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情况汇报[范本]_第1页
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情况汇报[范本]_第2页
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情况汇报[范本]_第3页
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情况汇报[范本]_第4页
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情况汇报[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情况汇报 根据云南省扶贫办关于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调研活动的通知(云贫发电20165号)要求,针对我市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生活现状、主要致贫原因、解决脱贫措施等主要问题,*市扶贫办高度重视,组织市、县、乡三级相关人员,历时一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和汇总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村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9个村委会,分布在8县1区,每县区1个村委会,共76个小组,3781户,13882人。其中:扶贫对象2271户,8007人。我市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边缘干旱山区,这些山区是我市今后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这些山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部分农户都移民到条件较好的城镇等地居住生活,留下的基本是基础条件差,无经济能力,完全靠天吃饭,解决贫困的难度很大。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收入偏低。2016年9个村委会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616元低元,不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2.温饱不足。人均产粮公斤,90户共买粮食40606公斤,一年仅能吃九个月的米饭,其余时间靠薯、小麦、玉米充饥。 3.交通不便。9个村委会村道绝大部分地方路基损坏,路况较差,晴通雨阻,出行不便;村民的运输方式靠摩托车和少数的拖拉机。 4.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调研90户,只有17人外出务工,月收入最高的3000元是新平扬武马鹿寨1名大学毕业的,平均月收入元。 5.农业投入不足,产业化水平低。尽管特色农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因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呈低层次状态,优势未能得到凸显。 6.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减少了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在初级教育阶段的学费负担,入学率100%,但小学、中学离村庄的距离远,小学远的有23公里,中学71公里。 7.村级虽然有村级卫生室,但从医人员技术能力有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覆盖全市,但处于起步阶段。 (三)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1.扶贫成本增加,减贫速度趋缓。“十一五”实际在调研的9个村委会完成了60个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1032万元投资。但由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加之地处偏远,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资金投入要比平坝地区大好多倍,而这些地区天气干旱,自然条件严酷,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解决脱贫速度非常缓慢。 2.扶贫成果呈波动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实施整村推进1120个,全部是我市的贫困村,共完成财政投资16800万元。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了万人,但扶贫成果难以稳定巩固。一些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发展后劲不足,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依赖扶贫“输血”,因3年旱灾返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致使扶贫成果呈起伏波动趋势,通过此次调研,按照2300元标准,推算全市贫困人口在60万左右。 3.*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中每年计划200个整村推进项目投资3000万元全部瞄准我市贫困村,按照先难后易,难易结合的原则,在最偏僻、最困难的地方实施整村推进,让最贫困的人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情况 此次调研的9个村委会共有党员664人,其中:男党员555人,女党员109人。村支书9人,8名男性,1名女性,年龄:30-40岁的3人,41-50岁的4人,51-55岁的2人,文化程度:初中3人,中专2人,高中2人,大专2人;村委会主任9人,8名男性,1名女性,年龄:30-40岁的3人,41-50岁的4人,51-55岁的2人,文化程度:小学1人,初中5人,高中1人,大专2人。月工资收入: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一样,670元的2人,750元的2人,800元的4人,850元的4人,900元的2人,1000元的2人,1100元的2人。 村级集体经济1个,经济收入万元。 二、贫困户情况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1.人口:90户共334人。长期生病43人,劳动力167个,90个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文盲13人,小学60人,初中17人。 2.子女上学情况:7-15岁53人,在校学生37人;13-15岁39人,在校学生36人。学习情况:就读小学39人,初中10人,高中6人,大学3人。 3.耕地面积:退耕前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退耕后的面积亩。人均有效耕地面积不到亩,加上干旱时间长,农作物产量较低。 4.家庭经济收入:90户粮食折款115394元、经济作物422394元、林果业4000元、养殖94444元、自食生猪56110元、商品猪33420元、山羊6908元、鸡鸭7013元、其它1220元、工资性收入18200元、务工94410元、退耕补助8420元、各种补贴21378元,小计758201元,户均元。 5.信用情况:90户家庭存款万元,借款万元,其中信用社借款万元。 6.居住简陋。90户334人,基本土坯房,户均平方米,家徒四壁,居住条件极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家庭人口“两多一缺”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家庭劳动力“两低一少”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参加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少;家庭就业“两窄一低”了解信息渠道窄、从业门路窄,非农就业比例低。贫困地区农民生活尽管有所改善,但收入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经营性支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消费性支出却为负增长。