指标 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 且维持时间稍长 2 疾病胰头癌 流行性腮腺炎 胃溃疡穿孔也可见尿淀粉酶上升2 尿淀粉酶减少 糖尿病 见于重症肝病 严重烧伤 糖尿病等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一 粪外观 一 简述正常人的粪便色泽为黄褐色 婴儿为黄色 婴儿的胆色素代谢功能尚未完全 影响粪便色泽的主要因素如下 1 饮食 大体了解 肉食者粪便为黑褐色 绿叶菜食者粪便为暗绿色 食用巧克力 咖啡者粪便为酱色 食用西红柿 西瓜者粪便为红色 食用黑芝麻者粪便为无光泽的黑色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一 粪外观 一 简述 2 药物口服药用炭 铋制剂 铁制剂 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 服用大黄 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 硫酸钡呈白片土状或白色 氢氧化铝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另服用 解热镇痛药 保泰松 羟基保泰松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 抗生素 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 抗凝血药 华法林 双香豆素 双香豆素乙酯 醋硝香豆素 新抗凝 可使大便变红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一 粪外观 二 临床意义 选择性记忆重点 1 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 急性胃肠炎 常由肠蠕动亢进 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 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 或急性胃肠炎 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 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 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 见于小肠炎症 黏液混于粪便中 大肠炎症 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一 粪外观 二 临床意义 选择性记忆重点 3 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 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 以脓为主 溃疡性结肠炎 直肠或结肠癌 阿米巴痢疾 以血为主 呈暗红果酱色 4 冻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 慢性菌痢等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一 粪外观 二 临床意义 选择性记忆重点 5 米泔水样便 霍乱 副霍乱 由肠道受刺激 大量分泌水分所致 见于霍乱 副霍乱等 6 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 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 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 肛裂 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 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 为上消化道出血 50m1 后 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 如粪便隐血强阳性 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一 粪外观 二 临床意义 选择性记忆重点 9 白陶土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 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 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 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 主要见于直肠癌 总结粪外观 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 急性胃肠炎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 以脓为主 阿米巴痢疾 以血为主 米泔水样便 霍乱 副霍乱鲜血便 下消化道出血柏油便 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便 阻塞性黄疸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二 粪隐血 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一 简述一般情况下 粪便中无可见红细胞 结果通常为阴性 二 临床意义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肿瘤 在病理情况下 粪隐血可见于慢性 少量出血性疾病 1 消化道溃疡胃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 77 可呈间歇性阳性 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 消化道肿瘤胃癌 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阻性率可达87 95 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二 粪隐血 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 临床意义 3 其他疾病肠结核 克隆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全身性疾病如紫癜 急性白血病 伤寒 回归热 钩虫病等 对老年人则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三 粪胆原 stercobilinogen 一 简述粪胆原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尿胆素而被排出体外 小部分经粪便排出 因此 正常粪便中粪胆原检查呈阳性 粪胆原的测定可结合尿胆原 尿胆红素 血胆红素等 鉴别诊断黄疸的性质 辅助诊断黄疸 参考范围 阳性 二 临床意义 技巧性记忆 1 粪胆原减少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2 粪胆原增加 其他类型黄疸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回忆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尿胆红素阳性溶血性黄疸 尿胆红素阴性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四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一 简述粪便的显微镜检查主要对有形细胞 原虫 真菌 寄生虫进行观察 以便了解整个消化道及器官的功能或病理状态 参考范围 红细胞 无白细胞 无或偶见上皮细胞 偶见细菌 正常菌群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四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二 临床意义 1 白细胞增多 各种肠炎 痢疾 见于肠道炎症 常伴有脓细胞 如细菌性痢疾 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溃疡性结肠炎 阿米巴痢疾 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 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2 红细胞 细菌性痢疾 红细胞散在 完整 阿米巴痢疾 红细胞成堆 破坏 见于痢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等 细菌性痢疾时常有红细胞散在 形态较完整 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四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二 临床意义 3 吞噬细胞增多 与白细胞增多相同 肠炎 痢疾 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 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 在急性出血性肠炎 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4 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 如结肠炎 伪膜性肠炎 5 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 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 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 四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二 临床意义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肝脏是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和加工的中枢 具有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 所有进入人体的药物或毒物等 都会在肝脏发生氧化 还原 水解 结合等化学反应 不同程度地被代谢 最后以原型药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 是重要的消化 解毒器官 一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GPT 一 简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 酮酸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主要存在于肝肾 