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I)卷.doc_第1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I)卷.doc_第2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I)卷.doc_第3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I)卷.doc_第4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训练 (共11题;共22分)1. (2分)关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 . 该实验证明黄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 . 该实验说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体积在大小上是不一样的D . 该实验是用来模拟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混合后体积小于各体积之和2. (2分)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 .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 .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 .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3. (2分)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含科学道理的谚语,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 A . “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 “众人拾柴火焰高”说明可燃物越多,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C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D .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熔点很高4. (2分)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 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5. (2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 .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 . 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6. (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是 ( ) A . 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 . 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拉断C . 两滴水珠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D . 磁铁能吸引铁钉7. (2分)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有不同的作用,下列对右图两个实验活动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甲常用于研究分子问隙B . 乙常用于研究板块张裂C . 甲为研究分子运动提供证据D . 乙为研究板块碰撞提供证据8. (2分)小明同学学了八年级科学上册的有关内容后,给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 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很多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 .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C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所以温度高,物质溶解快D . 玻璃是绝缘体,但玻璃被烧红时会导电,这时它还是绝缘体9. (2分)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 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 . 是事实,是推论B . 是事实,是推论C . 是事实,是推论D . 是事实,是推论10. (2分)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B . 喷香水的实验 C . 铅柱粘合实验 D . 液体扩散实验 11. (2分)一只密闭针筒内装有空气,压缩活塞,体积减小,这是由于( ) A . 分子的体积变小了B . 分子通过针筒扩散到空气里去了C . 分子间发生了化学变化D . 分子间的间隔缩小了二、 提升题 (共6题;共11分)12. (2分)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 .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 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D . 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13. (2分)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使用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增加振动的振幅,听的更清楚B . 医生给儿童肌肉注射疫苗时,是利用大气压强将药液压人儿童肌肉内的C . 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D . 医生用B超给病人体检时,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获取图像的14. (2分)一只充满氢气且密封良好的气球经过几个小时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 ) A . 氢气没有固定的体积B . 氢气分子的体积减小C . 氢气分子穿过气球壁粒子间的空隙而逃逸D . 氢气被压缩了15. (1分)在一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中,先注入半管清水后,再慢慢注入酒精,直至装满玻璃管然后用手指按住开口端,来回颠倒数次后,再将玻璃管竖直放置,手指脱离开口端,观察到管内液面下降了,如图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_。可推测,分子间有_(选填“斥力”或“引力”)。 16. (1分)我国国务院在2000年2月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气”是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1)如图,集气瓶里盛有甲烷,U形管左右液面相平,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阳光之下一定时间,液面_,再将该装置放入黑暗中,若观察到液面仍保持原状,即可证明甲烷是_气体. (2)天然气管道在第一次输送到用户家里时必须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这样做的原因是_ 17. (3分)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倒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1)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_.A . 催化剂B . 参加化学反应C . 溶质D . 溶剂(2)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植物植物浸取液在不同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名称颜色颜色澄清石灰水食醋牵牛花月季花萝卜花丝瓜花蓝紫大红紫黄绿红棕色玫瑰红紫红黄绿黄绿橙黄黄绿黄粉红粉红粉红黄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填植物名称)_(3)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_色 (4)将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某溶液中呈现黄绿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氨水 D食盐水第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