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_第1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_第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_第3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_第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以开展“走近乡村的柴火灶”实践活动为例【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基于非物质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体验非遗文化,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的充分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良好的综合素质得以保障,对学生生长必须的人生智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成为一种“养料”。本文结合“走近乡村的柴火土灶”主题实践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开发主题;通过涵养内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借助学科整合,提升学生信息处理和总结能力;通过秉承理念,增强非遗传承的活力等方面阐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策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育人价值,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代表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非物质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嘉兴灶头画是嘉兴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民间艺人以灶头为载体,用绘画颜料在灶壁的各个部位绘制图案,又称“灶画”、“灶壁画”,在嘉兴市各县(市、区)中,均有绘制灶头画的传统。2007年,嘉兴灶头画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嘉兴灶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兴灶画”的传承人张金寿,一位90岁高龄的优秀民间艺术人才,是浙江省目前屈指可数的灶画传人之一,从14岁起就跟随父亲一起走家串户,学习打灶、画灶画,至今已为群众打了近两千个灶头,画了两万多幅灶画,收过徒弟6名现都已从事其人行业。时代的发展总是在创新中淘汰落后,随着乡村走上电气化,灶画艺术渐渐被人们所淡薄、遗忘,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东西不屑一顾,灶画面临着消失和失传的危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学校教育如何科学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将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开展走近乡村的柴火灶实践活动,通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策略,引导体验非遗文化,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困难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开发主题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是涉及规律性的、有的是涉及方法论、有的是涉及技术层面、有的是涉及审美层面。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书本知识的学习、积累甚至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同样,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悟与升华也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学校创新地结合该地非遗项目,开发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激起学生学习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善课程结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赋予学生完整的发展机会。以我校开展的“走近乡村的柴火灶”的相关情况为例:(一)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梳理能力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次偶尔机会班中一女生展示她家搭土灶画灶画的照片,引起同学们好奇心,但同时又充满着陌生感,这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于是确立了主题实践活动“不可复制的记忆走近乡村的柴火灶”。1.借助问题单,提出问题。为了确立本次调查的方向和内容,以问题单的形式提出问题,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乡村的柴火土灶” 这一主题进行发散性提问,最终确立研究的内容。这是学生提出的原生态问题:2.辨析问题,形成研究的课题。从学生问题单中提出的问题反映学生有一定的提问能力,但是存在缺少对问题的规范、梳理能力及口语化等现象。对此,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辨析,规范问题,将问题表述准确而又简练;整合问题,将内容、角度相似的问题归成一类,剔除问题,有些可以当场解决的,又有些问题是不可操作的,通过筛选剔除。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例如在剔除不可操作的问题时,有学生提出:柴火灶的结构是没有办法研究的,因为教师们不可能观察得到土灶里面的构造,又不能像科学实验那样把土灶解剖拆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辨,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有学生就否定了这位同学的观点,他认为柴火灶的结构是有办法研究的,可以找寻搭灶的艺人,让他画草图作讲解,有同学曾经在乡下看到过外婆把锅从灶上取出来刮锅灰,是可以观察到里面的构造的。当出现意见不统一时,教师鼓励孩子们通过实践得出结论。通过这个阶段的指导,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小课题:关于柴火灶的使用现状的调查;关于柴火灶的搭建构造的调查与研究;关于柴火灶的灶画的研究;关于柴火灶的演变历史的研究。借助学生“原生态”问题展示,提供思维交锋的机会,当出现意见不统一时,鼓励孩子们通过实践得出结论,非物质文化需要的问题意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以实现。(二)质疑修改,提高学生方案优化能力针对学生制定的方案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教师以“质疑、互补、修改”的形式,优化活动方案。1.“质疑”式地讨论,提炼出本组最优的活动方案。上表是小组内同学循环式质疑讨论提出的修改建议。2.“优势互补”的修改,进一步优化活动方案。下图是别的小组同学“优势互补”的修改建议。教师在这个阶段阶段的指导要使方案趋向完美,须围绕主题,聚焦要点,细化活动内容,同时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得人人有事干。二、涵养内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非物质文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经验的参与,需要经验的改造过程,需要各种“实践学习”的过程,在实践学习中丰富学生经验,积累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对人身甚至对于文化的经验与感悟,让文化自信在实践过程中扎根于每位参与者的心中,真正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标。