心肌 骨骼肌 胰腺 脾肺 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 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体液如血浆 胆汁 脑脊液 唾液中 当富含AL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 ALT从细胞释放增加 进入血液后导致ALT活力上升 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 速率法成人 40U L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一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GPT 二 临床意义 技巧性归纳记忆 AL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一切肝胆疾病 心肌 骨骼肌 胰腺损伤 抗生素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他汀类调血脂药 1 肝胆疾病 一切肝胆疾病 传染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 肝癌 肝硬化活动期 肝脓疡 脂肪肝 梗阻性黄疸 胆汁淤积或淤滞 胆管炎 胆囊炎 其中慢性肝炎 脂肪肝 肝硬化 肝癌可见ALT轻度上升或正常 2 其他疾病 心肌损伤 骨骼肌损伤 胰腺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炎 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 以及骨骼肌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胰腺炎 外伤 严重烧伤 休克等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一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GPT 二 临床意义 技巧性归纳记忆 AL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3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抗生素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他汀类调血脂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如氯丙嗪 异烟肼 奎宁 水杨酸 氨苄西林 利福平 四氯化碳 乙醇 汞 铅 有机磷等亦可使ALT活力上升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一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GPT 二 临床意义 技巧性归纳记忆 AL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3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常见可致ALT活力上升的其他药物主要有 抗生素 四环素 利福平 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羧苄西林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 多粘菌素 头孢呋辛 头孢美唑 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拉氧头孢 头孢地嗪 伊米配能 西司他丁等均偶可引起血清ALT升高 尤其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 常在用药后l0 12日出现肝肿大 黄疸 AST或ALT升高等胆汁淤积表现 其中依托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比红霉素大 主要表现为AST或ALT升高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一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GPT 二 临床意义 技巧性归纳记忆 AL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3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常见可致ALT活力上升的其他药物主要有 抗真菌药 氟康唑 伊曲康唑等可致血清AST一过性升高 灰黄霉素大剂量时有肝毒性 可见AST或ALT升高 个别人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 酮康唑偶可发生肝毒性 表现为乏力 黄疽 深色尿 粪色白 疲乏 AST及ALT一过性升高 另有引起急性肝萎缩而致死的报道 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可致ALT及AST升高 血脂调节药 应用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连续l年以上者有2 5 可观察到无症状的AST及ALT异常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二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GOP 一 简述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 催化L 天门冬酸与 酮戊二酸间氨基转移反应 AST主要存在于心肌 肝肾 骨骼肌 胰腺 脾肺 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 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血浆 胆汁 脑脊液及唾液中 参考范围 速率法成人 40U L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二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GOP 二 临床意义 与ALT基本同 以慢性肝炎 肝硬化最明显 1 肝脏疾病传染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 肝癌 肝硬化活动期 肝脓疡 脂肪肝 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 胆管炎 胆囊炎等 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 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 故 AST ALT 1 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 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 AST ALT 1 即AST ALT比值越高 肝脏病变越慢性化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二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GOP 二 临床意义 与ALT基本同 以慢性肝炎 肝硬化最明显 2 心肌梗死心梗时AST活力最高 在发病后6 8小时AST开始上升 l8 24小时后达高峰 但单纯心绞痛时 AST正常 3 其他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皮肌炎 肺栓塞 肾炎 胸膜炎 急性胰腺炎 钩端螺旋体病 肌肉挫伤 坏疽 溶血性疾病 4 用药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 具体与ALT类同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三 血清 谷氨酰转移酶 GGT T GT 一 简述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 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 谷氨酰受体上的酶 GT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 如肾 胰 肝 大肠 心肌组织中 其中以肾脏最高 参考范围 速率法男性 50U L女性 30U L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三 血清 谷氨酰转移酶 GGT 二 临床意义 技巧性归纳记忆 升高可见于除肌肉组织外所有组织疾病 尤其是肝胆疾病 胰腺疾病 二苯乙醇可使之升高 GGT升高见于 1 肝胆疾病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GGT上升最高 可达正常水平的5 30倍 GGT对阻塞性黄疸性胆管炎 胆囊炎的敏感性高于碱性磷酸酶 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炎患者的GGT水平也高 且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 传染性肝炎 脂肪肝 药物中毒者的GGT中度升高 一般为正常参考值的2 5倍 酒精性肝硬化 大多数嗜酒者GGT值可升高 慢性肝炎 肝硬化GGT持续升高 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 而逐渐下降 则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 原发性肝癌时 血清GGT活性显著升高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三 血清 谷氨酰转移酶 GGT 二 临床意义GGT升高见于 2 胰腺疾病急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瘤可达参考上限的5 15倍 囊纤维化 胰纤维性囊肿瘤 伴有肝并发症时GGT值可升高 3 其他疾病脂肪肝 心肌梗死 前列腺肿瘤 4 用药 二苯乙醇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 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GGT升高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四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一 简述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 其中以骨 肝 乳腺 小肠 肾脏的浓度较高 参考范围 速率法女性 l 12岁 500U 大于l5岁40 150U