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东实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填写表格,梳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明确小女孩内心的渴望,感悟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通过对比擦燃火柴的美好与火柴熄灭的悲惨,理解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以喜衬悲”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抓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内在意义,领悟小女孩以死亡换取“幸福”的悲剧意义。教学重点:梳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明确小女孩内心的渴望,感受小女孩生活的贫苦、悲惨。教学难点:1.抓住“擦燃火柴”片段从现实幻想现实的描写特点,了解“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并领会其表达效果和作者寄托的情感。 2.抓住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内在含义,领悟小女孩以死亡换取“幸福”的悲剧意义。教学过程:一、字词巩固、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先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题(字词巩固)。 生:生完成导学案第一题。师:请同桌互相交换导学案,拿出红笔批改第一题,批改完换回订正一遍在旁边的空白处。生:同桌互相批改后并互相换回订正。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刚刚批改到的错字。生:汇报错字。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请生上黑板书写)那么就请你上黑板谢谢写错的字吧,把正确的字写在黑板上。生:书写错字。师: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看看这些同学们易错的字词,找找看容易写错哪些地方。生:汇报易错之处。(教师相机用红色粉笔圈出)师:同学们都是火眼晶晶,说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跟着小女孩继续走进她的故事。【设计意图】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加深印象。二、明确结局、确定探究主题师:上节课我留给同学们一个问题,“小女孩的结局是怎样的呢?”生:“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师:我们都知道,死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有些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会很平静,有些人甚至会曾痛苦的挣扎过,而故事中的小女孩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生:因为她生前看到过奇妙的幻景(看到过慈祥的奶奶)师:那么同学们,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这些幻觉的出现分别说明了什么?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导学案“二学习思考”第1题。看到什么说明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五次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填写表格。师:谁能来汇报一下你找到的信息?可以先说一说每次分别看到什么。生:小女孩分别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师:嗯,其他同学同意吗?生:同意。师:这一次次美丽的幻景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谁能说说这些景象出现能够说明什么?生:温暖的火炉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师:说明小女孩在现实中非常的生:寒冷。师:很好,要把话说完整,下面也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说。生:喷香的烤鹅说明小女孩非常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美丽的圣诞树说明小女孩非常痛苦,渴望得到快乐;慈爱的奶奶说明小女孩非常孤独,渴望得到疼爱。【设计意图】梳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明确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初步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三、朗读品味、把握虚实手法师:是啊,这一次次幻景正是这个童话故事最为迷人的地方,眼前这种种美好的幻景有没有深深地打动了你?你喜欢哪一次幻景呢,请把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读的时候想想该注意什么?生:自己朗读喜欢的片段。师:刚才老师观察到,有些同学已经读的声情并茂了,我请这些同学起来说说你读的时候都注意了什么?生1:有些地方要加重语气,表示强调。生2:美好的幻景和现实是有对比的,所以朗读的语气也是不一样的。师:你们可真厉害,已经找到了这些幻景每次出现总是会有火柴熄灭的时候,这时候,情感一下子有了转变。读的时候情感先怎么样,再怎么样?生:先是喜悦的、兴奋的,之后变得失落了。师:说的不错,谁来试着读一读?生:朗读。师:她读的怎么样,你有什么肯定的地方或者觉得有改进的地方吗,可以都说一说。生:她语气的转变不是很明显。生:她读得有些太快了。师:嗯,我刚才听到有个别的字没有读准,所以老师也要提一个建议:把字词的读音读准确了。同学们的建议你接受吗?能试着再来读一读吗?生:再读。师:同学们,老师也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想读给你们听听好吗?但是我有个要求:仔细听听老师读得时候有没有注意不同语气的转变,是怎么处理的。在我读之前,我希望同学们跟上节课听我读故事一样生:闭上眼睛。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次幻景。生:聆听。师:听了老师读的,谁还想来试着读一读呢?生: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师:听了这几个同学的朗读,我们随着小女孩擦燃火柴感到欣喜,又随着火柴的熄灭陷入无比的失落。