走近乡村柴火灶的实践,通过艺人访谈、问卷调查、参观、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收集。(一)创设情境模似演练,筛选采访问题针对在艺人访谈中学生采访提纲问题太大,缺乏针对性同时又太书面化的现象,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模似,提供演练机会,课堂上采访同学情境模似,其他学生对照采访的礼貌用语,是否围绕中心,紧扣目标,提出的问题是否太大或无关等方面点评,筛选采访问题。(二)开设问卷指导课,完善问卷为了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除了现场采访还有问卷调查。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问题是问卷不规范,问题难度偏大、主观题过多;排列上缺少梯度,教师通过上问卷指导课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提供问卷样本,了解一个完整问卷的结构。让学生明确调查问卷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标题、前言、问题和结束语。借助问卷样本,分析问题设计的要求,通过样本问卷的分析,了解所提的问题要符合研究的主题,问题要设计得简单些,以选择题为主,排列顺序要由易到难;其次,呈现学生问卷初稿,修改并完善,让问卷调查的学生在上台交流问卷,教师和其他学生以“学习伙伴”的角色一起聆听,提出修改意见,让设计问卷同学明确存在的不足,完善自己的问卷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前的体验和指导使活动有效的开展,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预设及相对应的应对预案,使得活动有效的开展,将这种独特的优秀民间文化继承和传播开来,让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不被忽视遗忘并一直保持下去。三、学科整合,提升学生信息处理和总结能力实践活动成果总结阶段借助学科整合,发挥教师协作指导作用。在信息处理阶段学生的问题是收集的信息繁多,不会整理、分析,另外学生展示成果时形式单一。引导学生有序整理、筛选信息,合理呈现,同时整合课程发挥分科指导的作有,使成果多元化呈现。(一)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强综合实践与语文学科整合。在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有一内容要求学生实践并撰写成果报告,于是与语文老师进行了内容上的整合,发挥语文教师的所长,对学生的成果总结进行指导,这是这是整合了语文课堂作业本,同学们撰写的部分研究过程、结论及体会。(二)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整合学校社团活动,聘请农民画社团的美术老师做辅导老师,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引导学生观赏画灶画,收集并分析灶画,示范、指导学生画灶画,开展设计灶画活动,这些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把灶画内容融入到农民画课程内容中。(三)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发挥计算机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现成果中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搜集有效地资料,问卷调查中柴火灶使用现状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学生只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说明,但是不会分析,对此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指导学生利用xcel制作条形统计图和饼图,更形象从图文结合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成果展示使用等都显示着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综合实践与其他学科的相关学习结合,多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多种体验的结合,提升综合素养与知识面,多种方法的运用使得多种能力联合,多种价值观融合。四、习得人文,提升学生展示、表达、交流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精髓,使民族的精神文化价值积累、传承,并加以创造发展,以综合实践评价确立传统文化的应用地位,即是对学生成长的引导,也是对学校特色化办学的丰富。(一)引导互助评价,促进学生成长为了让学生的评价全面,也有据可依。在成果展示之前给学生一些评价表格。(二)努力挖掘学生的经验、体会、困难,让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注重挖掘学生的经验、体会、困难,让展示内容更加丰富。比如艺人采访组展示了艺人的访谈中张金寿老人的感人事迹,老人对民间艺术的失传的担忧以及在传承灶画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等,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肃然起敬,树立起了想要保护和传习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问卷调查组的同学展示他们从问卷发不出去到学会了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实践活动中通过展示评价开展调查、走访民间艺人的经验体会,使学生耳濡目染,积累原汁原味的原始素材与感性认识,深入了解并深切感受其内涵与魅力,真正领悟其高超、精湛的创作技艺与蕴藏的价值以不断传承民族的记忆。五、秉承理念,增强非遗的活力非遗文化博大精深,学校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接触、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为提升人文底蕴、培养文化自信提供了一块沃土。(一)拓展校园文化内容通过对乡村柴火灶及灶画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在农民画的基础上融入灶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拓展多元艺术教育,扩大美育效果,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识。学生从不感兴趣,轻视,经过基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之后对非遗有所了解,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艺人的尊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等,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二)构筑非遗传承平台非遗教育进校园,进课堂,通过学校与社区、文化站结合的措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兴土灶及灶画,通过对乡村柴火土灶及灶画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孩子们早前在家更多的是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现在接触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家庭教育搭建起一个孩子与家长沟通的一个载体,让更多的家长认同并参与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学校教育的根本是文化传承和发展,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