这说明自然条件差、因灾、因病等致贫因素使贫困地区农民的贫困程度加深,与非贫困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家庭享受各项政策扶持情况 90户共享受粮食补贴7972元、农资综合补贴6425元、良种补贴413元、农机局购置补贴6100元、退耕还林补贴13380元、退牧还草补贴3455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10572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6060元、农村低保20200元、其他补贴3840元,共173565元,户均元。 (三)贫困户脱贫意愿及想法 贫困人口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正在努力摆脱贫困,更希望政府给予较多的帮助和支持。在问及“您最希望政府为您家做些什么”(开放式问题)?贫困户回答的结果较为集中的是:扶持发展生产(包括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占85%),提供就业机会(45%),解决生活困难(36%)。具体来说,主要反映在如下五个方面: 1.提供生产资金,扶持发展农业生产。贫困户多以经营传统农业生产项目为主,风险较大、效益不高。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而这是需要资金支撑的,但贫困户普遍反映农村贷款难,贫困户贷款更难。希望早日摆脱贫困的贫困家庭对农业资金的需求是迫切的,他们希望政府通过拨款或提供方便的小额贷款、互助资金等,扶持他们发展农业生产。 2.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是贫困户希望政府扶持他们发展生产谈得较多的内容之一。贫困户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提供服务:一是提供优良的种子种苗,打击以假冒伪劣品种坑害农民的行为。二是派农业技术员下乡,指导农民科学种养。三是提供农业经济信息,赠送一些农业科技书刊给农村,免费为贫困家庭提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机会。 3.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贫困家庭非农就业难有两种情形:一是劳动力被老幼、病残者所困,难以外出务工,这部分困难户希望政府在当地为他们提供一些非农就业机会。二是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又缺乏帮助,外出找工作困难,这部分困难户希望政府提供就业前培训和联系外出务工。那些有子女近年走向社会但外出找不到工作的家长特别忧心,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4.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哪些方面的负担?一是贫困户反映最为强烈的是农业税是免了,但农药化肥的价格涨幅太大、太快,除开成本,收入基本持平,因此政府确定合理的农资供给价格;二是政府要求他们种烤烟,希望收购时能按政策平稳收购确保烟农利益;三是贫困户基本没上高中和大学的,因为他们无力支持高额的学费。因此,他们希望政府进一步从制度上明确规范各种标准。一些想脱贫致富又没有获得政府资助的返贫户,希望能及时获得政府的资助。 5.提供生活保障,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目前,我市贫富悬殊大呈两极分化(大营街镇是云南第一村,大营街西南方向11公里的秀溪村78户347人,该村有个老板李长寿年收入130万元,把他的收入加上全村人均收入2900元,可想而知其他村民收入情况),贫困家庭希望能及时得到政府的救济。在问及“您家尽快摆脱贫困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单选题)?贫困户回答的结果是:发展农业(41%的家庭回答),政府救济(39%),外出务工(25%),迁入小城镇(3%)。部分贫困户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但标准过低,他们希望政府提高保障标准;还有部分贫困户没有享受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希望政府给予关注。 三、*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 (一)自然灾害频繁,返贫问题难以克服 我市贫困地区多为生态恶劣区、深山区、荒漠区,3年连续干旱自然灾害,致使生态恶化、生产滞后、脱贫难度加大,因灾返贫现象严重。严重的旱灾,农业受灾面较大,每年有数万人口返贫。 (二)劳动力素质低,培训输转困难 农村富余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有一技之长者甚少,培训乏力,转移就业困难,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三)社会保障性差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体现在对孤老残幼的社会救济、贫困户的扶持、灾害救助等方面,农村医疗救助刚刚起步,救助报销比例有待逐年提高,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距较大,农村社会保障虽覆盖全市,但水平较低。 (四)农业投入不足,产业化水平低 尽管特色农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因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呈低层次状态,优势未能得到凸显。 (五)各项指标基数高,争取中央省级扶贫政策支持难度大 *各项指标基数越来越高,省扶贫办每年安排*的扶贫项目越来越少,*市每年的项目还没其他地州一个县项目多,长此以往,*将出现严重的政策贫困现象。 (六)仍以种养业为主,结构调整进程较慢,收入差距大 贫困户收入水平低、家低薄、非劳动力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老幼、病号,另一方面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其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因此,收入差距扩大。 四、“十二五”扶贫工作重点及建议 (一)*“十二五”扶贫工作重点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我市农村的贫困,不是绝对贫困,也不完全属于相对贫困,主要是一种介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间的贫困,其主要特征是:初步解决温饱,但获得的收入在贫困线上下浮沉,容易脱贫也容易返贫,发展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目前,在调查的贫困户中,处于基本贫困状态的贫困家庭约占80%左右,农户稍有决策失误或遇到自然灾害就容易返贫。我们认为,目前我市农村扶贫的重点应放在抑制返贫、巩固扶贫效果上。因此,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下,进一步改善落后地区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网络、调整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优良的种子种苗等。把扶村与扶户结合起来,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以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62020)为依据,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七有” (深度贫困人口基本实现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低保、有医疗、有产业)为目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主线,以贫困乡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参与式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化建设、易地搬迁和劳务培训输转为主要手段,加快改变贫困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