这一次次从现实到幻想再到现实的更迭,也正是这个故事的点睛之笔。这就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相机板书:虚实结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觉得这种从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吗?生:突出现实的悲惨。生:用幸福的幻景衬托现实生活的残酷。师:是啊,真是以喜写悲,悲更悲!【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擦燃火柴的美好到火柴熄灭的悲惨,理解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以喜衬悲”的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找关键词、体会内心情感师:接下来请大家找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句子,并重点看看最后一次和第一次有何不同?生:找句子。师:我们先来汇报一下五次擦燃火柴的句子吧。生:这五次分别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师:(面向全班同学)他都找全了吗?生:找全了。师:你找得真仔细!生:从第一次中看到“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的“敢”看出小女孩很害怕,从“终于”说明小女孩很犹豫,做了很久的思想挣扎。师:你真会品味。那最后一次呢?生:最后一次她是“赶紧擦着”,看出她迫不及待。师:从第一次的“犹豫不决”再到最后的“毫不犹豫、果断的”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感情比一次次强烈了。生2:比起温暖、食物,更渴望亲人的关爱。师:是啊,就想你们所说,当幻景中出现自己日思夜想、疼爱自己的奶奶,小女孩第一时间会怎么样呢?生:叫住奶奶、喊奶奶。师:(出示课件:“奶奶”)这一句奶奶该读出什么心情?生1:激动的、开心的。生2:急切的。师:是啊,“奶奶!”请所有女同学起立,让我们一起喊住“奶奶”。生:齐读。师:小女孩被爸爸毒打,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看见奶奶她肯定有很多话要和奶奶说,那么这些话该怎么说?(出示: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生:哀求奶奶把自己带走,很怕奶奶离开。师:你能把你说的情感用朗读声让大家听见吗?生:朗读。师:多么急切的渴望、有是多么真诚的哀求啊!同学们,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吗?生1:奶奶带她走了。生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设计意图】情景预想,感悟最后一次擦燃火柴看见奶奶时的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增强情感的共鸣。五、结合重点语句、感悟“不幸”师:这“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在哪里?生:在天堂。师:这天堂真实存在于小女孩生活的社会中吗?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吗?生:小女孩所去的天堂不是真实存在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能通过死亡来实现。师:说到这儿,你有什么心情?生:很难过,很同情她。师:(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是安徒生爷爷为我们留下的故事结尾,结尾这句话中有两个“幸福”,意思一样吗?生:是不一样的,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生前看到的幻景很美好;后一个指小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拜托了现实生活中的残酷与悲惨。师:这么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就这样在大年夜里冻死了,你觉得写到这儿,安徒生会有什么样的心情?生1:同情。生2:愤怒的。师:(出示)作者为什么不在结尾直接抒发这种同情、不满的感情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结尾:“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痛苦,她是在除夕夜里被活活冻死了。”对比作者这样设计结尾的用意何在。生1:原文的结尾更带有美好的企盼。生2:原文结尾将小女孩的幸福与不幸做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她命运的悲惨。师:你读懂了安徒生爷爷的心思,这原文的结尾的确能更让人回味沉思。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设计意图】抓住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内在含义,领悟小女孩以死亡换取“幸福”的悲剧意义。六、拓展延伸、以诗抒情师: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想必同学们也有很多感触想要表达,老师这里有两个和你们一样的同龄孩子在读了这篇童话后写得诗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别请6个学生读第一首诗,请一个学生读第二首诗)(出示课本P71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和匿名诗寒冷的夜晚)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我悄悄地留下一个。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你想知道她是谁?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匿名诗)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生:朗读诗歌师:听了这两首诗,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生1:我更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给人感觉很温馨,有着作者美好的愿望。生2:我觉得第二首更有意义,写出了作者对小女孩所生存的社会的批判,讽刺现实社会的人心冷漠。师:同学们说得都言之有理,这两首诗的确风格不同,(出示作业)刘倩倩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给人的心带来一股暖流,而第二首诗却沉重忧愤、发人深思,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