L男性 l 12岁 500U L 12 l5岁 750U L 大于25岁40 150U L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四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二 临床意义 技巧性归纳记忆 骨骼 肝脏含量高 升高见于肝胆疾病 骨骼疾病 他汀类药物可使之升高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1 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 胆道梗阻 结石 胰腺头癌 急性或慢性黄疽性肝炎 肝癌 肝外阻塞 2 骨骼疾病骨损伤 骨疾病 变形性骨炎症 Paget病 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ALP释放人血 如纤维骨炎 骨折恢复期 佝偻病 骨软化症 成骨不全等 因为ALP生成亢进 血清ALP或活性升高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四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二 临床意义 技巧性归纳记忆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3 用药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的不良反应 可导致ALP升高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五 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一 简述 了解即可 记住A G 1 5 2 5 血清总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均由肝脏细胞合成 总蛋白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 血浆蛋白具有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运输 机体免疫 凝血和抗凝血及营养等生理功能 当肝脏受损时 血浆蛋白减少 在炎症性肝细胞破坏和抗原性改变时 可刺激免疫系统致 一球蛋白比例增高 此刻总蛋白量变化不大 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 A G 会变小 甚至发生倒置 为了反映肝脏功能的实际情况 在做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同时 尚需要测定A G比值 其结果以g L表示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五 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一 简述 了解即可 记住A G 1 5 2 5 参考范围 总蛋白 TP 双缩脲法 新生儿46 70g L 成人60 80g L白蛋白 A 溴甲酚氯法 新生儿28 44g L 成人35 55g L球蛋白 G 20 30g LA G比值l 5 2 5 1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五 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二 临床意义1 血清总蛋白 1 血清总蛋白增高 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如呕吐 腹泻 休克 高热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血清蛋白合成增加 如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等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五 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二 临床意义1 血清总蛋白 2 血清总蛋白降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 营养不良 消化吸收不良 血清水分增加 血液被稀释 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 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疾病 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结核 肿瘤 急性大出血 严重烧伤 甲亢 慢性肾脏病变 肾病综合征 胸腹腔积液 肝功能障碍 蛋白质合成障碍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五 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二 临床意义2 白蛋白 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 反应肝功能受损 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机体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白蛋白浓度降低 营养不良 摄入不足 消化吸收不良 消耗增加 多种慢性疾病 如结核 恶性肿瘤 甲亢 丢失过多 如急性大出血 严重烧伤 慢性肾脏病变 合成障碍 主要是肝功能障碍 若持续低于30g L 则提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2 白蛋白浓度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五 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二 临床意义3 球蛋白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 包括 球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等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球蛋白增高主要以 球蛋白增高为主 1 球蛋白增高 炎症 感染 自身免疫病 骨髓瘤 淋巴瘤 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 如结核 疟疾 黑热病 麻风病 血吸虫病 肝炎 亚急性心内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热 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肝硬化 骨髓瘤和淋巴瘤 瘤细胞分泌大量单一的球蛋白 这种球蛋白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五 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二 临床意义3 球蛋白 2 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主要是合成减少 可见于 生理性减少 出生后至3岁 免疫功能抑制 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低 球蛋白血症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五 血清总蛋白 TP 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总结白蛋白 A 和球蛋白 G 白蛋白 维持渗透压和营养状况 反应肝功能受损 营养不良 消耗过多 丢失过多 合成障碍均可使之降低 球蛋白 参与机体免疫 增高见于炎症感染 自身免疫病 骨髓瘤 淋巴瘤 降低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实质性损害 肾病综合征时 A G减小 常小于1 急性肝炎早期 A G正常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肾脏的功能主要是分泌和排泄尿液 废物 毒物和药物 调节和维持体液容量和成分 水分和渗透压 电解质 酸碱度 维持机体内环境 血压 内分泌 的平衡一 血清尿素氮 BUN 一 正常值参考范围尿素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 血清中的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通过测定尿素氮 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参考范围 速率法成人 3 2 7 1mmol L 记住 婴儿 儿童 1 8 6 5mmol L 略低于成人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一 血清尿素氮 BUN 二 临床意义1 血清尿素氮增高 1 肾脏疾病慢性肾炎 严重的肾盂肾炎等 肾功能轻度受损时 尿素氮检测值可无变化 当此值高于正常时 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 70 已受损害 因此 尿素氮测定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测定指标 但对肾衰竭 尤其是氮质血症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 2 泌尿系统疾病 肾后性氮质血症 泌尿道结石 肿瘤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疾病使尿路梗阻等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时 也可造成血清尿素氮检测值增高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一 血清尿素氮 BUN 二 临床意义1 血清尿素氮增高 3 其他 肾前性氮质血症 脱水 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 水肿 腹水 胆道手术后 上消化道出血 妊娠后期妇女 磷 砷等化学中毒等 心输出量减少或继发于失血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灌注下降均会引起BUN升高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一 血清尿素氮 BUN 二 临床意义2 血清尿素氮降低急性肝萎缩 中毒性肝炎 类脂质肾病等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二 血肌酐 Cr 一 正常值参考范围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肌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